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四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者問若據經唯三天有不起之言何以今言羅七處耶答據實七處皆應有不起之言經中欲顯異義故隻約三天說也謂初二會相鄰接故不假帶前此三天中人天隔越故須連帶又此三會同诠三賢位第六已入證不假帶前第七即位中普賢居然不假第八頓成諸行五位體用已融第九唯明證入體用一味故并皆不假也今約通義故雲爾也。

     鈔此樹高聳等者案西域記長一百尺畢缽羅樹於下成菩提故雲菩提樹也。

     ▲鈔而升忉利天等者此雲三十三天以須彌頂四面各有八天帝釋居中故雲三十三天也等字等餘六處可知。

     ▲鈔故下經雲此是四句中第一句下疏雲經中欲顯一多相即故舉初句鈔釋雲顯經中不盡之由若雲不離一樹而升一天難思之相不顯若言不起一樹而升一切忉利天者則不顯本會圓徧若言不離一切樹而升一切天則無一多無礙之相故唯出初句下法慧例雲十方悉亦然則方有升一切天之句也。

     ▲鈔三天皆有不起而升之言者忉利如前夜摩經雲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頂而向於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等兜率天雲爾時世尊複以神力不離此菩提樹及須彌頂夜摩天宮而往詣於兜率陀天一切妙寶所莊嚴殿等問動靜相違去住懸隔既雲不離何得言升答佛得菩提智無不周體無不在無依無住無去無來然以自在即體之應應随體徧緣感前後有住有升閻浮有感見在道樹故雲不離覺樹天中有感見升天上故雲而升非移覺樹之佛而升天宮等譬如澄江一月三舟共觀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見月千裡而随南北者見月千裡而随北停舟之者見月不移是為此月不離中流而往南北設百千人共觀八方各去則百千月各随去諸有智者曉斯旨焉(上皆須彌品疏文也)。

     ▲鈔故成四句者即升須彌品中也。

     ▲鈔言如前經文者即前長行全法慧偈中前一偈半也。

     ▲鈔取其結例之文者即法慧偈中後半偈内上一句也其如來自在力一句通四句之因也然此結例一句自有二說一雲結與例别所升有二謂一及一切不但升一須彌頂總結分齊則十方須彌頂也皆例同此一須彌頂為所升處雲悉亦然問若爾二三兩句皆能升中無文所升中有文何偏言第三無文也答其第二句既許第三句更易甯不許耶故雲易故文無義必合有此雲無文非一向無但以易故曰無若或取之亦有文也一雲此結與例不分二别此句所升唯一切而無一也意雲鈔中取長行全并偈前六句為初句次以十方悉亦然一句為所升一切取上能升中别一及總一切相對成二四兩句問何不亦取能升中一及所升一為第三一句文耶答此第三句於結例中無所升一與四二兩句義不齊故謂第四一句能升所升皆有文故第二一句能升無文所升有文故第三一句能升所升皆無文故所以不同也故雲其第三句易故文無義必合有問二釋何優答随情去取若以前長行及所例偈中有所升一為第三句文前解為勝。

     ▲鈔是則下總釋疏意則不起法界菩提樹王該羅遍於法界七處則為一重佛為能遍七處為所遍也。

     ▲鈔今言羅七處下七處二字上為所遍今為能徧通二義。

     鈔略有二意者一即七處平徧如七星總遍百川二即七處互遍亦雲别遍如七盞燈一一遍餘六燈更遍一室。

     ▲鈔旦初義者下此亦有二一即次第遍二直徧且初中言說處中十重者一閻浮提七處二同類百億三異類四剎種五華藏六餘剎海七前六類塵八虛空容塵之處九猶帝網十餘佛同。

     ▲鈔然下十重下揀别前後也所依下進顯難易也。

     ▲鈔今直下顯直徧之相以五重與法界合說故雲直就徧法界也。

     ▲鈔二徧異類剎中者此上缺法界二字此重即收後十重中四重謂異類剎剎種華藏餘剎海之四重也餘四各當其一。

     ▲鈔二令一一下釋七處互徧也有本改等七處與徧七處亦徧非七處之處并一一皆徧七處此四個七字皆為六字并非也此是第二番約互遍釋疏羅七處於法界也若改作六有所缺故今以義求能遍卻為所遍故或别得總名故不可改也。

     ▲鈔色界十八者(謂初禅有三天二禅有三天三禅有三天四禅有九天義如常說)等者等餘三州及四空等并非說經處故。

     ▲鈔更細而論下進顯七處之塵徧也如菩提場中一一塵徧上五重是則能遍一處中有一切處亦以餘六處一一塵俱遍菩提場中則菩提一處有一切處也如菩提既爾餘六處亦然。

     ▲鈔前三約事等者此就所徧為言故單約事其第三重雖徧塵中之剎然是一重平徧意在所遍剎故或可前之剎字應回置微字之上碎剎為塵徧所碎之塵故唯約事也若能所合論皆事事無礙唯徧第四似兼理事無礙有理空故。

     ▲鈔由事下顯徧因也即法性融通之因。

     疏無違後際暢九會於初成者上句圓融不礙行布下句行布不礙圓融暢者敷揚之謂也故易曰宣揚發暢孝經序雲約文敷暢問今言初者尚總是幾日之初答淮下疏有三意一約不壞前後相說才成初七日說前五會第二七日說十地等第九一會在後時說二順論釋皆在二七日後二七日非久亦名始成三約實圓融釋皆在初成一念之中一音頓演七處九會無盡之文今此初成之言雖通三釋今文正取第三一念之初暢斯九會也然即十世隔法異成門初句十世隔法九會前後不同下句即異成也一念頓演故所以初說者論雲示法勝故及勝處說故不同餘教三七等别雖普曜彌沙塞等皆言二七說此表末不離本故。

     鈔謂菩提流支者約文理分為三時以經初雲者證初會是初成說三天下證第三第四第五會皆在初說其第二會義準應在初時說言婆伽婆者涅盤雲能破煩惱名婆伽婆即斷德法身亦舉此具攝十身也即佛地經說婆伽梵但梵音小異而自在(示不系屬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