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義記一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歸得方。
故先示身業神通。
令生正信。
雖得正信。
猶未知法。
次以口業就法。
令使得解。
雖複生信得解。
猶未得證。
故以意業與念。
令使得證。
今此經乃是三業中。
口業利益。
為未知法衆生。
轉法輪令使得知 如是已下。
終盡奉行。
是經之大體。
若依此方舊解。
不問廣略。
皆為三分。
謂序正流通。
依外國法師。
就此經中。
分開為十二分。
第一序分。
第二護念付囑分。
第三住分。
第四如實修行分。
第五如來非有為相分。
第六信者分。
第七校量分。
第八顯性分。
第九利益分。
第十斷疑分。
第十一不住道分。
第十二流通分。
若以三分相收。
初明加其序。
複帖流通。
中間十分。
還是正說。
然十二分。
釋名生起。
具作疑情。
至時當解。
今略以義次。
令文勢相連。
所以十二分中。
先明序者。
但如來曠劫。
積德證法在己。
欲以己之所得。
說示衆生。
而衆生未知如來。
得是不思議法。
是故先假時托處。
發起群機。
藉此由緻 下正說得起。
是故第一。
别明其序。
序義已彰。
宜應即說 但法須人請。
若不請而說。
則聞法之徒。
不生難遭之相。
是故須菩提将請先歎。
歎如來善能護念付囑。
二種菩薩即以歎為名。
是故第二。
次明護念付囑分。
贊歎于前。
即便請問住地方軌 如來依請而答。
廣明住地法用。
是故第三。
次明住分。
然住德雖滿。
勝進宜行。
若不更修萬行。
則佛果路遙。
無以速證。
是故第四。
次明如實修行分。
然勝行既成。
則因道圓備。
但因不妄施。
理招勝報。
無相因成。
無為果就。
是故第五。
次明如來非有為相分。
然因深果妙。
聖不虛辨。
第六信者分。
既當機而說。
必有信受深經。
其福彌多。
自非假近相比。
無以顯持經福大。
是故第七。
次明校量勝分。
然持經獲福。
則能資發妙解。
顯本真無證為已用。
是故第八。
次明顯性分。
然性理既顯。
則慧觀轉明。
能令行人。
近除罪障。
當獲妙果。
未成佛已來。
人天勝報。
莫不備受。
故第九明利益分。
然人天近報可何爾。
而招菩提大果。
甯可即得。
自非備斷衆疑。
無以可證。
是故第十。
次明斷疑分。
然疑網既消。
則能甄除生死。
故與世同居。
複能具大慈悲。
鬧悼三有。
不住涅槃。
故次明第十一明不住道分。
然上來所說。
皆是利益當時。
而如來大悲複欲以此勝法。
澤沾遐代。
是故第十二分。
次明流通分。
初明序分。
言序者。
說前由緻。
發起所說。
目之為序。
序有二種。
一是證信。
二是發起。
證信序者。
就所為作名。
發起序者。
當體為目。
就二序中。
解有三幡。
一明立二序意。
二釋二序名有與奪。
三判二序經文通局。
初明序意。
凡言序者。
與經作序。
經既無二。
何意序便有二。
解雲。
經若唯一。
序亦無殊。
但今一經為二經。
故須立二序。
何者一經為二。
然法出佛口。
是佛所說經。
轉付阿難。
是阿難所傳經。
但阿難所傳書之竹帛。
利益未來。
如來所說。
利益現在。
正以人有上下傳不同。
益有現未二時之異。
以斯義故。
一經為二。
對此二經。
須立二序。
對現在如來說。
須立發起序。
對未來阿難傳。
須立證信序。
第二次辨二序名有與奪。
然二序大意。
都為生信。
若無信器。
法則不傳。
是故如來。
将欲說法。
先現瑞相。
發起淨信。
