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釋於毗盧遮那有其三釋一雲毗者遍義盧遮那光明照義回就此方應雲光明遍照然有二義一身光徧照雲盡空塵道智光徧照真俗重重法界二身智能所合為一身圓明獨耀具德無邊故立斯号二雲毗者種種義盧遮障義那者盡義即種種障盡種種德圓故三雲毗者廣大也盧遮生也那者息也謂廣大生息此亦二義一修成謂慈悲無邊故廣智慧無上故大生相已盡故生息二本性謂藏識包含種子建立生趣故廣本覺現量與佛等故名大新新生故名生染淨苦樂所不能動故名息此亦真應合論今順初義故然唯順智光明也言深廣故者法華方便品文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深也又雲而能究盡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廣也言大悲深廣者無待無緣故深周徧利樂故廣言智亦如雲者法華雲慧雲含潤雨大法雨故然亦具上三義謂普觀一切而無分别含潤法雨故又前言功德下言雖總該别屬福故又諸佛所依處中雲塵剎法界等本師亦然文影略故。
疏所住下言甚深真三字者以法性通諸教故此三字揀之如法性真常離心念二乘於此亦能得今以甚深二字揀之如權教菩薩亦住此法性通以三字揀之顯所住法性之極也又修多羅亦總該乎一藏今以圓滿字揀之也。
鈔二句歸法下問前雲十方已下所歸分齊佛寶中别雲塵剎等今法寶中何不别言其處耶答影顯示故問甚深真法性為能依法寶與前所依處中理法界雲何分别答為教所诠名理法是法寶所依名理法界亦猶法性身為能依法性土為所依也。
▲鈔但歸别相下問何不但歸别相而蹑前起後亦歸於同相耶故此答也涅盤雲若能知三寶常住同真谛此即是諸佛最上之誓願故亦歸於同相也。
▲鈔然三寶下承前别列初深後淺為次今口科分三。
初标(然三) 二列(一同)後釋(二) 初正釋三類(三) 初别相(且别)二同相(二) 初義門别釋(三) 初約事就義門(二) 初正明同相(三) 初佛三(言同) 二法三(二法) 三僧三(三僧) 後皈今疏文(今舉) 二會事從理門(二) 初正明同相(二約) 後皈今疏文(今舉) 三以理融現門(二) 初正明同相(三約) 後皈今疏文(由此) 後引證結釋(二) 初結名引證(三門)後結義通難(二) 初結釋(是故) 後通難(義說) 三住持(三住) 二顯皈分齊(三然) 鈔一約事就義下於别相事體之上就義各有三寶言即以無漏界功德為體者逐難出體也前言佛體上有覺照義故為佛者不知佛以何為體故此出體也十地鈔引唯識釋雲此即無漏界二轉依果諸漏永盡非漏随增性淨圓明故名無漏界是藏義此中含容無邊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義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事故。
▲鈔法有覺性者色性智性無二性故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誰非覺照教理行果皆有覺性故。
▲鈔在衆無違者僧以和敬為義和通事和理和事和之有六謂身和同集口和無诤意和無違見和同解戒和同奉利和同均理和即證理聖人謂三賢十地八輩上人等敬謂八敬一百夏尼禮初夏比丘足二尼不得罵謗僧三不得舉僧罪說其過失四已學六法從僧受大戒五尼犯第二篇罪應向二部僧(大僧二十大尼二十)中行摩那埵(此雲折伏貢高也)六尼半月常於僧中求教授人七不應於無僧處安居八夏訖當於僧中自恣言無違衆生者即十行願中恒順衆生願也彼疏雲随順衆生種類根性饒益成就。
▲鈔今舉佛所住下歸今疏文唯約上說也略法上僧各三寶義言理是佛所住者即智證如如故無漏色聲等皆屬如也十地品佛住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所住與能住而不定異所流與能流亦不定殊故名同體此以教法歸佛佛歸理法略不明僧或所住能住能流所流無相違反即僧義也。
鈔二會事下會别相三寶歸一理故如波依濕三皆依真無如外智能證於如佛歸如矣十二分教從真流故亦歸真性理和之僧亦因見理而曰僧故亦歸真理。
▲鈔今舉下亦歸疏文言皆歸真性者上句顯佛歸真下句顯法歸真問何不攝僧歸真答疏文略故如以真如随淨緣起有三乘僧等佛法既皆依真僧亦例之可知經雲普賢身相如虛空依真而住非國土即僧同真也。
鈔三約理融理下約現體上義别有三三義朗然曰現通無異體曰融故經雲於佛性中即有法僧。
