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

關燈


    又且不然。

    良久曰。

    鐵牛吃盡欄邊草。

    轟角春風匝地生。

     杭州報恩慧明禅師(青九法眼益嗣) 一日有新到參。

    恩問近離甚處。

    曰城都。

    恩曰。

    上座離城都到此山。

    則城都少上座。

    此間剩上座。

    剩則心外有法。

    少則心法不周。

    說得道理即住。

    不會請去。

    僧無對。

     洞山瑩代僧雲。

    某甲縱說得道理。

    終不似和尚好。

     瑞州洞山曉聰禅師(青九文殊真嗣) 上堂。

    晨雞報曉靈。

    粥後便天明。

    燈籠猶瞌睡。

    露柱卻惺惺。

    複曰。

    惺惺直言惺惺。

    曆曆直言曆曆。

    明朝後日。

    莫認奴作郎。

    珍重。

     崇先奇雲。

    大衆。

    好言語。

    若人信受奉行。

    敢保一生受記。

    從教三十年後有人道。

    臯亭和泥合水。

     白岩符雲。

    說到燈籠猶瞌睡。

    露柱卻惺惺處。

    便止。

    不妨令人疑着。

    陽春雪曲難為和者。

    乃複雲。

    惺惺直言惺惺。

    曆曆直言曆曆。

    下裡巴歌豈堪王者之聽。

    雖然。

    他道不得認奴作郎。

    吃飯穿衣是奴。

    擎拳豎指是奴。

    畢竟郎在甚麼處。

     洞山示衆。

    天晴蓋卻屋。

    乘時刈卻禾。

    輸納王租了。

    鼓腹唱讴歌。

     薦福璨雲。

    打淨潔球子誰人不會。

    開先則不然。

    天晴蓋卻屋。

    乘時刈卻禾。

    輸納王租了。

    秋冬事轉多。

    呵呵呵。

    喚不回頭怎奈何。

     枝山選雲。

    洞山家法固是嚴密。

    撿點将來。

    惜乎太殺安排。

    枝山者裡。

    田不耕。

    稅不納。

    幾間敗屋随緣修補。

    也無甚讴歌可唱。

    諸仁者。

    且道枝山家法與洞山家法相去多少。

     潭州北禅智賢禅師(青九福嚴雅嗣) 除夕小參。

    年窮歲盡無可與諸人分歲。

    老僧烹一頭露地白牛。

    炊黍米飯。

    煮野菜羹。

    燒榾柮火。

    大家吃了唱村田樂。

    何故。

    免見倚他門戶旁他牆。

    剛被時人喚作郎。

    便下座歸方丈。

    至夜深維那入方丈問訊曰。

    縣裡有公人到。

    禅曰作甚麼。

    那曰道和尚宰牛不納皮角。

    禅遂捋下頭帽擲地上。

    那便拾去。

    禅下禅床擒住曰賊賊。

    那乃還帽曰。

    天寒且還和尚。

    禅呵呵大笑。

    那出去。

    時法昌為侍者。

    禅顧昌曰。

    者公案作麼生。

    昌曰潭州紙貴一狀領過。

     仰山欽雲。

    活剝耕牛。

    北山是則好手。

    其奈牆塹不牢。

    被個販私鹽漢子和贓捉敗。

    天甯則不然。

    今夜無可管顧。

    諸人不免烹個獨角泥牛。

    炊無米飯。

    唱無聲曲。

    與諸人分歲。

    忽有個漢出來道。

    有公人索和尚筋角。

    便與和聲一棒。

    何故。

    有功者賞。

     寶華忍雲。

    北禅将官路當人情。

    虛裝好體面。

    欽祖貼别人不發積。

    連你一齊窮。

    靈佑則不然。

    也不烹露地白牛。

    免得天寒地凍捋帽露頂。

    也不宰獨角泥牛免。

    得年窮歲盡動棒勞神。

    然雖如是。

    畢竟如何是分歲一句。

