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之下

關燈
不未生怨在於王舍。

    創結夢於十号慈尊。

    大迦葉遠下雞峰。

    獲瞻禮於千輻輪足。

    畢以兜羅緻氎聖火自焚。

    爇五衆旃檀之薪。

    注帝釋金瓶之水。

    彼願力猶在悲心尚熏。

    碎金剛之勝身為金利之遺骨。

    於是八國嚴衛四兵肅容。

    各自捧於金壇。

    竟歸興於寶塔。

    於是若牙若發。

    迦葉波禮於忉利天宮。

    或炭或灰。

    無憂王建於贍部洲界。

    若乃金言道在。

    塵劫法存。

    象王去而象子随。

    一燈滅而一燈續。

    莫不大迦葉雲迎千衆。

    阿難陀雷吼三輪。

    商那表定於未來。

    鞠多化籌而盈室。

    始自壞梁之感。

    終乎流乳之征。

    缾器異而水必同。

    燈點殊而光終一。

    是以大乘之真空妙有。

    文殊彌勒異其宗。

    小乘而分[疊*毛]扸金。

    上座大衆元其部。

    或十支宏闡。

    或千部郁興。

    馬鳴龍樹繼其芳。

    無着天親播其美。

    或提婆鑿眸而作器。

    陳那吼石以飛聲。

    或百偈齊祛於外宗。

    或十師翊贊於遺頌。

    或聞經而夜升兜率。

    或待佛而窟寄修羅。

    或劍誓首以要期。

    或象馱金而請釋。

    或賞能而食邑。

    或得勝而建幢。

    或論般若之理也名燈。

    或究俱舍之非也名雹。

    莫不殊塗異轍。

    終會一源。

    自有及空鹹歸萬德。

    自商周見虹貫。

    炎漢夢金人。

    教及神州。

    聲流華夏。

    勃叨生季世。

    獲奉真譚。

    雖錄續而以叙金言。

    在飄零而不逢玉相。

    見聞盡爾。

    宗緻昭然。

    蓋委遺文。

    不複備而言也。

    而為銘曰。

     化起從本源  功成應賢劫  萬行顯真宗  三祇積鴻業  為法出於世  降靈示分脅  眉橫天帝弓  目帶青蓮葉  仙師相垂淚  天神争捧接  灌頂當在宮  飛輪化彌恬  宗承天日貴  象貫師子頰  善教誰與傳  抨彈獨豪俠  遊觀驚老死  逾城棄臣妾  落發親寶刀  貿衣遇群獵  寄迹狎麋鹿  苦身示羸怯  食麋人盡知  坐艹魔方懾  潔若蓮出水  明如鏡開匣  山海類高深  雲雷等辭揀  三時教彌闡  萬類根自惬  四問聊欲酬  十仙度相蹑  補處記慈氏  遺文囑迦葉  卧樹徒載春  香薪已焚[疊*毛]  悲心及綿遠  舍利光炜烨  獨我生後時  餘波幸沾涉 永安僧堂記 無盡居士 述 古之學道之士。

