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後學性一閱生生道人梓
第五十一則文殊出定
舉佛前有一女子入定。
(家富兒嬌)佛勅文殊出定。
(便與推倒)殊乃運神力托上梵天。
出定不得。
(何不填坑)佛乃雲。
下方罔明大士。
能出此定。
(家菜不甜野菜甜)須臾。
罔明至。
(饑鷹待一呼)勅令出定。
(再作死馬醫)罔明彈指三下。
(費許多氣力作麼)女子便出定。
(神着自舞)天童拈雲。
若定若動。
(野狐窟下掉尾)當人變弄。
(傀儡棚上牽絲)鴻毛輕而不輕。
(不消彈指)太山重而非重。
(空上梵天)還知老瞿昙鼻孔在我手裡麼(更有收人在後頭)。
師舉翠岩芝雲。
僧投寺裡宿。
賊打不防家。
萬松道。
鸾逢鳳喜。
蛆見蠅歡。
五雲和尚雲。
不唯文殊不能出此定。
但恐如來也出此定不得。
萬松祇管看。
祇如教意怎生體解。
萬松道。
此義文長。
付在來日。
此緣本出諸佛要集經。
天王如來於欲色二界中間。
諸佛集會。
文殊邀彌勒共往。
勒辭不行。
文殊由起佛見法見。
貶在二鐵圍山間。
為諸菩薩說四意止。
如來召之。
還至佛所。
見女在定。
殊意我貶山間。
女何近佛。
佛勅文殊出定問之。
乃至兩山相擊。
托至梵天。
竟不出定。
佛言。
下方有棄諸陰蓋菩薩。
能出女定。
俄棄蓋至。
彈指三下。
女便出定。
今作罔明。
諸方久傳。
罔明。
本出思益經。
亦曰。
勝思惟。
梵天所問經。
與罔明菩薩有問答。
罔當從系。
蓋取交光相羅之意。
故号罔明。
因辨於此。
學者應知。
教意謂。
文殊最初因女子發菩提心。
所以不能出他定。
慧式法師雲。
文殊師利。
乃因女人以發初心。
女子最初。
因棄諸陰蓋發菩提心。
所以棄蓋能出此定。
圓通善國師雲。
有說雲。
文殊是大菩薩。
常在定中。
了無出入。
所以不能出他定。
罔明是小菩薩。
於禅定中猶有出入。
所以能出他定。
天童拈處。
即不然道。
若定若動。
當人變弄。
行船盡在把梢人。
上杆不由撺弄者。
所以鴻毛輕而不輕。
太山重而非重。
天童鼻孔且放過。
萬松鼻孔為什麼。
卻在諸人手裡。
複雲。
牢收取。
第五十二則雪峰古鏡 舉雪峰與三聖行次。
見一隊猢狲。
(早晨不利)峰雲。
祇這猢狲。
各各背一面古鏡。
(秪恐分不破)聖雲。
曆劫無名。
何以彰為古鏡。
(正好留題)峰雲。
瑕生也。
(因誰緻得)聖雲。
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
(蔑相瓜齑不着鹽)峰雲。
老僧住持事繁。
(慣得其便)天童拈雲。
當時若見雪峰道瑕生也。
(則今不少)但近前雲喏喏。
(與你唱諾)且道何故如此。
(下不測上)争之不足。
(索另先窮)讓之有餘(告和者賞)。
師雲。
青州佛覺。
兩派既行。
佛日提一枝臨濟禅。
托迹聖安。
分寮入室。
一日自撾鼓上堂。
抑揚雲門臨濟宗風。
平分半衆。
不辭而去。
佛覺恬不介意。
雪峰住一千五百人。
三聖托迹禅林。
屢用衲僧巴鼻。
加諸雪峰。
峰但以海涵天覆。
上賓待之。
萬古典刑。
增人畏仰。
一日聖與峰山行。
見一隊猢狲。
大宗師。
或出或處。
或默或語。
皆為佛事。
道這猢狲。
各各背一面古鏡。
背。
當作佩。
學者應知。
萬松常愛佛鑒。
磊落開廓。
出言倜傥道。
十字街頭小乞兒。
腰間帶個風流袋。
八十婆婆齊下拜。
三聖用服手榾了道。
曆劫無名。
何以彰為古鏡。
雪峰嘗饒伊。
今日放不過道。
瑕生也。
萬松道。
可知禮也。
雪峰當時道。
各各背一面古鏡。
三聖神峰颕利。
何不道瑕生也。
所謂當斷不斷。
返招其亂。
但搜他空(去聲)處道。
曆劫無名。
何以彰為古鏡。
正是捉住老鼠。
打破油甕。
卻被雪峰道。
瑕生也。
三聖每用向上關棙子點勘雪峰。
峰大方之家。
直饒浪擊千尋。
争奈龍王不顧。
祇道個老僧住持事繁。
爛泥裡有刺。
天童見輸機者勝。
欺敵者亡。
意令三聖奪雪峰機。
倒行此令。
故雲當時若見雪峰道瑕生也。
但近前雲。
喏喏。
勝默和尚喚作叉手罵丈母。
亦号啼哭樣拳。
天童恐人作勝負得失會道。
争之不足。
讓之有餘。
後來參紩騎禅者。
切忌幹戈相待。
第五十三則長慶示衆 舉長慶示衆雲。
淨潔打疊了。
(卻抛一堆糞)近前就我索。
(便重不便輕)蓦脊與你一棒(也知和尚。
不吝慈悲)有這一棒到你。
(卻要則回奉和尚)你須具大慚愧。
(和尚面皮厚多少)若無這一棒到你。
(較得忍痛)你向甚麼處會。
(打雲。
你會我不會)天童拈雲。
死口吃常住飯。
(裡急後上東司)展腳卧長連床。
(縮腳也由你)求個知慚愧者難得。
(萬松從來不識慚愧)還知長慶棒落地處麼。
(打雲。
在這裡)雷開蟄戶電燒尾。
(縱然栽種得)引出峥嵘頭角來(不是棟梁材)。
師雲。
本分宗師。
以本分接人。
看他長慶示衆道。
淨潔打疊了。
近前就我索。
這僧不本分。
煩惱皆因強出頭。
長慶不本分。
是非祇為頻開口。
更道蓦脊與你一棒。
這僧若吃苦不甘。
這棒合長慶自吃。
他更道有這一棒到你。
你須具大慚愧。
祇解照人微細處。
不知腳下黑蒙蒙。
又道若無這一棒到你。
各自着現定。
更道你向什麼處會。
要會作麼。
雖然如是。
不得草草。
不見天童道。
死口吃常住飯。
展腳卧長連床。
求個知慚愧者難得。
黃龍南上堂雲。
今日五月一。
仲夏改旦。
諸知事首座大衆。
道體安樂。
一夜長連床上。
展腳縮腳。
不由别人。
天明起來。
胡餅酸豏。
橫咬豎咬。
飽即便休。
當恁麼時。
不是古。
不是今。
