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之疾。
(病在膏肓)難為針艾(良醫拱手)。
師雲。
玄沙這話。
如香嚴上樹底一般。
雲門發機徑直。
勝虎頭雪窦百倍。
翠岩芝雲。
早知燈是火。
飯熟已多時。
萬松道。
甚處去來。
無盡燈錄。
玄沙上堂示衆才畢。
一僧出問。
三種病人。
和尚還許商量也無。
沙雲。
許。
且作麼生商量。
其僧珍重便出。
沙曰。
不是不是。
萬松道。
葫蘆裡撼蒸茄。
法眼雲。
我見羅漢和尚舉此話。
我便會三種病人。
萬松道。
猶成剩法。
中塔曰。
三種病人即今在什麼處。
一僧曰。
非唯謾他。
亦乃自謾。
萬松道。
卻是我謾你。
地藏出曰。
某甲有眼耳口。
和尚作麼生接。
萬松道。
着甚死急。
沙曰。
慚愧。
便歸方丈。
萬松道。
今日遭人毒手。
天童向玄沙未示衆以前着眼。
卻於衆人拈提後舉覺。
即今萬松恁麼說。
諸人恁麼聽。
彼此相見。
與玄沙示衆。
諸師着語。
天童拈提。
豈不是平展實酬。
諸人為甚麼不悟。
師笑雲。
有甚心情馬打球。
第八十二則大慈合伴 舉僧辭大慈。
(未必離得)慈問向甚麼處去。
(果然不許)僧雲。
江西去。
(相去不還)慈雲。
将老僧去得麼。
(特來拜辭)僧雲。
非但和尚。
更有過於和尚者。
亦不能将得去。
(寡宿孤辰。
正是僧命)天童拈雲。
大慈合伴不着。
(舍弟江南死)這僧不如獨行。
(家兄塞北亡)也須是恁麼始得。
(一身猶去外)直饒大慈古佛。
也不奈這擔闆漢何。
(絕嗣又何妨)且道别有什麼長處。
(更參三十年)。
師示。
衆中有一人少方便。
衆僧默擯之。
同參勸雲。
一百人。
一百個嫌汝。
僧曰。
汝祇道得九成。
同參曰。
何也。
僧曰。
一百人。
一百一個嫌我。
同參固問。
何謂也。
僧曰。
我從來自嫌我。
萬松道。
到這裡還容得伴黨麼。
縱容得伴黨。
卻失了自己始得。
昔二人防送一僧還鄉。
一人伴鎖。
一人持挺。
從之二人。
素耽睡。
殆如死人。
夜宿邸中。
持挺者。
當門夾道中卧。
伴鎖者。
夜深熟眠。
僧素滑稽。
斷鎖而去。
複回以佩刀剃其發。
履夾道人啟關而去。
既曉。
夾道者覺失曉。
忙呼伴者曰。
速起速起。
和尚在不。
伴忙中向曉窗見影。
手摩頭曰。
和尚即在。
不見了我也。
諸仁者。
直須恁麼一回始得。
所以天童道。
大慈合伴不着。
不見有這僧。
這僧不如獨行。
不見有大慈。
非但大慈古佛不奈這擔闆漢何。
這僧亦不奈闆何。
到這裡始是好笑。
且道笑個什麼。
天童古佛。
貪尋這僧長處。
不自己短處。
第八十三則僧問石霜 舉僧問石霜。
咫尺之間。
為什麼不睹師顔。
(秖為太近)霜雲。
我道遍界不曾藏。
(佛手遮不得)僧複問雪峰。
(惱亂春風卒未休)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
(布[果/衣]了重漆)峰雲。
什麼處不是石霜。
(人心似等閑)天童拈雲。
石霜雪峰相去多少。
(須問去來人)直是千裡萬裡。
(差之毫厘)若有人。
問長蘆遍界不曾藏意旨。
(不可覆車同輙)向道什麼處是石霜(斫卻月中桂。
清光應更多)。
師雲。
這僧發咫尺不睹之問。
正是普眼不見普賢時節。
石霜答處。
元來卻在普眼。
與這僧不見處。
這僧心粗不薦。
愈尋愈遠。
轉問轉疑。
雪峰不惜性命。
橫身為伊。
猶較天童十萬八千未是遠。
還會麼。
拈卻肯路根塵空。
脫體無依活卓卓。
第八十四則三平見聞 舉三平頌雲。
祇此見聞非見聞。
(内不見六根)更無聲色可呈君。
(外不見六塵)個中若了全無事。
(内外絕消息)體用何妨分不分。
(把定放行。
皆由作者)天童拈雲。
正相逢。
沒交涉。
(相見不對面。
對面不相見)六戶不掩(終日忙忙)四衢絕蹤。
(那事無妨)遍界是光明。
(黑似漆)通身無向背。
(天寬地窄)機絲不挂梭頭事。
(赤手空身)文彩縱橫意自殊(千變萬化)。
師雲。
漳州三平山。
義忠禅師。
始見石鞏。
次蒙大颠印莂。
居三平開法。
韓愈參大颠。
某公務事煩。
省要處乞師一句。
颠良久不顧。
公罔措。
時三平為侍者。
乃敲禅床一下。
颠雲。
作麼生。
平雲。
先以定動。
後以智拔。
公曰和尚門風高峻。
某卻於侍者處得個入路。
以此觀之。
平為侍者時。
已有橫身為人作略。
後來升座。
一道士出。
從東過西。
又一僧從西過東。
平曰。
适來個道士。
卻有見處。
師僧未在。
道士作禮曰。
謝師接引。
平便打。
僧作禮曰。
乞師指示。
平亦打。
複謂衆曰。
此則公案作麼生斷。
還有斷得麼。
三問無對。
平曰。
既無人斷得。
老僧為你斷去也。
乃擲下拄杖歸方丈。
平示衆偈頌。
二篇見在。
其一曰。
見聞知覺本非因。
當體虛玄絕妄真。
見相不生癡愛業。
洞然全是釋迦身。
又道。
祇此見聞非見聞。
三祖道。
眼若不睡。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與棱嚴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華相似。
更無聲色可呈君。
楞嚴又道。
聞複翳根除。
塵消覺圓淨。
所以道個中若了全無事。
棱嚴又道。
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恁麼觀來。
體用何妨分不分。
萬松信手拈信心銘棱嚴偈。
開發此頌。
