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劍。
徑山杲舉雪窦語畢雲。
邪正兩分。
正由鞭影。
天甯琦雲。
欲識邪正不分麼。
誰是外道。
誰是世尊。
欲識邪正兩分麼。
世尊自世尊。
外道自外道。
此是天甯見處。
一任諸方貶剝。
壽昌經雲。
此事可謂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祇如世尊良久。
昭覺賜棒。
還是同是别。
若檢點得出。
則外道作佛。
其或未然。
佛即外道。
會麼。
龍飛鳳舞真奇怪。
不中胡僧碧眼看。
磬山修舉雪窦妙喜語畢雲。
恰在鞭影裡批判。
且道離卻鞭影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雲。
三十年後此話大行。
福嚴容雲。
世尊良久。
填溝塞壑。
外道得入。
灸瘢着艾。
且各與草鞋一緉。
要使疑殺天下。
今日或有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
山僧惟豎一指。
且道與世尊是同是别。
古南門雲。
雪窦恁麼道。
可謂明辨華夷。
雖然。
迷雲既開。
尚不見佛。
衲僧外道向甚處蹲立。
者裡透得。
許是同參。
南澗問雲。
大小瞿昙鈍置太煞。
當時若是山僧。
便與和座掀倒。
然雖如是。
知我者少。
笑我者多。
報恩賢雲。
法眼道住住汝拟向世尊良久處會那。
我要問。
不向良久處會。
向甚麼處會。
複雲。
還知麼。
祇如者僧悟處與外道悟處。
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灼然天下宗師盡為外道伴侶。
若道是别。
東土衲僧不如西天外道。
者裡缁素得。
許汝參學事畢。
百丈泐雲。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不無世尊。
祇如外道便爾悟去。
且畢竟見何道理。
莫在世尊良久處麼。
情知你向者裡錯會。
栖霞成雲。
外道置個問頭。
不出外道見解。
世尊據坐。
可謂大人器度不失赤子之心。
阿難猶自口喃喃。
真可發一冷笑。
然雖如是。
不因夜來雁。
怎見海門秋。
佛日晳雲。
雪窦妙喜二尊宿。
雖則氣吞佛祖名振古今。
檢點将來。
三十棒一棒也放他不過。
何故。
不合向鞭影邊妄分邪正。
崇先奇雲。
世尊不但瞞人亦且自瞞。
被阿難一拶。
直得向驢前馬後立地者則且置。
祇如外道悟去。
還端的也未。
法雲□雲。
伶俐波旬一撥便轉。
多聞慶喜三搭不回。
直饒窺得鞭影。
猶是刻舟求劍。
世尊因波斯匿王問。
勝義谛中有。
世俗谛否。
若言無智不應二。
若言有智不應一。
一二之義。
其義雲何。
世尊曰。
大王。
汝於過去龍光佛時曾問此義。
我今無說。
汝今無聞。
無說無聞是名一義二義。
翠岩真雲。
波斯匿王善問不善答。
世尊善答不善問。
一人理上偏枯。
一人事上偏枯。
翠岩當時若見。
點一把火照看者黃面老子面皮厚多少。
薦福懷雲。
諸仁者。
大王分明問。
世尊分明答。
賓主曆然。
作麼生說個無說無聞底道理。
愚庵盂雲。
者黃面老子面皮厚多少。
祇可欺他俗漢。
被你當面熱瞞。
據山僧判斷。
将平天冠衮龍袍與世尊穿戴了。
将金縷袈裟與波斯匿王披了。
正恁麼時。
喚作世尊又是匿王。
喚作匿王又是世尊。
且道如何折合。
梅花連月和春送。
玉映清芬入戶來。
報恩賢雲。
世尊雖則善答。
帶累匿王堕在死水。
善權則不然。
待問一二之義其義雲何。
舉起拂子雲。
喚作拂子則觸。
不喚作拂子則背。
畢竟喚作甚麼。
待拟議。
随與一喝。
直使匿王透去。
非惟不落一二之數。
亦且慶快平生。
靈岩儲雲。
佛佛授手。
祖祖相傳。
如印印水。
似空合空。
雖則文彩全彰。
要且不存朕迹。
苟非具超方眼者。
未免又坐在無說無聞處。
或有問國清一二之義其義雲何。
隻對他道。
四海浪平龍睡穩。
九天雲靜鶴飛高。
世尊因外道問昨日說何法。
世尊曰昨日說定法。
曰今日說何法。
世尊曰今日說不定法。
曰。
昨日說定法。
今日何說不定法。
世尊曰。
昨日定。
今日不定。
