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合伴不着)化外水天秋(不如獨行)師雲。
筠州黃蘗山。
鹫峰希運禅師。
嘗於雒下分衛。
吟添缽聲。
一妪出棘扉曰。
太無厭足生。
蘗曰。
汝猶未施。
返責無厭。
何也。
妪笑而掩扉。
蘗異之。
與語多所發。
蘗将辭。
妪曰。
可往南昌見馬大師。
必有所益。
蘗直造江西。
而大師已化。
詣石門禮塔。
時大智廬於塔傍。
蘗即禮塔。
見丈乃問。
願聞平昔得力言句。
丈舉一喝三日耳聾話。
至一喝處。
蘗不覺吐舌退後。
丈知已徹。
問。
子以後莫承嗣馬大師不。
蘗曰。
不然。
今日因師舉。
得見馬祖大機大用。
且不識馬祖。
若嗣馬祖。
以後喪我兒孫。
丈曰。
見與師齊。
減師半德。
見過於師。
方堪傳授。
子甚有超師之見。
又道。
後代兒孫。
将何傳授。
萬松道。
千年無影樹。
今時沒底靴。
黃蘗屢發此語。
可謂老覺情多念子孫。
可惜百丈有頭無尾。
我若見道。
後代兒孫将何傳授。
卻祇以踞坐示之。
不然。
拽拄杖打出。
兒孫也未到斷絕。
雖然。
他幾曾放過來道。
将為你是個人。
百丈踞坐處。
諸方認為默然良久。
天衣懷雲。
維摩不默不良久。
踞坐商量成過咎。
吹毛匣裡冷光生。
外道天魔皆斬首。
蘗問從上相承底事如何指示於人。
百丈不曾道着一字。
又不曾拈錘豎拂。
天童卻道。
言滿天下無口過。
行滿天下無怨惡。
可謂不萌枝上。
解辨春秋。
黃蘗知而故問。
百丈轉見分明。
還見百丈天童轉側處麼。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第六十二則仰山問僧 舉仰山問僧近離甚麼處。
(〔拾〕到〔比〕間)僧雲。
廬山。
(公驗分明)仰山雲。
曾到五老峰麼。
(深入虎穴)僧雲。
不曾到。
(前言何在)仰雲。
阇黎不曾遊山。
(當面諱卻)雲門雲。
祇為慈悲之故。
(雖是善因)有落草之談。
(而招惡報)天童拈雲。
雲門雖然識得仰山底裡。
(且道是甚麼)争奈祇知其一。
(貪觑面前)不知其二。
(忘卻背後)且道仰山意作麼生。
(後車改轍)無限風流慵賣弄。
(漏逗不少)免人指點好郎君(東床坦腹者。
豈不是天童)。
師雲。
仰山小釋迦勘僧。
雲門僧中王刷欠。
這僧實從廬山來。
五老峰前蹉過。
仰山肚裡歔破腳。
尚道不曾遊山。
雲門笑他草裡行。
不覺自身泥裡走。
雲門拈道。
這僧親從廬山來。
因甚麼卻道。
阇黎不曾遊山。
萬松道。
幾乎忘卻。
沩山一日問仰山雲。
諸方若有僧來。
汝将什麼驗他。
仰山雲。
某甲有驗處。
沩山雲。
子試舉看。
仰雲。
祇問他道。
諸人還有這個麼。
待伊有語。
祇向伊道。
這個且置。
那個如何。
沩雲。
此是向上人牙爪。
仰山再問五老峰。
直是惡手腳。
這僧若是個漢。
祇道某甲未曾參堂。
免教仰山點檢。
卻道。
我不曾到。
我是仰山。
祇喚侍者點茶來。
這僧遊山困。
不然喝出。
教伊向後别作生涯。
卻道阇黎不曾遊山。
因慈悲故。
出落草談。
喚作失錢遭罪。
天童引兵救援。
出露布雲。
無限風流慵賣弄。
免人指點好郎君。
便見雲門。
祇見仰山放行。
不見仰山把定。
且道如何是出草之談。
吃茶去。
第六十三則三聖逢人 舉三聖雲。
我逢人即出。
(謝子遠來)出即不為人。
(無可祗待)興化雲。
我逢人即不出。
(閉門屋裡坐)出即便為人。
(禍從天降來)天童拈雲。
堕也堕也。
(并贓捉獲)今日不是減古人聲光。
(門裡出身易)且要長後人節槩。
(身裡出門難)若是本色漢。
(家破人亡。
無可出入)提祖佛印。
(攝鬼禁師)轉紩牛機。
([山/來]麸磨戶)把拄杖一時穿卻。
(不如折折拄杖)方見衲僧手段(吾不如汝)。
師雲。
三聖興化。
逢人出不出。
為人不為人。
大似财高語壯。
倚勢欺人。
天童以本色衲僧。
提祖佛印。
轉紩牛機。
即日貴人。
舊家富漢。
不從人得。
本自圓成。
師拈拄杖雲。
還見三聖興化麼。
複靠卻雲。
直饒具衲僧手段。
也且向這邊立。
第六十四則聲明玄沙 舉聲明三藏見閩王。
(良田千頃。
不如薄藝随身)王請玄沙驗之。
(好勝者必遇其敵)沙背後以銅火筯敲紩火爐。
問雲。
是什麼聲。
(不可喚作銅鐵聲)藏雲。
銅鐵聲。
(正中其計)沙雲。
大王莫受外國人謾。
(卻是你謾我)天童拈雲。
理契則神。
(冬瓜跳門限)貧子獲衣中之寶。
(不從人得)情封則物。
(靈龜拽死蛇)力士失額上之珠。
(當面蹉過)三藏祇解瞻前。
(不能顧後)玄沙不能顧後。
(祇解瞻前)還知麼。
(願觀佳作)誣人之罪。
以罪加之(還着於本人)。
師雲。
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見忠國師。
聲明三藏見玄沙一籌不獲。
玄沙以銅筯敲鐵爐問是什麼聲。
三藏雲。
銅鐵聲。
雪窦别雲。
莫謾外國人好。
萬松道。
眼自争先得。
沙雲。
大王莫受外國人謾。
萬松道。
籌因打劫羸。
雪窦别雲。
大王宜加信敬。
萬松道。
贊之雙美。
法燈代三藏雲。
卻是和尚謾大王。
萬松道。
多虛不如少實。
保福問僧。
殿裡甚麼佛。
僧雲。
和尚定當看。
福雲。
釋迦佛。
僧雲。
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二問僧作甚麼業。
吃得與麼大。
僧雲。
和尚也不小。
福便作蹲勢。
僧雲。
