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打。
萬松道。
狼藉不少。
驸馬都尉李文和公。
公主貴降。
命三大宗師同日升座。
末後葉縣。
橫拄杖就膝上。
抝作兩截。
便下座。
公曰。
老作家手段終别。
縣雲。
都尉也不得無過。
庵主舉此話示衆。
臨終散場。
大作佛事。
衆竟無語。
一曲離騷歸去後。
汨羅江上獨醒人。
自代雲。
為他途路不得力。
萬松恁麼舉。
諸人恁麼聽。
若無得力處。
彼各圖個什麼。
卻道途路不得力。
蓋色見聲求。
是行邪道。
忘聲泯色。
是斷滅相。
途路之樂。
終不到家。
燈錄廣本。
更有一句。
複問作麼生得力去。
萬松道。
臨行之際。
撒手還家。
指出路頭。
還須拄杖。
燈錄複有橫拄杖於肩上曰。
楖栗橫擔不顧人。
卻入千峰萬峰去。
天童作直入。
各有理在。
嚴陽尊者。
路逢一僧。
拈拄杖雲。
是什麼。
僧雲不識。
嚴雲。
拄杖一條也不識。
嚴複以拄杖地上劄一下雲。
還識麼。
僧雲。
不識。
嚴雲。
土窩個也不識。
嚴複拈拄杖擔雲。
會麼。
僧雲。
不會。
嚴雲。
楖栗橫擔不顧人。
直入千峰萬峰去。
便見蓮峰末後轉身吐氣。
羅籠不住。
呼喚不回。
紅塵擾擾道常在。
何況碧山深更深。
天童拈道。
負入不負出。
本色住山人。
祗有受璧心。
而無割城意。
羅什道。
有非真要。
時複暫遊。
空為理宗。
以為常宅。
華嚴普眼入百千三昧。
終不見普賢。
亦猶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竟不成佛道。
梁志公。
遣僧傳語南嶽思大和尚雲。
何不下山教化衆生。
向山頭目視雲漢作麼。
思大雲。
三世諸佛。
被我一口吞盡。
何處更有衆生可度。
天童密罰卻道病在甚麼處。
不見道。
莫守寒岩異草青。
坐着白雲宗不妙。
任是深山更深處。
也應無處避征徭。
風穴拈雲。
若立一塵。
家國興盛。
故天童拈起拄杖卓一下雲。
官不容針。
私通車馬。
古人以向上路為本分事。
以建化門頭曲為今時。
慈覺道。
有為雖僞。
棄之則功行不成。
無為雖真。
趣之則聖果難克。
天童經事多矣。
第十一則雪峰飯羅 舉雪峰雲。
飯羅邊坐地。
餓死人無數。
(秖是不肯動手)海水邊坐地。
渴殺人無數。
(秖是不肯動口)玄沙雲。
飯羅裡坐。
餓死人無數。
(秖是手不肯擡)海水沒頭。
渴殺人無數。
(祇是口不肯開)雲門雲。
通身是飯。
通身是水。
(口便是飯。
口便是水。
開口也是。
合口也是。
手便是飯。
手便是水。
翻手也是。
覆手也是)天童拈雲。
我即不然。
(已較雲門半月程)飯羅裡坐脹殺人無數。
(不由我不食)海水沒頭浸殺人無數。
(不由我不飲)以前傷乎不吞。
(是他不曾饑)以後失乎不吐。
(是他不曾飽)祇如雲門道。
通身是飯。
通身是水。
到這裡無你吞吐處(不妨省力)。
師雲。
雪峰有玄沙雲門。
豈止家有争子。
直得證父攘羊。
臨機不讓。
雪峰一日開爐示衆雲。
三世諸佛向火焰裡轉大法輪。
雲門别雲。
火焰與三世諸佛說法。
三世諸佛立地聽。
可謂見過於師。
方堪傳授。
玄沙點雲。
近日官中令嚴。
峰雲。
作麼生。
沙雲。
不許人攙行奪市。
峰乃吐舌。
可謂識法者恐。
恰與這公案相似。
一人箭中紅心。
一人劈筈奪窩。
一人續放連珠。
一人側身齧镞。
雪峰道。
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把手拽不入。
雲居便道。
盡大地是個塵勞門。
把手拽不出。
若塵勞即解脫。
何消拽出拽入。
天童道。
到這裡無你吞吐處。
萬松道。
通身一句作麼生道。
他還有口麼。
第十二則智門蓮華 舉僧問智門。
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點溪荷葉疊青錢)門雲。
蓮花。
(趂口快)僧雲。
出水後如何。
(藕根依舊在青泥)門雲。
荷葉。
(且就對)天童拈雲。
靈龜無卦兆。
空殼不勞鑽。
(杜撰巡官)複舉僧問淨衆。
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鈍滞殺人)衆雲。
菡萏滿池流。
(隐而彌彰)僧雲。
出水後如何。
(不妨慶快)衆雲。
葉落不知秋。
(顯而不露)天童拈雲。
李陵持漢節。
(列士恥莊周)潘阆倒騎驢(梵志翻着襪)。
師雲。
隋州智門光祚禅師。
嗣香林遠。
雲門孫也。
祚出雪窦。
光大雲門一宗。
自普安道禅師。
發明三句迅雷之辨。
不及掩耳。
所謂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
荷葉蓮華。
甯拘出入。
往往壓沙覓油。
缽盂上安柄。
向出水未出時定斷。
智門祇将蓮華荷葉奉他。
左右逢原。
無不可者。
鑽龜打瓦。
一任蔔度。
天童觑破伊底蘊。
便道靈龜無卦兆。
空殼不勞鑽。
若向爻象未分時便了。
禍不入慎家之門。
拟議不來。
吉兇自兆。
又有益州淨衆歸信禅師。
嗣鳳翔府青峰傅楚禅師。
洛浦孫也。
依前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淨衆答道。
菡萏滿池流。
進雲。
出水後如何。
答道。
葉落不知秋。
若道與前話全同。
天童不合兩次拈出。
若道全異。
眼腦雙(去聲)生相似。
雲門下迅雷之辨。
洛浦下無舌人解語。
同出湖南一派。
持節李陵。
銜一鳥不歸之恨。
倒鞍潘阆。
入同州看華之圖。
雪窦道。
問既有宗。
答亦攸同。
還會麼。
荷葉蓮華中供佛。
李陵潘阆快吟詩。
第十三則雲蓋萬戶 舉雲蓋。
問石霜。
萬戶俱開。
即不問。
萬戶俱閉時如何。
(開也)霜雲。
