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關燈
由相變情生全不覺知即隐覆義故須說經開示言迷真如下以楞伽五法釋此二段文也以瑜伽七十二亦有五法一相二名三分别四真如五正智分别即是妄想異名下疏雲迷如以成名相妄想是生悟而名相本如執翻成智如外無智智體即如此二猶空寂照無礙言上對約境者迷真境以成妄境故下對約心者失真心以成妄心故本唯一體遂成五法既知如此須開示之此釋開字之因也。

     鈔今令下正釋開字以能開言教為果言知心空寂者經中顯說令我等知妄心空寂則無所變名相之境故合體也言達本下通達本有智慧元不於境住着則妄想亡滅而正智生如前睡夢之人有覺者警之令寤即夢見惡身便是好身即合體也豈有能合所合是故聖說真智證理之時無能所相故。

     ▲鈔真本下重釋上文真本約性深源約智亦可反此如前作夢之人好身何假功成覺時則亡功本就覺故正智何假外求如作夢之人不颠倒心何假功用方成覺如行盡源成言若寂照下融理智也若寂然絕相朗鑒居懷行者能爾則因性開矣由教令人開故或衆生亦具開義言性即知見者即上因性之理智即佛知見也本有涅盤知見性也本有菩提知見相也既能寂照雙流所以并皆顯現言故談下顯教為能開也。

     鈔如示貧女下涅盤雲如貧女舍内多有金藏無有知者時有一人善知方便語貧女言汝舍内有真金藏等彼疏雲凡夫無德稱貧能生真解名女五蘊名舍即蔭有性故言舍内有多金藏不覺自身有如來性名無知者善知造修顯勝之法名知方便故經合雲衆生佛性亦複如是無有知者如來普示衆生諸覺寶藏所謂佛性此但知有佛性未見未證則教能指示令知故雲唯明示義。

     鈔二使其下釋疏第二義中具開示悟入四義使其行者修行義通開示二義能铨教法使其修行如令掘寶藏示義也能令行者見佛性是開義開說名開即開示二義俱是能诠言教行者先來不分明了知今明了知之名悟因悟證達名入即悟入二義俱是行人言顯現之言下即教開說朗然顯現對四義中開示義也或衆生悟入因性顯現分明則對上能诠開顯故雲顯現之言等。

     鈔經雲如有大經卷下證上開示義下疏釋雲大經者佛智無涯性德圓滿故潛入一塵者略有三義一妄覆真故二小含大故三一具多故一切塵者無一衆生不具佛智故有一聰慧人下出經益物喻上離妄現前佛智亦如是下合也佛智合上大經衆生身及妄想俱合上塵諸佛下合出經益物可知。

     鈔唯以一大事因緣下解疏文一句鈔文分二。

     初指他經(疏唯)二正解釋(二) 初依慈恩且解事字(大乘)後自清涼具解一句(二) 初解一大事(今略)後解因緣家(二) 初因緣無别屬於如來通於因果解(言因)後因親緣疎屬於大事因緣唯因解(二) 初具釋(二) 初屬大事(又因)  後解因緣(正因) 後料揀(斯則) 鈔大乘法師者即玄贊疏也言随應皆得意者此段大意但釋知見大事亦可約義曲配事物等四義也次文又雲為此大事因緣所以出現世間大事體即知見(總出大事體也)真如所證義理境界俱名為義證智能證能知義理真境即能證所證能所知見并名知見(上約理智解也此上理為事義教所诠名義理智所證名境界上智為道理以能證真境能知義理故)或知正體智見後得智此二是用此二本性即是真如合名知見(即依本後解也上二句應配前事物義本後一異别故言此二是用者是智體家用故下三句應配上體事也以難雲二智有為應非法性知見故此通也)菩提體是有為本有種子多聞熏習因修增長體即四智其涅盤性體是無為本來而有自性清淨後逢善友斷障所顯雖一真如逢緣證别名四涅盤(約菩提涅盤釋開知見也前當因性此當開字)。

     鈔今略釋下絕待名一佛因佛果者真菩薩正行為因如來實報名果故稱為大因果并有幹事之能(周易曰貞者事之幹也有幹即能有為事)所謂令物皆得究竟解脫。

     ▲鈔言因緣下謂因由緣由所以之義不分二别但為前絕待因果幹能故佛出現耳。

     ▲鈔又因緣下此因緣屬法分其疎親言屬大事者以狹即寬故因緣即大事中因義故言正因佛性等者此出涅盤經今引祖據知彼經文次釋今鈔彼經二十八雲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生因二者了因能生述者是名生因燈能照物名為了因煩惱諸結是名生因衆生父母名為了因谷子名生水土名了六度阿耨菩提名為生因佛性阿耨菩提名為了因複有了因謂六度波羅蜜多佛性複有生因謂首楞嚴三昧阿耨菩提複有了因謂八正道阿耨菩提複有生因謂信心六度又雲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正因二者緣因正因者如乳生酪緣因者如酵暖等又雲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又雲正因者謂衆生善男子僧名和合和合者名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中亦有佛性十二因緣常佛性亦常是故我說僧有佛性(清涼雲前有六對生了二因前三對以因為生因緣為了因此就能生後三對以因望果以論生了)下疏雲然則緣因即是了因了因未必是於緣因有親疎故(疎者是了亦是緣因親者是了非是緣因)善友是於緣因而必是了(善友是疎亦緣亦了如酵暖等是酪了因亦是緣因)佛性名為了因未必是緣此約智慧性故(以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本有真實識知等義當體名了又約有性居然是了)若以第一義空為佛性者唯是正因而非了因但為了因所了而非生因所生(揀異智慧為性也然涅盤雲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智慧此二不二以為佛性然第一義空是佛性性名為智慧即佛性相第一義空不在智慧但名法性由在智慧故名佛性也)若以智慧為佛性者即是了因(結成上義生次文也)若以五蘊為佛性者名為正因亦名生因(五蘊是正是生不得名了五蘊名生者能生諸法故明生因今因五蘊能得菩提豈非生因如乳生酪如谷生芽皆生因故)然複生必對了正必對緣(以上疏文參用今依涅盤明義有二對并如上引)又雲五蘊相續即是正因亦名生因言正因者是中道義中道即是佛性(上引祖據訖)次釋今鈔者此有二對初正緣對言正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