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三問僧汝名什麼。
僧雲。
鹹澤。
福雲。
忽遇枯涸者如何。
僧雲。
誰是枯涸者。
福雲。
我是。
僧雲。
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四問浴主。
湯鍋闊多少。
主雲。
請師量。
福便作量勢。
主雲。
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玄沙敲爐是甚聲。
藏雲。
銅鐵聲。
雪窦别雲。
和尚莫謾外國人好。
玄沙卻道。
大王莫受外國人謾。
法燈代三藏雲。
卻是和尚謾大王。
如保福四謾人。
皆雲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若喚作銅鐵聲。
情封則物。
聲不是聲。
理契則神。
所以三藏玄沙。
瞻前不能顧後。
為甚保福見僧道。
和尚莫謾人好。
保福道。
卻是你謾我。
誣人之罪。
以罪加之。
第六十五則長沙轉物 舉僧問長沙。
作麼生轉得山河大地歸自己去。
(話作兩橛)沙雲。
作麼生轉自己歸山河大地去。
(打成一片)天童拈雲。
雖然主賓互喚。
(未免天童點檢)要且泥水不分。
(多謝和尚證明)忽然捩轉鼻孔。
(事無一向)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不妨省力)又合作麼生。
(山河不離大地。
自己不是别人)如今王令稍嚴。
(不犯之令)不許人攙行奪市(必合依行)。
師雲。
湖南長沙招賢大師。
上堂雲。
我常向汝諸人道。
三世諸佛。
共盡法界衆生。
是摩诃般若光。
光未發時。
汝等諸人向甚麼處委。
光未發時。
尚無佛無衆生消息。
何處得山河國土來。
萬松嘗道。
混沌未分時。
還有天地人不。
父母未生時。
還有己身不。
心念未起時。
還有迷悟凡聖不。
這僧尚問如何轉得山河大地歸自己去。
一大藏教。
祇說個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肇法師雲。
會萬物為自己者。
其唯聖人乎。
楞嚴經道。
若能轉物。
即同如來。
白雲端頌雲。
若能轉物即如來。
春暖山花處處開。
自有一雙窮相手。
不曾容易舞三台。
所以天童道。
不許人攙行奪市。
此轉物話。
忝解教乘者。
亦皆知有。
而飽參衲子。
卻不得受用。
所以長沙卻與倒過道。
如何轉得自己歸山河大地去。
天童已曾道。
撒手懸崖下。
分身萬象中。
石頭和尚道。
聖人無己。
靡所不己。
佛日堯於此大悟道。
頭上拈卻一座太行山相似。
諸人還曾恁麼一回麼。
萬松昔年參勝默。
教看此話。
半載全無入由。
勝默曰。
我祇願汝遲會。
後來一日打破漆桶。
歡喜數日。
寝而不寐。
勝默更将玄沙點靈雲未徹處教看。
祇這歡喜地。
猶成法愛。
所以道忘他尚易。
忘己最難。
岑大蟲。
南泉之子。
趙州之兄。
大手作家。
名不虛得。
這僧問如何轉得山河大地歸自己去。
沙雲。
如何轉自己歸山河大地去。
僧曰不會。
沙曰。
湖南城下好養民。
米賤柴多足四鄰。
其僧無語。
師有偈曰。
誰問山河轉。
山河轉向誰。
圓通無兩畔。
法性本無歸。
天童祇将長沙拈轉這僧話頭處。
直捷示人道。
雖然主賓互喚。
要且泥水不分。
天童用四賓主。
批判這話。
将四料揀。
颠拈倒用。
轉見分明。
天童末後人境俱奪。
要與長沙光未發時相見道。
如今王令稍嚴。
不許人攙行奪市。
一狀解與萬松。
萬松先斬後奏。
第六十六則灌溪二杓 舉灌溪垂語雲。
我在臨濟處得一杓。
(不丈夫漢。
索人殘飯)我在末山處得一杓。
(正是老婆禅)又雲。
十方無壁落。
(推倒界牆賊厮見)四面亦無門。
(無你出身處)露裸裸。
(不曾蓋覆)赤灑灑。
(不挂寸絲)沒可把。
(放下着)天童拈雲。
灌溪恁麼說話。
且道是臨濟處得底。
(贓誣自己)末山處得底。
(帶累别人)雖然一箭雙雕。
(恩歸有地)奈有時走殺。
(一馬鞁兩鞍)有時坐殺。
(至今起不得)且作麼生得恰好去。
(待計較成。
舉似和尚)捏聚放開都在我。
(不幹萬松事)拈來抛去更由誰(除是天童)。
師雲。
鄂州灌溪志閑禅師。
初參臨濟。
濟搊住良久。
溪曰。
領也。
濟托開曰。
且放你一頓。
溪住後乃示衆曰。
我見臨濟無言語。
直至如今飽不饑。
後到末山先自約曰。
相當則住。
不然。
則推倒禅床。
既入堂内。
山聞新到至令侍者問。
上座遊山來。
為佛法來。
溪曰。
為佛法來。
山乃升座。
溪上參不禮拜。
山問今日離何處。
溪曰。
路口。
山曰。
何不蓋卻。
溪無語。
末山代雲。
争得到這裡。
始禮拜起問。
如何是末山。
山曰。
不露頂。
溪曰。
如何是山中主。
山雲。
非男女等相。
溪曰。
何不變去。
山雲。
不是神。
不是鬼。
變個甚麼。
溪於是伏膺。
作園頭三年。
後垂語雲。
我在臨濟處得一杓。
我在末山處得一杓。
人多道一客不煩二主。
一女不嫁二夫。
灌溪不負初心。
為法不分男女。
三年治圃。
真大丈夫。
老龐嫡嗣馬祖。
兼禀石頭。
藥山天皇。
亦出二師門下。
傳燈以藥山天皇。
首嗣石頭。
覺範憑碑後列名。
勒歸馬祖。
獨不見龐老灌溪之事乎。
近代玄悟玉。
慶壽朗。
諸師議論亦可息矣。
看他灌溪臨終。
問侍者曰。
坐化者誰。
者曰。
僧伽。
又立化者誰。
者曰。
僧會。
溪乃行六七步地。
垂兩手而逝。
今士大夫。
尚有不信者。
獨不見鄭夷甫者乎。
甫。
吳人也。
少年登科。