堂中事作麼生。
(外方不敢論量。
已是天機漏洩)蓋無語。
(劉晨阮肇。
悞入桃源)經半年方乃雲。
無人接得渠。
(腦後見腮)霜雲。
道即大煞道。
祇道得八成。
(更有靈蹤在上方)蓋雲。
和尚作麼。
(理長即就)霜雲。
無人識得渠。
(是何面目)天童拈雲。
穩密田地。
忌堕功勳。
(坐着即不堪)貼體衣裳。
會須脫卻。
(不挂寸絲。
赤骨立在)宗中辨的。
(紅心心裡射紅心)量外轉機。
(退位位中仍退位)須仔細始得。
(祖師眼睛。
鬥量不盡)同中之異。
酌然尚帶依俙。
(易分雪裡粉)異中之異。
直是難臻妙極(所以重洗面)還到石霜父子轉側處麼。
(狹路相逢。
卒難回避)獨曉玉人初破夢。
(有覺非為覺)夜寒青女未登機(無功已堕功)。
師雲。
漳州石霜山慶諸禅師。
置枯木堂。
故有座元煙斷脫去之話。
時齊己。
貫休。
泰布衲等。
以詩筆為佛事。
唯泰布衲悟心。
入祖師圖。
佛印垂誡雲。
教門衰弱要人扶。
好慕禅宗莫學儒。
祇見悟心成佛道。
未聞行腳讀詩書。
若教孔子超生死。
争表瞿昙是丈夫。
齊己貫休聲動地。
誰将排上祖師圖。
張拙秀才。
偶與三僧道話曰。
三師中何不選一人為長老。
意少石霜。
不善詩筆。
泰曰。
先輩失言也。
堂頭和尚肉身菩薩。
會下一千五百人。
如我輩者七百餘人。
如九峰。
雲蓋。
大光。
覆船。
湧泉等。
諸大宗師。
皆在參學位中。
勝我輩者七百餘人。
張拙愧服。
同上拜見。
霜問先輩何姓。
對曰。
拙姓張。
霜曰。
覓巧了不可得。
拙自何來。
拙有省。
乃獻詩曰。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順衆緣無挂礙。
涅盤生死是空華。
裴相國一日訪霜。
因取笏而問曰。
在官人手中為笏。
在老僧手中。
喚作什麼。
裴無對。
乃為留下。
永鎮山門。
潭州雲蓋第一代志元禅師。
初參雲居問。
志元不奈何時如何。
雲居雲。
祗為功不到。
師不禮拜。
直造石霜。
才到。
便問志元不奈何時如何。
霜雲。
非但阇黎。
老僧亦不奈何。
蓋雲。
和尚為什麼亦不奈何。
霜雲。
老僧若何奈。
拈過你不奈何。
蓋乃拜入室。
正宗集。
石霜上堂。
僧問萬戶俱開即不問。
萬戶俱閉時如何。
有本便作雲蓋問。
開即明不越戶。
閉即穴不栖巢。
故石霜道。
堂中事作麼生。
不知者往往喚作倒問。
僧問報劬。
如何是第一義。
劬曰。
如何是第一義。
僧曰。
學人請益。
師何以倒問。
劬曰汝适來請益什麼。
僧曰。
第一義。
劬曰。
汝喚倒問耶。
莫道這僧。
雲蓋被此一問。
拈取下韻不來。
經半年。
蓋下得一轉語雲。
無人接得渠。
如有人遍身紅爛。
卧在荊棘林中。
沒你近傍處。
湧泉四十年走作。
永嘉一宿曹溪。
一念古今。
半年未曉。
石霜目機铢兩道。
祗道得八成。
這裡便是計利害處。
前百丈不落因果。
堕五百世野狐。
後百丈不昧因果。
脫野狐身。
一字之功。
有如此者。
蓋問。
和尚又如何。
還我十成處來。
霜雲。
無人識得渠。
我且問你。
石霜還識渠麼。
若也識得。
半面之交。
若也不識。
全身獨露。
天童拈道。
穩密田地。
忌堕功勳。
釋迦老子道。
選擇衆善業。
涅盤最安樂。
萬松道。
長安雖樂。
不是久居。
有位則必賞成功。
是故功成而不處。
直須卸下天王甲。
拈卻寶華冠。
宗中辨的。
臣退位以朝君。
量外轉機。
子全身而合父。
永嘉道。
決擇之次。
如履輕冰。
得旨宗師。
尚道怎敢喚他作臣。
怎敢喚他作君。
外紹王種姓。
内紹王種名。
粗中之細。
人牛不見處。
正是月明時。
細中之細。
今年錐也無。
豈見錐頭利。
且道石霜父子轉側處。
與子全身合父。
是有交涉沒交涉。
要識玉人愁病酒。
青女懶拈梭處麼。
天童終日拈提。
不道十成一句。
第十四則睦州在我 舉睦州示衆雲。
(有蒲鞋覓一緉)裂開也在我。
捏聚也在我。
(鼻孔卻在萬松手裡)僧問。
如何是裂開。
(撩撥巨靈神)州雲。
三九二十七。
菩提涅盤。
真如解脫。
即心即佛。
我且恁麼道。
汝又作麼生。
(祇這個更别有)僧雲。
某甲不與麼。
(支解了也不識痛癢)州雲。
盞子落地。
楪子成八片。
(和尚不如胡釘〔較〕)僧雲。
如何是捏聚。
(險忘了話頭)州斂手而坐。
(龜毛索子。
衲僧冤害)天童拈雲。
睦州用處。
直是長三短五。
七縱八橫。
(醉漢口。
沒量鬥)撒在面前。
抛在腦後。
(三家村裡祇我大)不妨奇特。
(得恁麼眼皮薄)然則門庭施設。
自是一家。
(夾山處索強)入理深談。
不啻百步(石霜處納敗)。
師雲。
睦州陳尊宿。
指教臨濟參黃蘗。
接得雲門嗣雪峰。
諸方皆推為尊宿。
制蒲屦養親。
又号陳蒲鞋。
佛果贊雲。
辛辛辣辣。
喍喍啀啀。
穿臨濟為大樹。
推雲門堕險崕。
言如枯柴。
理不可階。
是之為陣蒲鞋。
陳操同宗。
親炙供養。
諸方避諱。
久忘其名。
萬松偶閱古錄。
乃諱道明。
因出於此。
學者應知。
一日示衆雲。
裂開也在我。
捏聚也在我。
諸方道。
把定真金失色。
放行瓦礫生光。
謂之有擒有縱。
能殺能活。
洞上宗風。
斥為話作兩橛。
決針斷線。
不見道。
恁麼相續也大難。
直須當存而正泯。
在卷而亦舒。
鈎鎖連環。
謂之血脈不斷。
然後雙遮雙照。
更有遮照同時。
遮照不立。
直得帝網交羅重重無盡。
始是圓頓一乘。
於衲僧門下。
天地懸殊。
更買草鞋行腳。
如常啼東請。
善财南參。
尚雲。
道曠無涯。
逢人不盡。
雪窦道。
偷得鄰家些子光。
用作千燈拟流布。
阿呵呵。
地久天長争奈何。
僧問睦州。
如何是放一線道。
州雲。
量才補職。
僧雲。
如何是不放一線道。
州雲。
伏惟尚飨。
裂開便提起一落索。
捏聚便斂手而坐。
雖然收放自如。
大似被他使喚。
故天童道。
睦州用處。
