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四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以義分教者教章雲就法圭山雲法對能诠之文總名為義對後展轉解釋之義即名為法也清涼雲法約自體義約差别是也今文正立教辯所诠當處即明故直雲以義分教探玄亦然故雲法雲義不無所以然皆所诠之義但於所诠中約自體差别之異故有法義之名是則雖雲法雲義皆約所诠深淺以分能诠教殊也。
▲言教類有五者易曰各從其類則於一代聖教以類相從唯有此五故無增減也。
▲言即賢首所立者然草創雲華周流賢首而但言賢首立以取文義大備故雲爾也言賢首者傳雲釋法藏字賢首姓康康居國人也風度奇正利智絕倫薄遊長安彌露鋒颕屬奘師譯經應名僧義學之選始預其間後因筆受證義潤文見識不同而出譯場(此段與纂靈記異至下當會釋)至天後朝實叉難陀赍華嚴梵夾至藏與義淨複禮再登其職尋於義淨譯場又與勝莊大儀充證義昔者炖煌杜順作華嚴法界觀傳弟子智俨講授此晉譯之本俨後附藏嘗與則天說帝網義帝於此茫然乃指鎮殿金師子為喻使徑挺易解帝聞開悟洎諸梵僧罷譯帝於聖曆二年己亥十月八日诏藏於佛授記寺講新經至華藏世界品講堂及寺中地皆震動都講維那僧弘景具表(雲雲)所以華嚴一宗推藏為第三祖也。
▲言廣有别章者即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也。
▲言大同天台但加頓教者以下雲初即藏教二即通教三即别教第五名圓唯頓教新加故雲爾也雖大同不無小異若圭山雲相及三四皆是别教自釋雲始教中法相宗行布曆别而修故終教依一如來藏性顯戒定慧等曆别故頓教逈顯真性不融通性相故評曰此約少分義同故作此配今約大同故逐一别配各一義耳。
▲言今先用之後總會通者今先用賢首五教後總會上來諸師違順中順義顯不違前師如雲華創立名義未周故賢首改之尚未全備至清涼别不立教但於賢首五教中其未至者改諸庶反扶古德也此如始教中合深密二時始分皆通空相後總會通易於探玄教章以中間三教為三乘但判第三教為一乘爾又如下立宗中餘易七八九門被機中以權為易於轉為如此等義皆是為改易也易之令名義周備反成賢首教也故下宗趣中亦雲依後二師而頗為改易亦改賢首義也(二師一即光統也)。
疏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等者此約大小分二則大乘字雖标始教之初義貫下之四教若圭山列雲四一乘頓教等此約前三為漸始終皆是大乘第四為頓有異於漸故别标一乘也。
疏初即天台藏教者此約義同而名異故雲初即等至相立雲愚法二乘教此約褒貶揀顯立名既言愚法故即顯不愚人空此褒也又既雲愚法是未達法空此貶也所以貶也揀下始教中二乘分解法空故也賢首教章中猶存此名至探玄中改為小乘今依探玄也謂小大對立揀貶亦彰不必更加愚法也但下釋所诠中此義自顯故。
鈔初小乘教易故不釋者如下四教皆有釋名一科此小乘之名其名易見故疏不釋至如教章約所诠義尚雲小乘異大乘理無疑故不待說也同今立名易故不釋。
▲言以見天台等者問彼立藏教之名為有六度菩薩三十四心斷結成佛大乘之義不名小乘乃雲藏教今卻立為小教小教其義雲何答若望大乘皆屬小教問廣鈔第三雲但不收六度菩薩故唯雲小六度菩薩卻入始教化相中收若許爾者何以此說所攝法門不異於彼答若據七十五法則同言總意别故又天台意雲義似大乘唯藏教中說故屬藏教大乘化相複深於此賢首意雲是大乘化相欲引小乘複淺說之以二乘無分故屬始教此約奪之又探玄記雲彼宗所斷所證所入涅盤亦與小乘無差别故此約與之不應一準。