    乃拽杖便歸方丈。

     寶壽方雲。

    新雲門今夜無可與諸人分歲。

    也煮些野菜羹。

    炊黍米飯。

    與衆兄弟吃了。

    燒榾柮火。

    也唱個村田樂。

    隻是不烹露地白牛。

    何故。

    不欲将常住物私做人情。

     佛川義雲。

    野山者裡也無潭底月可[利-禾+皮]。

    也無嶺頭雲可切。

    也無折角泥牛可宰。

    也無露地白牛可烹。

    但向氷河中取火。

    枯木上拈花。

    緩操沒弦琴。

    謾吹無孔笛。

    唱個菩薩蠻。

    與諸人分歲去也。

    良久雲。

    哩啰哩哩啰啰哩啰啰哩。

     相州天平山從漪禅師(青九清溪進嗣) 到西院旬日。

    嘗自曰。

    莫道會佛法。

    覓個舉話底人也無。

    院聞而默之。

    異日上法堂。

    院召曰上座。

    漪舉首。

    院曰錯。

    漪進三兩步。

    院又曰錯。

    漪近前。

    院曰。

    适來兩錯。

    是上座錯。

    是思明老漢錯。

    漪曰是從漪錯。

    院曰錯錯。

    乃曰。

    上座且在者裡過夏。

    共汝商量者兩錯。

    漪不肯便去。

    住後每舉前話曰。

    我行腳時被業風吹到汝州。

    有西院長老勘我。

    連下兩錯。

    更留我過夏。

    待共我商量。

    我不道恁麼時錯。

    我發足向南方去時。

    早知錯了也。

     首山念雲。

    據天平作恁麼解會。

    未夢見西院在。

    何故。

    話在。

     昭覺勤雲。

    如今人聞他道。

    未發足向南方時早知道錯了也。

    便去蔔度道。

    未行腳時自無許多佛法禅道。

    及至行腳被諸方熱瞞。

    不可未行腳時喚地作天喚山作水。

    幸無一星子事。

    若總恁麼作流俗見解。

    何不買一片帽大家戴。

    有甚麼用處。

    佛法不是者個道理。

     龍翔欣舉雪窦頌畢雲。

    者則公案叢林中商量者多。

    決斷者少。

    中峰今日為諸人斷看。

    一人監主自盜。

    一人賣賊放贓。

    一人知而不首。

    各與三十拄杖。

    何也。

    速則易改。

    久則難追。

     愚庵盂雲。

    山僧要與二老把臂同行。

    西院要做他家嫡骨兒孫。

    觀風知變。

    不昧其源。

    七事随身。

    師子威獰。

    有照有用。

    将道天平是個人。

    臨濟爪牙實有望焉。

    那知是個抱橋柱洗澡漢。

    有欲與天平雪屈者。

    試來與愚庵商量者四錯看。

     五祖岡雲。

    假使九洲之鐵。

    也難鑄此兩錯。

     鳳山啟雲。

    天平老釘樁搖橹。

    将魚目要與龍王鬥富。

    可謂不知量矣。

    若也主賓互換與奪自如。

    非惟不負西院。

    亦不緻擔闆到底。

     西遁超雲。

    古今知識判斷者多。

    要皆冬運機籌。

    各立營寨。

    但未識孫吳兵法有主客。

    強弱之勢在我耳。

    老夫今用唐虞三代之風。

    掃卻諸軍陣勢。

    貴圖君尊臣奉。

    父嚴子順。

    以見太平景象。

    還會麼。

    莫帶累二大老做了瞎漢。

     白岩符雲。

    适來者兩錯。

    是上座錯。

    是思明老漢錯。

    錯錯。

    天平當時下得者兩錯。

    管取西院懡[怡-台+羅]而休。

    免見後來費卻許多唇舌。

    至今遭人撿點。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