不妨奇特。
然則門庭施設。
自是一家。
萬松參勝默師伯。
舉潭柘開山答話道。
我是侯家兒。
或雲。
挂塔。
這僧在露柱裡者。
此話大行。
和尚以為如何。
勝默道。
高台上坐。
拾下半筐磚瓦。
來底抧。
(仄蟹切)與一個。
有甚難。
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雲。
體露金風。
不唯投機。
更與他出眼。
應時納祜。
血脈不斷。
所以雲門大師。
僧中王也。
潭柘睦州。
門庭施設。
自是一家。
勝默雲門。
入理深談。
不啻百步。
不見夾山道。
門庭施設。
不如老僧。
入理深談。
猶較石霜百步。
天童於石霜公案後。
舉睦州家風。
厥有旨哉。
第十五則法眼如來 舉經雲。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撥出眼中沙。
添入黃金屑)法眼雲。
若見諸相非相。
即不見如來。
(金鎞傷手處。
神水頓枯睛)天童拈雲。
世尊說如來禅。
(臘月蘿蔔頭。
不免窖裡)法眼說祖師禅。
(不覺口乾舌縮)會得甚奇特。
(猶有這個在)不會也相許(展谏平人。
除你不怕)。
師雲。
此段經文。
出金剛般若第五如理實見分。
天親科為求佛行施住相疑。
意謂不住相布施為因。
何以求成佛身相之果。
行無相因。
求有相果。
鑽冰取火。
果不稱因也。
佛斷疑曰。
果亦無相。
稱無相因。
智起惑亡。
斷疑生信。
故經雲。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昭明太子科此分經。
智冥無相法身。
故号如理實見。
仰山道。
如來禅許師兄會。
祖師禅。
未夢見在。
法眼道。
若見諸相非相。
即不見如來。
釋迦道東。
法眼說西。
古來有拈古。
頌古。
征古。
代古。
别古。
誰知法眼。
更添憋古。
丈夫自有沖天志。
不向如來行處行。
雖然法眼用得太過。
過猶不及。
蚌鹬相持。
俱落漁人之手。
萬松昔住邢州淨土時。
門人寫萬松夢宅。
求萬松自贊雲。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眉毛眼上。
不費半星氣力。
向釋迦法眼分疆列界處。
方便講和。
一統天下。
豈非好事。
天童如來禅。
祖師禅。
更不敢妄生分别。
會得奇特即且置。
他既不會。
為甚也相許不見道。
打破大唐國。
覓個不會底不得。
第十六則馬祖圓相 舉馬祖見僧來。
便畫一圓相。
(便好以腳擦卻)雲入也打。
不入也打。
(打雲。
謹依來命)僧便入。
(着甚來由)祖便打。
(不曾放過)僧雲。
和尚打某甲不得。
(倚官挾勢)祖靠卻柱杖便休。
(大似欺軟怕硬)天童拈雲。
跨門之機。
(左着右着。
轉開走作)室中之意。
(社鼠城狐。
占奸把穩)具眼者分明辨取(你恰問着個瞎漢)。
師雲。
六祖謂讓和尚曰。
汝向後出一馬駒。
踏殺天下人去在。
清源謂石頭曰。
衆角雖多。
一麟足矣。
雪窦道。
十影神駒立海涯。
五色祥麟步天岸。
江西主馬祖神駒。
湖南主石頭祥麟。
歧分五派。
於今洋洋。
馬祖一日見僧來。
便畫一圓相。
沩仰下或畫圓相。
以境智接人。
馬祖借來作耀眼鏡。
大嶽雪窦同到五祖戒處。
大嶽獨見戒。
嶽便畫一圓相。
戒雲。
是甚麼。
嶽雲胡餅。
戒雲。
趁爐竈熱。
更搭一個。
嶽拟議。
戒以杖打出三門。
嶽謂雪窦曰。
這沒人情漢。
休去見好。
且道與沩山境智。
是同是别。
馬祖見這僧來。
便畫圓相雲。
入也打。
不入也打。
雙下兩關。
使伊進退無門。
這僧見義勇為。
當仁不讓。
蹈湯赴火。
慣戰作家。
祖便打。
當時若是萬松。
接住拄杖。
猛與一推。
看他馬祖有何方便。
卻吃棒了。
供欵道。
和尚打某甲不得。
賴有此耳。
馬祖秉殺活機。
靠卻拄杖便休。
急流勇退。
興盡而歸。
雪窦拈雲。
二俱不了。
和尚打某甲不得。
靠卻拄杖。
拟議不來。
劈脊便棒。
佛果道。
祇為靠卻拄杖休去。
惹得雪窦許多葛藤。
萬松道。
馬祖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放過更好。
天童道跨門之機。
室中之意。
且道那個是跨門之機。
外道手握活雀兒問佛。
手中雀兒為死為活。
世尊以足跨門限雲。
你道我欲入欲出。
又有一外道插一莖草於地上雲。
此是世界中心。
世尊乃移草插於傍雲。
此是世界中心。
馬祖道入也打。
不入也打。
此語占田地寬。
及至見僧入圓相中作主。
靠卻拄杖便休。
犬銜赦書。
諸侯避路。
雪窦道。
二俱不了。
祇見跨門之機。
不見室中之意。
是以天童道。
具眼底辨取。
還見麼。
糞掃堆中清淨土。
幹戈叢裡太平基。
第十七則廣德靈利 舉僧問廣德。
如何是靈利底人。
(未舉先知。
汝當自答)德雲。
維摩不離方丈室。
文殊未到早先知。
(自病不解治)又問。
如何是靈利底人。
(不索問他人)德雲。
垢膩汗衫皂角洗。
(未出常情)又問。
如何是靈利底人。
(恰問着呆漢)德雲。
古墓毒蛇頭戴角。
(頻煩則亂)天童拈雲。
一句子把定要關。
(未免私通車馬)一句子不存軌則。
(揮開十字關)一句子體用雙照。
(當言不避截舌)若人會得。
許你靈利。
(幾個似天童)還端的麼。
(卻又疑着)枯龜妙在孫賓手。
(雖是死蛇)一灼爻分十字文(解弄也活)。
師雲。
襄州石門慧徹機緣。
天童作廣德。
今辨於此。
學者應知。
僧問如何是靈利底人。
豈知世智辯聰。
返成為難。
靈利不如癡。
然祖師門下以無師自然智參識心見性禅。
不同守默之癡禅。
迥異尋文之狂慧。
華塔湍和尚道。
活鱍鱍地。
非常靈利。
維摩居士自念寝疾於床。
令文殊師利。
與諸大衆俱來。
即以神力。
空其室内。
除去諸有。
及諸侍者。
