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闊步坦道。
免蹈者輩崄僻之途。
還肯恁麼承當者麼。
卓拄杖雲。
如今四海清如鏡。
行人莫與路為仇。
靈隐禮雲。
洞山祇解借功明位。
焉知玉殿苔生。
石霜雖能轉位投機。
猶未回途複妙。
正饒功位齊轉。
芝生朽木。
功位齊隐。
雪凍紅爐。
佛日要問他二老。
祇如五馬不嘶一牛不飲處。
如何趨向。
石塔忍雲。
大衆總似者一隊老古錐。
平日向甚麼處下腳。
興國者裡四望青青。
不妨東去西去。
略無些子妨礙。
隻是有一件事不可不向諸人說破。
雖是王道坦坦。
畢竟不許販賣私鹽。
崇先奇雲。
從苗辨地。
因語識人。
二俱作家。
且如今東去西去者盡是草裡漢。
又何曾有出身路。
良久雲。
臯亭恁麼舉。
不圖打草。
祇要驚蛇。
天目律雲。
者一班草裡漢。
着甚死急。
蓮柎策雲。
洞山老人把住玄關嚴行正敕。
直得春秋寒暑迥絕往來。
南北東西渾無行路。
然則萬裡無寸草且置。
出門便是草又作麼生。
金雞啄破瑠璃殼。
玉兔挨開碧海門。
瓶山謙雲。
洞山一期逞俊。
争知當地艹深。
當時若有個漢。
待老新豐語未絕。
便好呵呵大笑雲。
老和尚逆風揚塵作麼。
不惟勘破洞山。
亦乃坐斷後人舌頭。
洞山供養雲岩真次。
僧問先師道祇者是莫便是否。
山曰是。
曰意旨如何。
山曰當時幾錯會先師意。
曰未審先師還知有也無。
山曰。
若不知有。
争解恁麼道。
若知有。
争肯恁麼道。
長慶棱雲。
既知有。
為甚恁麼道。
又雲。
養子方知父慈。
龍華體雲。
諸禅德。
者則公案若喚作雲岩真話。
未免烏焉成馬。
何故。
不見道世間無限丹青手。
到此都來畫不成。
洞山因僧問。
時時勤拂拭。
為什麼不得他衣缽。
山曰。
直饒本來無一物。
也未合得他衣缽。
曰未審甚麼人合得。
山曰不入門者。
曰祇如不入門者還得也無。
山曰。
雖然如此。
不得不與他。
又曰。
直道本來無一物。
猶未合得他衣缽。
汝道什麼人合得。
者裡合下得一轉語。
且道下得甚麼語。
時有一僧連下九十六轉語并不契。
末後一語始惬洞山意。
山曰。
阇黎何不早恁麼道。
别有一僧密聽。
祇不聞末後一語。
遂請益其僧。
僧不肯說。
如是三年相從終不為舉。
一日因疾。
其僧曰某甲三年請舉前話不蒙慈悲。
今日再不為舉。
當殺上座去也。
其僧悚然乃為舉曰。
直饒将來亦無處着。
僧乃禮謝。
雪窦顯雲。
他既不受是眼。
将來必應是瞎。
還見祖師衣缽麼。
若於此入門。
便乃兩手分付。
非但大庾嶺頭一個提不起。
設使阖國人來且欵欵将去。
翠岩芝雲。
總不合得他衣缽。
卻與古佛同參。
且道參阿誰。
○。
天童覺雲。
長蘆則不然。
直須将來。
若不将來。
争知不受。
将來底必應是眼。
不受底真個是瞎。
還會麼。
照盡體無依。
通身合大道。
古南門雲。
洞山理長則就。
雪窦舉一明三。
祇如将來既不受。
諸人早晚橫披豎搭。
是衣不是衣。
一日過堂兩度濕。
是缽不是缽。
若是。
争奈洞山不肯。
若不是。
祖師衣缽掉向甚處去也。
即今日用行持又是個什麼。
諸仁者。
若於此入門。
何待兩手分付庾嶺力争。
管取黃梅兒孫傳徧天下。
勝法法雲。
二大老徹底舉揚。
未免各見一邊。
勝法則不然。
若有将來必當是受。
若是不受必不将來。
将來的也非是眼。
不受的也非是瞎。
還見祖師衣缽麼。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摝始應知。
洞山因僧問。
三身之中阿那身不堕衆數。
山曰吾常於此切。
曹山寂因僧問。
吾常於此切。
意作麼生。
曹雲要頭便斫将去。
雪峰存因僧問。
吾常於此切。
意作麼生。
峰以拄杖劈面打雲。
我也曾到洞山來。
承天宗雲。
一轉語海晏河清。
一轉語風高月冷。
一轉語騎賊馬趂賊。
試請辨看。
忽有個僧出來道。
總不與麼。
也許伊具一隻眼。
徑山杲雲。
恁麼葛藤也未夢見三個老漢在。
複雲。
何不向膏肓穴上下一針。
博山來雲。
近不得倚。
遠不得攜。
推之弗前。
約之弗後。
洞山於此若鐵橛也。
若夫辨奇貨。
采骊珠。
求華璞。
追藍琰。
安可以語於此哉。
離乎言句。
親之可矣。
廣胤标雲。
盲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
三個老漢一手提持。
赤心片片。
大似豐城寶劍當面擿。
隻是知恩者少。
者僧非但耳聾亦兼眼瞎。
錯過當陽。
如今還有不錯過的麼。
關門令尹誰能識。
河上仙翁去不回。
洞山因辭京兆興善平禅師。
平曰什麼處去。
山曰沿流無定止。
平曰法身沿流報身沿流。
山曰總不作此解。
平乃撫掌。
保福甯雲。
洞山自是一家。
乃别雲。