五祖戒雲。
世尊何得将别人物作自己用。
沩山喆雲。
世尊大似看樓打樓。
大沩即不然。
待問昨日說定法今日何說不定法。
但雲非汝境界。
薦福懷雲。
黃面老子被外道拶着。
出自偶然。
雖然如此。
邪正未分。
若人辨得。
許你頂門具眼。
龍華宗雲。
黃面瞿昙随邪逐惡。
外道雖則言中有響。
怎奈眼裡無筋。
龍華若在。
一齊與他一頓。
世尊有異學問諸法是常耶。
世尊不對。
曰諸法是無常耶。
世尊亦不對。
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對我。
世尊曰。
汝之所問。
皆為戲論。
高峰妙雲。
異學有言若啞。
世尊無語如雷。
者裡見得分明。
正是增益戲論。
何故。
谛聽谛聽。
世尊因黑氏梵志運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歡梧桐花兩株來供養。
世尊乃召仙人。
志應諾。
世尊曰放下着。
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
世尊又召仙人放下着。
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
世尊又召仙人放下着。
志曰。
世尊我今兩手皆空。
更教放下個甚麼。
世尊曰。
吾非教汝放舍其花。
汝當放舍外六塵.内六根.中六識。
一時舍卻。
無可舍處。
是汝免生死處。
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徑山琇雲。
佛為三界大師。
尚堕在識情數量。
合吃二十棒。
梵志雖然悟去。
亦未出得識情數量。
合吃二十棒。
北山恁麼批判。
且道有過無過。
蕭何制律。
栖霞成雲。
三界大師不合将閨閣中物搬出。
返被梵志看破。
若是壽昌。
待道我今兩手皆空更教放下個甚麼。
便與痛棒打出。
何故。
不見道殺人須用殺人刀。
活人須用活人劍。
世尊坐次。
見二人舁豬過乃問。
者個是什麼。
二人曰。
佛具一切智。
豬子也不識。
徑山杲舉雪窦語畢雲。
邪正兩分。
正由鞭影。
天甯琦雲。
欲識邪正不分麼。
誰是外道。
誰是世尊。
欲識邪正兩分麼。
世尊自世尊。
外道自外道。
此是天甯見處。
一任諸方貶剝。
壽昌經雲。
此事可謂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祇如世尊良久。
昭覺賜棒。
還是同是别。
若檢點得出。
則外道作佛。
其或未然。
佛即外道。
會麼。
龍飛鳳舞真奇怪。
不中胡僧碧眼看。
磬山修舉雪窦妙喜語畢雲。
恰在鞭影裡批判。
且道離卻鞭影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雲。
三十年後此話大行。
福嚴容雲。
世尊良久。
填溝塞壑。
外道得入。
灸瘢着艾。
且各與草鞋一緉。
要使疑殺天下。
今日或有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
山僧惟豎一指。
且道與世尊是同是别。
古南門雲。
雪窦恁麼道。
可謂明辨華夷。
雖然。
迷雲既開。
尚不見佛。
衲僧外道向甚處蹲立。
者裡透得。
許是同參。
南澗問雲。
大小瞿昙鈍置太煞。
當時若是山僧。
便與和座掀倒。
然雖如是。
知我者少。
笑我者多。
報恩賢雲。
法眼道住住汝拟向世尊良久處會那。
我要問。
不向良久處會。
向甚麼處會。
複雲。
還知麼。
祇如者僧悟處與外道悟處。
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灼然天下宗師盡為外道伴侶。
若道是别。
東土衲僧不如西天外道。
者裡缁素得。
許汝參學事畢。
百丈泐雲。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不無世尊。
祇如外道便爾悟去。
且畢竟見何道理。
莫在世尊良久處麼。
情知你向者裡錯會。
栖霞成雲。
外道置個問頭。
不出外道見解。
世尊據坐。
可謂大人器度不失赤子之心。
阿難猶自口喃喃。