暗合孫吳。
其他佛祖言教。
符會此頌者。
不可勝紀。
天童正相逢沒交涉。
上唇與下唇。
從來不相識。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所以道。
六戶不掩。
四衢無蹤。
取不得。
舍不得。
不可得中祇麼得。
所以道。
遍界是光明。
通身無向背。
機絲不挂梭頭事。
文彩縱橫意自殊。
一講師問平。
三乘十二分教。
某則不疑。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平曰。
龜毛拂子。
兔角拄杖。
大德藏向什麼處去也。
僧曰。
龜毛兔角。
豈是有耶。
平曰。
肉重千斤。
智無铢兩。
欲識天童末後句麼。
将出龜毛拂子兔角拄杖來。
即向汝道。
第八十五則大随普賢 舉僧辭大随。
随問什麼處去。
(随人腳跟轉)僧雲。
峨嵋禮普賢去。
(腳跟轉随人)随豎起拂子雲。
文殊普賢祇在這裡。
(那裡有麼)僧畫一圖相抛向背後。
(打破契頭。
又卻不去也)随雲。
侍者将一貼茶與這僧。
(賞罰分明)天童拈雲。
識法者懼。
(抛向背後)欺敵者亡(盡在這裡)水中擇乳。
(是賞是罰)須是鵝王(謾天童一點不得)。
師雲。
益州大随法真禅師。
參六十餘員善知識。
嗣沩山懶安。
一日僧辭。
随問何處去。
僧雲。
峨嵋禮普賢去。
據這僧大似個南天台。
北五台。
擔拄杖。
費草鞋。
所以大随恐着事相去。
以别傳之道示之。
遂豎起拂子雲。
文殊普賢祇在這裡。
不意這僧不受贓誣。
便畫圓相。
抛向背後。
發足向峨嵋禮普賢底甚麼去也。
佛果道。
這僧是沩仰下禅客。
畫圓相抛向背後。
且道是奇特。
不是奇特。
争奈大随具頂門眼。
依前照破道。
侍者将一貼茶來與這僧。
萬松道。
别處人事。
保福雲。
若無後語。
笑他衲僧。
萬松道。
蒼天蒼天。
雲門别雲。
西天斬頭截臂。
這裡自領出頭。
萬松道。
車不橫推。
理不曲斷。
五祖戒雲。
不因一事。
不長一智。
萬松道。
拂子有甚過。
雪窦雲。
殺人刀。
活人劍。
具眼底辨取萬松道。
和尚莫要茶貼麼。
沩山秀雲。
大随茶。
非趙州茶。
既不類趙州茶。
得之者少矣。
這僧得之。
且有甚長處。
然不義之财。
於我如浮雲。
萬松道。
請告免。
藥山問僧什麼處來。
僧雲。
江西來。
山以拄杖敲禅床三下。
僧雲。
某甲粗知去處。
山擲下拄杖。
僧無語。
山召侍者。
點茶來與這僧踏州縣困。
天童見大随舉拂子。
這僧抛圓相。
便道識法者懼。
欺敵者亡。
且道這茶。
江茶洪茶。
是上品下号。
不見道。
水中擇乳。
須是鵝王。
第八十六玄沙圓相 舉玄沙見鼓山來。
畫一圓相。
(便與擦卻)山雲。
人人出這個不得。
(猶有這個在)沙雲。
情知你向驢胎馬腹裡作活計。
(此是華報果在地獄)山雲。
和尚又作麼生。
(打人還似吃拳時)沙雲。
人人出這個不得。
(将為别有)山雲。
和尚恁麼卻得。
某甲為什麼不得。
(果然疑着)沙雲。
我得你不得。
(心不負人。
面無慚色)天童拈雲。
玄沙大似倚勢欺人。
(财高語忙)以強淩弱。
(藝壓當行)蓋他撥得轉弄得出。
(信手拈來。
無不可者)兩個一般。
為什麼道我得你不得。
(夏雲峰勢聳)是真難掩。
是僞不昌(相似複非如)。
師雲。
鼓山興聖國師。
諱神晏。
初參雪峰。
峰識其熟緣。
起身搊住曰。
是甚麼。
山釋然契悟。
亦忘其了心。
唯舉手搖曳而已。
峰問子作何道理邪。
山曰。
何道理之有。
峰審其深入。
撫而印之。
閩王仰其道。
於府城之左二十裡。
開鼓山。
創院。
請揚宗緻。
玄沙一日見鼓山來。
畫一圓相。
山雲。
人人出這個不得。
古人畫圓相。
施設不同。
資福見陳操尚書來。
便畫圓相。
福乃沩仰下尊宿。
佛果喚作境智接人。
操雲。
弟子恁麼來。
早是不着便。
何更畫圓相。
福便掩卻方丈門。
雪窦雲。
陳操祇具一隻眼。
故資福閉卻門。
玄沙畫圓相。
祇要識得鼓山。
他既是同參。
不同陳操掣肘。
便道。
人人出這個不得。
沙以不外身心。
便下毒手道。
情知你向驢胎馬腹裡作活計。
山久經爐鞴。
慣受鑽錘道。
和尚又作麼生。
沙便收情。
卻祇道人人出這個不得。
雪窦喚作互喚機鋒。
谷泉大道。
來參慈明。
明曰。
片雲生谷口。
遊人何處來。
泉顧視左右曰。
夜來何處火。
燒出古人墳。
明曰。
未在更道。
泉作虎聲。
明打一坐具。
泉推明就座。
明卻作虎聲。
泉呵呵大笑。
明揖曰。
且坐吃茶。
泉曰。
某參七十餘員善知識。
就中你有巴鼻。
萬松道。
來日請你毒龍湫裡澡洗。
山見科差不均。
來告偏屈道。
和尚恁麼卻得。
某甲為什麼不得。
萬松道。
祇要利他自利。
沙雲。
我得你不得。
萬松道。
不得謾人自謾。
雪窦雲。
祇管貪觀白浪。
不知失卻手桡。
萬松道。
卻堕驢胎馬腹中。
雪峰悅雲。
道得道不得。
總在玄沙圈裡。
如今作麼生出得玄沙圈。
萬松道。
在裡許即出。
天宮淨土。
時人愛去。
鼓山不愛驢胎馬腹。
時人怕堕。
玄沙不怕。
所以降聲負氣。
惟俯視橫行。
具師子王不欺之力。
還信天童保證處麼。
塵中能作主。
化外自來賓。
第八十七雪窦砂水 舉雪窦舉古德雲。
(更有天童與萬松)眼裡着沙不得。
(祇是你眼窄)耳裡着水不得。
(祇是你耳淺)忽有個漢。
信得及。
把得住。
(卻須放行)不受人瞞。
(自瞞了也)祖佛言教。
是什麼熱椀鳴聲。
(剛要萬松評唱)便請高挂缽囊。
拗折拄杖。
(更須還卻草鞋錢)管取一員無事道人。
