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四

關燈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四十四 古杭白岩嗣祖沙門 淨符 彙集 △南十四 江州圓通道旻圓機禅師(南十四泐潭乾嗣) 因左丞範沖宇緻虛守豫章時過谒。

    茶罷曰。

    沖行将老矣。

    堕在金紫行中。

    去此事稍遠。

    通呼内翰。

    公應諾。

    通曰何遠之有。

    公躍然曰乞師再垂指誨。

    通曰此去洪都有四程。

    公伫思。

    通曰見即便見。

    拟思即差。

    公豁然有省。

     瀛山誾雲。

    圓通老人囊中有妙藥。

    能起死回生在頃刻。

    左丞雖於此省入。

    去此事不遠。

    怎奈鄉音猶易識。

    家國尚茫然。

     成都府昭覺寺克勤佛果禅師(南十四五祖演嗣) 上堂。

    逈無依倚。

    超宗越格。

    非物非心。

    萬仞壁立。

    桑樹上着箭。

    柳樹上出汁。

     天井新雲。

    直饒恁麼也隻道得一半。

    且道是那一半聻。

    聽事不真。

    喚鐘作甕。

     昭覺示衆。

    通身是眼見不到。

    通身是耳聞不及。

    通身是口說不着。

    通身是心鑒不出。

    通身即且置。

    或若無眼作麼生見。

    無耳作麼生聞。

    無口作麼生說。

    無心作麼生鑒。

    若向者裡撥得一線路。

    便與古佛同參。

    且道參什麼人。

     徑山杲雲。

    惜乎徑山當時不在。

    若在。

    點一把火照看者老漢面皮厚多少。

    即今莫有旁不甘底出來道和尚也是普州人。

    又作麼生。

    即向他道。

    西天斬頭截臂。

    者裡自領出去。

     昭覺示衆。

    古德道結夏已十一日。

    寒山子作麼生。

    又有道結夏已十一日。

    水牯牛作麼生。

    山僧即不然。

    結夏已十一日。

    燈籠露柱作麼生。

    若識得燈籠露柱即識得水牯牛。

    若識得水牯牛即識得寒山子。

     徑山琇雲。

    大衆。

    碎金鸾頭。

    出五色髓。

    固是他三大老之手。

    若是新靈岩總無許多事。

    何故。

    家家門前赫日月。

    太平不用将軍威。

     白岩符雲。

    我要問昭覺。

    寒山子作麼生識。

    眼目定動。

    便與掀倒禅床。

     舒州龍門佛眼清遠禅師(南十四五祖演嗣) 一日不安。

    僧問生死到來時如何。

    遠曰皖公山。

    曰。

    為複隻者個。

    别有在。

    遠曰桐城縣。

    有僧舉似禮首座。

    座曰。

    遠兄不相見三十年。

    者漢徹也。

     薦福行雲。

    禮首座與先師同參。

    可憐死在句下。

     白岩符雲。

    海龍王宮裡無凡物。

    佛眼答話不妨驚群。

    怎奈賞鑒非人。

    緻成鈍置。

    我若作禮首座。

    不恁麼道。

    且作麼生道。

    遠兄不相見三十年。

    尤作者般見解。

    夢見也未。

     嘉州九頂清素禅師(南十四五祖演嗣) 因太守呂公來瞻大像。

    問既是大像為什麼肩負大楹。

    素曰船上無散工。

    守乃作禮。

     昭覺勤雲。

    疑殺天下人。

     薦福行雲。

    将謂無人。

    又雲。

    本有餘力。

     大沩果别雲。

    全身擔荷。

     元禮首座(南十四五祖演嗣) 僧問。

    金剛經曰修一切善法。

    如何是善法。

    禮遽起曰上是天。

    下是地。

    中間坐底坐立底立。

    喚什麼作善法。

    僧無對。

    禮便打。

     薦福行雲。

    大衆。

    道無橫徑。

    理當即行。

    敢道禮首座鼻孔落在者僧手裡。

    若人撿點得出。

    天下橫行。

     法閦上座(南十四五祖演嗣)到東林度座下。

    見其得平實之旨。

    一日拈一枝花。

    繞度禅床一匝。

    背手插香垆中曰。

    和尚且道意作麼生。

    度屢下語皆不契。

    踰兩月度遂問閦曰。

    你試為我說。

    看閦曰某甲祇将花插香垆中。

    和尚自疑有什麼事。

     南澗問於和尚且道意作麼生處雲。

    者野狐精。

    我當時若作東林。

    便與劈脊打趂出。

    免得遞相鈍置。

    於和尚自疑有什麼事處。

    乃噓兩噓雲。

    古今盡道閦上座驅耕夫牛奪饑人食。

    有奪有縱能殺能活。

    若約山僧撿點将來。

    似者般底也祇是個龍頭蛇尾漢。

    自救未得在。

     平田本雲。

    家無白澤之圖。

    必無如是妖怪。

     金陵俞道婆(南十四琅琅起嗣) 凡有僧至則曰兒兒。

    僧拟議。

    即掩卻門。

    佛燈珣往勘之。

    婆見如前問。

    燈曰爺在甚麼處。

    婆轉身拜露柱。

    燈即踏倒曰将謂有多少奇特。

    便出。

    婆蹑起曰。

    兒兒。

    來惜你則個燈。

    竟不顧。

     白岩符雲。

    靈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

    婆子固為可惜。

    何山雖鐵符在握。

    善掃狼煙。

    然隻解明擊不解暗攻。

    具眼者為何山别出一隻手看。

     △青十四 潭州嶽[樊-大+鹿]海禅師(青十四開先宗嗣) 因僧問。

    進前三步時如何。

    麓曰撞頭磕額。

    退後三步時如何。

    麓曰堕坑落塹。

    不進不退時如何。

    麓曰立地死漢。

     白岩符雲。

    海和尚祇知嚴霜酷暑。

    不解暖日春風。

    者裡則不然。

    進前三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