嘗遇術者。
能推人死期。
令推己命。
不過三十五歲。
憂傷殆不可堪。
久之。
聞金山佛印大師談笑間脫去。
公歎曰。
既不得壽。
得如金山。
複何憾哉。
乃與佛者遊。
因授楞嚴經。
歲餘忽有所悟曰。
生死之理。
我知之矣。
遂釋然放懷。
預知死日。
至期。
沐浴更衣。
親督人灑掃園亭。
及焚香擇時。
手指畫之間。
屹然立化。
其手猶作指畫之狀。
本無玄和尚。
丁亥歲。
興平府。
設資戒會。
坐亡者三人。
路行而亡者二人。
達本。
行省。
監壇會首。
躬見其事。
俯伏僧前。
乞跨身而過。
此皆宗門之細故。
萬松門人。
吾舍元帥從寬。
臨終。
問其次兄曰。
佛祖父母。
我今一箭射殺。
二哥以為如何。
随整襟坐脫。
湛然居士。
從源聞之曰。
且掩俗人眼耳。
此與士人聞而不信者。
相較何啻九牛毛耶。
文與可曰。
我以為襪材。
人以為口食。
萬松聊以為喻。
天童曰。
十方無壁落。
從本來元沒遮攔。
四面亦無門。
祇這裡便是入處。
又道淨裸裸。
赤灑灑。
直饒寸絲不挂。
猶有赤骨立在。
是以道萬裡無雲。
青天也須吃棒。
灌溪先得兩杓。
後沒可把。
外頭趕兔。
屋裡失獐。
所以天童道。
有時走殺。
有時坐殺。
岩頭道。
直須向自己胸襟流出。
将來與我蓋天蓋地。
天童一箭雙雕道。
從臨濟得。
末山得。
萬松道。
與天童從丹霞處得底。
苦不相争。
天衣懷雲。
威音王佛以前即且置。
威音以後無師自悟。
盡屬天然外道。
天童卻道。
捏聚放開都在我。
拈來抛去更由誰。
且道如何得恰好去。
靈苗生有地。
大悟不存師。
第六十七則僧問睦州 舉僧問睦州。
祖意教意。
是同是别。
(天上揀月)州雲。
青山自青山。
白雲自白雲。
(悶時好看)天童拈雲。
若向這裡識得睦州。
(無固必漢。
有甚難見)釋迦出世。
(解與雲門)達磨西來。
(遭逢光統)總是不守分底漢。
(擔着一碩笑他五鬥)還識得麼。
(天童本分)臂長衫袖短。
(揠苗助長)腳瘦草鞋寬(鑿竅酬恩)。
師雲。
睦州尋常辯若懸河。
及乎這僧問着祖意教意。
分疏不下。
僧又問如何是青山。
州雲。
還我一滴雨來。
僧雲。
學人不會。
請師道。
州雲。
法華峰前陣。
涅盤句後收。
天童略之。
恐涉教意。
不見西川座主欲改業遊方。
至襄州華嚴處。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嚴曰。
如車二輪。
如鳥兩翼。
主曰。
将謂禅門别有奇特。
元來不出教乘。
遂回。
後聞夾山盛化。
遣小師馳問前語。
夾山曰。
雕沙無镂玉之談。
結草乖道人之意。
小師回舉似主。
主乃贊歎遙禮曰。
将謂禅門與教意不殊。
元來有奇特事。
萬松道。
也是承虛接響。
僧問巴陵。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陵曰。
雞寒上樹。
鴨寒下水。
僧問睦州。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州雲。
青山自青山。
白雲自白雲。
雪窦拈雲。
問既一般。
答亦相似。
争奈水乳不分。
其中有自利利他。
謾人自謾。
若點檢分明。
管取解空第一。
萬松道。
解用則利他自利。
不會則謾人自謾。
直饒水乳分明。
點檢将來。
落七落八。
趙州道。
大宗師。
須以本分事接人。
且道如何是本分事。
舜老夫嘗道。
本自無事。
從我何求。
此謂之本分事。
釋迦不須出世。
達磨何用西來。
翠岩真點胸。
嘗罵舜老夫說無事禅。
石霜永和尚令人傳語真雲。
舜老夫在洞山悟古鏡因緣。
如此豈是說無事禅。
你罵他自失卻一隻眼。
舜聞之作頌雲。
雲居不會禅。
洗腳上床眠。
冬瓜直儱侗。
瓠子曲彎彎。
永和尚亦作頌曰。
石霜不會禅。
洗腳上床眠。
枕頭撲落地。
打破常住磚。
黃龍南聞舉舜老夫話雲。
老夫耄矣。
何不有事底令無事。
無事底令有事。
是為淨佛國土。
成就衆生。
恁麼則釋迦須當出世。
達磨必索西來。
所以天童道。
總是不守分底漢。
何也。
舜老夫山高海深。
鶴長凫短。
南禅師續凫截鶴。
夷嶽盈壑。
所以臂長袖短。
腳瘦鞋寬。
且道如何得恰好去。
萬松從來不守分。
第六十八則南園撫掌 舉南園一日自燒浴。
(沙彌童行。
不得氣力)僧問和尚何不使沙彌童行。
(點即不到)園撫掌三下。
(到即不點)僧舉似曹山。
(正是傳言送語人)山雲。
一等是個撫掌拍手。
(三台須是大家摧)就中南園奇怪。
(鬧市相逢執手驚)俱胝一指頭禅。
(幸有金烏分晝夜)蓋為承當處不谛。
(莫将石火當天明)僧卻問南園撫掌。
豈不是奴兒婢子邊事。
(蹉了你牙)山雲。
是。
(養耶作證見)僧雲。
向上更有事也無。
(我不敢道)山雲。
有。
(許你大膽)僧雲。
如何是向上事。
(這亡命漢)山咄雲。
這奴兒婢子。
(急惱都管)天童拈雲。
識尊卑。
知貴賤。
南園是作家。
(老手舊肐膞)分玉石。
辨金鍮。
曹山不出世。
(兒孫得力。
室内不知)這僧雖解切蹉琢磨。
(弄泥團漢)也祇向奴兒婢子邊着到。
(終是賤骨頭)還知麼。
(謾天童不得)放曠淋漓兩不傷。
(憂則共戚。
樂則同歡)猶是夜明簾外客(東宮雖至嫡。
不面舜堯顔)。
師雲。
南嶽西園蘭若。
昙藏禅師。
本受激發於大寂。
後谒石頭。
瑩然明徹。
貞元二年。
遁衡嶽絕頂。
人罕參訪。
尋以腳疾。
移止西園。
禅侶漸次繁盛。
園一日自開浴次。
僧問不使沙彌。
何以自勞。
園撫掌三下。
洞山聞雲。
一等是個拍手。
就中西園奇怪。