    灰心泯智。

    於深山幽谷之間。

    穴土以為廬。

    紉艹以為衣。

    掬溪而飲。

    煮藜而食。

    虎豹之與鄰。

    猿狙之與親。

    不得已而聲名腥芗。

    文彩發露。

    則枯槁同志之士。

    不遠千裡裹糧蹑[屍@憍]來從之遊。

    道人深拒之而不受也。

    則為之樵蘇。

    為之舂炊。

    為之掃灑。

    為之刈植。

    為之給侍奔走。

    凡所以效勞苦緻精一。

    積月累歲不自疲厭。

    觊師見而愍之。

    賜以一言之益。

    而超越生死之岸。

    烏有今日所謂堂殿宮室之華。

    床榻卧具之安。

    氈幄之溫。

    簟席之涼。

    窗牖之明。

    巾單之潔。

    飲食之盛。

    金錢之饒。

    所須而具所求而獲也哉。

    嗚呼。

    古之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因永安禅院之新其僧堂也。

    得以發吾之緒言。

    元佑六年冬十一月。

    吾行郡過臨川。

    聞永安主僧老病物故。

    以兜率從悅之徒了常繼之。

    常升堂說法。

    有陳氏子一曆耳根生大欣慰。

    謂常曰。

    谛觀師誨。

    前此未聞。

    當有淨侶雲集。

    而僧堂狹陋。

    何以待之。

    願出家赀百萬為衆更造。

    明年堂成。

    高廣宏曠殆甲江右。

    常遣人來求文曰。

    公迫常於山而及此也。

    幸卒成之。

    吾使謂常擊鼓集衆。

    以吾之意而告之曰。

    汝等比丘。

    此堂既成。

    坐卧經行惟汝之适。

    汝能於此帶刀而眠離諸夢想。

    則百丈即汝汝即百丈。

    若不然者。

    昏沈睡眠毒蛇伏心。

    暗冥無知晝入幽壤。

    汝能於此跏趺宴坐深入禅定。

    則空生即汝汝即空生。

    若不然者。

    猕猴在檻外睹[木*沓]栗。

    雜想變亂坐化異類。

    汝能於此橫經而誦。

    研味聖意。

    因漸入頓。

    因頓入圓。

    則三藏即汝汝即三藏。

    若不然者。

    春禽晝啼秋蟲夜鳴。

    風氣所使曾無意謂。

    汝能於此閱古人話。

    一見千悟。

    入紅塵裡轉大法輪。

    則諸祖即汝汝即諸祖。

    若不然者。

    狗齧枯骨鸱啄腐鼠。

    鼓喙呀唇重增饑火。

    是故柝為垢淨列為因果。

    判為情想。

    感為苦樂。

    漂流汩沒極未來際。

    然則作此堂者。

    有損有益。

    居此堂者。

    有利有害。

    汝等比丘宜知之。

    汝能斷毗盧鬓。

    截觀音臂。

    刳文殊目。

    折普賢胫。

    碎維摩座。

    焚迦葉衣。

    如是受者。

    黃金為瓦白銀為壁汝尚堪任。

    何況一堂。

    戒之勉之。

    吾說不虛。

    了常谘參悅老十餘年。

    盡得其末後大事。

    蓋古德所謂金剛王寶劍雲耳。

     三德 輕軟 淨潔 如法 六味 甘 辛 鹹 苦 酸 淡 十利 色 力 壽 樂 詞 辯 除風 消積 消饑 消渴 諸祖偈頌上卷上下後 臨濟正宗記(九峰惠和尚[(冰-水+〡)*又]鎮山門) 臨濟正宗。