唯置一床。
以疾而卧。
廣德将此意答他。
似有說話分。
再問再答。
早難摸[打-丁+索]也。
第三全用衲僧巴鼻。
所以天童逆次點出道。
若人會得。
許你靈利。
恁麼則萬松道。
某甲謹退。
還端的麼。
萬松道。
和尚在上不錯。
孫賓者。
善天文遁甲鑽龜之法。
爆則成兆。
十字文開。
不消一灼。
天童嘗道。
靈龜無卦兆。
空殼不勞鑽。
今日為甚麼七十二鑽無遺策。
若知禍福皆由我。
始信陰陽不順情。
第十八則雪峰普請 舉雪峰問僧什麼處去。
(如和尚去。
我也恁麼去)僧雲。
普請去。
(不可别道)峰雲。
去。
(諾得法旨)天童拈雲。
莫動着。
(和尚手碎)動着三十棒。
(巡人犯夜)雲門雲。
随語識人。
(從苗辨地)又是為蛇畫足(更添爪距)。
師雲。
福州雪峰義存禅師。
慈和善巧。
退己讓人。
萬世典型。
令人畏仰如三聖道。
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
祇奉個老僧住持事繁。
禮拜岩頭雲。
今日始是鳌山成道。
推贊諸方。
令法久住。
雪岩先師。
事勝默師伯。
跪受呵斥。
或問其故。
曰。
今諸方或有師資法屬。
诤訟招譏。
獅子身中蟲。
自食肉也。
萬松仰效。
萬一不可得也。
雪峰一日問僧甚麼處去。
雲普請去。
問處莽鹵。
答處颟顸。
打作一團。
已見破綻。
雪峰道。
去。
忙拈補綴針線。
轉見縫罅披離。
天童拈雲。
莫動着。
惠安顗和尚聞有注趙州十二時歌者。
乃曰。
趙州十二時歌。
如一堆臭屎。
豈可更用棘枝挑剔。
天童道。
動着三十棒。
萬松道。
和尚上梁不正。
怪他下柱參差。
閻羅王不吞鐵丸。
諸鬼不伏。
這三十棒。
和尚先吃始得。
雲門道。
因語識人。
也祇是依俙彷佛。
天童道。
為蛇畫足。
灰骨裡認得雲門。
忽有人問萬松。
和尚還識天童麼。
向道你這一隊。
攢簇萬松。
圖個什麼。
第十九則漸源卷簾 舉漸源因寶蓋來相看。
(仁義道中)源乃卷簾入方丈坐。
(賊來須打。
客來須待)蓋下卻簾。
(更好灰圍三道)歸客位。
(各把疆界)源令侍者傳語雲。
遠涉不易。
猶隔津在。
(相見了也)才語了。
蓋便打一掌。
(莫是猶隔津在)者雲。
有堂頭和尚在。
莫打某甲。
(帶累堂頭何啻隔津)蓋雲。
祇為有和尚在。
所以打你。
(兩回放過好還兩掌)者回舉似源。
(直打出三門外始得)源雲。
猶隔津在。
(相見了也)天童拈雲。
酌然猶隔津在。
(相見了也)然則各各彼彼。
自是一家。
(分貝曰貧)且作麼生。
得同生同死。
共命連枝去。
(同田曰富)暗裡抽橫骨。
(相見了也)明中坐舌頭(猶隔津在)。
師雲。
潭州漸源仲興禅師。
始為道吾典座。
或雲侍者。
一日參随檀越家吊喪。
源拊棺問吾曰。
生邪死邪。
吾曰。
生也不道。
死也不道。
源曰。
為什麼不道。
吾曰。
不道不道。
回至中路。
源曰。
和尚快與某甲道。
若不道。
打和尚去也。
吾曰。
打即任打。
道即不道。
源便打吾數拳。
吾歸院。
謂源曰。
汝宜發去。
恐知事知不便。
源遂去。
寄村院中三年。
一日。
聞童子誦法華經。
至應以比丘身得度者。
即現比丘身。
忽然有歡喜處。
欲回道吾。
聞吾已化。
遂見石霜。
舉前話。
請益其旨。
霜曰。
生也不道。
死也不道。
源曰。
為什麼不道。
霜曰。
不道不道。
源乃言下有省。
乃禮石霜忏悔。
石霜證之。
同嗣道吾。
潭州寶蓋約禅師。
嗣石霜。
漸源侄也。
一日參觐漸源法叔。
源見來。
卷簾而坐待之。
老龐頌曰。
有人嫌龐老。
龐老不嫌他。
開門待知識。
知識不來過。
蓋下卻簾。
何不道草賊大敗。
是他便歸客位。
若是萬松作漸源。
卻到客位。
拽下簾子。
便歸方丈。
不見萬歲和尚。
與保壽是同參。
歲一日去見壽。
壽坐不起。
歲展坐具。
壽下禅床。
歲便坐卻禅床。
壽便歸方丈。
閉卻門。
歲坐不起。
主事雲。
和尚閉卻門。
請庫下吃茶。
歲便歸院。
壽明日卻去複禮。
歲還坐不起。
壽展坐具。
歲亦下禅床。
壽乃坐卻禅床。
歲遂歸方丈閉卻門。
壽於侍者寮。
取灰圍方丈門三道。
便歸。
歲開門見雲。
我不與麼。
他卻與麼。
且道是相見了也。
是猶隔津在。
源令侍者傳語雲。
遠涉不易。
猶隔津在。
黃口衲子。
随言定旨。
逐句分宗。
見漸源道。
猶隔津在。
道又不曾展坐具。
叙寒溫。
可知是猶隔津在。
萬松卻道。
是相見了也。
又作麼生。
莫是望州亭。
烏石嶺。
僧堂前底時節麼。
恁麼則寶蓋何用親來拽下簾歸客位。
寶蓋等侍者才傳示了。
便打一掌。
萬松道。
上覆和尚謝傳法誨。
者雲。
有堂頭和尚在。
莫打某甲。
再犯不容。
可惜放過。
蓋雲。
祇為有堂頭和尚在。
所以打你。
龍鬥魚傷。
未為分外。
者回舉似源。
猶自說兵機。
源雲。
猶隔津在。
三寸得恁麼密。
大小大天童。
祇解順水推船道。
酌然猶隔津在。
萬松四處别語道。
相見了也。
與漸源天童。
觌體相違。
是以天童道。
各各彼彼。
自是一家。
翻覆看來。
正與三大宗師同死同生。
連枝共命。
還見天童暗裡抽橫骨。
明中坐舌頭處麼。
侍者攔腮徹骨痛。
師擘眼雲。
莫道猶隔津在。
第二十則保福光境 舉保福問長慶。
(耳朵不離腮)盤山道。
光境俱亡。
複是何物。
(有這個在。
所以不識)洞山雲。
光境未亡。
複是何物。
(祇為面熟。
所以不識)據二老總未剿絕在。
(三個也有)作麼生得剿絕去。
(劈口便掴)慶良久。
(喚作良久即不可)福雲。
情知你向鬼窟裡作活計。
(陰山背後。
永不托生)慶雲。
汝又作麼生。
(打人還似吃拳時)福雲。
兩手扶犁水過膝。
(鬼市裡賣搐氣袋)天童拈雲。
俱亡未亡。
奪人奪境。
(錯下名言。
不但今日)為什麼保福不肯長慶。
(長慶還背保福麼)太平本是将軍緻。
