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關燈
笑岩寶雲。

    演師恁麼道。

    與他洞山有交涉無交涉。

    還辨得麼。

    若能辨得。

    不獨識破五祖。

    亦能親見洞山。

    若不能辨得。

    山僧略為諸人說破。

    洞山不下為人手。

    五祖能談本分禅。

     洞山因僧問如何是沙門行。

    山曰。

    頭長三尺。

    頸長二寸。

    因令侍者持此語問三聖然。

    聖於侍者手上搯一搯。

    山肯之。

     文峰玉雲。

    妙得衲僧家轉身活路。

    還他新豐老人。

    三聖雖能暗号私通。

    終是輸他一着。

    今日若問文峰。

    頭長三尺頸長二寸意旨如何。

    向道待你四腳踏地時自然有個分曉。

     洞山垂語。

    知有佛向上人。

    方有語話分。

    僧問如何是佛向上人。

    山曰非佛。

     保福展别雲。

    佛非。

     雲門偃雲。

    名不得。

    狀不得。

    所以言非。

     法眼益雲。

    方便呼為佛。

     天童覺雲。

    二老宿相去多少。

    直是刁刀相似魚魯參差。

    到者裡轉劫外機。

    放風前箭。

    橫身擔荷。

    撒手承當。

    具者般眼目始得。

    還辨得麼。

    易分雪裡粉。

    難辨墨中煤。

     徑山杲雲。

    二尊宿恁麼提持佛向上事。

    且緩緩。

    者裡則不然。

    如何是佛向上事。

    拽拄杖劈脊便打。

    免教伊在佛向上亸跟。

     報恩秀雲。

    我要問洞山。

    佛向上人還有答話分也無。

     天甯琦雲。

    我者裡無向上向下。

    佛是西天老比丘。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無錢明日求。

     東明際舉雲門語畢雲。

    大小雲門猶作者般見解。

    山僧當時若在。

    但冷笑一聲。

     大珠□雲。

    控佛祖玄關。

    揭人天正眼。

    須還大慧。

    若據佛向上事。

    非但者老漢。

    縱饒西天四七東土二三到來。

    大珠者裡未敢相許。

    何也。

    不見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龍華體舉雲門語畢。

    蓦拈拄杖召衆雲。

    者個是拄杖子。

    有甚名不得。

    以杖倒卓雲。

    不可不喚作拄杖子。

    有甚狀不得。

    雖然。

    不是龍門客。

    切忌遭點額。

     洞山到南泉。

    值馬祖諱辰修齋。

    泉設問雲。

    來日設齋未審馬祖還來否。

    衆皆無對。

    山出對曰。

    待有伴即來。

    泉曰此子雖後生甚堪雕琢。

    山曰和尚莫壓良為賤。

     慧雲盛雲。

    南泉倚勢欺人。

    洞山因客見主。

    雖與馬祖把臂共行。

    猶較王老師七步。

     洞山上堂。

    有一人在千人萬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你道此人具何面目。

    雲居出曰。

    某甲參堂去。

     資福廣於具何面目下着語雲。

    七凹八凸。

    於參堂去下着語雲。

    隻得一橛。

    複雲。

    虛白堂啟。

    珍珠簾垂。

    面面無私。

    識者其誰。

    任是抽身快便。

    猶難合伴同歸。

    然則洞山底意畢竟如何。

    金針雙鎖備。

    挾路隐全該。

     紫梅周雲。

    雲居者漢承虛接響則不無。

    要識此人面目。

    隻恐新豐老子也窺觑不着。

    為甚麼。

    不見道雖處寰阓中。

    從來不見客。

     洞山與密師伯山行次。

    見一兔子從草中躍出。

    密曰。

    俊哉。

    大似白衣拜相。

    山曰。

    老老大大作者個語話。

    密曰你又作麼生。

    山曰。

    積代簪纓。

    暫時落魄。

     廣潤融雲。

    者二老漢一人尚行心處路。

    一人猶挂本來衣。

    若遇廣潤。

    各與二十苕帚柄。

    脫有問長老你又作麼生。

    乃卓拄杖雲。

    會麼。

    人居大國方知貴。

    水到潇湘一樣清。

    且道山僧還有滲漏也無。

    若檢點得出。

    二十苕帚柄山僧自吃。

    如無。

    更有二十各領歸堂去。

     洞山問座主曰。

    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識識。

    喚作什麼語。

    曰贊法身語。

    山曰喚作法身早是贊也。

    主無語。

     天甯琦雲。

    者裡合下得什麼語。

    塞卻洞山口。

    複雲。

    千。

     龍池傳别雲。

    喚作法身早是謗也。

     潭州神山僧密禅師(青四雲岩晟嗣) 與洞山行。

    因過獨木橋。

    洞山先過了。

    乃拈起木橋曰過來。

    神曰價阇黎。

    洞山乃放下木橋。

     普明烨雲。

    洞山用劍刃上事。

    若非神山也大難承當。

    雖然。

    洞山鼻孔卻在神山手裡。

     幽溪和尚(青四雲岩晟嗣) 僧問。

    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

    溪起身繞禅床一匝而坐。

    僧拟進語。

    溪遂與一踏。

    僧歸位立。

    溪曰。

    汝恁麼。

    我不恁麼。

    汝不恁麼。

    我卻恁麼。

    僧再拟進語。

    溪又與一踏曰。

    三十年後吾道大行。

     天童華雲。

    善射者箭不虛發。

    若是個漢。

    何處更有幽溪。

    雖然如是。

    最初一踏何異最後一踏。

     天寶樞雲。

    幽溪門庭壁立。

    家法森嚴。

    不因者僧怎見汗馬功高。

     古塘□雲。

    者老漢費盡腕頭氣力。

    要且踏者僧不着。

     白岩符雲。

    颠倒乾坤。

    粉碎華嶽。

    還他幽溪。

    者漢怎奈撞着個鈍根阿師。

    未免勞而無功。

    者僧若肘後有符。

    待他繞禅床一匝而坐。

    便好呵呵大笑雲。

    者老漢一釣便上。

    管教幽溪死在手裡。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