以此發起。
令物生信。
即是證信序。
然阿難所引。
發起所傳。
亦是發起序。
若爾二序皆通。
何意阿難經初。
名證信序。
如來經初。
立發起序。
釋雲 佛是大聖。
理合可信。
故就序為名。
名發起序。
阿難是不足之人。
恐未來不信。
故就證信事為名。
故名證信序。
第三次解二序。
經文前卻。
如是我聞兩句。
望現在如來經。
一向無發起。
望未來阿難經。
一向是證信。
一時已下。
望如來現在。
皆發起義。
何以得知。
然時處及八。
是起說中要。
故知有發起。
爾時世尊已下。
阿難引來。
亦成證信義。
但經初六句。
是佛教阿難。
置在一切經首。
故判為證信序。
爾時世尊已下。
明發起事别。
不同餘經。
故判為發起序也。
就證信序中。
有六句。
一如是。
二我聞。
三一時。
四婆伽婆 五住處。
六同聞。
然六句大意。
皆為生信。
亦得義兼表異外道阿陀為吉等證生信。
所以先标如是者。
若不先标法體在初。
則信無所歸。
是故先明如是。
我聞者。
出能聞人。
既舉法在初。
聞必有人。
故次明我聞。
一時者。
明聞經時節。
既有能聞之人。
聞必有時。
故次明一時。
婆伽婆者。
辨能說人。
難雲聞有時。
未知從誰而聞。
故次明佛婆伽婆。
雖辨說人。
然說必有處。
故次雲在。
舍婆提城。
雖知處所。
猶未知與誰共聞。
故次雲與大比丘衆。
千二百五十人俱。
文義相乘。
皆為成信也。
如是者。
是信順之辭。
然佛法大海。
以信故入。
以智故度。
信者當言。
是事如是。
不信者當言。
是事不如是。
有信之人。
入佛法中。
多所利益。
是故佛法初首。
先唱如是。
未期信相。
釋論廣說。
此但釋大意。
猶未消文。
今信如是者。
解有二種。
一就佛。
二就理。
就佛解者。
明三世諸佛。
所說不異。
故名為如。
以同說故。
得名為是。
正以諸佛同說
故先示身業神通。
令生正信。
雖得正信。
猶未知法。
次以口業就法。
令使得解。
雖複生信得解。
猶未得證。
故以意業與念。
令使得證。
今此經乃是三業中。
口業利益。
為未知法衆生。
轉法輪令使得知 如是已下。
終盡奉行。
是經之大體。
若依此方舊解。
不問廣略。
皆為三分。
謂序正流通。
依外國法師。
就此經中。
分開為十二分。
第一序分。
第二護念付囑分。
第三住分。
第四如實修行分。
第五如來非有為相分。
第六信者分。
第七校量分。
第八顯性分。
第九利益分。
第十斷疑分。
第十一不住道分。
第十二流通分。
若以三分相收。
初明加其序。
複帖流通。
中間十分。
還是正說。
然十二分。
釋名生起。
具作疑情。
至時當解。
今略以義次。
令文勢相連。
所以十二分中。
先明序者。
但如來曠劫。
積德證法在己。
欲以己之所得。
說示衆生。
而衆生未知如來。
得是不思議法。
是故先假時托處。
發起群機。
藉此由緻 下正說得起。
是故第一。
别明其序。
序義已彰。
宜應即說 但法須人請。
若不請而說。
則聞法之徒。
不生難遭之相。
是故須菩提将請先歎。
歎如來善能護念付囑。
二種菩薩即以歎為名。
是故第二。
次明護念付囑分。
贊歎于前。
即便請問住地方軌 如來依請而答。
廣明住地法用。
是故第三。
次明住分。
然住德雖滿。
勝進宜行。
若不更修萬行。
則佛果路遙。
無以速證。
是故第四。
次明如實修行分。
然勝行既成。
則因道圓備。
但因不妄施。
理招勝報。
無相因成。
無為果就。
是故第五。
次明如來非有為相分。
然因深果妙。
聖不虛辨。
第六信者分。
既當機而說。
必有信受深經。
其福彌多。