不思善。
不思惡。
鬼神不能尋其迹。
萬法不能為其侶。
地不能載。
天不能蓋。
然則如此。
須是眼裡有睛。
皮下有血。
眼若無睛。
何異瞎漢。
皮下無血。
何異死人。
三十年後。
不得錯怪黃龍。
下座。
看他長慶天童。
與老黃龍。
鼎足之勢。
舉本分事為人。
就中長慶傷鋒犯手。
所以天童道。
還知長慶棒落處麼。
天童尚恐凍蟻氷魚。
不識擡頭舉足時節道。
雷開蟄戶電燒尾。
引出峥嵘頭角來。
師打啑噴雲。
吉利佛。
第五十四則盤山心佛 舉盤山垂語雲。
若言即心即佛。
(着甚死急)今時未入玄微。
(争奈大梅把得定)若言非心非佛。
(惑亂人家男女。
有甚了期)亦是指蹤極則。
(将為是咬狼狗)天童拈雲。
有錢不解使。
(濁富多憂)解使卻無錢。
(清貧常樂)且道作麼生得十成去。
(将上不足。
匹下有餘)娶他年少婦。
(秋樹春生葉)須是白頭兒(冬瓜夏放花)。
師雲。
幽州盤山。
寶積禅師。
初參馬祖。
差充街坊。
因肉案頭。
喪車後悟道。
馬祖印之。
無盡燈贊曰。
肉案聞香。
孝口得味。
道足學足。
滔滔無滞。
一日上堂曰。
心若無事。
萬象不生。
意絕玄機。
纖塵何立。
道本無體。
因道而立名。
道本無名。
因名而得号。
若言即心即佛。
今時未入玄微。
若言非心非佛。
猶是指蹤極則。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
如猿捉月。
天童略之曰。
若言即心即佛。
今時未入玄微。
萬松道。
有心有佛。
豈非今時事。
慚愧南泉主位。
解雲古殿苔生。
不意盤山。
也論今時劫外。
明州大梅山。
法常禅師。
山居二十年。
馬祖令僧問曰。
和尚見馬大師。
得何道理。
便住此山。
梅曰。
大師向我道。
即心即佛。
我便向此住。
僧曰。
大師近日佛法又别。
梅曰。
作麼别。
僧曰。
近日又道。
非心非佛。
梅曰。
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
任他非心非佛。
我祇管即心是佛。
其僧回舉似馬祖。
祖告大衆曰。
梅子熟也。
天童雙舉二段。
恐人中偏枯之疾道。
有錢不解使。
解使卻無錢。
今時路頭不得全體。
故雲有錢不解使。
非心非佛。
有缺神用。
故雲解使卻無錢。
欲得十成去。
除是三冬向火。
六月賣氷。
所以道。
娶他年少婦。
須是白頭兒。
調和琴瑟一句作麼生。
長翁短婆婆。
遞互厮折磨。
第五十五則金峰分院 舉金峰示衆雲。
事存函蓋合。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理應箭鋒拄。
(未發箭前中的了也)若人道得。
金峰分半院與他住。
(和尚以桎梏誘人)時有僧出禮拜。
(不妨有心)峰雲。
休休。
(放處較危。
收來太速)相見易得好。
共住難為人。
(老老大大。
懊償負債)天童拈雲。
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
(恁麼則好與三十棒)這僧拟乎強取。
(沒世界那)金峰又卻不甘。
(悔不慎當初)還知蚌鹬相持。
盡落漁人之手。
(和尚愛便宜)若也辨得函蓋箭鋒。
(卻來請乞棒)金峰一院。
兩手分付(别處人事)。
師雲。
撫州金峰從志禅師。
峰在曹山。
山問汝作甚麼來。
峰曰。
蓋屋來。
山曰。
了也未。
峰曰。
這邊了也。
山曰。
那邊事作麼生。
峰曰。
候下功日。
即白和尚。
山雲。
如是如是。
這般說話。
不失洞上血脈。
今日公案。
深有岩頭雪峰作略。
參同契雲。
事存函蓋合。
理應箭鋒拄。
執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事上存函蓋相合。
理上應箭鋒相拄。
函蓋相合。
線道那分。
箭鋒相拄。
毫頭不爽。
金峰将此齧镞之機。
以為鈎餌。
若有人道得。
金峰分半院與他住。
這僧出來禮拜了。
好道何須彌勒下生。
方号一生補處。
教伊收放與奪。
進退無門。
臨濟示衆雲。
我於先師處。
三度吃六十棒。
如蒿枝拂相似。
今日更思一頓。
誰為下手。
一僧出雲。
某甲下手。
濟便拈棒度與。
僧拟接。
濟便打。
雪窦拈雲。
臨濟放處較危。
收來太速。
金峰才見禮拜。
便道休休。
金峰當時滿口許分半院與。
豈非相見易得好。
及至見僧出來禮拜。
便道休休。
豈非共住難為人。
将謂折倒這僧。
殊不知金峰自點檢了也。
佛果拈雲。
大小大金峰。
龍頭蛇尾。
若是蔣山則不然。
若有人道得。
山僧分半院與他住。
忽有個出來禮拜。
祇向他道。
上天同歸霄漢。
入地共返黃泉。
萬松道。
也是懶兒牽伴。
金峰有頭無尾。
佛果浪走忘歸。
未若天童始終一貫道。
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
這僧見義便為。
出來禮拜。
豈非勇夫。
大慧杲雲。
入山不避虎兕者。
獵夫之勇也。
入水不避蛟龍者。
漁父之勇也。
白刃臨前。
視死若生者。
将軍之勇也。
作麼生是衲僧之勇。
良久雲。
大膽駕頭沖突過。
小膽哀鳴告所由。
喝一喝。
萬松道。
這一喝。
大慧之勇也。
這僧拟乎強取。
金峰又卻不甘。
前不疊村。
後不疊店。
二人蚌鹬相持。
盡落天童之手。
有能善用函蓋箭鋒。
萬松罰伊饡飯一堂。
即時出院。
第五十六則曹山出世 舉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誰申此問)山雲。