▲鈔由此一門下亦歸疏文也以第一單約事第二單約理第三一門理義融故令如來住真法性若無下反顯問第二門攝佛歸真亦令佛住真法性與此何别答第二門所歸雖亦法性然通但空無理融現之義也思之。
▲鈔三門雖異下結名也初俗次真後中三谛雖異而第一以事就義故同第二會事從理故同第三融理事故同故并稱同體也淨名下引證即彼不二法門品文也彼疏雲智無生佛也理無相法也行無修僧也正證第二門義證第三門。
▲鈔是故下結釋也或唯結初門或總結三門。
鈔義說下通難問既雲同體何故
疏所住下言甚深真三字者以法性通諸教故此三字揀之如法性真常離心念二乘於此亦能得今以甚深二字揀之如權教菩薩亦住此法性通以三字揀之顯所住法性之極也又修多羅亦總該乎一藏今以圓滿字揀之也。
鈔二句歸法下問前雲十方已下所歸分齊佛寶中别雲塵剎等今法寶中何不别言其處耶答影顯示故問甚深真法性為能依法寶與前所依處中理法界雲何分别答為教所诠名理法是法寶所依名理法界亦猶法性身為能依法性土為所依也。
▲鈔但歸别相下問何不但歸别相而蹑前起後亦歸於同相耶故此答也涅盤雲若能知三寶常住同真谛此即是諸佛最上之誓願故亦歸於同相也。
▲鈔然三寶下承前别列初深後淺為次今口科分三。
初标(然三) 二列(一同)後釋(二) 初正釋三類(三) 初别相(且别)二同相(二) 初義門别釋(三) 初約事就義門(二) 初正明同相(三) 初佛三(言同) 二法三(二法) 三僧三(三僧) 後皈今疏文(今舉) 二會事從理門(二) 初正明同相(二約) 後皈今疏文(今舉) 三以理融現門(二) 初正明同相(三約) 後皈今疏文(由此) 後引證結釋(二) 初結名引證(三門)後結義通難(二) 初結釋(是故) 後通難(義說) 三住持(三住) 二顯皈分齊(三然) 鈔一約事就義下於别相事體之上就義各有三寶言即以無漏界功德為體者逐難出體也前言佛體上有覺照義故為佛者不知佛以何為體故此出體也十地鈔引唯識釋雲此即無漏界二轉依果諸漏永盡非漏随增性淨圓明故名無漏界是藏義此中含容無邊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義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事故。
▲鈔法有覺性者色性智性無二性故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誰非覺照教理行果皆有覺性故。
▲鈔在衆無違者僧以和敬為義和通事和理和事和之有六謂身和同集口和無诤意和無違見和同解戒和同奉利和同均理和即證理聖人謂三賢十地八輩上人等敬謂八敬一百夏尼禮初夏比丘足二尼不得罵謗僧三不得舉僧罪說其過失四已學六法從僧受大戒五尼犯第二篇罪應向二部僧(大僧二十大尼二十)中行摩那埵(此雲折伏貢高也)六尼半月常於僧中求教授人七不應於無僧處安居八夏訖當於僧中自恣言無違衆生者即十行願中恒順衆生願也彼疏雲随順衆生種類根性饒益成就。
▲鈔今舉佛所住下歸今疏文唯約上說也略法上僧各三寶義言理是佛所住者即智證如如故無漏色聲等皆屬如也十地品佛住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所住與能住而不定異所流與能流亦不定殊故名同體此以教法歸佛佛歸理法略不明僧或所住能住能流所流無相違反即僧義也。
鈔二會事下會别相三寶歸一理故如波依濕三皆依真無如外智能證於如佛歸如矣十二分教從真流故亦歸真性理和之僧亦因見理而曰僧故亦歸真理。
▲鈔今舉下亦歸疏文言皆歸真性者上句顯佛歸真下句顯法歸真問何不攝僧歸真答疏文略故如以真如随淨緣起有三乘僧等佛法既皆依真僧亦例之可知經雲普賢身相如虛空依真而住非國土即僧同真也。
鈔三約理融理下約現體上義别有三三義朗然曰現通無異體曰融故經雲於佛性中即有法僧。
▲鈔由此一門下亦歸疏文也以第一單約事第二單約理第三一門理義融故令如來住真法性若無下反顯問第二門攝佛歸真亦令佛住真法性與此何别答第二門所歸雖亦法性然通但空無理融現之義也思之。
▲鈔三門雖異下結名也初俗次真後中三谛雖異而第一以事就義故同第二會事從理故同第三融理事故同故并稱同體也淨名下引證即彼不二法門品文也彼疏雲智無生佛也理無相法也行無修僧也正證第二門義證第三門。
▲鈔是故下結釋也或唯結初門或總結三門。
鈔義說下通難問既雲同體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