不許将軍見太平(若信蒯通言甯落婦人手)。
師雲。
漳州保福院。
從展禅師。
一日雪峰忽召
萬松道。
狼藉不少。
驸馬都尉李文和公。
公主貴降。
命三大宗師同日升座。
末後葉縣。
橫拄杖就膝上。
抝作兩截。
便下座。
公曰。
老作家手段終别。
縣雲。
都尉也不得無過。
庵主舉此話示衆。
臨終散場。
大作佛事。
衆竟無語。
一曲離騷歸去後。
汨羅江上獨醒人。
自代雲。
為他途路不得力。
萬松恁麼舉。
諸人恁麼聽。
若無得力處。
彼各圖個什麼。
卻道途路不得力。
蓋色見聲求。
是行邪道。
忘聲泯色。
是斷滅相。
途路之樂。
終不到家。
燈錄廣本。
更有一句。
複問作麼生得力去。
萬松道。
臨行之際。
撒手還家。
指出路頭。
還須拄杖。
燈錄複有橫拄杖於肩上曰。
楖栗橫擔不顧人。
卻入千峰萬峰去。
天童作直入。
各有理在。
嚴陽尊者。
路逢一僧。
拈拄杖雲。
是什麼。
僧雲不識。
嚴雲。
拄杖一條也不識。
嚴複以拄杖地上劄一下雲。
還識麼。
僧雲。
不識。
嚴雲。
土窩個也不識。
嚴複拈拄杖擔雲。
會麼。
僧雲。
不會。
嚴雲。
楖栗橫擔不顧人。
直入千峰萬峰去。
便見蓮峰末後轉身吐氣。
羅籠不住。
呼喚不回。
紅塵擾擾道常在。
何況碧山深更深。
天童拈道。
負入不負出。
本色住山人。
祗有受璧心。
而無割城意。
羅什道。
有非真要。
時複暫遊。
空為理宗。
以為常宅。
華嚴普眼入百千三昧。
終不見普賢。
亦猶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竟不成佛道。
梁志公。
遣僧傳語南嶽思大和尚雲。
何不下山教化衆生。
向山頭目視雲漢作麼。
思大雲。
三世諸佛。
被我一口吞盡。
何處更有衆生可度。
天童密罰卻道病在甚麼處。
不見道。
莫守寒岩異草青。
坐着白雲宗不妙。
任是深山更深處。
也應無處避征徭。
風穴拈雲。
若立一塵。
家國興盛。
故天童拈起拄杖卓一下雲。
官不容針。
私通車馬。
古人以向上路為本分事。
以建化門頭曲為今時。
慈覺道。
有為雖僞。
棄之則功行不成。
無為雖真。
趣之則聖果難克。
天童經事多矣。
第十一則雪峰飯羅 舉雪峰雲。
飯羅邊坐地。
餓死人無數。
(秖是不肯動手)海水邊坐地。
渴殺人無數。
(秖是不肯動口)玄沙雲。
飯羅裡坐。
餓死人無數。
(秖是手不肯擡)海水沒頭。
渴殺人無數。
(祇是口不肯開)雲門雲。
通身是飯。
通身是水。
(口便是飯。
口便是水。
開口也是。
合口也是。
手便是飯。
手便是水。
翻手也是。
覆手也是)天童拈雲。
我即不然。
(已較雲門半月程)飯羅裡坐脹殺人無數。
(不由我不食)海水沒頭浸殺人無數。
(不由我不飲)以前傷乎不吞。
(是他不曾饑)以後失乎不吐。
(是他不曾飽)祇如雲門道。
通身是飯。
通身是水。
到這裡無你吞吐處(不妨省力)。
師雲。
雪峰有玄沙雲門。
豈止家有争子。
直得證父攘羊。
臨機不讓。
雪峰一日開爐示衆雲。
三世諸佛向火焰裡轉大法輪。
雲門别雲。
火焰與三世諸佛說法。
三世諸佛立地聽。
可謂見過於師。
方堪傳授。
玄沙點雲。
近日官中令嚴。
峰雲。
作麼生。
沙雲。
不許人攙行奪市。
峰乃吐舌。
可謂識法者恐。
恰與這公案相似。
一人箭中紅心。
一人劈筈奪窩。
一人續放連珠。
一人側身齧镞。
雪峰道。
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把手拽不入。
雲居便道。
盡大地是個塵勞門。
把手拽不出。
若塵勞即解脫。
何消拽出拽入。
天童道。
到這裡無你吞吐處。
萬松道。
通身一句作麼生道。
他還有口麼。
第十二則智門蓮華 舉僧問智門。
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點溪荷葉疊青錢)門雲。
蓮花。
(趂口快)僧雲。
出水後如何。
(藕根依舊在青泥)門雲。
荷葉。
(且就對)天童拈雲。
靈龜無卦兆。
空殼不勞鑽。
(杜撰巡官)複舉僧問淨衆。
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鈍滞殺人)衆雲。
菡萏滿池流。
(隐而彌彰)僧雲。
出水後如何。
(不妨慶快)衆雲。
葉落不知秋。
(顯而不露)天童拈雲。
李陵持漢節。
(列士恥莊周)潘阆倒騎驢(梵志翻着襪)。
師雲。
隋州智門光祚禅師。
嗣香林遠。
雲門孫也。
祚出雪窦。
光大雲門一宗。
自普安道禅師。
發明三句迅雷之辨。
不及掩耳。
所謂言無展事。
語不投機。
荷葉蓮華。
甯拘出入。
往往壓沙覓油。
缽盂上安柄。
向出水未出時定斷。
智門祇将蓮華荷葉奉他。
左右逢原。
無不可者。
鑽龜打瓦。
一任蔔度。
天童觑破伊底蘊。
便道靈龜無卦兆。
空殼不勞鑽。
若向爻象未分時便了。
禍不入慎家之門。
拟議不來。
吉兇自兆。
又有益州淨衆歸信禅師。
嗣鳳翔府青峰傅楚禅師。
洛浦孫也。
依前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淨衆答道。
菡萏滿池流。
進雲。
出水後如何。
答道。
葉落不知秋。
若道與前話全同。
天童不合兩次拈出。
若道全異。
眼腦雙(去聲)生相似。
雲門下迅雷之辨。
洛浦下無舌人解語。
同出湖南一派。
持節李陵。
銜一鳥不歸之恨。
倒鞍潘阆。
入同州看華之圖。
雪窦道。
問既有宗。
答亦攸同。
還會麼。
荷葉蓮華中供佛。
李陵潘阆快吟詩。
第十三則雲蓋萬戶 舉雲蓋。
問石霜。
萬戶俱開。
即不問。
萬戶俱閉時如何。
(開也)霜雲。
堂中事作麼生。
(外方不敢論量。
已是天機漏洩)蓋無語。
(劉晨阮肇。
悞入桃源)經半年方乃雲。
無人接得渠。