曹山不如。
(比不得類不齊)僧雲。
出世後如何。
(雲門有棒)山雲。
不如曹山。
(一場醜拙)天童拈雲。
佛與曹山。
(天童不如)主賓互換。
(不如天童)出世不出世。
(直須擘破)各具一隻眼。
(方得圓全)未有長行而不住。
(幸有一陰地)長住而不行。
(何勞不為人)還會麼。
(以己方人)幽洞豈拘關鎖意。
(一腳門裡一腳門外)縱橫不涉兩頭機(出不随應。
入不居空)。
師雲。
南泉道。
向空劫以前承當。
佛未出世會取。
萬松道。
向住劫以後承當。
佛已出世會取。
也不如華嚴經。
十方諸佛。
勸不動地菩薩道。
此諸法法性。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常住不異。
教中喚作法爾不窮因。
無始不窮初。
曹山不如。
則。
自攜瓶法沽村酒。
不如曹山。
則。
卻着衫來作主人。
天童拈處。
不礙裂開。
萬松着語。
何妨捏聚道。
佛與曹山主賓和合。
出世不出世。
雙眼圓明。
終日在途中。
不離家舍。
終日在家舍。
不離途中。
還會麼。
雲生洞口還歸洞。
密密金刀剪不開。
第五十七則雲門無滞 舉雲門示衆雲。
直得觸目無滞。
(已是眼花)達得名身句身。
(道什麼)一切法空。
(這個聻)山河大地是名身。
(題目甚分明)亦不可得。
(猶成剩法)喚作三昧性海俱備。
(少他一點不得)猶是無風匝匝之波。
(繁興不出那伽定)直得亡知於覺。
(亡他猶易)覺即佛性矣。
(亡己最唯)喚作無事人。
(事生也)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腳力盡時山更好)天童拈雲。
賓主不諧。
(家不和)二俱有過。
(鄰裡欺)各與二十棒。
(不幹天童萬松事)祇如向上一竅又作麼生。
(更參三十年)犀因玩月紋生角。
(水向竹邊流出綠)象被雷驚花入牙(風從花裡過來香)。
師雲。
大小雲門。
學人做處。
初見睦州。
機似睦州。
中嗣雪峰。
行雪峰令。
後見乾峰。
得乾峰用。
乾峰示衆雲。
法身有三種病。
二種光。
須是一一透得。
更有照用同時。
向上一竅在。
雲門上堂渾似乾峰道。
觸目無滞。
此豈非是二種光事。
楞伽經道。
名身與句身。
及形身差别。
凡夫愚計着。
如象溺深泥。
雲門道。
達得名身句身。
一切法空。
山河大地是名身。
亦不可得。
無盡燈作山河大地是名身。
名亦不可得。
以名易身。
理亦無失。
此恐凡夫計着。
故雲不可得。
人多愛實際理地。
不受一塵。
殊不知佛事門中。
不舍一法。
故雲。
喚作三昧性海俱備。
華嚴宗道。
法爾本具。
宗門喚作本來具足。
袁州陽岐山甄叔禅師道。
性海無風。
心波自湧。
所以道。
猶是無風匝匝之波。
永嘉道。
亦不知知寂。
亦不自知知。
不可為無知。
自性了然故。
不同於木石。
故道直得亡知於覺。
覺即佛性矣。
有處無矣字。
喚作無事人。
石頭謂藥山曰。
恁麼則閑坐也。
山曰。
閑坐即為也。
所以道。
莫将無事為無事。
往往事從無事生。
乾峰道。
更有照用同時向上一竅在。
雲門道。
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向上一竅。
權實門中。
故有多種。
天童以乾峰三病二光。
合雲門内心外境。
故雲賓主不諧。
二俱有過。
且道天童向上一竅。
與乾峰雲門是同是别。
祇個名言難比拟。
大都手段解翻騰。
第五十八則乾峰一二 舉乾峰示衆雲。
舉一不得舉二。
(你作麼舉)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第八也得)雲門出衆曰。
昨日有人從天台來。
卻往徑山去。
(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峰曰。
來日不得普請。
(收)天童拈雲。
坐斷十方。
千差路絕。
(你便走)放開一線。
萬派朝宗。
(一任去)二尊宿開拓家風。
(禍出私門)方見衲僧去就。
(為衆竭力)還端的麼。
(事不厭細)太平天子寰中旨。
(邊方雖有令)汗血将軍塞外心(不是太平年)。
師雲。
乾峰解作活計。
雲門卻破家散宅。
一破一立。
有因有革。
所以道。
道窮即變。
變即通。
通即久。
乾峰道。
舉一不得舉二。
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才舉便會。
落在第二頭。
拟議不來。
落七落八。
雲門言外知歸道。
昨日有人從天台來。
卻往徑山去。
乾峰告往知來。
爾既先鋒。
我當合後道。
來日不得普請下座。
佛印拈雲。
此語衆中商量者甚多。
會者極少。
乾峰夢裡合眼跳黃河。
覺來身在床上。
雲門醉後扶人倒上樹。
醒來祇在堂中。
二人打作一團。
至今分疎不下。
若人知得落處。
許你解空第一。
萬松道。
權向第三座安排。
大沩喆雲。
乾峰善唱。
雲門善拍。
拍唱相随。
風清古格。
還有知音麼。
一堂風冷淡。
千古意分明。
萬松道。
更諱不得。
黃龍晦堂問僧。
你道從天台來者是甚麼人。
僧雲不會。
堂雲。
是你祖翁。
為甚不識。
僧雲。
望和尚指示。
堂有一頌雲。
乾峰舉一不舉二。
雲門擡手添意氣。
花開花落任風吹。
自有馨香遍天地。
萬松道。
聞者腦裂。
雪窦道。
諸禅德。
雲門老。
祇解一手擡。
不解一手搦。
還有共相着力底麼。
試露牙爪看。
萬松道。
便好掀倒禅床。
乾峰道。
不得舉二。
天童便坐斷千差。
向乾峰放過一着處。
便道。