(事生也)又雲。
眼裡着得須彌山。
(将上不足)耳裡着得大海水。
(匹下有餘)一般漢受人商量。
(試看天童拈古)佛祖言教。
如龍得水。
似虎靠山。
(錦上更添花)卻須挑起缽囊。
橫擔拄杖。
(一回拈出一回新)亦是一員無事道人。
(百藝不妨身)複雲。
恁麼也不得。
(走時走殺)不恁麼也不得。
(坐時坐殺)然殺沒交涉。
(一坑埋卻)三員無事道人中選一人為師。
(萬松門下。
沙彌童行)天童拈雲。
坐斷乾坤。
(放下一堆)建立世界。
(提起一條)和光混俗。
(随流得妙)各有長處。
(頻稱三個好。
斷送一生休)且道選那一人為師。
(東村李胡子)蓦拈起拄杖雲。
穿過了也(萬松若見。
折做兩截)。
師雲。
雪窦天童。
萬松嘗謂如孔門遊夏。
在吾法中。
宗教之馬鳴龍樹也。
及乎拈此公案。
雖返三隅。
猶欠一着。
不見藥山初參石頭問。
三乘十二分教粗知。
常聞曹溪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實未明了。
伏望慈悲指示。
頭曰。
與麼也不得。
不與麼也不得。
與麼不與麼。
總不得。
汝如何會。
山伫思。
頭曰。
子緣在江西。
速往矣。
山至江西拜起。
如前問之。
曰。
我有時教伊揚眉瞬目。
有時不教伊揚眉瞬目。
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是。
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不是。
子意如何。
山於言下有省。
再拜謝之。
祖曰。
子見何道理。
山曰。
某於石頭處。
如蚊子上鐵牛。
祖曰。
子得之矣。
宜善保護。
石頭渾侖無縫罅。
藥山蚊子上鐵牛。
江西雙放雙收。
藥山言下大省。
雪窦道。
恁麼也不得。
不恁麼也不得。
然後沒交涉。
萬松道恁麼也得。
不恁麼也得。
正好帝網交羅。
重重無盡。
投子修颙禅師。
嗣圓照大本。
住颕州薦福日。
歐陽文忠公。
因颕守。
道師德業。
備馔延師。
遽問曰。
浮圖之教。
何為者。
師乃欵論。
指妙揮微。
優遊於華藏法界之都。
從容於帝網明珠之内。
歐陽悚然曰。
吾初不知佛書。
其妙至此。
公易箦之際。
召子弟誡之曰。
吾生平以文章名當世。
力抵浮圖。
今此衰殘。
忽聞奧義。
方将研究。
命也奈何。
汝等勉旃。
無蹈後悔。
清涼觀國師。
判禅門南北兩宗。
不出頓教。
沩山一日索門人呈語。
乃曰。
聲色外與吾相見。
仰山凡三度呈語曰。
如兩面鏡相照。
於中無像。
沩曰。
此語正也。
我是你不是。
早立像了也。
仰山卻問沩山。
某精神昏昧。
有拙祇對。
未審和尚於百丈師翁處作麼生呈語。
沩曰。
我於百丈先師處呈語。
如百千明鏡鑒像。
光影相照。
塵塵剎剎。
各不相借。
仰山於是禮謝。
這個喚作頓教得麼。
喚作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然後沒交涉得麼。
雖然。
更須知有遮照同時。
遮照不立。
然後同時即不立。
不立即同時。
放收諸門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直饒黃蘗行道於威音王以前。
猶是王老師兒孫。
更選何人為師。
烏龜稽首須彌柱。
第八十八則密師把針 舉洞山問密師伯作什麼。
(怪你一問遲也)密雲。
把針。
(好與一剳)山雲。
把針事作麼生。
(穿過了也)密雲。
針針相似。
(幾乎蹉差)山雲。
二十年同行。
作這個語話。
(俗氣也未盡)密雲。
長老又作麼生。
(看锢鏴着生铗)山雲。
大地火發(照顧眉毛)天童拈雲。
大地火發。
(更添一把)間不容發。
(表裡洞赤)南海昆侖。
(幹他甚事)天寒不襪。
(赤腳過盧州)祖祖相傳。
(不知有甚)一頭搕[木*(天/韭)](滿面風埃)。
師雲。
岩頭在甘贽家過夏。
一日把針次。
贽自田中回。
豁前拄鍬亞身立。
豁以針作劄勢。
贽急入家着衣欲拜謝。
行婆問有何事。
贽曰。
不得說。
婆曰。
且要大家知。
贽舉前話。
婆失聲曰。
此話三十年後。
須知一回飲水。
一回着噎。
女子聞舉。
乃曰。
還知盡大地人性命。
被上座一針頭上劄卻麼。
萬松道。
此針頭上雖小。
利害極寬。
教中說。
無色界天。
百千萬億針鋒上立。
不相障礙。
智覺壽雲。
如針鋒上無邊身菩薩。
似藕絲懸須彌之山。
唯歎希奇。
罔知所措。
密師伯道。
針針相似。
也好個消息。
往往作明明不昧。
了了常知。
不然道。
念念攀緣一切境。
心心永斷諸分别。
直得頭頭上顯。
物物上明。
念念無差。
心心無間。
也祇是一機一境。
昭昭靈靈邊事。
争似洞山大地火發。
般若如大火聚。
四面不可入如大末蟲。
處處能栖。
唯不能泊火焰之上。
天童道。
間不容發。
猶可蔔度南海昆侖。
天寒不襪。
須是撥白露淨。
脫灑漢。
始會這話。
這裡着得洞山。
密老。
廿贽。
岩頭。
天童。
萬松麼。
所以道。
祖祖相傳。
一頭搕[木*(天/韭)]。
忽有個本色行腳衲僧來參。
向道拈卻沩山笠來。
與子相見。
第八十九則陳操勘僧 舉陳操尚書。
與衆官樓上。
遙見數僧從遠來。
(今日不着)衆官雲。
數員禅客。
(也不得草草)陳雲。
不是。
(也不得草草)官雲。
焉知不是。
(隔窗相眼)陳雲。
待與驗過。
(勘破了也)僧至樓下。
(刺頭入膠盆)陳雲。
大德。
(賊打不防家)僧舉首。
(鼻孔在别人手裡)陳雲。