天童作曹山語雲。
一等是個撫掌拍手。
就中南園奇怪。
俱胝一指頭禅。
蓋為承當處不谛。
圭峰判此有自體用。
有随緣應用。
自體用。
如鏡之明。
随緣應用。
如明所現影。
俱胝将随緣應用作自體用。
萬松室中問僧俱胝豎指意如何。
僧乃豎指。
萬松随後拶雲。
祇這個。
更别有。
往往措手不辦。
以圭峰判之。
少自體用。
雲岩掃地次。
道吾雲。
太區區生。
岩雲。
須知有不區區者。
吾雲。
恁麼則有第二月。
雲岩舉起掃帚雲。
這個是第幾月。
玄沙雲。
正是第二月。
此解随緣應用。
長慶雲。
被他倒回掃帚蓦口摵。
又作麼生。
此明自體用。
非深明洞上臨濟二宗者。
不可辨也。
無盡燈。
僧問曹山。
西園撫掌。
豈不是明沙彌邊事。
曹山雲。
是。
僧雲。
如何是向上事。
曹山雲。
這沙彌。
天童此語三處。
與無盡燈不同。
一西園為南園。
洞山聞雲。
一等是個拍手。
就中西園奇怪。
天童作曹山語。
仍多俱胝一指頭禅。
蓋為承當處。
不谛一轉語。
此二不同也。
三改沙彌作奴兒婢子。
仍多兩轉語。
因辨於此。
學者應知。
據初問。
和尚何不使沙彌童行。
無盡燈始終有理。
僧卻問。
南園撫掌豈不是奴兒婢子邊事。
僧再三問如何是向上事。
到這裡縱不犯顔觸諱。
多分是霧鎖簾垂。
曹山禀密旨傳宣道。
咄。
這奴兒婢子。
所以天童道。
曹山不出世。
南園是作家。
南園有時燒浴。
帶水拖泥。
有時撫掌。
神歌社舞。
曹山終日門頭戶底。
不忘禁殿重闱。
所以道。
放曠淋漓兩不傷。
猶是夜明簾外客。
還知麼。
官憑私契約。
奴見婢殷懃。
第六十九則雲門前後 舉雲門示衆雲。
十五日以前即不問。
(吞卻三個四個)十五日以後。
道将一句來。
(吐卻七個八個)自雲。
日日是好日。
(将為别有)天童拈雲。
屬虎人本命。
(杜撰巡官)屬猴人相沖(一任鑽龜打瓦)。
師雲。
雲門示衆。
無可做。
沒去着道。
十五日以前即不問。
圓通善國師巧言令色道。
是截斷衆流句。
十五日以後道将一句來道。
是随波逐浪句。
日日是好日道。
是函蓋乾坤句。
萬松道。
真雲門子孫。
萬松於此着語道。
蝦跳不出[跳-兆+鬥]。
僧雲。
已被佛果占了也。
萬松道。
叵耐古人沒面情。
預先偷我一轉語。
佛果於此更道。
此語通貫古今。
從前至後。
一時坐斷。
萬松道。
放處較危。
收來太速。
諸方見雲門道。
日日是好日。
便道。
動作修營無挂礙。
何勞入市問孫賓。
争奈天童道。
屬虎人本命。
屬猴人相沖。
所以天柱慧道。
祖師西來。
大似個賣蔔漢。
才與錐破卦文。
一切吉兇悔吝。
皆在汝分上。
還見天童爻變處麼。
福無過譽。
禍不隐情。
第七十則壽聖鈎錐 舉壽聖雲。
月半前用鈎。
(新松恨不長千尺)月半後用錐。
(惡竹須應斬萬竿)僧便問。
正當月半時如何。
(無雲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聖雲。
泥牛踏破澄潭月。
(也不消得)天童拈雲。
兩頭得用。
壽聖作家。
(去則鈎你。
來則錐你)直下忘功。
是誰體得。
(放下鈎錐。
懸崖撒手)放行也互換尊賓。
(天眼龍睛。
神出鬼沒)把定也不留朕迹。
(清光應更多)還有體得底麼。
(未有功夫)玉女夜抛梭。
(暗通一線)織錦於西舍(文彩已彰)。
師雲。
壽聖話頭。
未詳所出。
石門聰雲。
十五日以前諸佛生。
十五日以後諸佛滅。
十五日以前諸佛生。
你不得離我這裡。
若離我這裡。
我有鈎鈎你。
十五日以後諸佛滅。
你不得住我這裡。
若住我這裡。
我有錐錐你。
且道正當十五日。
用鈎即是。
用錐即是。
遂有頌雲。
正當十五日。
錐鈎一時息。
更拟問如何。
回頭日又出。
大慧杲曰。
恢張三玄三要。
扶豎臨濟正宗。
須是恁麼人始得。
雖然如是。
雲門即不然。
十五日以前。
諸佛本不曾生。
十五日以後。
諸佛本不曾滅。
十五日以前。
你若離我這裡。
我也不用鈎鈎你。
一任橫擔拄杖。
緊悄草鞋。
十五日以後。
你若住我這裡。
我也不用錐錐你。
一任抝折拄杖。
高挂缽囊。
且道正當十五日。
合作麼生。
乃雲十五日前後。
鈎錐徒爾為。
今朝十五日。
正好用鈎錐。
且作麼生用。
路逢死蛇莫打殺。
無底籃子盛将歸。
萬松道。
大騁神通。
不勞心力。
天台智者舉涅盤經。
如白月以前。
種智将圓。
黑月以後。
惑障欲盡。
是故如來仲春月半。
中夜涅盤。
經中三兩段義。
頗似衲僧說話。
蓋類此也。
梵語盧舍那。
此雲滿淨。
謂種智圓滿。
惑障清淨。
種智圓滿。
鈎在不疑之地。
惑障清淨。
今年錐也無。
所以天童道。
兩頭得用。
壽聖作家。
推惡離己。
直下忘功。
是誰體得。
天童不免。
放行也。
互換尊賓。
有去有住。
有鈎有錐。
把定也。
不留朕迹。
月落潭空。
無下手處。
大慧向諸師放行處把定。
大家把定處放行。
終是撞頭磕額。
賴有末後句。
卻與天童同參。
且道同參底事作麼生。
石女夜裁無縫錦。
死蛇多出放生籃。
第七十一則曹山死貓 舉僧問曹山。
世間什麼物最貴。
(黃底金。
白底銀)山雲。
死貓兒最貴。
(無人過價。
打與三百)僧雲。
為什麼死貓兒最貴。
(埋在竹地中。
來年生好筍)山雲。
無人着價。
(開口厮當)天童拈雲。
曹山物貨。
不入行市。
(孰誇鋪席圖人買)子細看來。
一文不直。
(已着過價)曹山遇賤則貴。
(酽醋不在釣葫蘆)我這裡遇貴則賤。
(客旅與販。
别有加饒)且道還有相違處麼(百歲老兒。
拗不得城市)。
師雲。
這則公案。