朝宗萬派。
二尊宿一收一放。
開拓家風。
天童内君外臣。
建立雙照時節。
忽若遮照不立。
又作麼生。
白雲投壑盡。
青嶂倚空高。
第五十九則岩頭辭山 舉岩頭辭德山。
(聞早冤家解脫)山雲。
子甚麼處去。
(兒行千裡母行千裡)頭雲。
暫辭和尚下山去。
(不道幾時來)山雲。
子他後作麼生。
(婆心太切)頭雲。
不忘和尚。
(恩大難酬)山雲。
子憑何有此語。
(苦口出親言)頭雲。
豈不聞智與師齊。
減師半德。
智過於師。
方堪傳授。
(當官不讓父)山雲。
如是如是。
善自護持。
(恨心不舍)天童拈雲。
德山尋常棒下不立佛祖。
(人不知己過)既乎到這時節。
得恁麼老婆。
(秪因淚出痛腸。
不覺舌在口外)雖然是養子之緣。
(買栽池館恐無地)争免得後人檢責。
(得到子孫能幾人)待伊道智過於師。
方堪傳授。
拽拄杖蓦脊便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師雲。
鄂州岩頭全豁禅師。
始參德山。
持坐具上堂。
瞻視之。
山見而問曰。
何為。
頭咄之。
山曰。
老僧過在什麼處。
頭曰。
兩重公案。
便下參堂。
德山潛念這僧。
稍似個行腳人。
以至後辭德山。
山雲。
子什麼處去。
頭雲。
暫辭和尚下山去。
山雲。
子他後作麼生。
頭雲。
不忘和尚。
此皆師資分上。
不異諸方。
山再問。
子憑何有此語。
頭曰。
豈不聞智與師齊。
減師半德。
智過於師。
方堪傳授。
諸方多道。
見與師齊。
見過於師。
於理無失。
王山法祖雲。
獅子有三種。
第一超宗異目。
第二齊肩共躅。
第三影響不真。
若超宗異目者。
見過於師。
堪為種草。
若齊肩共躅者。
減師半德。
落在今時。
若影響不真者。
狐犴猥勢。
羊質虎皮。
天童拈德山。
尋常棒下不立佛祖。
洎乎到這時節。
得恁麼老婆。
卻道如是如是。
善自護持。
天童道。
雖然養子之緣。
争免得後人檢責。
臨濟辭黃蘗。
蘗問汝欲何往。
濟曰。
非河南則河北。
蘗便打。
濟約住複與一掌。
蘗大笑。
喚侍者将百丈先師禅闆幾案來。
者将至。
濟連聲叫雲。
侍者将火來。
蘗曰。
汝但将取去。
以後坐斷天下人舌頭去在。
天童祇解點檢傳法人。
而不知受法人郎當更甚。
當時我是臨濟。
見道但将取去。
以後坐斷天下人舌頭去在。
但向道。
若要坐斷天下人舌頭。
正合将火來燒卻。
今日公案。
恰與一般。
我當時若見德山道。
如是如是。
善自護持。
震聲一喝。
拂袖便行。
兒孫也未見斷絕。
第六十則南泉水牯 舉南泉垂語雲。
王老師。
牧一頭水牯牛。
(與這畜生作伴)拟向溪東去。
不免官家苗稼。
(動落今時)拟向溪西去。
不免官家苗稼。
(靜沈死水)争如随分納些些。
(曲為今時潛通那畔)總不見得。
(易分雪裡粉。
難辨墨中煤)天童拈雲。
南泉牧牛。
可謂奇特。
(一生草裡走)直得一切處關防不得。
(渠濃得自由)為甚麼如此。
(為他左方右圓)是他随分納些些(憂則共戚。
樂則同歡)。
師雲。
這個公案。
諸方大行。
洞山道。
露地白牛。
牧人懶放。
南泉卻自小牧水牯牛。
且道他意作麼生。
沩山懶安。
初參百丈問。
學人欲求識佛。
何者即是。
丈曰。
大似騎牛覓牛。
安曰。
識後如何。
丈曰。
如人騎牛到家。
安曰。
未審始終如何保任。
丈曰。
如牧牛人執杖視之。
不令犯他苗稼。
安自此息意。
安後上堂雲。
安在沩山三十年來。
吃沩山飯。
屙沩山屎。
不學沩山禅。
祇看一頭水牯牛。
若落路入草。
則便牽出。
若犯人苗稼。
即便鞭撻。
調伏既久。
可憐生受人言語。
如今變作個露地白牛。
常在面前。
終日露迥迥地。
趂亦不去也。
撫州石鞏惠藏禅師。
一日廚中作務次。
馬祖見而問曰。
作甚麼。
鞏曰。
牧牛。
祖曰。
作麼生牧。
鞏曰。
一回入草去。
把鼻拽将來。
祖曰。
子真解牧牛。
萬松嘗問糠禅。
背插荊挺。
何也。
糠曰。
遺教經雲。
譬如牧牛之人。
執杖視之。
勿令縱逸。
犯人苗稼。
萬松笑曰。
癡人面前不得說夢。
明言譬喻。
邪執為實。
清居皓升禅師。
頌牧牛圖一十二章。
太白山普明禅師。
頌牧牛圖十章。
佛國惟白禅師。
頌牧牛圖八章。
升明二師等。
皆變黑為白。
惟佛印四章。
全白複黑。
頌曰。
已白仍回黑。
還君自在牛。
亂山閑放去。
千古更無憂。
赫赫當中日。
騰騰不系舟。
超然凡聖外。
誰敢向前收。
此正是南泉随分納些些處。
諸師以人牛不見處。
正是月明時。
為總不見得。
唯佛印與南泉。
以混俗和光。
随流得妙。
為總不見得。
雲門雲。
且道牛内納。
牛外納。
直饒你說得納處分明。
我更問你覓牛在。
萬松道。
抵着和尚。
大沩喆雲。
雲門止解索牛。
不解穿他鼻孔。
拈起拄杖雲。
三世諸佛。
天下老和尚鼻孔。
盡被山僧拄杖一時穿卻。
且道山僧鼻孔在甚麼處。
良久雲。
誣人之罪。
以全罪科之。
萬松道。
首到強如捉獲。
雖然。
南泉水牯牛無鼻孔。
你作麼生穿。
是以天童道。
南泉牧牛。
可謂奇特。
直得一切處關防不得。
勝默和尚道。
在一切。
同一切。
一切處收不得。
又道。
南泉水牯牛。
雙角無欄圈。
且道随分納些些。
了後如何。
刍荛莠稗愁耘處。
蹄角皮毛趂贊時。
第六十一則黃蘗問事 舉黃蘗問百丈。
(鸬鹚語鶴)從上相承底事。
如何指示於人。
(殃考研槌打獨立)丈踞坐。
(觌面相呈)蘗雲。
後代兒孫。
将何傳授。
(猶嫌少在)丈雲。
将為你是個人。
便歸方丈。
(莫作好話聽)天童拈雲。
言滿天下無口過。
(不傷鋒)行滿天下無怨惡。