不信道不是。
(終是倚官挾勢)官罔撩。
(一狀領過)天童拈雲。
陳尚書當面白拈。
(慣得其便)瞞長蘆一點不得(管是普州人)。
師雲。
睦州太守。
亦嘗任宣州。
陳操尚書。
與睦州同姓。
仍嗣睦州。
騰躍叢林。
勘辨衲子。
諸方患之。
唯見雲門。
納敗跪伏。
門嘗曰。
十經五論。
師僧三二十年。
尚不奈何。
尚書争得會。
張無盡。
非兜率悅。
東林總。
莫能開發。
蘇東坡。
非佛印元。
佛慧泉。
莫能抗論。
所以道。
張無盡。
未免攙行奪市。
真如喆。
祇能借水獻花。
看他陳操尚書。
名藩巨鎮。
現宰官身。
公幹之餘。
不忘佛事。
客官祇随人上下。
衆僧空穿短巷長街。
忙裡偷閑。
被人拈卻鼻孔。
陳操不唯傍行皇化。
兼秉佛祖權衡掣。
電光中不容拟議。
尚書既鬼市裡賣瘦。
天童便賊手裡作賊。
諸仁者。
腳力盡時山更好。
莫将有限逐無窮。
第九十則雪峰淘米 舉雪峰在洞山作典座。
(分明供養心)一日淘米次。
(童行不得氣力)山問。
淘沙去米。
淘米去沙。
(弄險作麼)峰雲砂米一時去。
(唯嫌揀擇)山雲。
大衆吃個什麼。
(托和尚法蔭)峰便覆卻盆。
(可惜抛撒常住)山雲。
子他後别見人去在。
(從苗辦地)天童拈雲。
雪峰祇管步步登高。
(不解從空放下)不覺草鞋跟斷。
(任誰接續不上)若也正偏宛轉。
(孤輪匪運)敲唱俱行。
(隻翼難沖)自是言氣相合。
(鸾逢鳳舞)父子相投。
(蛆見蠅鳴)且道洞山不肯。
雪峰意在什麼處。
(好意問便惡發)萬裡無雲天有過。
(下不論上)碧潭似鏡月難來(生怕死水裡浸卻)。
師雲。
青華嚴拈此話雲。
洞山恁麼道。
是甚道理。
雖然一色乾坤。
争奈山高水闊。
所以野人雲。
功夫不到不方圓。
言語不通非眷屬。
乃代雲。
淘砂去米。
淘米去砂。
無影長生桂。
經霜結子頻。
大衆吃個什麼。
金鳳采香銜不盡。
玉雛食蕊葉長新。
萬松道。
青華嚴雖然答盡深深意。
争奈投機句未親。
忽有人問。
萬松代雲。
淘砂去米。
淘米去砂。
祇向道滌盡塵砂。
不遺顆粒。
大衆吃個什麼。
向道粥将木杓舀。
飯用笊籬撈。
雪峰全機大用。
投子說妙談玄。
行令底祇知盡法。
不管無民。
談玄底祇解敲唱俱行。
未得應時納祜。
萬松不能天水合同秋。
要且不壞世間相。
何也。
廚中典座窮精細。
且作長行粥飯僧。
第九十一則芭蕉好惡 舉僧問芭蕉。
有一人不舍生死。
(減之太短)不證涅盤。
(增之太長)師還提攜也無。
(彼自無瘡)蕉雲。
山僧粗識好惡。
(勿傷之也)天童拈雲。
芭焦雖然識好惡。
(一服平胃散)且不能牽耕夫之牛。
奪饑人之食。
(醫病不得。
害命不得)如今若有人問。
長蘆便和聲打。
(一服見效)為什麼如此。
我從來不識好惡(當爐不避火)。
師雲。
郢州芭蕉五世徹禅師。
嗣芭蕉慧清。
清嗣南塔光湧。
湧嗣仰山徹。
乃沩山五世孫也。
師於宗門大有拈提。
具在燈錄。
一日僧問有一人不舍生死。
不證涅盤。
師還提攜也無。
蕉雲。
山僧粗識好惡。
這僧飽看教乘。
兼通禅理。
拈出個無孔鐵錘。
咬嚼無處下口。
拈掇無處下手。
定當芭蕉。
芭蕉是别機宜。
識休咎底漢。
向線道難分處。
不可妄生穿鑿道。
老僧粗識好惡。
雖不犯手傷鋒。
要且無為人手段神清有言曰。
可救而不救。
是謂不仁。
不可救而不救。
可謂不仁乎。
雖然有救人成患害。
不救卻慈悲。
芭蕉有之。
天童善用驅耕奪饑手段道。
這僧才問。
便和聲打道。
我從來不識好惡。
還見二老為人處麼。
李陵持漢節。
潘阆倒騎驢。
第九十二大慈行說 舉大慈示衆雲。
說得一丈。
不如行得一尺。
(非但口言而得清淨)說得一尺。
不如行得一寸。
(多虛不如少實)洞山雲。
說取行不得底。
(還有口麼)行取說不得底。
(還有足麼)雲居雲。
行時無說路。
(踏破乾坤)說時無行路。
(橫吞宇宙)不行不說時。
(不妨省力)合行什麼路。
(不是山東。
便是河北)洛浦雲。
行說俱不到。
則本分事在。
(真不掩僞)行說俱到。
則本分事無。
(曲不藏直)天童拈雲絕是非。
(言滿天下無口過)沒蹤迹。
(行滿天下無怨惡)相逢不識面。
(見則無口無腳)識面不相逢。
(瞎則能說能行)諸尊宿各有長處。
(誰肯賣苦瓜)如今舌頭上無十字關。
(甚底不得道)腳跟下無五色線。
(那裡不得去)要行便行。
(舉步踏着)要說便說。
(開口道盡)若有人問。
長蘆如何是要行便行。
(是必早回程)天童雲步。
(蹉過了也)如何是要說便說。
(留取暖肚)天童雲。
啊(錯下名言)。
師雲。
鳳翔府。
石柱禅師。
始遊方。
至洞山。
遇青林垂語曰。
有四種人。
一人說過佛祖。
一步行不得。
一人行過佛祖。
一句說不得。
一人說得行得。
一人說不得行不得。
那個是其人。
柱出衆曰。
一人說過佛祖一步行不得者。
祇是無舌不許行。
一人行過佛祖。
一句說不得者。
祇是無足不許說。
一人說得行得者。
祇是函蓋相稱。
一人說不得行不得者。
如斷命求活。
洞上語言。
似存知解。
不落今時。
大慈示衆。
恐人唯尚空言。
不務實行。
高麗僧統義天曰。
古之所謂禅者。
藉教習禅者也。
今之所謂禅者。
離教而說禅者也。
萬松道。
禅果可說可行乎。
大慈可謂入草求人。
真大慈也。
洞山道。
說取行不得底。
雲居道。
說時無行路。
青林道。
一人說過佛祖。
一步行不得。
石柱雲。
祇是無舌不許行。
僧問雲蓋本。
說不得作麼生行。
本雲。
踏着舌頭。
洞山雲。
行取說不得底。
雲居雲。
行時無說路。