(腦後見腮)霜雲。
道即大煞道。
祇道得八成。
(更有靈蹤在上方)蓋雲。
和尚作麼。
(理長即就)霜雲。
無人識得渠。
(是何面目)天童拈雲。
穩密田地。
忌堕功勳。
(坐着即不堪)貼體衣裳。
會須脫卻。
(不挂寸絲。
赤骨立在)宗中辨的。
(紅心心裡射紅心)量外轉機。
(退位位中仍退位)須仔細始得。
(祖師眼睛。
鬥量不盡)同中之異。
酌然尚帶依俙。
(易分雪裡粉)異中之異。
直是難臻妙極(所以重洗面)還到石霜父子轉側處麼。
(狹路相逢。
卒難回避)獨曉玉人初破夢。
(有覺非為覺)夜寒青女未登機(無功已堕功)。
師雲。
漳州石霜山慶諸禅師。
置枯木堂。
故有座元煙斷脫去之話。
時齊己。
貫休。
泰布衲等。
以詩筆為佛事。
唯泰布衲悟心。
入祖師圖。
佛印垂誡雲。
教門衰弱要人扶。
好慕禅宗莫學儒。
祇見悟心成佛道。
未聞行腳讀詩書。
若教孔子超生死。
争表瞿昙是丈夫。
齊己貫休聲動地。
誰将排上祖師圖。
張拙秀才。
偶與三僧道話曰。
三師中何不選一人為長老。
意少石霜。
不善詩筆。
泰曰。
先輩失言也。
堂頭和尚肉身菩薩。
會下一千五百人。
如我輩者七百餘人。
如九峰。
雲蓋。
大光。
覆船。
湧泉等。
諸大宗師。
皆在參學位中。
勝我輩者七百餘人。
張拙愧服。
同上拜見。
霜問先輩何姓。
對曰。
拙姓張。
霜曰。
覓巧了不可得。
拙自何來。
拙有省。
乃獻詩曰。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順衆緣無挂礙。
涅盤生死是空華。
裴相國一日訪霜。
因取笏而問曰。
在官人手中為笏。
在老僧手中。
喚作什麼。
裴無對。
乃為留下。
永鎮山門。
潭州雲蓋第一代志元禅師。
初參雲居問。
志元不奈何時如何。
雲居雲。
祗為功不到。
師不禮拜。
直造石霜。
才到。
便問志元不奈何時如何。
霜雲。
非但阇黎。
老僧亦不奈何。
蓋雲。
和尚為什麼亦不奈何。
霜雲。
老僧若何奈。
拈過你不奈何。
蓋乃拜入室。
正宗集。
石霜上堂。
僧問萬戶俱開即不問。
萬戶俱閉時如何。
有本便作雲蓋問。
開即明不越戶。
閉即穴不栖巢。
故石霜道。
堂中事作麼生。
不知者往往喚作倒問。
僧問報劬。
如何是第一義。
劬曰。
如何是第一義。
僧曰。
學人請益。
師何以倒問。
劬曰汝适來請益什麼。
僧曰。
第一義。
劬曰。
汝喚倒問耶。
莫道這僧。
雲蓋被此一問。
拈取下韻不來。
經半年。
蓋下得一轉語雲。
無人接得渠。
如有人遍身紅爛。
卧在荊棘林中。
沒你近傍處。
湧泉四十年走作。
永嘉一宿曹溪。
一念古今。
半年未曉。
石霜目機铢兩道。
祗道得八成。
這裡便是計利害處。
前百丈不落因果。
堕五百世野狐。
後百丈不昧因果。
脫野狐身。
一字之功。
有如此者。
蓋問。
和尚又如何。
還我十成處來。
霜雲。
無人識得渠。
我且問你。
石霜還識渠麼。
若也識得。
半面之交。
若也不識。
全身獨露。
天童拈道。
穩密田地。
忌堕功勳。
釋迦老子道。
選擇衆善業。
涅盤最安樂。
萬松道。
長安雖樂。
不是久居。
有位則必賞成功。
是故功成而不處。
直須卸下天王甲。
拈卻寶華冠。
宗中辨的。
臣退位以朝君。
量外轉機。
子全身而合父。
永嘉道。
決擇之次。
如履輕冰。
得旨宗師。
尚道怎敢喚他作臣。
怎敢喚他作君。
外紹王種姓。
内紹王種名。
粗中之細。
人牛不見處。
正是月明時。
細中之細。
今年錐也無。
豈見錐頭利。
且道石霜父子轉側處。
與子全身合父。
是有交涉沒交涉。
要識玉人愁病酒。
青女懶拈梭處麼。
天童終日拈提。
不道十成一句。
第十四則睦州在我 舉睦州示衆雲。
(有蒲鞋覓一緉)裂開也在我。
捏聚也在我。
(鼻孔卻在萬松手裡)僧問。
如何是裂開。
(撩撥巨靈神)州雲。
三九二十七。
菩提涅盤。
真如解脫。
即心即佛。
我且恁麼道。
汝又作麼生。
(祇這個更别有)僧雲。
某甲不與麼。
(支解了也不識痛癢)州雲。
盞子落地。
楪子成八片。
(和尚不如胡釘〔較〕)僧雲。
如何是捏聚。
(險忘了話頭)州斂手而坐。
(龜毛索子。
衲僧冤害)天童拈雲。
睦州用處。
直是長三短五。
七縱八橫。
(醉漢口。
沒量鬥)撒在面前。
抛在腦後。
(三家村裡祇我大)不妨奇特。
(得恁麼眼皮薄)然則門庭施設。
自是一家。
(夾山處索強)入理深談。
不啻百步(石霜處納敗)。
師雲。
睦州陳尊宿。
指教臨濟參黃蘗。
接得雲門嗣雪峰。
諸方皆推為尊宿。
制蒲屦養親。
又号陳蒲鞋。
佛果贊雲。
辛辛辣辣。
喍喍啀啀。
穿臨濟為大樹。
推雲門堕險崕。
言如枯柴。
理不可階。
是之為陣蒲鞋。
陳操同宗。
親炙供養。
諸方避諱。
久忘其名。
萬松偶閱古錄。
乃諱道明。
因出於此。
學者應知。
一日示衆雲。
裂開也在我。
捏聚也在我。
諸方道。
把定真金失色。
放行瓦礫生光。
謂之有擒有縱。
能殺能活。
洞上宗風。
斥為話作兩橛。
決針斷線。
不見道。
恁麼相續也大難。
直須當存而正泯。
在卷而亦舒。
鈎鎖連環。
謂之血脈不斷。
然後雙遮雙照。
更有遮照同時。
遮照不立。
直得帝網交羅重重無盡。
始是圓頓一乘。
於衲僧門下。
天地懸殊。
更買草鞋行腳。
如常啼東請。
善财南參。
尚雲。
道曠無涯。
逢人不盡。
雪窦道。
偷得鄰家些子光。
用作千燈拟流布。
阿呵呵。
地久天長争奈何。
僧問睦州。
如何是放一線道。
州雲。
量才補職。
僧雲。
如何是不放一線道。
州雲。
伏惟尚飨。
裂開便提起一落索。
捏聚便斂手而坐。
雖然收放自如。
大似被他使喚。
故天童道。
睦州用處。
不妨奇特。
然則門庭施設。
自是一家。
萬松參勝默師伯。
舉潭柘開山答話道。
我是侯家兒。
或雲。
挂塔。