(不忤衆)還他百丈。
(真野狐精)黃蘗不是不知有。
(放憨裴[袖-由+昏])且要此話大行。
(家醜外揚)還會百丈歸方丈麼。
(老鼠入牛角)林間。
風葉落。
(
(家富兒嬌)佛勅文殊出定。
(便與推倒)殊乃運神力托上梵天。
出定不得。
(何不填坑)佛乃雲。
下方罔明大士。
能出此定。
(家菜不甜野菜甜)須臾。
罔明至。
(饑鷹待一呼)勅令出定。
(再作死馬醫)罔明彈指三下。
(費許多氣力作麼)女子便出定。
(神着自舞)天童拈雲。
若定若動。
(野狐窟下掉尾)當人變弄。
(傀儡棚上牽絲)鴻毛輕而不輕。
(不消彈指)太山重而非重。
(空上梵天)還知老瞿昙鼻孔在我手裡麼(更有收人在後頭)。
師舉翠岩芝雲。
僧投寺裡宿。
賊打不防家。
萬松道。
鸾逢鳳喜。
蛆見蠅歡。
五雲和尚雲。
不唯文殊不能出此定。
但恐如來也出此定不得。
萬松祇管看。
祇如教意怎生體解。
萬松道。
此義文長。
付在來日。
此緣本出諸佛要集經。
天王如來於欲色二界中間。
諸佛集會。
文殊邀彌勒共往。
勒辭不行。
文殊由起佛見法見。
貶在二鐵圍山間。
為諸菩薩說四意止。
如來召之。
還至佛所。
見女在定。
殊意我貶山間。
女何近佛。
佛勅文殊出定問之。
乃至兩山相擊。
托至梵天。
竟不出定。
佛言。
下方有棄諸陰蓋菩薩。
能出女定。
俄棄蓋至。
彈指三下。
女便出定。
今作罔明。
諸方久傳。
罔明。
本出思益經。
亦曰。
勝思惟。
梵天所問經。
與罔明菩薩有問答。
罔當從系。
蓋取交光相羅之意。
故号罔明。
因辨於此。
學者應知。
教意謂。
文殊最初因女子發菩提心。
所以不能出他定。
慧式法師雲。
文殊師利。
乃因女人以發初心。
女子最初。
因棄諸陰蓋發菩提心。
所以棄蓋能出此定。
圓通善國師雲。
有說雲。
文殊是大菩薩。
常在定中。
了無出入。
所以不能出他定。
罔明是小菩薩。
於禅定中猶有出入。
所以能出他定。
天童拈處。
即不然道。
若定若動。
當人變弄。
行船盡在把梢人。
上杆不由撺弄者。
所以鴻毛輕而不輕。
太山重而非重。
天童鼻孔且放過。
萬松鼻孔為什麼。
卻在諸人手裡。
複雲。
牢收取。
第五十二則雪峰古鏡 舉雪峰與三聖行次。
見一隊猢狲。
(早晨不利)峰雲。
祇這猢狲。
各各背一面古鏡。
(秪恐分不破)聖雲。
曆劫無名。
何以彰為古鏡。
(正好留題)峰雲。
瑕生也。
(因誰緻得)聖雲。
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
(蔑相瓜齑不着鹽)峰雲。
老僧住持事繁。
(慣得其便)天童拈雲。
當時若見雪峰道瑕生也。
(則今不少)但近前雲喏喏。
(與你唱諾)且道何故如此。
(下不測上)争之不足。
(索另先窮)讓之有餘(告和者賞)。
師雲。
青州佛覺。
兩派既行。
佛日提一枝臨濟禅。
托迹聖安。
分寮入室。
一日自撾鼓上堂。
抑揚雲門臨濟宗風。
平分半衆。
不辭而去。
佛覺恬不介意。
雪峰住一千五百人。
三聖托迹禅林。
屢用衲僧巴鼻。
加諸雪峰。
峰但以海涵天覆。
上賓待之。
萬古典刑。
增人畏仰。
一日聖與峰山行。
見一隊猢狲。
大宗師。
或出或處。
或默或語。
皆為佛事。
道這猢狲。
各各背一面古鏡。
背。
當作佩。
學者應知。
萬松常愛佛鑒。
磊落開廓。
出言倜傥道。
十字街頭小乞兒。
腰間帶個風流袋。
八十婆婆齊下拜。
三聖用服手榾了道。
曆劫無名。
何以彰為古鏡。
雪峰嘗饒伊。
今日放不過道。
瑕生也。
萬松道。
可知禮也。
雪峰當時道。
各各背一面古鏡。
三聖神峰颕利。
何不道瑕生也。
所謂當斷不斷。
返招其亂。
但搜他空(去聲)處道。
曆劫無名。
何以彰為古鏡。
正是捉住老鼠。
打破油甕。
卻被雪峰道。
瑕生也。
三聖每用向上關棙子點勘雪峰。
峰大方之家。
直饒浪擊千尋。
争奈龍王不顧。
祇道個老僧住持事繁。
爛泥裡有刺。
天童見輸機者勝。
欺敵者亡。
意令三聖奪雪峰機。
倒行此令。
故雲當時若見雪峰道瑕生也。
但近前雲。
喏喏。
勝默和尚喚作叉手罵丈母。
亦号啼哭樣拳。
天童恐人作勝負得失會道。
争之不足。
讓之有餘。
後來參紩騎禅者。
切忌幹戈相待。
第五十三則長慶示衆 舉長慶示衆雲。
淨潔打疊了。
(卻抛一堆糞)近前就我索。
(便重不便輕)蓦脊與你一棒(也知和尚。
不吝慈悲)有這一棒到你。
(卻要則回奉和尚)你須具大慚愧。
(和尚面皮厚多少)若無這一棒到你。
(較得忍痛)你向甚麼處會。
(打雲。
你會我不會)天童拈雲。
死口吃常住飯。
(裡急後上東司)展腳卧長連床。
(縮腳也由你)求個知慚愧者難得。
(萬松從來不識慚愧)還知長慶棒落地處麼。
(打雲。
在這裡)雷開蟄戶電燒尾。
(縱然栽種得)引出峥嵘頭角來(不是棟梁材)。
師雲。
本分宗師。
以本分接人。
看他長慶示衆道。
淨潔打疊了。
近前就我索。
這僧不本分。
煩惱皆因強出頭。
長慶不本分。
是非祇為頻開口。
更道蓦脊與你一棒。
這僧若吃苦不甘。
這棒合長慶自吃。
他更道有這一棒到你。
你須具大慚愧。
祇解照人微細處。
不知腳下黑蒙蒙。
又道若無這一棒到你。
各自着現定。
更道你向什麼處會。
要會作麼。
雖然如是。
不得草草。
不見天童道。
死口吃常住飯。
展腳卧長連床。
求個知慚愧者難得。
黃龍南上堂雲。
今日五月一。
仲夏改旦。
諸知事首座大衆。
道體安樂。
一夜長連床上。
展腳縮腳。
不由别人。
天明起來。
胡餅酸豏。
橫咬豎咬。
飽即便休。
當恁麼時。
不是古。
不是今。
不思善。
不思惡。
