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關燈
得幾人。

     崇先奇雲。

    保福老漢錯下名言。

    殊不知洞山老人居天下之廣居。

    立天下之正位。

    保福又道覓得幾人。

    果然構不着。

     洞山於扇上書佛字。

    雲岩見卻書不字。

    山又改作非字。

    雪峰見乃一時除卻。

     興化獎代洞山雲。

    吾不如汝。

     白楊順雲。

    我若作洞山。

    隻向雪峰道。

    你非吾眷屬。

     天缽元雲。

    洞山雲岩平地起堆。

    雪峰老漢因事長智。

     洞山有一僧不安。

    要見山。

    山遂往見。

    僧曰和尚何不救取人家男女。

    山曰你是什麼人家男女。

    曰某甲是大闡提人家男女。

    山良久。

    僧曰四山相逼時如何。

    山曰老僧日前也向人家屋檐下過來。

    曰回互不回互。

    山曰不回互。

    曰教某甲向甚處去。

    山曰粟畬裡去。

    僧噓一聲曰珍重。

    便坐脫。

    山以拄杖敲頭三下曰。

    汝隻解與麼去。

    不解與麼來。

     昭覺勤雲。

    大凡行腳人正要透脫者一件事。

    者僧既是大闡提人家男女。

    直至四山相逼手腳忙亂。

    若不是洞山具大慈悲放一線道。

    與他平展。

    争解恁麼去。

    所以古人道。

    臨終之際若一毫頭聖凡情量未盡。

    未免入驢胎馬腹裡去。

    隻如洞山道我亦曾從人家屋檐下過。

    粟畬裡去。

    鼎鼎礙四山不礙四山。

    到者裡須是桶底子脫始得。

    且道洞山意作麼生。

    還會麼。

    金雞啄破瑠璃殼。

    玉兔挨開碧海門。

     洞山因僧問。

    和尚尋常教人行鳥道。

    未審如何是鳥道。

    山曰不逢一人。

    曰如何行。

    山曰直須足下無私。

    曰祇如行鳥道莫便是本來面目否。

    山曰阇黎因甚颠倒。

    曰甚處是學人颠倒。

    山曰。

    若不颠倒。

    因甚麼喚奴作郎。

    曰如何是本來面目。

    山曰不行鳥道。

     理安洸雲。

    不行鳥道始是本來面目。

    因甚尋常卻隻教人行鳥道。

    且道洞山意作麼生。

    良久雲。

    渡河須用筏。

    到岸始辭舟。

     鳳山啟雲。

    識尊卑。

    明貴賤。

    自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冠履不緻倒置。

    錢谷不肯浪費。

    當今之世孟八郎漢。

    見處瞞盰。

    得之鹵莽。

    菽麥不分。

    金鍮不辨。

    以其素無大志自甘颠倒故也。

    且道不行鳥道又是如何面目。

    良久雲。

    不辭向汝道。

    相續也大難。

     白岩符雲。

    若論本來面目。

    直饒你不行鳥道。

    要恰洞山意亦未可在。

    然則争奈洞山現有語在何。

    者裡跨得一步。

    不妨作個脫灑衲僧。

    不然。

    總是途中未了漢。

     洞山與密師伯在餅鋪。

    密於地上畫一圓相謂山曰。

    把将去。

    山曰。

    拈将來。

     保甯喃雲。

    非但二人提不起。

    盡大地人亦提不起。

     天童忞召衆雲。

    諸人還提得起麼。

    良久雲。

    也須是個踞地獅子始得。

    若是山僧。

    待他道拈将來。

    便與一掌。

    者一掌有生複有死。

    有利亦有害。

     洞山有偈曰。

    貪嗔癡。

    太無知。

    賴我今朝識得伊。

    行便打。

    坐便搥。

    分付心王子細推。

    無量劫來不解脫。

    問汝三人知不知。

     神鼎諲雲。

    我則不然。

    貪嗔癡。

    實無知。

    十二時中任從伊。

    行即往。

    坐即随。

    分付心王拟何為。

    無量劫來原解脫。

    何須更問知不知。

     紫柏可雲。

    鍛煉自心。

    鉗錘猛密。

    須是洞山。

    咳嗽掉臂。

    戲笑譏呵。

    無非解脫三昧。

    還他神鼎。

    雖然。

    如神鼎不打洞山爐鞴中鋾鑄過來。

    安得便恁麼自在。

    洞山不打神鼎見地上得個消息。

    從汝朝打暮搥敢保貪嗔癡驢年也未調伏在。

    者裡揀别得。

    許汝會如來禅。

    若是祖師禅。

    猶隔鄉關萬裡。

     大覺升雲。

    恁麼說話。

    幸遇不在大覺門下過。

    若在大覺門下。

    打折驢腰未放過在。

    何故。

    既有讓王節。

    何争洗耳清。

    雖然如是。

    也須是個人始得。

     洞山不安。

    有僧問。

    和尚違和。

    還有不病者麼。

    山曰有。

    曰不病者還看和尚否。

    山曰老僧看他有分。

    曰未審和尚如何看他。

    山曰老僧看時則不見有病。

     博山來雲。

    不二門開。

    日面月面。

    總不似洞山癖病。

    混之弗得。

    類之不齊。

    病中善看病也。

    者僧眼裡有筋皮下有血。

    要見洞山也不難。

     洞山問密師伯作什麼。

    密曰把針。

    山曰把針事作麼生。

    密曰針針相似。

    山曰二十年同行作者個語話。

    密曰長老又作麼生。

    山曰大地火發。

     天童覺雲。

    大地火發間不容發。

    南海昆侖天寒不襪。

    祖祖相傳一堆搕[打-丁+(天/韭)]。

     南林弘雲。

    神山一段古錦。

    風吹不入雨打不濕。

    被洞山一拶。

    直得零零落落。

    至今補不得。

     洞山與雲居渡水。

    山問水深淺。

    居曰不濕。

    山曰粗人。

    居曰和尚作麼生道。

    山曰不乾。

     五祖演雲。

    二老恁麼說話。

    還有優劣也無。

    山僧今日因行掉臂。

    為諸人說破。

    過水一句不濕。

    庫藏珍珠堆積。

    過水一句不乾。

    無錐說甚貧寒。

    乾濕二途俱不涉。

    任他綠水與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