這僧在露柱裡者。
此話大行。
和尚以為如何。
勝默道。
高台上坐。
拾下半筐磚瓦。
來底抧。
(仄蟹切)與一個。
有甚難。
僧問雲門。
樹凋葉落時如何。
門雲。
體露金風。
不唯投機。
更與他出眼。
應時納祜。
血脈不斷。
所以雲門大師。
僧中王也。
潭柘睦州。
門庭施設。
自是一家。
勝默雲門。
入理深談。
不啻百步。
不見夾山道。
門庭施設。
不如老僧。
入理深談。
猶較石霜百步。
天童於石霜公案後。
舉睦州家風。
厥有旨哉。
第十五則法眼如來 舉經雲。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撥出眼中沙。
添入黃金屑)法眼雲。
若見諸相非相。
即不見如來。
(金鎞傷手處。
神水頓枯睛)天童拈雲。
世尊說如來禅。
(臘月蘿蔔頭。
不免窖裡)法眼說祖師禅。
(不覺口乾舌縮)會得甚奇特。
(猶有這個在)不會也相許(展谏平人。
除你不怕)。
師雲。
此段經文。
出金剛般若第五如理實見分。
天親科為求佛行施住相疑。
意謂不住相布施為因。
何以求成佛身相之果。
行無相因。
求有相果。
鑽冰取火。
果不稱因也。
佛斷疑曰。
果亦無相。
稱無相因。
智起惑亡。
斷疑生信。
故經雲。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昭明太子科此分經。
智冥無相法身。
故号如理實見。
仰山道。
如來禅許師兄會。
祖師禅。
未夢見在。
法眼道。
若見諸相非相。
即不見如來。
釋迦道東。
法眼說西。
古來有拈古。
頌古。
征古。
代古。
别古。
誰知法眼。
更添憋古。
丈夫自有沖天志。
不向如來行處行。
雖然法眼用得太過。
過猶不及。
蚌鹬相持。
俱落漁人之手。
萬松昔住邢州淨土時。
門人寫萬松夢宅。
求萬松自贊雲。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眉毛眼上。
不費半星氣力。
向釋迦法眼分疆列界處。
方便講和。
一統天下。
豈非好事。
天童如來禅。
祖師禅。
更不敢妄生分别。
會得奇特即且置。
他既不會。
為甚也相許不見道。
打破大唐國。
覓個不會底不得。
第十六則馬祖圓相 舉馬祖見僧來。
便畫一圓相。
(便好以腳擦卻)雲入也打。
不入也打。
(打雲。
謹依來命)僧便入。
(着甚來由)祖便打。
(不曾放過)僧雲。
和尚打某甲不得。
(倚官挾勢)祖靠卻柱杖便休。
(大似欺軟怕硬)天童拈雲。
跨門之機。
(左着右着。
轉開走作)室中之意。
(社鼠城狐。
占奸把穩)具眼者分明辨取(你恰問着個瞎漢)。
師雲。
六祖謂讓和尚曰。
汝向後出一馬駒。
踏殺天下人去在。
清源謂石頭曰。
衆角雖多。
一麟足矣。
雪窦道。
十影神駒立海涯。
五色祥麟步天岸。
江西主馬祖神駒。
湖南主石頭祥麟。
歧分五派。
於今洋洋。
馬祖一日見僧來。
便畫一圓相。
沩仰下或畫圓相。
以境智接人。
馬祖借來作耀眼鏡。
大嶽雪窦同到五祖戒處。
大嶽獨見戒。
嶽便畫一圓相。
戒雲。
是甚麼。
嶽雲胡餅。
戒雲。
趁爐竈熱。
更搭一個。
嶽拟議。
戒以杖打出三門。
嶽謂雪窦曰。
這沒人情漢。
休去見好。
且道與沩山境智。
是同是别。
馬祖見這僧來。
便畫圓相雲。
入也打。
不入也打。
雙下兩關。
使伊進退無門。
這僧見義勇為。
當仁不讓。
蹈湯赴火。
慣戰作家。
祖便打。
當時若是萬松。
接住拄杖。
猛與一推。
看他馬祖有何方便。
卻吃棒了。
供欵道。
和尚打某甲不得。
賴有此耳。
馬祖秉殺活機。
靠卻拄杖便休。
急流勇退。
興盡而歸。
雪窦拈雲。
二俱不了。
和尚打某甲不得。
靠卻拄杖。
拟議不來。
劈脊便棒。
佛果道。
祇為靠卻拄杖休去。
惹得雪窦許多葛藤。
萬松道。
馬祖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放過更好。
天童道跨門之機。
室中之意。
且道那個是跨門之機。
外道手握活雀兒問佛。
手中雀兒為死為活。
世尊以足跨門限雲。
你道我欲入欲出。
又有一外道插一莖草於地上雲。
此是世界中心。
世尊乃移草插於傍雲。
此是世界中心。
馬祖道入也打。
不入也打。
此語占田地寬。
及至見僧入圓相中作主。
靠卻拄杖便休。
犬銜赦書。
諸侯避路。
雪窦道。
二俱不了。
祇見跨門之機。
不見室中之意。
是以天童道。
具眼底辨取。
還見麼。
糞掃堆中清淨土。
幹戈叢裡太平基。
第十七則廣德靈利 舉僧問廣德。
如何是靈利底人。
(未舉先知。
汝當自答)德雲。
維摩不離方丈室。
文殊未到早先知。
(自病不解治)又問。
如何是靈利底人。
(不索問他人)德雲。
垢膩汗衫皂角洗。
(未出常情)又問。
如何是靈利底人。
(恰問着呆漢)德雲。
古墓毒蛇頭戴角。
(頻煩則亂)天童拈雲。
一句子把定要關。
(未免私通車馬)一句子不存軌則。
(揮開十字關)一句子體用雙照。
(當言不避截舌)若人會得。
許你靈利。
(幾個似天童)還端的麼。
(卻又疑着)枯龜妙在孫賓手。
(雖是死蛇)一灼爻分十字文(解弄也活)。
師雲。
襄州石門慧徹機緣。
天童作廣德。
今辨於此。
學者應知。
僧問如何是靈利底人。
豈知世智辯聰。
返成為難。
靈利不如癡。
然祖師門下以無師自然智參識心見性禅。
不同守默之癡禅。
迥異尋文之狂慧。
華塔湍和尚道。
活鱍鱍地。
非常靈利。
維摩居士自念寝疾於床。
令文殊師利。
與諸大衆俱來。
即以神力。
空其室内。
除去諸有。
及諸侍者。
唯置一床。
以疾而卧。
廣德将此意答他。
似有說話分。
再問再答。
早難摸[打-丁+索]也。
第三全用衲僧巴鼻。
所以天童逆次點出道。
若人會得。
許你靈利。
恁麼則萬松道。