青林雲。
(病在膏肓)難為針艾(良醫拱手)。
師雲。
玄沙這話。
如香嚴上樹底一般。
雲門發機徑直。
勝虎頭雪窦百倍。
翠岩芝雲。
早知燈是火。
飯熟已多時。
萬松道。
甚處去來。
無盡燈錄。
玄沙上堂示衆才畢。
一僧出問。
三種病人。
和尚還許商量也無。
沙雲。
許。
且作麼生商量。
其僧珍重便出。
沙曰。
不是不是。
萬松道。
葫蘆裡撼蒸茄。
法眼雲。
我見羅漢和尚舉此話。
我便會三種病人。
萬松道。
猶成剩法。
中塔曰。
三種病人即今在什麼處。
一僧曰。
非唯謾他。
亦乃自謾。
萬松道。
卻是我謾你。
地藏出曰。
某甲有眼耳口。
和尚作麼生接。
萬松道。
着甚死急。
沙曰。
慚愧。
便歸方丈。
萬松道。
今日遭人毒手。
天童向玄沙未示衆以前着眼。
卻於衆人拈提後舉覺。
即今萬松恁麼說。
諸人恁麼聽。
彼此相見。
與玄沙示衆。
諸師着語。
天童拈提。
豈不是平展實酬。
諸人為甚麼不悟。
師笑雲。
有甚心情馬打球。
第八十二則大慈合伴 舉僧辭大慈。
(未必離得)慈問向甚麼處去。
(果然不許)僧雲。
江西去。
(相去不還)慈雲。
将老僧去得麼。
(特來拜辭)僧雲。
非但和尚。
更有過於和尚者。
亦不能将得去。
(寡宿孤辰。
正是僧命)天童拈雲。
大慈合伴不着。
(舍弟江南死)這僧不如獨行。
(家兄塞北亡)也須是恁麼始得。
(一身猶去外)直饒大慈古佛。
也不奈這擔闆漢何。
(絕嗣又何妨)且道别有什麼長處。
(更參三十年)。
師示。
衆中有一人少方便。
衆僧默擯之。
同參勸雲。
一百人。
一百個嫌汝。
僧曰。
汝祇道得九成。
同參曰。
何也。
僧曰。
一百人。
一百一個嫌我。
同參固問。
何謂也。
僧曰。
我從來自嫌我。
萬松道。
到這裡還容得伴黨麼。
縱容得伴黨。
卻失了自己始得。
昔二人防送一僧還鄉。
一人伴鎖。
一人持挺。
從之二人。
素耽睡。
殆如死人。
夜宿邸中。
持挺者。
當門夾道中卧。
伴鎖者。
夜深熟眠。
僧素滑稽。
斷鎖而去。
複回以佩刀剃其發。
履夾道人啟關而去。
既曉。
夾道者覺失曉。
忙呼伴者曰。
速起速起。
和尚在不。
伴忙中向曉窗見影。
手摩頭曰。
和尚即在。
不見了我也。
諸仁者。
直須恁麼一回始得。
所以天童道。
大慈合伴不着。
不見有這僧。
這僧不如獨行。
不見有大慈。
非但大慈古佛不奈這擔闆漢何。
這僧亦不奈闆何。
到這裡始是好笑。
且道笑個什麼。
天童古佛。
貪尋這僧長處。
不自己短處。
第八十三則僧問石霜 舉僧問石霜。
咫尺之間。
為什麼不睹師顔。
(秖為太近)霜雲。
我道遍界不曾藏。
(佛手遮不得)僧複問雪峰。
(惱亂春風卒未休)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
(布[果/衣]了重漆)峰雲。
什麼處不是石霜。
(人心似等閑)天童拈雲。
石霜雪峰相去多少。
(須問去來人)直是千裡萬裡。
(差之毫厘)若有人。
問長蘆遍界不曾藏意旨。
(不可覆車同輙)向道什麼處是石霜(斫卻月中桂。
清光應更多)。
師雲。
這僧發咫尺不睹之問。
正是普眼不見普賢時節。
石霜答處。
元來卻在普眼。
與這僧不見處。
這僧心粗不薦。
愈尋愈遠。
轉問轉疑。
雪峰不惜性命。
橫身為伊。
猶較天童十萬八千未是遠。
還會麼。
拈卻肯路根塵空。
脫體無依活卓卓。
第八十四則三平見聞 舉三平頌雲。
祇此見聞非見聞。
(内不見六根)更無聲色可呈君。
(外不見六塵)個中若了全無事。
(内外絕消息)體用何妨分不分。
(把定放行。
皆由作者)天童拈雲。
正相逢。
沒交涉。
(相見不對面。
對面不相見)六戶不掩(終日忙忙)四衢絕蹤。
(那事無妨)遍界是光明。
(黑似漆)通身無向背。
(天寬地窄)機絲不挂梭頭事。
(赤手空身)文彩縱橫意自殊(千變萬化)。
師雲。
漳州三平山。
義忠禅師。
始見石鞏。
次蒙大颠印莂。
居三平開法。
韓愈參大颠。
某公務事煩。
省要處乞師一句。
颠良久不顧。
公罔措。
時三平為侍者。
乃敲禅床一下。
颠雲。
作麼生。
平雲。
先以定動。
後以智拔。
公曰和尚門風高峻。
某卻於侍者處得個入路。
以此觀之。
平為侍者時。
已有橫身為人作略。
後來升座。
一道士出。
從東過西。
又一僧從西過東。
平曰。
适來個道士。
卻有見處。
師僧未在。
道士作禮曰。
謝師接引。
平便打。
僧作禮曰。
乞師指示。
平亦打。
複謂衆曰。
此則公案作麼生斷。
還有斷得麼。
三問無對。
平曰。
既無人斷得。
老僧為你斷去也。
乃擲下拄杖歸方丈。
平示衆偈頌。
二篇見在。
其一曰。
見聞知覺本非因。
當體虛玄絕妄真。
見相不生癡愛業。
洞然全是釋迦身。
又道。
祇此見聞非見聞。
三祖道。
眼若不睡。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與棱嚴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華相似。
更無聲色可呈君。
楞嚴又道。
聞複翳根除。
塵消覺圓淨。
所以道個中若了全無事。
棱嚴又道。
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恁麼觀來。
體用何妨分不分。
萬松信手拈信心銘棱嚴偈。
開發此頌。
暗合孫吳。
其他佛祖言教。
符會此頌者。
不可勝紀。
天童正相逢沒交涉。
上唇與下唇。