以死貓兒為話頭。
人多疑着。
此最穢污無用兇物。
何為最貴。
萬松道。
世尊拈華。
俱胝豎指。
你且道是
筠州黃蘗山。
鹫峰希運禅師。
嘗於雒下分衛。
吟添缽聲。
一妪出棘扉曰。
太無厭足生。
蘗曰。
汝猶未施。
返責無厭。
何也。
妪笑而掩扉。
蘗異之。
與語多所發。
蘗将辭。
妪曰。
可往南昌見馬大師。
必有所益。
蘗直造江西。
而大師已化。
詣石門禮塔。
時大智廬於塔傍。
蘗即禮塔。
見丈乃問。
願聞平昔得力言句。
丈舉一喝三日耳聾話。
至一喝處。
蘗不覺吐舌退後。
丈知已徹。
問。
子以後莫承嗣馬大師不。
蘗曰。
不然。
今日因師舉。
得見馬祖大機大用。
且不識馬祖。
若嗣馬祖。
以後喪我兒孫。
丈曰。
見與師齊。
減師半德。
見過於師。
方堪傳授。
子甚有超師之見。
又道。
後代兒孫。
将何傳授。
萬松道。
千年無影樹。
今時沒底靴。
黃蘗屢發此語。
可謂老覺情多念子孫。
可惜百丈有頭無尾。
我若見道。
後代兒孫将何傳授。
卻祇以踞坐示之。
不然。
拽拄杖打出。
兒孫也未到斷絕。
雖然。
他幾曾放過來道。
将為你是個人。
百丈踞坐處。
諸方認為默然良久。
天衣懷雲。
維摩不默不良久。
踞坐商量成過咎。
吹毛匣裡冷光生。
外道天魔皆斬首。
蘗問從上相承底事如何指示於人。
百丈不曾道着一字。
又不曾拈錘豎拂。
天童卻道。
言滿天下無口過。
行滿天下無怨惡。
可謂不萌枝上。
解辨春秋。
黃蘗知而故問。
百丈轉見分明。
還見百丈天童轉側處麼。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第六十二則仰山問僧 舉仰山問僧近離甚麼處。
(〔拾〕到〔比〕間)僧雲。
廬山。
(公驗分明)仰山雲。
曾到五老峰麼。
(深入虎穴)僧雲。
不曾到。
(前言何在)仰雲。
阇黎不曾遊山。
(當面諱卻)雲門雲。
祇為慈悲之故。
(雖是善因)有落草之談。
(而招惡報)天童拈雲。
雲門雖然識得仰山底裡。
(且道是甚麼)争奈祇知其一。
(貪觑面前)不知其二。
(忘卻背後)且道仰山意作麼生。
(後車改轍)無限風流慵賣弄。
(漏逗不少)免人指點好郎君(東床坦腹者。
豈不是天童)。
師雲。
仰山小釋迦勘僧。
雲門僧中王刷欠。
這僧實從廬山來。
五老峰前蹉過。
仰山肚裡歔破腳。
尚道不曾遊山。
雲門笑他草裡行。
不覺自身泥裡走。
雲門拈道。
這僧親從廬山來。
因甚麼卻道。
阇黎不曾遊山。
萬松道。
幾乎忘卻。
沩山一日問仰山雲。
諸方若有僧來。
汝将什麼驗他。
仰山雲。
某甲有驗處。
沩山雲。
子試舉看。
仰雲。
祇問他道。
諸人還有這個麼。
待伊有語。
祇向伊道。
這個且置。
那個如何。
沩雲。
此是向上人牙爪。
仰山再問五老峰。
直是惡手腳。
這僧若是個漢。
祇道某甲未曾參堂。
免教仰山點檢。
卻道。
我不曾到。
我是仰山。
祇喚侍者點茶來。
這僧遊山困。
不然喝出。
教伊向後别作生涯。
卻道阇黎不曾遊山。
因慈悲故。
出落草談。
喚作失錢遭罪。
天童引兵救援。
出露布雲。
無限風流慵賣弄。
免人指點好郎君。
便見雲門。
祇見仰山放行。
不見仰山把定。
且道如何是出草之談。
吃茶去。
第六十三則三聖逢人 舉三聖雲。
我逢人即出。
(謝子遠來)出即不為人。
(無可祗待)興化雲。
我逢人即不出。
(閉門屋裡坐)出即便為人。
(禍從天降來)天童拈雲。
堕也堕也。
(并贓捉獲)今日不是減古人聲光。
(門裡出身易)且要長後人節槩。
(身裡出門難)若是本色漢。
(家破人亡。
無可出入)提祖佛印。
(攝鬼禁師)轉紩牛機。
([山/來]麸磨戶)把拄杖一時穿卻。
(不如折折拄杖)方見衲僧手段(吾不如汝)。
師雲。
三聖興化。
逢人出不出。
為人不為人。
大似财高語壯。
倚勢欺人。
天童以本色衲僧。
提祖佛印。
轉紩牛機。
即日貴人。
舊家富漢。
不從人得。
本自圓成。
師拈拄杖雲。
還見三聖興化麼。
複靠卻雲。
直饒具衲僧手段。
也且向這邊立。
第六十四則聲明玄沙 舉聲明三藏見閩王。
(良田千頃。
不如薄藝随身)王請玄沙驗之。
(好勝者必遇其敵)沙背後以銅火筯敲紩火爐。
問雲。
是什麼聲。
(不可喚作銅鐵聲)藏雲。
銅鐵聲。
(正中其計)沙雲。
大王莫受外國人謾。
(卻是你謾我)天童拈雲。
理契則神。
(冬瓜跳門限)貧子獲衣中之寶。
(不從人得)情封則物。
(靈龜拽死蛇)力士失額上之珠。
(當面蹉過)三藏祇解瞻前。
(不能顧後)玄沙不能顧後。
(祇解瞻前)還知麼。
(願觀佳作)誣人之罪。
以罪加之(還着於本人)。
師雲。
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見忠國師。
聲明三藏見玄沙一籌不獲。
玄沙以銅筯敲鐵爐問是什麼聲。
三藏雲。
銅鐵聲。
雪窦别雲。
莫謾外國人好。
萬松道。
眼自争先得。
沙雲。
大王莫受外國人謾。
萬松道。
籌因打劫羸。
雪窦别雲。
大王宜加信敬。
萬松道。
贊之雙美。
法燈代三藏雲。
卻是和尚謾大王。
萬松道。
多虛不如少實。
保福問僧。
殿裡甚麼佛。
僧雲。
和尚定當看。
福雲。
釋迦佛。
僧雲。
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二問僧作甚麼業。
吃得與麼大。
僧雲。
和尚也不小。
福便作蹲勢。
僧雲。
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三問僧汝名什麼。