某甲謹退。
還端的麼。
萬松道。
和尚在上不錯。
孫賓者。
善天文遁甲鑽龜之法。
爆則成兆。
十字文開。
不消一灼。
天童嘗道。
靈龜無卦兆。
空殼不勞鑽。
今日為甚麼七十二鑽無遺策。
若知禍福皆由我。
始信陰陽不順情。
第十八則雪峰普請 舉雪峰問僧什麼處去。
(如和尚去。
我也恁麼去)僧雲。
普請去。
(不可别道)峰雲。
去。
(諾得法旨)天童拈雲。
莫動着。
(和尚手碎)動着三十棒。
(巡人犯夜)雲門雲。
随語識人。
(從苗辨地)又是為蛇畫足(更添爪距)。
師雲。
福州雪峰義存禅師。
慈和善巧。
退己讓人。
萬世典型。
令人畏仰如三聖道。
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
祇奉個老僧住持事繁。
禮拜岩頭雲。
今日始是鳌山成道。
推贊諸方。
令法久住。
雪岩先師。
事勝默師伯。
跪受呵斥。
或問其故。
曰。
今諸方或有師資法屬。
诤訟招譏。
獅子身中蟲。
自食肉也。
萬松仰效。
萬一不可得也。
雪峰一日問僧甚麼處去。
雲普請去。
問處莽鹵。
答處颟顸。
打作一團。
已見破綻。
雪峰道。
去。
忙拈補綴針線。
轉見縫罅披離。
天童拈雲。
莫動着。
惠安顗和尚聞有注趙州十二時歌者。
乃曰。
趙州十二時歌。
如一堆臭屎。
豈可更用棘枝挑剔。
天童道。
動着三十棒。
萬松道。
和尚上梁不正。
怪他下柱參差。
閻羅王不吞鐵丸。
諸鬼不伏。
這三十棒。
和尚先吃始得。
雲門道。
因語識人。
也祇是依俙彷佛。
天童道。
為蛇畫足。
灰骨裡認得雲門。
忽有人問萬松。
和尚還識天童麼。
向道你這一隊。
攢簇萬松。
圖個什麼。
第十九則漸源卷簾 舉漸源因寶蓋來相看。
(仁義道中)源乃卷簾入方丈坐。
(賊來須打。
客來須待)蓋下卻簾。
(更好灰圍三道)歸客位。
(各把疆界)源令侍者傳語雲。
遠涉不易。
猶隔津在。
(相見了也)才語了。
蓋便打一掌。
(莫是猶隔津在)者雲。
有堂頭和尚在。
莫打某甲。
(帶累堂頭何啻隔津)蓋雲。
祇為有和尚在。
所以打你。
(兩回放過好還兩掌)者回舉似源。
(直打出三門外始得)源雲。
猶隔津在。
(相見了也)天童拈雲。
酌然猶隔津在。
(相見了也)然則各各彼彼。
自是一家。
(分貝曰貧)且作麼生。
得同生同死。
共命連枝去。
(同田曰富)暗裡抽橫骨。
(相見了也)明中坐舌頭(猶隔津在)。
師雲。
潭州漸源仲興禅師。
始為道吾典座。
或雲侍者。
一日參随檀越家吊喪。
源拊棺問吾曰。
生邪死邪。
吾曰。
生也不道。
死也不道。
源曰。
為什麼不道。
吾曰。
不道不道。
回至中路。
源曰。
和尚快與某甲道。
若不道。
打和尚去也。
吾曰。
打即任打。
道即不道。
源便打吾數拳。
吾歸院。
謂源曰。
汝宜發去。
恐知事知不便。
源遂去。
寄村院中三年。
一日。
聞童子誦法華經。
至應以比丘身得度者。
即現比丘身。
忽然有歡喜處。
欲回道吾。
聞吾已化。
遂見石霜。
舉前話。
請益其旨。
霜曰。
生也不道。
死也不道。
源曰。
為什麼不道。
霜曰。
不道不道。
源乃言下有省。
乃禮石霜忏悔。
石霜證之。
同嗣道吾。
潭州寶蓋約禅師。
嗣石霜。
漸源侄也。
一日參觐漸源法叔。
源見來。
卷簾而坐待之。
老龐頌曰。
有人嫌龐老。
龐老不嫌他。
開門待知識。
知識不來過。
蓋下卻簾。
何不道草賊大敗。
是他便歸客位。
若是萬松作漸源。
卻到客位。
拽下簾子。
便歸方丈。
不見萬歲和尚。
與保壽是同參。
歲一日去見壽。
壽坐不起。
歲展坐具。
壽下禅床。
歲便坐卻禅床。
壽便歸方丈。
閉卻門。
歲坐不起。
主事雲。
和尚閉卻門。
請庫下吃茶。
歲便歸院。
壽明日卻去複禮。
歲還坐不起。
壽展坐具。
歲亦下禅床。
壽乃坐卻禅床。
歲遂歸方丈閉卻門。
壽於侍者寮。
取灰圍方丈門三道。
便歸。
歲開門見雲。
我不與麼。
他卻與麼。
且道是相見了也。
是猶隔津在。
源令侍者傳語雲。
遠涉不易。
猶隔津在。
黃口衲子。
随言定旨。
逐句分宗。
見漸源道。
猶隔津在。
道又不曾展坐具。
叙寒溫。
可知是猶隔津在。
萬松卻道。
是相見了也。
又作麼生。
莫是望州亭。
烏石嶺。
僧堂前底時節麼。
恁麼則寶蓋何用親來拽下簾歸客位。
寶蓋等侍者才傳示了。
便打一掌。
萬松道。
上覆和尚謝傳法誨。
者雲。
有堂頭和尚在。
莫打某甲。
再犯不容。
可惜放過。
蓋雲。
祇為有堂頭和尚在。
所以打你。
龍鬥魚傷。
未為分外。
者回舉似源。
猶自說兵機。
源雲。
猶隔津在。
三寸得恁麼密。
大小大天童。
祇解順水推船道。
酌然猶隔津在。
萬松四處别語道。
相見了也。
與漸源天童。
觌體相違。
是以天童道。
各各彼彼。
自是一家。
翻覆看來。
正與三大宗師同死同生。
連枝共命。
還見天童暗裡抽橫骨。
明中坐舌頭處麼。
侍者攔腮徹骨痛。
師擘眼雲。
莫道猶隔津在。
第二十則保福光境 舉保福問長慶。
(耳朵不離腮)盤山道。
光境俱亡。
複是何物。
(有這個在。
所以不識)洞山雲。
光境未亡。
複是何物。
(祇為面熟。
所以不識)據二老總未剿絕在。
(三個也有)作麼生得剿絕去。
(劈口便掴)慶良久。
(喚作良久即不可)福雲。
情知你向鬼窟裡作活計。
(陰山背後。
永不托生)慶雲。
汝又作麼生。
(打人還似吃拳時)福雲。
兩手扶犁水過膝。
(鬼市裡賣搐氣袋)天童拈雲。
俱亡未亡。
奪人奪境。
(錯下名言。
不但今日)為什麼保福不肯長慶。
(長慶還背保福麼)太平本是将軍緻。
不許将軍見太平(若信蒯通言甯落婦人手)。
師雲。
漳州保福院。
從展禅師。
一日雪峰忽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