從來不相識。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所以道。
六戶不掩。
四衢無蹤。
取不得。
舍不得。
不可得中祇麼得。
所以道。
遍界是光明。
通身無向背。
機絲不挂梭頭事。
文彩縱橫意自殊。
一講師問平。
三乘十二分教。
某則不疑。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平曰。
龜毛拂子。
兔角拄杖。
大德藏向什麼處去也。
僧曰。
龜毛兔角。
豈是有耶。
平曰。
肉重千斤。
智無铢兩。
欲識天童末後句麼。
将出龜毛拂子兔角拄杖來。
即向汝道。
第八十五則大随普賢 舉僧辭大随。
随問什麼處去。
(随人腳跟轉)僧雲。
峨嵋禮普賢去。
(腳跟轉随人)随豎起拂子雲。
文殊普賢祇在這裡。
(那裡有麼)僧畫一圖相抛向背後。
(打破契頭。
又卻不去也)随雲。
侍者将一貼茶與這僧。
(賞罰分明)天童拈雲。
識法者懼。
(抛向背後)欺敵者亡(盡在這裡)水中擇乳。
(是賞是罰)須是鵝王(謾天童一點不得)。
師雲。
益州大随法真禅師。
參六十餘員善知識。
嗣沩山懶安。
一日僧辭。
随問何處去。
僧雲。
峨嵋禮普賢去。
據這僧大似個南天台。
北五台。
擔拄杖。
費草鞋。
所以大随恐着事相去。
以别傳之道示之。
遂豎起拂子雲。
文殊普賢祇在這裡。
不意這僧不受贓誣。
便畫圓相。
抛向背後。
發足向峨嵋禮普賢底甚麼去也。
佛果道。
這僧是沩仰下禅客。
畫圓相抛向背後。
且道是奇特。
不是奇特。
争奈大随具頂門眼。
依前照破道。
侍者将一貼茶來與這僧。
萬松道。
别處人事。
保福雲。
若無後語。
笑他衲僧。
萬松道。
蒼天蒼天。
雲門别雲。
西天斬頭截臂。
這裡自領出頭。
萬松道。
車不橫推。
理不曲斷。
五祖戒雲。
不因一事。
不長一智。
萬松道。
拂子有甚過。
雪窦雲。
殺人刀。
活人劍。
具眼底辨取萬松道。
和尚莫要茶貼麼。
沩山秀雲。
大随茶。
非趙州茶。
既不類趙州茶。
得之者少矣。
這僧得之。
且有甚長處。
然不義之财。
於我如浮雲。
萬松道。
請告免。
藥山問僧什麼處來。
僧雲。
江西來。
山以拄杖敲禅床三下。
僧雲。
某甲粗知去處。
山擲下拄杖。
僧無語。
山召侍者。
點茶來與這僧踏州縣困。
天童見大随舉拂子。
這僧抛圓相。
便道識法者懼。
欺敵者亡。
且道這茶。
江茶洪茶。
是上品下号。
不見道。
水中擇乳。
須是鵝王。
第八十六玄沙圓相 舉玄沙見鼓山來。
畫一圓相。
(便與擦卻)山雲。
人人出這個不得。
(猶有這個在)沙雲。
情知你向驢胎馬腹裡作活計。
(此是華報果在地獄)山雲。
和尚又作麼生。
(打人還似吃拳時)沙雲。
人人出這個不得。
(将為别有)山雲。
和尚恁麼卻得。
某甲為什麼不得。
(果然疑着)沙雲。
我得你不得。
(心不負人。
面無慚色)天童拈雲。
玄沙大似倚勢欺人。
(财高語忙)以強淩弱。
(藝壓當行)蓋他撥得轉弄得出。
(信手拈來。
無不可者)兩個一般。
為什麼道我得你不得。
(夏雲峰勢聳)是真難掩。
是僞不昌(相似複非如)。
師雲。
鼓山興聖國師。
諱神晏。
初參雪峰。
峰識其熟緣。
起身搊住曰。
是甚麼。
山釋然契悟。
亦忘其了心。
唯舉手搖曳而已。
峰問子作何道理邪。
山曰。
何道理之有。
峰審其深入。
撫而印之。
閩王仰其道。
於府城之左二十裡。
開鼓山。
創院。
請揚宗緻。
玄沙一日見鼓山來。
畫一圓相。
山雲。
人人出這個不得。
古人畫圓相。
施設不同。
資福見陳操尚書來。
便畫圓相。
福乃沩仰下尊宿。
佛果喚作境智接人。
操雲。
弟子恁麼來。
早是不着便。
何更畫圓相。
福便掩卻方丈門。
雪窦雲。
陳操祇具一隻眼。
故資福閉卻門。
玄沙畫圓相。
祇要識得鼓山。
他既是同參。
不同陳操掣肘。
便道。
人人出這個不得。
沙以不外身心。
便下毒手道。
情知你向驢胎馬腹裡作活計。
山久經爐鞴。
慣受鑽錘道。
和尚又作麼生。
沙便收情。
卻祇道人人出這個不得。
雪窦喚作互喚機鋒。
谷泉大道。
來參慈明。
明曰。
片雲生谷口。
遊人何處來。
泉顧視左右曰。
夜來何處火。
燒出古人墳。
明曰。
未在更道。
泉作虎聲。
明打一坐具。
泉推明就座。
明卻作虎聲。
泉呵呵大笑。
明揖曰。
且坐吃茶。
泉曰。
某參七十餘員善知識。
就中你有巴鼻。
萬松道。
來日請你毒龍湫裡澡洗。
山見科差不均。
來告偏屈道。
和尚恁麼卻得。
某甲為什麼不得。
萬松道。
祇要利他自利。
沙雲。
我得你不得。
萬松道。
不得謾人自謾。
雪窦雲。
祇管貪觀白浪。
不知失卻手桡。
萬松道。
卻堕驢胎馬腹中。
雪峰悅雲。
道得道不得。
總在玄沙圈裡。
如今作麼生出得玄沙圈。
萬松道。
在裡許即出。
天宮淨土。
時人愛去。
鼓山不愛驢胎馬腹。
時人怕堕。
玄沙不怕。
所以降聲負氣。
惟俯視橫行。
具師子王不欺之力。
還信天童保證處麼。
塵中能作主。
化外自來賓。
第八十七雪窦砂水 舉雪窦舉古德雲。
(更有天童與萬松)眼裡着沙不得。
(祇是你眼窄)耳裡着水不得。
(祇是你耳淺)忽有個漢。
信得及。
把得住。
(卻須放行)不受人瞞。
(自瞞了也)祖佛言教。
是什麼熱椀鳴聲。
(剛要萬松評唱)便請高挂缽囊。
拗折拄杖。
(更須還卻草鞋錢)管取一員無事道人。
(事生也)又雲。
眼裡着得須彌山。
(将上不足)耳裡着得大海水。
(匹下有餘)一般漢受人商量。