真可發一冷笑。
然雖如是。
不因夜來雁。
怎見海門秋。
佛日晳雲。
雪窦妙喜二尊宿。
雖則氣吞佛祖名振古今。
檢點将來。
三十棒一棒也放他不過。
何故。
不合向鞭影邊妄分邪正。
崇先奇雲。
世尊不但瞞人亦且自瞞。
被阿難一拶。
直得向驢前馬後立地者則且置。
祇如外道悟去。
還端的也未。
法雲□雲。
伶俐波旬一撥便轉。
多聞慶喜三搭不回。
直饒窺得鞭影。
猶是刻舟求劍。
世尊因波斯匿王問。
勝義谛中有。
世俗谛否。
若言無智不應二。
若言有智不應一。
一二之義。
其義雲何。
世尊曰。
大王。
汝於過去龍光佛時曾問此義。
我今無說。
汝今無聞。
無說無聞是名一義二義。
翠岩真雲。
波斯匿王善問不善答。
世尊善答不善問。
一人理上偏枯。
一人事上偏枯。
翠岩當時若見。
點一把火照看者黃面老子面皮厚多少。
薦福懷雲。
諸仁者。
大王分明問。
世尊分明答。
賓主曆然。
作麼生說個無說無聞底道理。
愚庵盂雲。
者黃面老子面皮厚多少。
祇可欺他俗漢。
被你當面熱瞞。
據山僧判斷。
将平天冠衮龍袍與世尊穿戴了。
将金縷袈裟與波斯匿王披了。
正恁麼時。
喚作世尊又是匿王。
喚作匿王又是世尊。
且道如何折合。
梅花連月和春送。
玉映清芬入戶來。
報恩賢雲。
世尊雖則善答。
帶累匿王堕在死水。
善權則不然。
待問一二之義其義雲何。
舉起拂子雲。
喚作拂子則觸。
不喚作拂子則背。
畢竟喚作甚麼。
待拟議。
随與一喝。
直使匿王透去。
非惟不落一二之數。
亦且慶快平生。
靈岩儲雲。
佛佛授手。
祖祖相傳。
如印印水。
似空合空。
雖則文彩全彰。
要且不存朕迹。
苟非具超方眼者。
未免又坐在無說無聞處。
或有問國清一二之義其義雲何。
隻對他道。
四海浪平龍睡穩。
九天雲靜鶴飛高。
世尊因外道問昨日說何法。
世尊曰昨日說定法。
曰今日說何法。
世尊曰今日說不定法。
曰。
昨日說定法。
今日何說不定法。
世尊曰。
昨日定。
今日不定。
五祖戒雲。
世尊何得将别人物作自己用。
沩山喆雲。
世尊大似看樓打樓。
大沩即不然。
待問昨日說定法今日何說不定法。
但雲非汝境界。
薦福懷雲。
黃面老子被外道拶着。
出自偶然。
雖然如此。
邪正未分。
若人辨得。
許你頂門具眼。
龍華宗雲。
黃面瞿昙随邪逐惡。
外道雖則言中有響。
怎奈眼裡無筋。
龍華若在。
一齊與他一頓。
世尊有異學問諸法是常耶。
世尊不對。
曰諸法是無常耶。
世尊亦不對。
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對我。
世尊曰。
汝之所問。
皆為戲論。
高峰妙雲。
異學有言若啞。
世尊無語如雷。
者裡見得分明。
正是增益戲論。
何故。
谛聽谛聽。
世尊因黑氏梵志運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歡梧桐花兩株來供養。
世尊乃召仙人。
志應諾。
世尊曰放下着。
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
世尊又召仙人放下着。
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
世尊又召仙人放下着。
志曰。
世尊我今兩手皆空。
更教放下個甚麼。
世尊曰。
吾非教汝放舍其花。
汝當放舍外六塵.内六根.中六識。
一時舍卻。
無可舍處。
是汝免生死處。
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徑山琇雲。
佛為三界大師。
尚堕在識情數量。
合吃二十棒。
梵志雖然悟去。
亦未出得識情數量。
合吃二十棒。
北山恁麼批判。
且道有過無過。
蕭何制律。
栖霞成雲。
三界大師不合将閨閣中物搬出。
返被梵志看破。
若是壽昌。
待道我今兩手皆空更教放下個甚麼。
便與痛棒打出。
何故。
不見道殺人須用殺人刀。
活人須用活人劍。
世尊坐次。
見二人舁豬過乃問。
者個是什麼。
二人曰。
佛具一切智。
豬子也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