僧雲。
鹹澤。
福雲。
忽遇枯涸者如何。
僧雲。
誰是枯涸者。
福雲。
我是。
僧雲。
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四問浴主。
湯鍋闊多少。
主雲。
請師量。
福便作量勢。
主雲。
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玄沙敲爐是甚聲。
藏雲。
銅鐵聲。
雪窦别雲。
和尚莫謾外國人好。
玄沙卻道。
大王莫受外國人謾。
法燈代三藏雲。
卻是和尚謾大王。
如保福四謾人。
皆雲和尚莫謾人好。
福雲。
卻是你謾我。
若喚作銅鐵聲。
情封則物。
聲不是聲。
理契則神。
所以三藏玄沙。
瞻前不能顧後。
為甚保福見僧道。
和尚莫謾人好。
保福道。
卻是你謾我。
誣人之罪。
以罪加之。
第六十五則長沙轉物 舉僧問長沙。
作麼生轉得山河大地歸自己去。
(話作兩橛)沙雲。
作麼生轉自己歸山河大地去。
(打成一片)天童拈雲。
雖然主賓互喚。
(未免天童點檢)要且泥水不分。
(多謝和尚證明)忽然捩轉鼻孔。
(事無一向)恁麼不恁麼總不得。
(不妨省力)又合作麼生。
(山河不離大地。
自己不是别人)如今王令稍嚴。
(不犯之令)不許人攙行奪市(必合依行)。
師雲。
湖南長沙招賢大師。
上堂雲。
我常向汝諸人道。
三世諸佛。
共盡法界衆生。
是摩诃般若光。
光未發時。
汝等諸人向甚麼處委。
光未發時。
尚無佛無衆生消息。
何處得山河國土來。
萬松嘗道。
混沌未分時。
還有天地人不。
父母未生時。
還有己身不。
心念未起時。
還有迷悟凡聖不。
這僧尚問如何轉得山河大地歸自己去。
一大藏教。
祇說個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肇法師雲。
會萬物為自己者。
其唯聖人乎。
楞嚴經道。
若能轉物。
即同如來。
白雲端頌雲。
若能轉物即如來。
春暖山花處處開。
自有一雙窮相手。
不曾容易舞三台。
所以天童道。
不許人攙行奪市。
此轉物話。
忝解教乘者。
亦皆知有。
而飽參衲子。
卻不得受用。
所以長沙卻與倒過道。
如何轉得自己歸山河大地去。
天童已曾道。
撒手懸崖下。
分身萬象中。
石頭和尚道。
聖人無己。
靡所不己。
佛日堯於此大悟道。
頭上拈卻一座太行山相似。
諸人還曾恁麼一回麼。
萬松昔年參勝默。
教看此話。
半載全無入由。
勝默曰。
我祇願汝遲會。
後來一日打破漆桶。
歡喜數日。
寝而不寐。
勝默更将玄沙點靈雲未徹處教看。
祇這歡喜地。
猶成法愛。
所以道忘他尚易。
忘己最難。
岑大蟲。
南泉之子。
趙州之兄。
大手作家。
名不虛得。
這僧問如何轉得山河大地歸自己去。
沙雲。
如何轉自己歸山河大地去。
僧曰不會。
沙曰。
湖南城下好養民。
米賤柴多足四鄰。
其僧無語。
師有偈曰。
誰問山河轉。
山河轉向誰。
圓通無兩畔。
法性本無歸。
天童祇将長沙拈轉這僧話頭處。
直捷示人道。
雖然主賓互喚。
要且泥水不分。
天童用四賓主。
批判這話。
将四料揀。
颠拈倒用。
轉見分明。
天童末後人境俱奪。
要與長沙光未發時相見道。
如今王令稍嚴。
不許人攙行奪市。
一狀解與萬松。
萬松先斬後奏。
第六十六則灌溪二杓 舉灌溪垂語雲。
我在臨濟處得一杓。
(不丈夫漢。
索人殘飯)我在末山處得一杓。
(正是老婆禅)又雲。
十方無壁落。
(推倒界牆賊厮見)四面亦無門。
(無你出身處)露裸裸。
(不曾蓋覆)赤灑灑。
(不挂寸絲)沒可把。
(放下着)天童拈雲。
灌溪恁麼說話。
且道是臨濟處得底。
(贓誣自己)末山處得底。
(帶累别人)雖然一箭雙雕。
(恩歸有地)奈有時走殺。
(一馬鞁兩鞍)有時坐殺。
(至今起不得)且作麼生得恰好去。
(待計較成。
舉似和尚)捏聚放開都在我。
(不幹萬松事)拈來抛去更由誰(除是天童)。
師雲。
鄂州灌溪志閑禅師。
初參臨濟。
濟搊住良久。
溪曰。
領也。
濟托開曰。
且放你一頓。
溪住後乃示衆曰。
我見臨濟無言語。
直至如今飽不饑。
後到末山先自約曰。
相當則住。
不然。
則推倒禅床。
既入堂内。
山聞新到至令侍者問。
上座遊山來。
為佛法來。
溪曰。
為佛法來。
山乃升座。
溪上參不禮拜。
山問今日離何處。
溪曰。
路口。
山曰。
何不蓋卻。
溪無語。
末山代雲。
争得到這裡。
始禮拜起問。
如何是末山。
山曰。
不露頂。
溪曰。
如何是山中主。
山雲。
非男女等相。
溪曰。
何不變去。
山雲。
不是神。
不是鬼。
變個甚麼。
溪於是伏膺。
作園頭三年。
後垂語雲。
我在臨濟處得一杓。
我在末山處得一杓。
人多道一客不煩二主。
一女不嫁二夫。
灌溪不負初心。
為法不分男女。
三年治圃。
真大丈夫。
老龐嫡嗣馬祖。
兼禀石頭。
藥山天皇。
亦出二師門下。
傳燈以藥山天皇。
首嗣石頭。
覺範憑碑後列名。
勒歸馬祖。
獨不見龐老灌溪之事乎。
近代玄悟玉。
慶壽朗。
諸師議論亦可息矣。
看他灌溪臨終。
問侍者曰。
坐化者誰。
者曰。
僧伽。
又立化者誰。
者曰。
僧會。
溪乃行六七步地。
垂兩手而逝。
今士大夫。
尚有不信者。
獨不見鄭夷甫者乎。
甫。
吳人也。
少年登科。
嘗遇術者。
能推人死期。
令推己命。
不過三十五歲。
憂傷殆不可堪。
久之。
聞金山佛印大師談笑間脫去。
公歎曰。
既不得壽。
得如金山。
複何憾哉。
乃與佛者遊。
因授楞嚴經。
歲餘忽有所悟曰。