覓
免蹈者輩崄僻之途。
還肯恁麼承當者麼。
卓拄杖雲。
如今四海清如鏡。
行人莫與路為仇。
靈隐禮雲。
洞山祇解借功明位。
焉知玉殿苔生。
石霜雖能轉位投機。
猶未回途複妙。
正饒功位齊轉。
芝生朽木。
功位齊隐。
雪凍紅爐。
佛日要問他二老。
祇如五馬不嘶一牛不飲處。
如何趨向。
石塔忍雲。
大衆總似者一隊老古錐。
平日向甚麼處下腳。
興國者裡四望青青。
不妨東去西去。
略無些子妨礙。
隻是有一件事不可不向諸人說破。
雖是王道坦坦。
畢竟不許販賣私鹽。
崇先奇雲。
從苗辨地。
因語識人。
二俱作家。
且如今東去西去者盡是草裡漢。
又何曾有出身路。
良久雲。
臯亭恁麼舉。
不圖打草。
祇要驚蛇。
天目律雲。
者一班草裡漢。
着甚死急。
蓮柎策雲。
洞山老人把住玄關嚴行正敕。
直得春秋寒暑迥絕往來。
南北東西渾無行路。
然則萬裡無寸草且置。
出門便是草又作麼生。
金雞啄破瑠璃殼。
玉兔挨開碧海門。
瓶山謙雲。
洞山一期逞俊。
争知當地艹深。
當時若有個漢。
待老新豐語未絕。
便好呵呵大笑雲。
老和尚逆風揚塵作麼。
不惟勘破洞山。
亦乃坐斷後人舌頭。
洞山供養雲岩真次。
僧問先師道祇者是莫便是否。
山曰是。
曰意旨如何。
山曰當時幾錯會先師意。
曰未審先師還知有也無。
山曰。
若不知有。
争解恁麼道。
若知有。
争肯恁麼道。
長慶棱雲。
既知有。
為甚恁麼道。
又雲。
養子方知父慈。
龍華體雲。
諸禅德。
者則公案若喚作雲岩真話。
未免烏焉成馬。
何故。
不見道世間無限丹青手。
到此都來畫不成。
洞山因僧問。
時時勤拂拭。
為什麼不得他衣缽。
山曰。
直饒本來無一物。
也未合得他衣缽。
曰未審甚麼人合得。
山曰不入門者。
曰祇如不入門者還得也無。
山曰。
雖然如此。
不得不與他。
又曰。
直道本來無一物。
猶未合得他衣缽。
汝道什麼人合得。
者裡合下得一轉語。
且道下得甚麼語。
時有一僧連下九十六轉語并不契。
末後一語始惬洞山意。
山曰。
阇黎何不早恁麼道。
别有一僧密聽。
祇不聞末後一語。
遂請益其僧。
僧不肯說。
如是三年相從終不為舉。
一日因疾。
其僧曰某甲三年請舉前話不蒙慈悲。
今日再不為舉。
當殺上座去也。
其僧悚然乃為舉曰。
直饒将來亦無處着。
僧乃禮謝。
雪窦顯雲。
他既不受是眼。
将來必應是瞎。
還見祖師衣缽麼。
若於此入門。
便乃兩手分付。
非但大庾嶺頭一個提不起。
設使阖國人來且欵欵将去。
翠岩芝雲。
總不合得他衣缽。
卻與古佛同參。
且道參阿誰。
○。
天童覺雲。
長蘆則不然。
直須将來。
若不将來。
争知不受。
将來底必應是眼。
不受底真個是瞎。
還會麼。
照盡體無依。
通身合大道。
古南門雲。
洞山理長則就。
雪窦舉一明三。
祇如将來既不受。
諸人早晚橫披豎搭。
是衣不是衣。
一日過堂兩度濕。
是缽不是缽。
若是。
争奈洞山不肯。
若不是。
祖師衣缽掉向甚處去也。
即今日用行持又是個什麼。
諸仁者。
若於此入門。
何待兩手分付庾嶺力争。
管取黃梅兒孫傳徧天下。
勝法法雲。
二大老徹底舉揚。
未免各見一邊。
勝法則不然。
若有将來必當是受。
若是不受必不将來。
将來的也非是眼。
不受的也非是瞎。
還見祖師衣缽麼。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摝始應知。
洞山因僧問。
三身之中阿那身不堕衆數。
山曰吾常於此切。
曹山寂因僧問。
吾常於此切。
意作麼生。
曹雲要頭便斫将去。
雪峰存因僧問。
吾常於此切。
意作麼生。
峰以拄杖劈面打雲。
我也曾到洞山來。
承天宗雲。
一轉語海晏河清。
一轉語風高月冷。
一轉語騎賊馬趂賊。
試請辨看。
忽有個僧出來道。
總不與麼。
也許伊具一隻眼。
徑山杲雲。
恁麼葛藤也未夢見三個老漢在。
複雲。
何不向膏肓穴上下一針。
博山來雲。
近不得倚。
遠不得攜。
推之弗前。
約之弗後。
洞山於此若鐵橛也。
若夫辨奇貨。
采骊珠。
求華璞。
追藍琰。
安可以語於此哉。
離乎言句。
親之可矣。
廣胤标雲。
盲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
三個老漢一手提持。
赤心片片。
大似豐城寶劍當面擿。
隻是知恩者少。
者僧非但耳聾亦兼眼瞎。
錯過當陽。
如今還有不錯過的麼。
關門令尹誰能識。
河上仙翁去不回。
洞山因辭京兆興善平禅師。
平曰什麼處去。
山曰沿流無定止。
平曰法身沿流報身沿流。
山曰總不作此解。
平乃撫掌。
保福甯雲。
洞山自是一家。
乃别雲。
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