鬼神不能尋其迹。
萬法不能為其侶。
地不能載。
天不能蓋。
然則如此。
須是眼裡有睛。
皮下有血。
眼若無睛。
何異瞎漢。
皮下無血。
何異死人。
三十年後。
不得錯怪黃龍。
下座。
看他長慶天童。
與老黃龍。
鼎足之勢。
舉本分事為人。
就中長慶傷鋒犯手。
所以天童道。
還知長慶棒落處麼。
天童尚恐凍蟻氷魚。
不識擡頭舉足時節道。
雷開蟄戶電燒尾。
引出峥嵘頭角來。
師打啑噴雲。
吉利佛。
第五十四則盤山心佛 舉盤山垂語雲。
若言即心即佛。
(着甚死急)今時未入玄微。
(争奈大梅把得定)若言非心非佛。
(惑亂人家男女。
有甚了期)亦是指蹤極則。
(将為是咬狼狗)天童拈雲。
有錢不解使。
(濁富多憂)解使卻無錢。
(清貧常樂)且道作麼生得十成去。
(将上不足。
匹下有餘)娶他年少婦。
(秋樹春生葉)須是白頭兒(冬瓜夏放花)。
師雲。
幽州盤山。
寶積禅師。
初參馬祖。
差充街坊。
因肉案頭。
喪車後悟道。
馬祖印之。
無盡燈贊曰。
肉案聞香。
孝口得味。
道足學足。
滔滔無滞。
一日上堂曰。
心若無事。
萬象不生。
意絕玄機。
纖塵何立。
道本無體。
因道而立名。
道本無名。
因名而得号。
若言即心即佛。
今時未入玄微。
若言非心非佛。
猶是指蹤極則。
向上一路。
千聖不傳。
學者勞形。
如猿捉月。
天童略之曰。
若言即心即佛。
今時未入玄微。
萬松道。
有心有佛。
豈非今時事。
慚愧南泉主位。
解雲古殿苔生。
不意盤山。
也論今時劫外。
明州大梅山。
法常禅師。
山居二十年。
馬祖令僧問曰。
和尚見馬大師。
得何道理。
便住此山。
梅曰。
大師向我道。
即心即佛。
我便向此住。
僧曰。
大師近日佛法又别。
梅曰。
作麼别。
僧曰。
近日又道。
非心非佛。
梅曰。
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
任他非心非佛。
我祇管即心是佛。
其僧回舉似馬祖。
祖告大衆曰。
梅子熟也。
天童雙舉二段。
恐人中偏枯之疾道。
有錢不解使。
解使卻無錢。
今時路頭不得全體。
故雲有錢不解使。
非心非佛。
有缺神用。
故雲解使卻無錢。
欲得十成去。
除是三冬向火。
六月賣氷。
所以道。
娶他年少婦。
須是白頭兒。
調和琴瑟一句作麼生。
長翁短婆婆。
遞互厮折磨。
第五十五則金峰分院 舉金峰示衆雲。
事存函蓋合。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理應箭鋒拄。
(未發箭前中的了也)若人道得。
金峰分半院與他住。
(和尚以桎梏誘人)時有僧出禮拜。
(不妨有心)峰雲。
休休。
(放處較危。
收來太速)相見易得好。
共住難為人。
(老老大大。
懊償負債)天童拈雲。
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
(恁麼則好與三十棒)這僧拟乎強取。
(沒世界那)金峰又卻不甘。
(悔不慎當初)還知蚌鹬相持。
盡落漁人之手。
(和尚愛便宜)若也辨得函蓋箭鋒。
(卻來請乞棒)金峰一院。
兩手分付(别處人事)。
師雲。
撫州金峰從志禅師。
峰在曹山。
山問汝作甚麼來。
峰曰。
蓋屋來。
山曰。
了也未。
峰曰。
這邊了也。
山曰。
那邊事作麼生。
峰曰。
候下功日。
即白和尚。
山雲。
如是如是。
這般說話。
不失洞上血脈。
今日公案。
深有岩頭雪峰作略。
參同契雲。
事存函蓋合。
理應箭鋒拄。
執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事上存函蓋相合。
理上應箭鋒相拄。
函蓋相合。
線道那分。
箭鋒相拄。
毫頭不爽。
金峰将此齧镞之機。
以為鈎餌。
若有人道得。
金峰分半院與他住。
這僧出來禮拜了。
好道何須彌勒下生。
方号一生補處。
教伊收放與奪。
進退無門。
臨濟示衆雲。
我於先師處。
三度吃六十棒。
如蒿枝拂相似。
今日更思一頓。
誰為下手。
一僧出雲。
某甲下手。
濟便拈棒度與。
僧拟接。
濟便打。
雪窦拈雲。
臨濟放處較危。
收來太速。
金峰才見禮拜。
便道休休。
金峰當時滿口許分半院與。
豈非相見易得好。
及至見僧出來禮拜。
便道休休。
豈非共住難為人。
将謂折倒這僧。
殊不知金峰自點檢了也。
佛果拈雲。
大小大金峰。
龍頭蛇尾。
若是蔣山則不然。
若有人道得。
山僧分半院與他住。
忽有個出來禮拜。
祇向他道。
上天同歸霄漢。
入地共返黃泉。
萬松道。
也是懶兒牽伴。
金峰有頭無尾。
佛果浪走忘歸。
未若天童始終一貫道。
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
這僧見義便為。
出來禮拜。
豈非勇夫。
大慧杲雲。
入山不避虎兕者。
獵夫之勇也。
入水不避蛟龍者。
漁父之勇也。
白刃臨前。
視死若生者。
将軍之勇也。
作麼生是衲僧之勇。
良久雲。
大膽駕頭沖突過。
小膽哀鳴告所由。
喝一喝。
萬松道。
這一喝。
大慧之勇也。
這僧拟乎強取。
金峰又卻不甘。
前不疊村。
後不疊店。
二人蚌鹬相持。
盡落天童之手。
有能善用函蓋箭鋒。
萬松罰伊饡飯一堂。
即時出院。
第五十六則曹山出世 舉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誰申此問)山雲。
曹山不如。
(比不得類不齊)僧雲。
出世後如何。
(雲門有棒)山雲。
不如曹山。
