卷第三

關燈
生。

    然而雖不存正位。

    九州四海。

    悉禀威靈。

    雖不守大功。

    匝地普天。

    鹹承恩力。

    所以道。

    有物先天地。

    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既不逐四時凋。

    且道。

    此人即今作麼生奉重。

    随緣觀自在。

    何處不稱尊。

     佛日嶽禅師。

    建中靖國元年。

    皇太後上仙。

    被旨。

    同六禅長老。

    就文德殿升座。

    乃曰。

    最初說法者。

    不知末後句。

    末後說法者。

    不知最初句。

    最初句。

    适來慧林禅師。

    已為諸人說了也。

    說則說了。

    末後句。

    且如何說。

    若約三乘十二分教。

    偏圓頓漸。

    半滿一音。

    不免執指為月。

    入海算沙。

    直似澄潭月影後夜鐘聲。

    随扣擊以發音。

    逐波瀾而不散。

    猶是生死岸頭事。

    故乃菩提達磨觀象。

    神州有大乘器。

    所以泛杯千頃浪。

    登陟萬重山。

    首造於梁。

    梁以果因有為之法而垂問。

    達磨揭聖谛第一義而奉答。

    梁主未契。

    遂之嵩少。

    九年面壁。

    不立文字。

    逈出三乘。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當時神光二祖。

    立雪斷臂。

    得髓明心。

    一花五葉。

    結果自成。

    六代傳衣。

    後人得道。

    自此。

    東華方信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

    中下随根。

    迷悟相半。

    信知此事。

    非大根大器。

    不能領悟。

    何以故。

    見聞覺知是法。

    法離見聞覺知。

    便乃火聚當岐。

    鐵山在路。

    自然少室峰前。

    壁立千仞。

    曹溪路上。

    水洩不通。

    於其中間。

    祖風不無淩遲。

    頹綱亦将委地。

    雖然如是。

    法無定相。

    道假時章。

    建大法幢。

    演大法義。

    興此一大事因緣。

    利樂有情。

    不在他時。

    須際會千佛前後知之。

    今日幸遇大聖人出現於世。

    廣大流布。

    廓周沙界。

    實千載之一遇。

    至若堯舜禹湯。

    端拱垂衣。

    無為之化。

    不為不至。

    若乃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十方嘉會。

    四聚同延。

    辟古佛之家風。

    發含生之大本。

    未可與今日同時而語。

    何謂也。

    釋提桓因。

    與善現發明般若。

    唯止真空。

    波斯匿王。

    為慶喜特指不遷。

    猶存俗谛。

    惟此教外别傳。

    向上一着。

    章顯當今。

    豈非希有之緣。

    應在震旦。

    然溪山各異。

    雲月是同。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方知此事無古無今。

    無彼無此。

    高而無上。

    廣不可極。

    淵而無下。

    深不可測。

    毛吞巨海。

    芥納須彌。

    在天同天。

    在人同人。

    在天則為日為月。

    為照為明。

    在人則為君為臣。

    為忠為孝。

    以此而推。

    百億日月。

    百億須彌。

    百億四大海。

    根身器界。

    情與無情。

    同一體性。

    莫不仁者見之謂之仁。

    智者見之謂之智。

    百姓日用而不知。

    其能會萬物於自己者。

    其唯聖人乎。

    由是燈燈續焰。

    葉葉相承。

    百千世。

    月點慧燈。

    光融三界。

    十萬裡。

    星排祖幹。

    涼蔭四生。

    是知法輪再轉於支那。

    帝日長輝於震旦。

    始然者。

    法無大小。

    物無适莫。

    皆被其光。

    皆蒙其澤。

    以至草木禽魚。

    無遠不及。

    祇如舍衛國王。

    欲往靈山見佛。

    勅諸臣僚。

    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須同去見。

    若一草一木不去。

    吾則不得見佛。

    大衆。

    祇今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山河大地。

    草木叢林。

    去亦不去。

    來亦不來。

    湛湛無私。

    巍巍不動。

    乃文乃武。

    乃禅乃律。

    同在九重天上慈德殿前。

    同時見佛。

    諸仁者。

    見則不無。

    且作麼生見。

    良久雲。

    重瞳日月明無盡。

    隆準山河秀有餘。

     佛印清禅師。

    皇太後上仙。

    五七被旨。

    演法於慈德殿。

    登座問答罷。

    乃曰。

    适來淨因禅師雲。

    最初說法者。

    不知末後句。

    末後說法者。

    不知最初句。

    臣僧。

    今當末後說法。

    卻奉為大行太後。

    演最初句。

    還知麼。

    靈源湛寂。

    物我皆如。

    佛性情真。

    聖凡同體。

    彌淪千古。

    廓徹太虛。

    本絕去來。

    何嘗生滅。

    今日人天交接。

    幽顯普臨。

    皇風習習以和春。

    帝日遲遲而育物。

    萬乘正登於舜殿。

    六禅齊仰於堯天。

    奉為太後。

    建此法筵。

    指古佛心。

    開正法眼。

    於斯見得。

    朱樓玉殿。

    重重現清淨法身。

    金阙瑤池。

    處處露本來面目。

    唯佛與佛。

    同證同知。

    伏惟珍重。

     祈晴提綱 天童樸禅師。

    祈晴上堂。

    久雨不晴。

    半睡半醒。

    可謂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

    四時合其序。

    鬼神合其吉兇。

    遂喝曰。

    住住。

    内卦已成。

    更求外象。

    卓拄杖雲。

    适來擲得雷天大壯。

    如今變作地火明夷。

     雪岩欽禅師。

    祈晴上堂。

    久兩不晴。

    浸爛衲僧鼻孔。

    如何是衲僧鼻孔。

    浮雲散盡碧天寬。

    赫赫金盆海裡湧。

     高峰妙禅師。

    祈晴上堂。

    天關久鎖不開容。

    日夜滂沱鼓黑風。

    以拂擊禅床一下雲。

    憤性一槌俱擊碎。

    頂門迸出一輪紅。

     湛堂準禅師。

    祈晴上堂。

    劄。

    久雨不晴。

    直得五老峰頭。

    黑雲叆叇。

    洞庭湖裡。

    白浪滔天。

    雲門大師。

    忍俊不禁。

    向佛殿裡燒香。

    三門頭合掌。

    禱祝咒願。

    願黃梅石女生兒。

    子母團圓。

    少室無角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