生死之理。
我知之矣。
遂釋然放懷。
預知死日。
至期。
沐浴更衣。
親督人灑掃園亭。
及焚香擇時。
手指畫之間。
屹然立化。
其手猶作指畫之狀。
本無玄和尚。
丁亥歲。
興平府。
設資戒會。
坐亡者三人。
路行而亡者二人。
達本。
行省。
監壇會首。
躬見其事。
俯伏僧前。
乞跨身而過。
此皆宗門之細故。
萬松門人。
吾舍元帥從寬。
臨終。
問其次兄曰。
佛祖父母。
我今一箭射殺。
二哥以為如何。
随整襟坐脫。
湛然居士。
從源聞之曰。
且掩俗人眼耳。
此與士人聞而不信者。
相較何啻九牛毛耶。
文與可曰。
我以為襪材。
人以為口食。
萬松聊以為喻。
天童曰。
十方無壁落。
從本來元沒遮攔。
四面亦無門。
祇這裡便是入處。
又道淨裸裸。
赤灑灑。
直饒寸絲不挂。
猶有赤骨立在。
是以道萬裡無雲。
青天也須吃棒。
灌溪先得兩杓。
後沒可把。
外頭趕兔。
屋裡失獐。
所以天童道。
有時走殺。
有時坐殺。
岩頭道。
直須向自己胸襟流出。
将來與我蓋天蓋地。
天童一箭雙雕道。
從臨濟得。
末山得。
萬松道。
與天童從丹霞處得底。
苦不相争。
天衣懷雲。
威音王佛以前即且置。
威音以後無師自悟。
盡屬天然外道。
天童卻道。
捏聚放開都在我。
拈來抛去更由誰。
且道如何得恰好去。
靈苗生有地。
大悟不存師。
第六十七則僧問睦州 舉僧問睦州。
祖意教意。
是同是别。
(天上揀月)州雲。
青山自青山。
白雲自白雲。
(悶時好看)天童拈雲。
若向這裡識得睦州。
(無固必漢。
有甚難見)釋迦出世。
(解與雲門)達磨西來。
(遭逢光統)總是不守分底漢。
(擔着一碩笑他五鬥)還識得麼。
(天童本分)臂長衫袖短。
(揠苗助長)腳瘦草鞋寬(鑿竅酬恩)。
師雲。
睦州尋常辯若懸河。
及乎這僧問着祖意教意。
分疏不下。
僧又問如何是青山。
州雲。
還我一滴雨來。
僧雲。
學人不會。
請師道。
州雲。
法華峰前陣。
涅盤句後收。
天童略之。
恐涉教意。
不見西川座主欲改業遊方。
至襄州華嚴處。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嚴曰。
如車二輪。
如鳥兩翼。
主曰。
将謂禅門别有奇特。
元來不出教乘。
遂回。
後聞夾山盛化。
遣小師馳問前語。
夾山曰。
雕沙無镂玉之談。
結草乖道人之意。
小師回舉似主。
主乃贊歎遙禮曰。
将謂禅門與教意不殊。
元來有奇特事。
萬松道。
也是承虛接響。
僧問巴陵。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陵曰。
雞寒上樹。
鴨寒下水。
僧問睦州。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州雲。
青山自青山。
白雲自白雲。
雪窦拈雲。
問既一般。
答亦相似。
争奈水乳不分。
其中有自利利他。
謾人自謾。
若點檢分明。
管取解空第一。
萬松道。
解用則利他自利。
不會則謾人自謾。
直饒水乳分明。
點檢将來。
落七落八。
趙州道。
大宗師。
須以本分事接人。
且道如何是本分事。
舜老夫嘗道。
本自無事。
從我何求。
此謂之本分事。
釋迦不須出世。
達磨何用西來。
翠岩真點胸。
嘗罵舜老夫說無事禅。
石霜永和尚令人傳語真雲。
舜老夫在洞山悟古鏡因緣。
如此豈是說無事禅。
你罵他自失卻一隻眼。
舜聞之作頌雲。
雲居不會禅。
洗腳上床眠。
冬瓜直儱侗。
瓠子曲彎彎。
永和尚亦作頌曰。
石霜不會禅。
洗腳上床眠。
枕頭撲落地。
打破常住磚。
黃龍南聞舉舜老夫話雲。
老夫耄矣。
何不有事底令無事。
無事底令有事。
是為淨佛國土。
成就衆生。
恁麼則釋迦須當出世。
達磨必索西來。
所以天童道。
總是不守分底漢。
何也。
舜老夫山高海深。
鶴長凫短。
南禅師續凫截鶴。
夷嶽盈壑。
所以臂長袖短。
腳瘦鞋寬。
且道如何得恰好去。
萬松從來不守分。
第六十八則南園撫掌 舉南園一日自燒浴。
(沙彌童行。
不得氣力)僧問和尚何不使沙彌童行。
(點即不到)園撫掌三下。
(到即不點)僧舉似曹山。
(正是傳言送語人)山雲。
一等是個撫掌拍手。
(三台須是大家摧)就中南園奇怪。
(鬧市相逢執手驚)俱胝一指頭禅。
(幸有金烏分晝夜)蓋為承當處不谛。
(莫将石火當天明)僧卻問南園撫掌。
豈不是奴兒婢子邊事。
(蹉了你牙)山雲。
是。
(養耶作證見)僧雲。
向上更有事也無。
(我不敢道)山雲。
有。
(許你大膽)僧雲。
如何是向上事。
(這亡命漢)山咄雲。
這奴兒婢子。
(急惱都管)天童拈雲。
識尊卑。
知貴賤。
南園是作家。
(老手舊肐膞)分玉石。
辨金鍮。
曹山不出世。
(兒孫得力。
室内不知)這僧雖解切蹉琢磨。
(弄泥團漢)也祇向奴兒婢子邊着到。
(終是賤骨頭)還知麼。
(謾天童不得)放曠淋漓兩不傷。
(憂則共戚。
樂則同歡)猶是夜明簾外客(東宮雖至嫡。
不面舜堯顔)。
師雲。
南嶽西園蘭若。
昙藏禅師。
本受激發於大寂。
後谒石頭。
瑩然明徹。
貞元二年。
遁衡嶽絕頂。
人罕參訪。
尋以腳疾。
移止西園。
禅侶漸次繁盛。
園一日自開浴次。
僧問不使沙彌。
何以自勞。
園撫掌三下。
洞山聞雲。
一等是個拍手。
就中西園奇怪。
天童作曹山語雲。
一等是個撫掌拍手。
就中南園奇怪。
俱胝一指頭禅。
蓋為承當處不谛。
圭峰判此有自體用。
有随緣應用。
自體用。
如鏡之明。
随緣應用。
如明所現影。
俱胝将随緣應用作自體用。