自非假近相比。
無以顯持經福大。
是故第七。
次明校量勝分。
然持經獲福。
則能資發妙解。
顯本真無證為已用。
是故第八。
次明顯性分。
然性理既顯。
則慧觀轉明。
能令行人。
近除罪障。
當獲妙果。
未成佛已來。
人天勝報。
莫不備受。
故第九明利益分。
然人天近報可何爾。
而招菩提大果。
甯可即得。
自非備斷衆疑。
無以可證。
是故第十。
次明斷疑分。
然疑網既消。
則能甄除生死。
故與世同居。
複能具大慈悲。
鬧悼三有。
不住涅槃。
故次明第十一明不住道分。
然上來所說。
皆是利益當時。
而如來大悲複欲以此勝法。
澤沾遐代。
是故第十二分。
次明流通分。
初明序分。
言序者。
說前由緻。
發起所說。
目之為序。
序有二種。
一是證信。
二是發起。
證信序者。
就所為作名。
發起序者。
當體為目。
就二序中。
解有三幡。
一明立二序意。
二釋二序名有與奪。
三判二序經文通局。
初明序意。
凡言序者。
與經作序。
經既無二。
何意序便有二。
解雲。
經若唯一。
序亦無殊。
但今一經為二經。
故須立二序。
何者一經為二。
然法出佛口。
是佛所說經。
轉付阿難。
是阿難所傳經。
但阿難所傳書之竹帛。
利益未來。
如來所說。
利益現在。
正以人有上下傳不同。
益有現未二時之異。
以斯義故。
一經為二。
對此二經。
須立二序。
對現在如來說。
須立發起序。
對未來阿難傳。
須立證信序。
第二次辨二序名有與奪。
然二序大意。
都為生信。
若無信器。
法則不傳。
是故如來。
将欲說法。
先現瑞相。
發起淨信。
以此發起。
令物生信。
即是證信序。
然阿難所引。
發起所傳。
亦是發起序。
若爾二序皆通。
何意阿難經初。
名證信序。
如來經初。
立發起序。
釋雲 佛是大聖。
理合可信。
故就序為名。
名發起序。
阿難是不足之人。
恐未來不信。
故就證信事為名。
故名證信序。
第三次解二序。
經文前卻。
如是我聞兩句。
望現在如來經。
一向無發起。
望未來阿難經。
一向是證信。
一時已下。
望如來現在。
皆發起義。
何以得知。
然時處及八。
是起說中要。
故知有發起。
爾時世尊已下。
阿難引來。
亦成證信義。
但經初六句。
是佛教阿難。
置在一切經首。
故判為證信序。
爾時世尊已下。
明發起事别。
不同餘經。
故判為發起序也。
就證信序中。
有六句。
一如是。
二我聞。
三一時。
四婆伽婆 五住處。
六同聞。
然六句大意。
皆為生信。
亦得義兼表異外道阿陀為吉等證生信。
所以先标如是者。
若不先标法體在初。
則信無所歸。
是故先明如是。
我聞者。
出能聞人。
既舉法在初。
聞必有人。
故次明我聞。
一時者。
明聞經時節。
既有能聞之人。
聞必有時。
故次明一時。
婆伽婆者。
辨能說人。
難雲聞有時。
未知從誰而聞。
故次明佛婆伽婆。
雖辨說人。
然說必有處。
故次雲在。
舍婆提城。
雖知處所。
猶未知與誰共聞。
故次雲與大比丘衆。
千二百五十人俱。
文義相乘。
皆為成信也。
如是者。
是信順之辭。
然佛法大海。
以信故入。
以智故度。
信者當言。
是事如是。
不信者當言。
是事不如是。
有信之人。
入佛法中。
多所利益。
是故佛法初首。
先唱如是。
未期信相。
釋論廣說。
此但釋大意。
猶未消文。
今信如是者。
解有二種。
一就佛。
二就理。
就佛解者。
明三世諸佛。
所說不異。
故名為如。
以同說故。
得名為是。
正以諸佛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