(試看天童拈古)佛祖言教。
如龍得水。
似虎靠山。
(錦上更添花)卻須挑起缽囊。
橫擔拄杖。
(一回拈出一回新)亦是一員無事道人。
(百藝不妨身)複雲。
恁麼也不得。
(走時走殺)不恁麼也不得。
(坐時坐殺)然殺沒交涉。
(一坑埋卻)三員無事道人中選一人為師。
(萬松門下。
沙彌童行)天童拈雲。
坐斷乾坤。
(放下一堆)建立世界。
(提起一條)和光混俗。
(随流得妙)各有長處。
(頻稱三個好。
斷送一生休)且道選那一人為師。
(東村李胡子)蓦拈起拄杖雲。
穿過了也(萬松若見。
折做兩截)。
師雲。
雪窦天童。
萬松嘗謂如孔門遊夏。
在吾法中。
宗教之馬鳴龍樹也。
及乎拈此公案。
雖返三隅。
猶欠一着。
不見藥山初參石頭問。
三乘十二分教粗知。
常聞曹溪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實未明了。
伏望慈悲指示。
頭曰。
與麼也不得。
不與麼也不得。
與麼不與麼。
總不得。
汝如何會。
山伫思。
頭曰。
子緣在江西。
速往矣。
山至江西拜起。
如前問之。
曰。
我有時教伊揚眉瞬目。
有時不教伊揚眉瞬目。
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是。
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不是。
子意如何。
山於言下有省。
再拜謝之。
祖曰。
子見何道理。
山曰。
某於石頭處。
如蚊子上鐵牛。
祖曰。
子得之矣。
宜善保護。
石頭渾侖無縫罅。
藥山蚊子上鐵牛。
江西雙放雙收。
藥山言下大省。
雪窦道。
恁麼也不得。
不恁麼也不得。
然後沒交涉。
萬松道恁麼也得。
不恁麼也得。
正好帝網交羅。
重重無盡。
投子修颙禅師。
嗣圓照大本。
住颕州薦福日。
歐陽文忠公。
因颕守。
道師德業。
備馔延師。
遽問曰。
浮圖之教。
何為者。
師乃欵論。
指妙揮微。
優遊於華藏法界之都。
從容於帝網明珠之内。
歐陽悚然曰。
吾初不知佛書。
其妙至此。
公易箦之際。
召子弟誡之曰。
吾生平以文章名當世。
力抵浮圖。
今此衰殘。
忽聞奧義。
方将研究。
命也奈何。
汝等勉旃。
無蹈後悔。
清涼觀國師。
判禅門南北兩宗。
不出頓教。
沩山一日索門人呈語。
乃曰。
聲色外與吾相見。
仰山凡三度呈語曰。
如兩面鏡相照。
於中無像。
沩曰。
此語正也。
我是你不是。
早立像了也。
仰山卻問沩山。
某精神昏昧。
有拙祇對。
未審和尚於百丈師翁處作麼生呈語。
沩曰。
我於百丈先師處呈語。
如百千明鏡鑒像。
光影相照。
塵塵剎剎。
各不相借。
仰山於是禮謝。
這個喚作頓教得麼。
喚作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然後沒交涉得麼。
雖然。
更須知有遮照同時。
遮照不立。
然後同時即不立。
不立即同時。
放收諸門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直饒黃蘗行道於威音王以前。
猶是王老師兒孫。
更選何人為師。
烏龜稽首須彌柱。
第八十八則密師把針 舉洞山問密師伯作什麼。
(怪你一問遲也)密雲。
把針。
(好與一剳)山雲。
把針事作麼生。
(穿過了也)密雲。
針針相似。
(幾乎蹉差)山雲。
二十年同行。
作這個語話。
(俗氣也未盡)密雲。
長老又作麼生。
(看锢鏴着生铗)山雲。
大地火發(照顧眉毛)天童拈雲。
大地火發。
(更添一把)間不容發。
(表裡洞赤)南海昆侖。
(幹他甚事)天寒不襪。
(赤腳過盧州)祖祖相傳。
(不知有甚)一頭搕[木*(天/韭)](滿面風埃)。
師雲。
岩頭在甘贽家過夏。
一日把針次。
贽自田中回。
豁前拄鍬亞身立。
豁以針作劄勢。
贽急入家着衣欲拜謝。
行婆問有何事。
贽曰。
不得說。
婆曰。
且要大家知。
贽舉前話。
婆失聲曰。
此話三十年後。
須知一回飲水。
一回着噎。
女子聞舉。
乃曰。
還知盡大地人性命。
被上座一針頭上劄卻麼。
萬松道。
此針頭上雖小。
利害極寬。
教中說。
無色界天。
百千萬億針鋒上立。
不相障礙。
智覺壽雲。
如針鋒上無邊身菩薩。
似藕絲懸須彌之山。
唯歎希奇。
罔知所措。
密師伯道。
針針相似。
也好個消息。
往往作明明不昧。
了了常知。
不然道。
念念攀緣一切境。
心心永斷諸分别。
直得頭頭上顯。
物物上明。
念念無差。
心心無間。
也祇是一機一境。
昭昭靈靈邊事。
争似洞山大地火發。
般若如大火聚。
四面不可入如大末蟲。
處處能栖。
唯不能泊火焰之上。
天童道。
間不容發。
猶可蔔度南海昆侖。
天寒不襪。
須是撥白露淨。
脫灑漢。
始會這話。
這裡着得洞山。
密老。
廿贽。
岩頭。
天童。
萬松麼。
所以道。
祖祖相傳。
一頭搕[木*(天/韭)]。
忽有個本色行腳衲僧來參。
向道拈卻沩山笠來。
與子相見。
第八十九則陳操勘僧 舉陳操尚書。
與衆官樓上。
遙見數僧從遠來。
(今日不着)衆官雲。
數員禅客。
(也不得草草)陳雲。
不是。
(也不得草草)官雲。
焉知不是。
(隔窗相眼)陳雲。
待與驗過。
(勘破了也)僧至樓下。
(刺頭入膠盆)陳雲。
大德。
(賊打不防家)僧舉首。
(鼻孔在别人手裡)陳雲。
不信道不是。
(終是倚官挾勢)官罔撩。
(一狀領過)天童拈雲。
陳尚書當面白拈。
