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二

關燈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二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鈔長分十段者橫長名長非豎長也如下疏釋夜摩天宮一品經總作十段亦雲長分為十也。

     ▲鈔即第一方便品偈者卷當第一品當第二故言上三句正立下一段鈔文科分為二。

     初總科四句(上三)後别釋(二) 初明第三句(二) 初叙古釋(三) 初慈恩(二) 初正引彼文(言無)  二斷其失旨(此即) 二公生(二) 初正引彼文(生公)  後具顯其意(意雲) 三天台(若天) 後彰今解(若望) 後釋第四句(二) 初疑(下句)  後釋(故今) 鈔大乘法師雲二即第二者緣覺乘也三即第三者聲聞乘也。

     ▲鈔此即生公意者顯彼所憑而未盡其旨者斷其失意也雖依生公之文未善生公之意以生公意亦應無第一彼則不無第一生公義有四乘彼唯三乘所以失生公之旨也。

     ▲鈔意雲下鈔主具顯生公之意言既未融餘二下由昔大乘不通二乘皆當作佛故立為權然所說悲智萬行不違今法華一乘故法華不言無之言以不收二乘故者出一亦去矣一句所以也以昔大乘不收聲聞緣覺亦令作佛故昔第一亦不存之又權指故下更有二所以如前可知。

     ▲鈔天台下問玄贊雲勘梵本雲無第二第三今翻之略雲無二亦無三也如何會通答如雲大乘小乘聲聞緣覺豈非第二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豈非第三以大乘尚無何有聲聞緣覺故雲總無昔日三乘然勘天台法華玄義與今鈔所叙不同未可會同或天台餘處有此釋未敢詳定然纂玄引法華文句第四雲光宅說無聲聞緣覺之二無偏行菩薩之三更引多釋乃至天台雲今言但以一佛乘者純說佛法之圓教一乘也無二者無般若帶二無三者無方等所對之三也如此二三皆無故經雲爾又雲無二者無通教中半滿相對之二無三者無三藏中之三故。

     ▲鈔若望下清涼自釋但總出經意不别消文言趣舉者趣與促同急舉而不及他之謂故不指定是大是小也。

     ▲鈔無有虛妄者疑雲初說三乘後說一乘如何不成妄語耶答初說三乘者随機漸誘蓋不得已根熟方說一乘本不欺他故非虛妄。

     ▲鈔釋曰下問何知後以大乘非昔三中大乘耶答華嚴不思議法品雲或時為說差别三乘或時為說圓滿一乘故知應耳言縱饒下此縱法相會二歸一之義亦是會三為一以經具斯二義故或可縱汝相宗說此中經意會二為一昔權不會今實方會亦三權一實爾。

     鈔初引第一未來佛章者即第一卷亦方便品彼有三章先過去佛章次未來佛章後現在佛章今引三偈皆未來佛章也然此段鈔文先伸科判後逐難消釋大科分二。

     初引經(二) 初正引經文(故彼)  後出疏所以(今但) 後解釋(二) 初依文正釋(三) 初釋第一偈(然上)次釋第二偈(二) 初略明大意(次偈)二具釋三句(三) 初别明第二句(二) 初散釋所目(知法)  二征釋顯意(雲何) 二合明第二句(二) 初因種種(三) 初明第三句(三) 初佛種(佛種)  二從緣(緣即)  三起字(起彼) 二明第四句(是故)  三重顯種性(體同) 後果種種(二) 初别明一句(二) 初佛種(二果)  二從緣起(果之) 後合明二句(故釋) 三重明第二句(二) 初指同此經(比中)  後以勝況劣(準於) 後釋第三偈(二) 初總指釋前(後偈)二别明四句(四) 初句法即同真(言是)  次句無常即常(世法)  三句道場證得(令於)  四句方便宣說(以方) 後結歸疏意(故知) 鈔諸佛兩足尊者一雲福智二嚴悉滿足故二雲諸有情中人天為勝皆有兩足不同餘類有無不定多少複殊佛為人天師雲兩足尊。

     ▲鈔知即證知者知通根後二智或理量二智法謂所證知法者即俗谛法也常無性者真谛法也言即真如無性之理者稱無性理而無異味覺色心等諸法故起信論雲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名字心緣等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即其義也。

     ▲鈔雲何常無性下征釋顯上義也言非自非他者非自性谛生故非他梵王等作故非具合前二故非離非無因自然故或可非自因非他緣非因緣共非離自因他緣因緣無定顯法無生即無性也言無性者有二義故一者一切法從本已來自無體相唯一真性故曰無性二者諸法無有差别自性故曰無性即此無性之處便是真理故以無性目於理也。

     ▲鈔因種即正因佛性者釋經中佛種二字也正因佛性如鏡本明緣因佛性如新顯明由此二為因成佛為果言故涅盤雲下正證佛種是正因佛性義也言中道者以佛性非有無等邊故言種子者具為因義故言此種即前下指種同性也此約種性不分二别故種即佛性種即無性也故涅盤下證此種即無性亦證佛性無性二義無别也。

     ▲鈔緣即下釋經中緣字可知。

     ▲鈔起彼下釋起字以始覺顯本覺無複始本之異方得成道是起字義也然正因無來去今言起者由新明顯本明假言起耳實無能起所起之二法以本覺性自靈知故。

     ▲鈔唯以佛性下歸說一乘所以也。

     ▲鈔體同曰性等者重顯種性之義或遣妨也妨雲法華雲佛種何引涅盤佛性釋耶故此通也言體同曰性者始本無異故名為佛種即佛性也相似名種者因緣互相似故六度萬行依真流故還契於真故種類也故以佛性名為佛種故關中雲者此取四聖疏中釋也言關中者即禹貢雍州之域東函谷關南有武關西有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