疏深密二三時合為一教者然教章以深密第二時為始教第三時說三性不空理立為終教與探玄中方以第三時定有二乘與第二時合為始教今依探玄故雲爾也問深密三時中第二時說一乘何言同許定性二乘具不成佛答以彼判般若為第二時教今詳般若之中亦有五性之義故合為一也故圭山雲深密經中判三時教第二第三時教中皆說衆生有五種性故也若爾彼第二時如何說衆生有五種性耶答彼經第二雲乃至更說法要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乃至諸聲聞乘種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證得無上安隐涅盤一切聲聞獨覺菩薩皆共此一妙清淨道皆共此一究竟清淨更無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說言唯有一乘非於一切有情界中無種種有情種性或鈍根性或中根性或利根性有情差别解雲此約三乘同一所觀無性道故密意說此名一乘理實三乘各證涅盤非是一也評曰此是深密第二時許二乘俱不成佛故與第三合為始教也問深密第二時是破相前益物漸次中皆許成佛今何爾耶答人法不同今疏直依深密中自指二三兩時之教非是指兩宗之人為同許不成佛義也又空宗人自說屬第三故非以智光宗為深密第二也問智光宗說皆成佛正憑般若般若既有五性豈不違自一性宗耶答兼正有異成佛一性義正憑妙智經空義正明般若經問既宗般若般若五性之義終違自宗一性義故答權實不同清涼會雲般若是權實雙行帶權說實之教權說五性實唯一性問般若既有五性同深密第三時何卻判為第二時耶答彼從多少分故夫判教者就正不就兼就多不就少般若空義多故在第二時五性義少不屬第三時問準此則空相二宗皆是始教性宗在於後三教攝何故前說此方性相二宗源出西域二師之下應其空宗在於性宗何判為始答總相出彼不言全同故無違也。
鈔以趣寂難成下闡提雖亦難成猶且有法體趣寂二乘一向落空成義更難故偏舉耳其一分不定亦不許成略故不言。
疏此既未盡下起信鈔說破相雲始法相雲分即賢首意故起信疏雲但說諸法皆空未盡大乘法理故名為始但說一切法相有不成佛故名為分今此疏清涼意破相法相各得始分之名故上雲頗為改易也謂各約法有未盡理名始各約人有不成佛名分然探玄記第一雲二始教者以深密第二第三時教同許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故合之總為一教未盡大乘法理故名始教準此亦非清涼新意清涼但加分義耳。
鈔謂何名初教等者科分為二。
初雙征(謂何)二雙釋(二) 初釋成二皆名始(二) 初别為解釋(三) 初總答(由合) 二别釋(言未) 三總結(故初) 二種為征釋(二)
▲言教類有五者易曰各從其類則於一代聖教以類相從唯有此五故無增減也。
▲言即賢首所立者然草創雲華周流賢首而但言賢首立以取文義大備故雲爾也言賢首者傳雲釋法藏字賢首姓康康居國人也風度奇正利智絕倫薄遊長安彌露鋒颕屬奘師譯經應名僧義學之選始預其間後因筆受證義潤文見識不同而出譯場(此段與纂靈記異至下當會釋)至天後朝實叉難陀赍華嚴梵夾至藏與義淨複禮再登其職尋於義淨譯場又與勝莊大儀充證義昔者炖煌杜順作華嚴法界觀傳弟子智俨講授此晉譯之本俨後附藏嘗與則天說帝網義帝於此茫然乃指鎮殿金師子為喻使徑挺易解帝聞開悟洎諸梵僧罷譯帝於聖曆二年己亥十月八日诏藏於佛授記寺講新經至華藏世界品講堂及寺中地皆震動都講維那僧弘景具表(雲雲)所以華嚴一宗推藏為第三祖也。
▲言廣有别章者即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也。
▲言大同天台但加頓教者以下雲初即藏教二即通教三即别教第五名圓唯頓教新加故雲爾也雖大同不無小異若圭山雲相及三四皆是别教自釋雲始教中法相宗行布曆别而修故終教依一如來藏性顯戒定慧等曆别故頓教逈顯真性不融通性相故評曰此約少分義同故作此配今約大同故逐一别配各一義耳。
▲言今先用之後總會通者今先用賢首五教後總會上來諸師違順中順義顯不違前師如雲華創立名義未周故賢首改之尚未全備至清涼别不立教但於賢首五教中其未至者改諸庶反扶古德也此如始教中合深密二時始分皆通空相後總會通易於探玄教章以中間三教為三乘但判第三教為一乘爾又如下立宗中餘易七八九門被機中以權為易於轉為如此等義皆是為改易也易之令名義周備反成賢首教也故下宗趣中亦雲依後二師而頗為改易亦改賢首義也(二師一即光統也)。