萬松室中問僧俱胝豎指意如何。
僧乃豎指。
萬松随後拶雲。
祇這個。
更别有。
往往措手不辦。
以圭峰判之。
少自體用。
雲岩掃地次。
道吾雲。
太區區生。
岩雲。
須知有不區區者。
吾雲。
恁麼則有第二月。
雲岩舉起掃帚雲。
這個是第幾月。
玄沙雲。
正是第二月。
此解随緣應用。
長慶雲。
被他倒回掃帚蓦口摵。
又作麼生。
此明自體用。
非深明洞上臨濟二宗者。
不可辨也。
無盡燈。
僧問曹山。
西園撫掌。
豈不是明沙彌邊事。
曹山雲。
是。
僧雲。
如何是向上事。
曹山雲。
這沙彌。
天童此語三處。
與無盡燈不同。
一西園為南園。
洞山聞雲。
一等是個拍手。
就中西園奇怪。
天童作曹山語。
仍多俱胝一指頭禅。
蓋為承當處。
不谛一轉語。
此二不同也。
三改沙彌作奴兒婢子。
仍多兩轉語。
因辨於此。
學者應知。
據初問。
和尚何不使沙彌童行。
無盡燈始終有理。
僧卻問。
南園撫掌豈不是奴兒婢子邊事。
僧再三問如何是向上事。
到這裡縱不犯顔觸諱。
多分是霧鎖簾垂。
曹山禀密旨傳宣道。
咄。
這奴兒婢子。
所以天童道。
曹山不出世。
南園是作家。
南園有時燒浴。
帶水拖泥。
有時撫掌。
神歌社舞。
曹山終日門頭戶底。
不忘禁殿重闱。
所以道。
放曠淋漓兩不傷。
猶是夜明簾外客。
還知麼。
官憑私契約。
奴見婢殷懃。
第六十九則雲門前後 舉雲門示衆雲。
十五日以前即不問。
(吞卻三個四個)十五日以後。
道将一句來。
(吐卻七個八個)自雲。
日日是好日。
(将為别有)天童拈雲。
屬虎人本命。
(杜撰巡官)屬猴人相沖(一任鑽龜打瓦)。
師雲。
雲門示衆。
無可做。
沒去着道。
十五日以前即不問。
圓通善國師巧言令色道。
是截斷衆流句。
十五日以後道将一句來道。
是随波逐浪句。
日日是好日道。
是函蓋乾坤句。
萬松道。
真雲門子孫。
萬松於此着語道。
蝦跳不出[跳-兆+鬥]。
僧雲。
已被佛果占了也。
萬松道。
叵耐古人沒面情。
預先偷我一轉語。
佛果於此更道。
此語通貫古今。
從前至後。
一時坐斷。
萬松道。
放處較危。
收來太速。
諸方見雲門道。
日日是好日。
便道。
動作修營無挂礙。
何勞入市問孫賓。
争奈天童道。
屬虎人本命。
屬猴人相沖。
所以天柱慧道。
祖師西來。
大似個賣蔔漢。
才與錐破卦文。
一切吉兇悔吝。
皆在汝分上。
還見天童爻變處麼。
福無過譽。
禍不隐情。
第七十則壽聖鈎錐 舉壽聖雲。
月半前用鈎。
(新松恨不長千尺)月半後用錐。
(惡竹須應斬萬竿)僧便問。
正當月半時如何。
(無雲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聖雲。
泥牛踏破澄潭月。
(也不消得)天童拈雲。
兩頭得用。
壽聖作家。
(去則鈎你。
來則錐你)直下忘功。
是誰體得。
(放下鈎錐。
懸崖撒手)放行也互換尊賓。
(天眼龍睛。
神出鬼沒)把定也不留朕迹。
(清光應更多)還有體得底麼。
(未有功夫)玉女夜抛梭。
(暗通一線)織錦於西舍(文彩已彰)。
師雲。
壽聖話頭。
未詳所出。
石門聰雲。
十五日以前諸佛生。
十五日以後諸佛滅。
十五日以前諸佛生。
你不得離我這裡。
若離我這裡。
我有鈎鈎你。
十五日以後諸佛滅。
你不得住我這裡。
若住我這裡。
我有錐錐你。
且道正當十五日。
用鈎即是。
用錐即是。
遂有頌雲。
正當十五日。
錐鈎一時息。
更拟問如何。
回頭日又出。
大慧杲曰。
恢張三玄三要。
扶豎臨濟正宗。
須是恁麼人始得。
雖然如是。
雲門即不然。
十五日以前。
諸佛本不曾生。
十五日以後。
諸佛本不曾滅。
十五日以前。
你若離我這裡。
我也不用鈎鈎你。
一任橫擔拄杖。
緊悄草鞋。
十五日以後。
你若住我這裡。
我也不用錐錐你。
一任抝折拄杖。
高挂缽囊。
且道正當十五日。
合作麼生。
乃雲十五日前後。
鈎錐徒爾為。
今朝十五日。
正好用鈎錐。
且作麼生用。
路逢死蛇莫打殺。
無底籃子盛将歸。
萬松道。
大騁神通。
不勞心力。
天台智者舉涅盤經。
如白月以前。
種智将圓。
黑月以後。
惑障欲盡。
是故如來仲春月半。
中夜涅盤。
經中三兩段義。
頗似衲僧說話。
蓋類此也。
梵語盧舍那。
此雲滿淨。
謂種智圓滿。
惑障清淨。
種智圓滿。
鈎在不疑之地。
惑障清淨。
今年錐也無。
所以天童道。
兩頭得用。
壽聖作家。
推惡離己。
直下忘功。
是誰體得。
天童不免。
放行也。
互換尊賓。
有去有住。
有鈎有錐。
把定也。
不留朕迹。
月落潭空。
無下手處。
大慧向諸師放行處把定。
大家把定處放行。
終是撞頭磕額。
賴有末後句。
卻與天童同參。
且道同參底事作麼生。
石女夜裁無縫錦。
死蛇多出放生籃。
第七十一則曹山死貓 舉僧問曹山。
世間什麼物最貴。
(黃底金。
白底銀)山雲。
死貓兒最貴。
(無人過價。
打與三百)僧雲。
為什麼死貓兒最貴。
(埋在竹地中。
來年生好筍)山雲。
無人着價。
(開口厮當)天童拈雲。
曹山物貨。
不入行市。
(孰誇鋪席圖人買)子細看來。
一文不直。
(已着過價)曹山遇賤則貴。
(酽醋不在釣葫蘆)我這裡遇貴則賤。
(客旅與販。
别有加饒)且道還有相違處麼(百歲老兒。
拗不得城市)。
師雲。
這則公案。
以死貓兒為話頭。
人多疑着。
此最穢污無用兇物。
何為最貴。
萬松道。
世尊拈華。
俱胝豎指。
你且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