(一場醜拙)天童拈雲。
佛與曹山。
(天童不如)主賓互換。
(不如天童)出世不出世。
(直須擘破)各具一隻眼。
(方得圓全)未有長行而不住。
(幸有一陰地)長住而不行。
(何勞不為人)還會麼。
(以己方人)幽洞豈拘關鎖意。
(一腳門裡一腳門外)縱橫不涉兩頭機(出不随應。
入不居空)。
師雲。
南泉道。
向空劫以前承當。
佛未出世會取。
萬松道。
向住劫以後承當。
佛已出世會取。
也不如華嚴經。
十方諸佛。
勸不動地菩薩道。
此諸法法性。
若佛出世。
若不出世。
常住不異。
教中喚作法爾不窮因。
無始不窮初。
曹山不如。
則。
自攜瓶法沽村酒。
不如曹山。
則。
卻着衫來作主人。
天童拈處。
不礙裂開。
萬松着語。
何妨捏聚道。
佛與曹山主賓和合。
出世不出世。
雙眼圓明。
終日在途中。
不離家舍。
終日在家舍。
不離途中。
還會麼。
雲生洞口還歸洞。
密密金刀剪不開。
第五十七則雲門無滞 舉雲門示衆雲。
直得觸目無滞。
(已是眼花)達得名身句身。
(道什麼)一切法空。
(這個聻)山河大地是名身。
(題目甚分明)亦不可得。
(猶成剩法)喚作三昧性海俱備。
(少他一點不得)猶是無風匝匝之波。
(繁興不出那伽定)直得亡知於覺。
(亡他猶易)覺即佛性矣。
(亡己最唯)喚作無事人。
(事生也)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腳力盡時山更好)天童拈雲。
賓主不諧。
(家不和)二俱有過。
(鄰裡欺)各與二十棒。
(不幹天童萬松事)祇如向上一竅又作麼生。
(更參三十年)犀因玩月紋生角。
(水向竹邊流出綠)象被雷驚花入牙(風從花裡過來香)。
師雲。
大小雲門。
學人做處。
初見睦州。
機似睦州。
中嗣雪峰。
行雪峰令。
後見乾峰。
得乾峰用。
乾峰示衆雲。
法身有三種病。
二種光。
須是一一透得。
更有照用同時。
向上一竅在。
雲門上堂渾似乾峰道。
觸目無滞。
此豈非是二種光事。
楞伽經道。
名身與句身。
及形身差别。
凡夫愚計着。
如象溺深泥。
雲門道。
達得名身句身。
一切法空。
山河大地是名身。
亦不可得。
無盡燈作山河大地是名身。
名亦不可得。
以名易身。
理亦無失。
此恐凡夫計着。
故雲不可得。
人多愛實際理地。
不受一塵。
殊不知佛事門中。
不舍一法。
故雲。
喚作三昧性海俱備。
華嚴宗道。
法爾本具。
宗門喚作本來具足。
袁州陽岐山甄叔禅師道。
性海無風。
心波自湧。
所以道。
猶是無風匝匝之波。
永嘉道。
亦不知知寂。
亦不自知知。
不可為無知。
自性了然故。
不同於木石。
故道直得亡知於覺。
覺即佛性矣。
有處無矣字。
喚作無事人。
石頭謂藥山曰。
恁麼則閑坐也。
山曰。
閑坐即為也。
所以道。
莫将無事為無事。
往往事從無事生。
乾峰道。
更有照用同時向上一竅在。
雲門道。
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向上一竅。
權實門中。
故有多種。
天童以乾峰三病二光。
合雲門内心外境。
故雲賓主不諧。
二俱有過。
且道天童向上一竅。
與乾峰雲門是同是别。
祇個名言難比拟。
大都手段解翻騰。
第五十八則乾峰一二 舉乾峰示衆雲。
舉一不得舉二。
(你作麼舉)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第八也得)雲門出衆曰。
昨日有人從天台來。
卻往徑山去。
(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峰曰。
來日不得普請。
(收)天童拈雲。
坐斷十方。
千差路絕。
(你便走)放開一線。
萬派朝宗。
(一任去)二尊宿開拓家風。
(禍出私門)方見衲僧去就。
(為衆竭力)還端的麼。
(事不厭細)太平天子寰中旨。
(邊方雖有令)汗血将軍塞外心(不是太平年)。
師雲。
乾峰解作活計。
雲門卻破家散宅。
一破一立。
有因有革。
所以道。
道窮即變。
變即通。
通即久。
乾峰道。
舉一不得舉二。
放過一着。
落在第二。
才舉便會。
落在第二頭。
拟議不來。
落七落八。
雲門言外知歸道。
昨日有人從天台來。
卻往徑山去。
乾峰告往知來。
爾既先鋒。
我當合後道。
來日不得普請下座。
佛印拈雲。
此語衆中商量者甚多。
會者極少。
乾峰夢裡合眼跳黃河。
覺來身在床上。
雲門醉後扶人倒上樹。
醒來祇在堂中。
二人打作一團。
至今分疎不下。
若人知得落處。
許你解空第一。
萬松道。
權向第三座安排。
大沩喆雲。
乾峰善唱。
雲門善拍。
拍唱相随。
風清古格。
還有知音麼。
一堂風冷淡。
千古意分明。
萬松道。
更諱不得。
黃龍晦堂問僧。
你道從天台來者是甚麼人。
僧雲不會。
堂雲。
是你祖翁。
為甚不識。
僧雲。
望和尚指示。
堂有一頌雲。
乾峰舉一不舉二。
雲門擡手添意氣。
花開花落任風吹。
自有馨香遍天地。
萬松道。
聞者腦裂。
雪窦道。
諸禅德。
雲門老。
祇解一手擡。
不解一手搦。
還有共相着力底麼。
試露牙爪看。
萬松道。
便好掀倒禅床。
乾峰道。
不得舉二。
天童便坐斷千差。
向乾峰放過一着處。
便道。
朝宗萬派。
二尊宿一收一放。
開拓家風。
天童内君外臣。
建立雙照時節。
忽若遮照不立。
又作麼生。
白雲投壑盡。
青嶂倚空高。
第五十九則岩頭辭山 舉岩頭辭德山。
(聞早冤家解脫)山雲。
子甚麼處去。
(兒行千裡母行千裡)頭雲。
暫辭和尚下山去。