(慣得其便)瞞長蘆一點不得(管是普州人)。
師雲。
睦州太守。
亦嘗任宣州。
陳操尚書。
與睦州同姓。
仍嗣睦州。
騰躍叢林。
勘辨衲子。
諸方患之。
唯見雲門。
納敗跪伏。
門嘗曰。
十經五論。
師僧三二十年。
尚不奈何。
尚書争得會。
張無盡。
非兜率悅。
東林總。
莫能開發。
蘇東坡。
非佛印元。
佛慧泉。
莫能抗論。
所以道。
張無盡。
未免攙行奪市。
真如喆。
祇能借水獻花。
看他陳操尚書。
名藩巨鎮。
現宰官身。
公幹之餘。
不忘佛事。
客官祇随人上下。
衆僧空穿短巷長街。
忙裡偷閑。
被人拈卻鼻孔。
陳操不唯傍行皇化。
兼秉佛祖權衡掣。
電光中不容拟議。
尚書既鬼市裡賣瘦。
天童便賊手裡作賊。
諸仁者。
腳力盡時山更好。
莫将有限逐無窮。
第九十則雪峰淘米 舉雪峰在洞山作典座。
(分明供養心)一日淘米次。
(童行不得氣力)山問。
淘沙去米。
淘米去沙。
(弄險作麼)峰雲砂米一時去。
(唯嫌揀擇)山雲。
大衆吃個什麼。
(托和尚法蔭)峰便覆卻盆。
(可惜抛撒常住)山雲。
子他後别見人去在。
(從苗辦地)天童拈雲。
雪峰祇管步步登高。
(不解從空放下)不覺草鞋跟斷。
(任誰接續不上)若也正偏宛轉。
(孤輪匪運)敲唱俱行。
(隻翼難沖)自是言氣相合。
(鸾逢鳳舞)父子相投。
(蛆見蠅鳴)且道洞山不肯。
雪峰意在什麼處。
(好意問便惡發)萬裡無雲天有過。
(下不論上)碧潭似鏡月難來(生怕死水裡浸卻)。
師雲。
青華嚴拈此話雲。
洞山恁麼道。
是甚道理。
雖然一色乾坤。
争奈山高水闊。
所以野人雲。
功夫不到不方圓。
言語不通非眷屬。
乃代雲。
淘砂去米。
淘米去砂。
無影長生桂。
經霜結子頻。
大衆吃個什麼。
金鳳采香銜不盡。
玉雛食蕊葉長新。
萬松道。
青華嚴雖然答盡深深意。
争奈投機句未親。
忽有人問。
萬松代雲。
淘砂去米。
淘米去砂。
祇向道滌盡塵砂。
不遺顆粒。
大衆吃個什麼。
向道粥将木杓舀。
飯用笊籬撈。
雪峰全機大用。
投子說妙談玄。
行令底祇知盡法。
不管無民。
談玄底祇解敲唱俱行。
未得應時納祜。
萬松不能天水合同秋。
要且不壞世間相。
何也。
廚中典座窮精細。
且作長行粥飯僧。
第九十一則芭蕉好惡 舉僧問芭蕉。
有一人不舍生死。
(減之太短)不證涅盤。
(增之太長)師還提攜也無。
(彼自無瘡)蕉雲。
山僧粗識好惡。
(勿傷之也)天童拈雲。
芭焦雖然識好惡。
(一服平胃散)且不能牽耕夫之牛。
奪饑人之食。
(醫病不得。
害命不得)如今若有人問。
長蘆便和聲打。
(一服見效)為什麼如此。
我從來不識好惡(當爐不避火)。
師雲。
郢州芭蕉五世徹禅師。
嗣芭蕉慧清。
清嗣南塔光湧。
湧嗣仰山徹。
乃沩山五世孫也。
師於宗門大有拈提。
具在燈錄。
一日僧問有一人不舍生死。
不證涅盤。
師還提攜也無。
蕉雲。
山僧粗識好惡。
這僧飽看教乘。
兼通禅理。
拈出個無孔鐵錘。
咬嚼無處下口。
拈掇無處下手。
定當芭蕉。
芭蕉是别機宜。
識休咎底漢。
向線道難分處。
不可妄生穿鑿道。
老僧粗識好惡。
雖不犯手傷鋒。
要且無為人手段神清有言曰。
可救而不救。
是謂不仁。
不可救而不救。
可謂不仁乎。
雖然有救人成患害。
不救卻慈悲。
芭蕉有之。
天童善用驅耕奪饑手段道。
這僧才問。
便和聲打道。
我從來不識好惡。
還見二老為人處麼。
李陵持漢節。
潘阆倒騎驢。
第九十二大慈行說 舉大慈示衆雲。
說得一丈。
不如行得一尺。
(非但口言而得清淨)說得一尺。
不如行得一寸。
(多虛不如少實)洞山雲。
說取行不得底。
(還有口麼)行取說不得底。
(還有足麼)雲居雲。
行時無說路。
(踏破乾坤)說時無行路。
(橫吞宇宙)不行不說時。
(不妨省力)合行什麼路。
(不是山東。
便是河北)洛浦雲。
行說俱不到。
則本分事在。
(真不掩僞)行說俱到。
則本分事無。
(曲不藏直)天童拈雲絕是非。
(言滿天下無口過)沒蹤迹。
(行滿天下無怨惡)相逢不識面。
(見則無口無腳)識面不相逢。
(瞎則能說能行)諸尊宿各有長處。
(誰肯賣苦瓜)如今舌頭上無十字關。
(甚底不得道)腳跟下無五色線。
(那裡不得去)要行便行。
(舉步踏着)要說便說。
(開口道盡)若有人問。
長蘆如何是要行便行。
(是必早回程)天童雲步。
(蹉過了也)如何是要說便說。
(留取暖肚)天童雲。
啊(錯下名言)。
師雲。
鳳翔府。
石柱禅師。
始遊方。
至洞山。
遇青林垂語曰。
有四種人。
一人說過佛祖。
一步行不得。
一人行過佛祖。
一句說不得。
一人說得行得。
一人說不得行不得。
那個是其人。
柱出衆曰。
一人說過佛祖一步行不得者。
祇是無舌不許行。
一人行過佛祖。
一句說不得者。
祇是無足不許說。
一人說得行得者。
祇是函蓋相稱。
一人說不得行不得者。
如斷命求活。
洞上語言。
似存知解。
不落今時。
大慈示衆。
恐人唯尚空言。
不務實行。
高麗僧統義天曰。
古之所謂禅者。
藉教習禅者也。
今之所謂禅者。
離教而說禅者也。
萬松道。
禅果可說可行乎。
大慈可謂入草求人。
真大慈也。
洞山道。
說取行不得底。
雲居道。
說時無行路。
青林道。
一人說過佛祖。
一步行不得。
石柱雲。
祇是無舌不許行。
僧問雲蓋本。
說不得作麼生行。
本雲。
踏着舌頭。
洞山雲。
行取說不得底。
雲居雲。
行時無說路。
青林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