    自馬師黃蘗闡大機發大用。

    脫籠羅出窠臼。

    虎驟龍馳。

    星飛電激。

    卷舒擒縱。

    皆據本分。

    綿綿的的。

    到興化風穴唱愈高機愈峻。

    西河弄獅子。

    霜華奮金剛王。

    非深入阃奧親授印記。

    皆莫知端倪。

    徒自名邈隻益戲論。

    大城負沖天氣宇。

    格外提持。

    不戰屈人兵。

    殺人不貶眼。

    尚未彷佛其趣向。

    況移星換鬥。

    轉天輪回地軸邪。

    是故示三玄三要.四料簡.四主賓.金剛王寶劍。

    踞地師子。

    一喝不作一偈用。

    探竿影艹。

    一喝分賓主。

    照用一時行。

    許多絡索。

    多少學家搏量注解。

    殊不知我王庫内無如是刀。

    弄得出來看底。

    隻眨得眼。

    須是它上流契證驗認。

    正按旁提。

    還它本分種艹。

    豈假梯媒。

    隻如寶壽開堂。

    三聖推出一僧。

    壽便打。

    聖雲。

    你與麼為人。

    非但瞎卻這僧。

    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壽擲下拄杖便下座。

    興化見同參來便喝。

    僧亦喝。

    化又喝。

    僧複喝。

    化雲你看這瞎漢。

    直打出法堂。

    侍僧問。

    有何相觸悞。

    化雲。

    是他适來也有權也有實。

    也有照也有用。

    我将手向伊面前橫兩遭。

    到這裡去不得。

    似這般瞎漢。

    不打更待何時。

    看它本色宗風逈然殊絕。

    不貴作略。

    隻欽它眼正。

    要扶荷正宗提持正眼。

    須是透頂透底徹骨徹髓。

    不涉廉纖逈然獨脫。

    然後的的相承。

    可以起此大法幢。

    然此大法炬也。

    繼它馬師百丈黃蘗臨濟首山楊歧不為忝竊爾。

     宗杲首座。

    生平遊叢席徧見大有道之士十餘年。

    軒昂騰踏。

    不可羁縻。

    曾於渚宮與 無盡公投契。

    公雅重其器度。

    每祝之應須見佛。

    果宣和中會被旨領天甯。

    渠即先一日入堂。

    已而造室中。

    發語果異常。

    因關無黨。

    後話及。

    乃知其為昙晦經夏。

    擊揚緣升座。

    舉諸佛出身處。

    熏風自南來。

    即大瞥地。

    自爾命之於方丈側。

    晨夕與煅煉。

    以白雲老師昔示有句。

    渠盡伎倆百種開展。

    悉與列下。

    幾乎以為心行移換。

    初無實地。

    因至誠語之。

    昔佛鑒與予正起如是謗。

    但更絕意探[〡*臣*責]。

    當不較多。

    後來蓦然猛省。

    盡脫去機籌。

    知見玄妙。

    因謂渠雲。

    正好參禅也。

    即踴躍向前。

    從頭一加箴錐。

    始浩然大徹。

    予不喜得人。

    但喜此正法眼藏有觑得透徹底可以起臨濟正宗遂於稠衆指出令分座訓徒。

    久之會都下擾攘。

    相與謀出[泳-永+(亦-(白-日))]。

    臨分。

    書此以作别。

    間年餘。

    乃自平江虎丘得得上歐阜。

    再集主山之次日。

    入首座寮。

    合山數百衲聳動。

    屢作師子吼。

    揭示室中。

    金卷栗蓬大鉗鍵本色。

    久參之流靡不欽服。

    而德性愈恬。

    穩洪無诤之風。

    怗怗不較勝負。

    隻欲入深山幽谷。

    敩古老火種刀耕。

    向镢頭邊收拾。

    攻苦食淡。

    兄弟木飱澗飲艹衣茅舍。

    避世俟時清平。

    即不廢悲願。

    真大丈夫慷慨英靈奇傑之人。

    所跂步也。

    因再為細書。

    仍作此跋雲。

    建炎三年四月十七日住雲居山圜悟禅師。

     無邊量剎海。

    藏之一粒粟。

    洪注下滄溟。

    攬之不盈掬。

    雲爾不思議。

    豈為真軌躅。

    應知那一着。

    千聖絕瞻矚。

    要須與麼人。

    頂門闡三目。

    脫略煅金師。

    論劫坐雞足。

    碧眼老胡兒。

    九年空面壁。

    何如萬仞崖。

    放身[拚-ㄙ+ㄊ]一擲。

    種艹既乖角。

    根機複超逸。

    當陽掣飛電。

    格外轟霹靂。

    不采寶山寶。

    碎擊骊龍窟。

    擡眸浮幢。

    表鳴指橫八極。

    不自重己靈。

    肯顧賢劫佛。

    提起臨濟宗。

    咄咄咄咄咄。

     圜悟禅師送大慧住庵 古德住山。

    率力耕火種。

    不畜長物。

    蕭然布衲。

    粗衣粝食。

    刻苦揭志。

    意将大有為也。

    有慕義學道兄弟相從。

    一切以寬量大肚皮包納之。

    不暴怒。

    不峻阻。

    慈悲喜舍。

    以身帥之。

    蓋大叢林中寬廣。

    人衆各自相忘。

    會聚亦稀。

    所以百種可以責望。

    今庵居隘狹。

    七五間茆舍同作一處。

    欬唾動靜無不與耳目相接。

    若一一責之以禮。

    則久久生怨動念。

    蓦地聲色相反。

    便見參商。

    卻損道義。

    豈不見藥山數十年。

    牛欄庵隻七八人。

    其後皆為大法器。

    而風穴白丁久之。

    始三二相從。

    後來麟象骈臻。

    答問注洋。

    謂之衆吼。

    沩山十載煮橡栗吃。

    晚年大安來。

    遂着千五百衲。

    大梅入深林幽谷。

    初不與世接。

    因鹽官僧采拄杖乃逢之。

    問酬徑載。

    遂着半千人。

    今既以不得已作避世隐遁。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