疏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等者此約大小分二則大乘字雖标始教之初義貫下之四教若圭山列雲四一乘頓教等此約前三為漸始終皆是大乘第四為頓有異於漸故别标一乘也。
疏初即天台藏教者此約義同而名異故雲初即等至相立雲愚法二乘教此約褒貶揀顯立名既言愚法故即顯不愚人空此褒也又既雲愚法是未達法空此貶也所以貶也揀下始教中二乘分解法空故也賢首教章中猶存此名至探玄中改為小乘今依探玄也謂小大對立揀貶亦彰不必更加愚法也但下釋所诠中此義自顯故。
鈔初小乘教易故不釋者如下四教皆有釋名一科此小乘之名其名易見故疏不釋至如教章約所诠義尚雲小乘異大乘理無疑故不待說也同今立名易故不釋。
▲言以見天台等者問彼立藏教之名為有六度菩薩三十四心斷結成佛大乘之義不名小乘乃雲藏教今卻立為小教小教其義雲何答若望大乘皆屬小教問廣鈔第三雲但不收六度菩薩故唯雲小六度菩薩卻入始教化相中收若許爾者何以此說所攝法門不異於彼答若據七十五法則同言總意别故又天台意雲義似大乘唯藏教中說故屬藏教大乘化相複深於此賢首意雲是大乘化相欲引小乘複淺說之以二乘無分故屬始教此約奪之又探玄記雲彼宗所斷所證所入涅盤亦與小乘無差别故此約與之不應一準。
疏深密二三時合為一教者然教章以深密第二時為始教第三時說三性不空理立為終教與探玄中方以第三時定有二乘與第二時合為始教今依探玄故雲爾也問深密三時中第二時說一乘何言同許定性二乘具不成佛答以彼判般若為第二時教今詳般若之中亦有五性之義故合為一也故圭山雲深密經中判三時教第二第三時教中皆說衆生有五種性故也若爾彼第二時如何說衆生有五種性耶答彼經第二雲乃至更說法要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乃至諸聲聞乘種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證得無上安隐涅盤一切聲聞獨覺菩薩皆共此一妙清淨道皆共此一究竟清淨更無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說言唯有一乘非於一切有情界中無種種有情種性或鈍根性或中根性或利根性有情差别解雲此約三乘同一所觀無性道故密意說此名一乘理實三乘各證涅盤非是一也評曰此是深密第二時許二乘俱不成佛故與第三合為始教也問深密第二時是破相前益物漸次中皆許成佛今何爾耶答人法不同今疏直依深密中自指二三兩時之教非是指兩宗之人為同許不成佛義也又空宗人自說屬第三故非以智光宗為深密第二也問智光宗說皆成佛正憑般若般若既有五性豈不違自一性宗耶答兼正有異成佛一性義正憑妙智經空義正明般若經問既宗般若般若五性之義終違自宗一性義故答權實不同清涼會雲般若是權實雙行帶權說實之教權說五性實唯一性問般若既有五性同深密第三時何卻判為第二時耶答彼從多少分故夫判教者就正不就兼就多不就少般若空義多故在第二時五性義少不屬第三時問準此則空相二宗皆是始教性宗在於後三教攝何故前說此方性相二宗源出西域二師之下應其空宗在於性宗何判為始答總相出彼不言全同故無違也。
鈔以趣寂難成下闡提雖亦難成猶且有法體趣寂二乘一向落空成義更難故偏舉耳其一分不定亦不許成略故不言。
疏此既未盡下起信鈔說破相雲始法相雲分即賢首意故起信疏雲但說諸法皆空未盡大乘法理故名為始但說一切法相有不成佛故名為分今此疏清涼意破相法相各得始分之名故上雲頗為改易也謂各約法有未盡理名始各約人有不成佛名分然探玄記第一雲二始教者以深密第二第三時教同許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故合之總為一教未盡大乘法理故名始教準此亦非清涼新意清涼但加分義耳。
鈔謂何名初教等者科分為二。
初雙征(謂何)二雙釋(二) 初釋成二皆名始(二) 初别為解釋(三) 初總答(由合) 二别釋(言未) 三總結(故初) 二種為征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