(不道幾時來)山雲。
子他後作麼生。
(婆心太切)頭雲。
不忘和尚。
(恩大難酬)山雲。
子憑何有此語。
(苦口出親言)頭雲。
豈不聞智與師齊。
減師半德。
智過於師。
方堪傳授。
(當官不讓父)山雲。
如是如是。
善自護持。
(恨心不舍)天童拈雲。
德山尋常棒下不立佛祖。
(人不知己過)既乎到這時節。
得恁麼老婆。
(秪因淚出痛腸。
不覺舌在口外)雖然是養子之緣。
(買栽池館恐無地)争免得後人檢責。
(得到子孫能幾人)待伊道智過於師。
方堪傳授。
拽拄杖蓦脊便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師雲。
鄂州岩頭全豁禅師。
始參德山。
持坐具上堂。
瞻視之。
山見而問曰。
何為。
頭咄之。
山曰。
老僧過在什麼處。
頭曰。
兩重公案。
便下參堂。
德山潛念這僧。
稍似個行腳人。
以至後辭德山。
山雲。
子什麼處去。
頭雲。
暫辭和尚下山去。
山雲。
子他後作麼生。
頭雲。
不忘和尚。
此皆師資分上。
不異諸方。
山再問。
子憑何有此語。
頭曰。
豈不聞智與師齊。
減師半德。
智過於師。
方堪傳授。
諸方多道。
見與師齊。
見過於師。
於理無失。
王山法祖雲。
獅子有三種。
第一超宗異目。
第二齊肩共躅。
第三影響不真。
若超宗異目者。
見過於師。
堪為種草。
若齊肩共躅者。
減師半德。
落在今時。
若影響不真者。
狐犴猥勢。
羊質虎皮。
天童拈德山。
尋常棒下不立佛祖。
洎乎到這時節。
得恁麼老婆。
卻道如是如是。
善自護持。
天童道。
雖然養子之緣。
争免得後人檢責。
臨濟辭黃蘗。
蘗問汝欲何往。
濟曰。
非河南則河北。
蘗便打。
濟約住複與一掌。
蘗大笑。
喚侍者将百丈先師禅闆幾案來。
者将至。
濟連聲叫雲。
侍者将火來。
蘗曰。
汝但将取去。
以後坐斷天下人舌頭去在。
天童祇解點檢傳法人。
而不知受法人郎當更甚。
當時我是臨濟。
見道但将取去。
以後坐斷天下人舌頭去在。
但向道。
若要坐斷天下人舌頭。
正合将火來燒卻。
今日公案。
恰與一般。
我當時若見德山道。
如是如是。
善自護持。
震聲一喝。
拂袖便行。
兒孫也未見斷絕。
第六十則南泉水牯 舉南泉垂語雲。
王老師。
牧一頭水牯牛。
(與這畜生作伴)拟向溪東去。
不免官家苗稼。
(動落今時)拟向溪西去。
不免官家苗稼。
(靜沈死水)争如随分納些些。
(曲為今時潛通那畔)總不見得。
(易分雪裡粉。
難辨墨中煤)天童拈雲。
南泉牧牛。
可謂奇特。
(一生草裡走)直得一切處關防不得。
(渠濃得自由)為甚麼如此。
(為他左方右圓)是他随分納些些(憂則共戚。
樂則同歡)。
師雲。
這個公案。
諸方大行。
洞山道。
露地白牛。
牧人懶放。
南泉卻自小牧水牯牛。
且道他意作麼生。
沩山懶安。
初參百丈問。
學人欲求識佛。
何者即是。
丈曰。
大似騎牛覓牛。
安曰。
識後如何。
丈曰。
如人騎牛到家。
安曰。
未審始終如何保任。
丈曰。
如牧牛人執杖視之。
不令犯他苗稼。
安自此息意。
安後上堂雲。
安在沩山三十年來。
吃沩山飯。
屙沩山屎。
不學沩山禅。
祇看一頭水牯牛。
若落路入草。
則便牽出。
若犯人苗稼。
即便鞭撻。
調伏既久。
可憐生受人言語。
如今變作個露地白牛。
常在面前。
終日露迥迥地。
趂亦不去也。
撫州石鞏惠藏禅師。
一日廚中作務次。
馬祖見而問曰。
作甚麼。
鞏曰。
牧牛。
祖曰。
作麼生牧。
鞏曰。
一回入草去。
把鼻拽将來。
祖曰。
子真解牧牛。
萬松嘗問糠禅。
背插荊挺。
何也。
糠曰。
遺教經雲。
譬如牧牛之人。
執杖視之。
勿令縱逸。
犯人苗稼。
萬松笑曰。
癡人面前不得說夢。
明言譬喻。
邪執為實。
清居皓升禅師。
頌牧牛圖一十二章。
太白山普明禅師。
頌牧牛圖十章。
佛國惟白禅師。
頌牧牛圖八章。
升明二師等。
皆變黑為白。
惟佛印四章。
全白複黑。
頌曰。
已白仍回黑。
還君自在牛。
亂山閑放去。
千古更無憂。
赫赫當中日。
騰騰不系舟。
超然凡聖外。
誰敢向前收。
此正是南泉随分納些些處。
諸師以人牛不見處。
正是月明時。
為總不見得。
唯佛印與南泉。
以混俗和光。
随流得妙。
為總不見得。
雲門雲。
且道牛内納。
牛外納。
直饒你說得納處分明。
我更問你覓牛在。
萬松道。
抵着和尚。
大沩喆雲。
雲門止解索牛。
不解穿他鼻孔。
拈起拄杖雲。
三世諸佛。
天下老和尚鼻孔。
盡被山僧拄杖一時穿卻。
且道山僧鼻孔在甚麼處。
良久雲。
誣人之罪。
以全罪科之。
萬松道。
首到強如捉獲。
雖然。
南泉水牯牛無鼻孔。
你作麼生穿。
是以天童道。
南泉牧牛。
可謂奇特。
直得一切處關防不得。
勝默和尚道。
在一切。
同一切。
一切處收不得。
又道。
南泉水牯牛。
雙角無欄圈。
且道随分納些些。
了後如何。
刍荛莠稗愁耘處。
蹄角皮毛趂贊時。
第六十一則黃蘗問事 舉黃蘗問百丈。
(鸬鹚語鶴)從上相承底事。
如何指示於人。
(殃考研槌打獨立)丈踞坐。
(觌面相呈)蘗雲。
後代兒孫。
将何傳授。
(猶嫌少在)丈雲。
将為你是個人。
便歸方丈。
(莫作好話聽)天童拈雲。
言滿天下無口過。
(不傷鋒)行滿天下無怨惡。
(不忤衆)還他百丈。
(真野狐精)黃蘗不是不知有。
(放憨裴[袖-由+昏])且要此話大行。
(家醜外揚)還會百丈歸方丈麼。
(老鼠入牛角)林間。
風葉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