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四

關燈
是,且道同聲相應一句如何展演?」擊拂,雲:「妙舞不須誇,遍拍三臺,須是大家催。

    」 結制上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吾門衲子,陶誘相當。

    」乃舉拂,雲:「大眾須知這個。

    陰陽攝不得,寒暑莫能催;處動嘗寂,居塵不染;淨裸裸無依,赤灑灑全露;轉無上法輪,顯示正法眼。

    于斯領略,始不負行腳初心。

    如未諳此,不免重說偈言。

    」遂擊拂,雲:「正法輪已轉。

    」復舉起,雲:「正法眼已示。

    胸次更若狐疑。

    」連擊拂,雲:「大家急著眼覷。

    」 上堂。

    「欲造佛祖閫域,須知本無難易。

    」乃擊拂,雲:「這裏挨身入得,管教千差一緻。

    苟若情生智隔,卻被五陰魔昧。

    所謂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

    直趨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從上佛祖,莫不于無是非處興無緣慈,度諸含識。

    然而終日說法,無法可說。

    終日度生,無生可度。

    彼既丈夫我亦爾,切勿于中分彼此。

    且道截斷是非一句如何舉揚?」復擊拂,雲:「萬國醉心嘗大鼎,相逢攜手上高臺。

    」 上堂。

    「今日雖則陞座,其實無法可說。

    惟囑現前大眾,切忌妄生蔔度。

    豈不聞昔人生心受供,尚被淨明所訶,況蔔度乎!所以道『息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

    但得本何愁末,舉止施為,無非妙作。

    且道自利利他一句如何剖露?恒持清淨無為化,為雨為霖遍九垓。

    」 冬至上堂:「法身無相,遍滿乾坤。

    智鑑洞明,十虛無間。

    一陽來復,萬物春回。

    大地群情,均承恩力。

    且道無陰陽,地上還承此恩力也無?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 上堂。

    雪菴問:「今日陞堂即不問,單刀直入時如何?」師便打。

    進雲:「怎奈鉤頭有餌,秤尾無星。

    」師雲:「汝不是衝浪金鱗。

    」菴雲:「自從踏破千差路,直向毘盧頂上行。

    」師雲:「險。

    」菴雲:「大眾證明。

    」師復打:「且道是賞汝罰汝?」乃雲:「昔日懶融未見四祖時,百鳥銜花,人天送供。

    及見之後,百鳥無蹤,人天絕跡。

    汝等還見懶融麼?不見道了鬼神覷,不破之機絕是非。

    不相幹之地,非常情可測。

    山僧這裏雖無如是人,卻有過他處。

    不惟消得檀信施,亦與後人作標榜。

    且道不涉迷悟一句如何舉揚?三事衲衣青嶂外,一罏沉水碧雲中。

    」 上堂。

    「常言道『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依然隻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

    靈機廓徹,習染消融。

    蓋色騎聲,卷舒自在。

    且道應時慶讚一句作麼生道?」拈起衣,雲:「汝等還見麼?將此袈裟常掛體,時與緇流結法緣。

    」 歲朝。

    上堂。

    止休問:「數樹梅花向日開,無限春風匝地來。

    不涉新舊一句子,請師指點暢人懷。

    」師雲:「好喫痛棒。

    」進雲:「恁麼則獨露無私去也。

    」師雲:「如何是你獨露無私句?」進雲:「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師雲:「非汝境界。

    」進雲:「也要和尚疑著。

    」師噓一噓。

    問:「世尊住世四十九年,未曾說著一字,不審和尚陞座說何法要?」師便打。

    僧一喝,師復打。

    乃舉拄杖,雲:「去年歲朝,把筆一揮,書盡三藏。

    雖然文彩已彰,究竟毫端未放。

    今年歲朝,把筆遂畫一畫,雲:『一揮書盡儒典。

    雖然毫端已放,究竟文彩未顯。

    』且道其中義理還有優劣也無?」便下座。

     解制上堂。

    肯喏問:「天童解制,龍象雲興。

    和尚還是放行好,把住好?」師雲:「不在這兩頭。

    」進雲:「恁麼則橫擔楖栗,獨步大方去也。

    」師雲:「走煞闍黎。

    」進雲:「直透萬重關,不住青霄外。

    」師雲:「腳跟下錯過三千裡。

    」得本問:「解制結制即不問。

    天不能蓋,地不能載,是甚麼人?」師雲:「老僧不識。

    」進雲:「摑碎太虛空,毘盧頂上行。

    」師雲:「閒言語。

    」進雲:「和尚不得壓良為賤。

    」師雲:「閒言語。

    」乃雲:「三冬結制,把斷要津,不通凡聖。

    縱有牙如劍樹、口似血盆的到來,也隻結舌有分。

    今朝不免放條活路,江北江南聽其去住。

    前頭如遇把關人,當頭拶著勿罔措。

    且道出門一句作麼生道?」驀卓拄杖,雲:「獅子吼時芳草綠,象王回顧落花紅。

    」 上堂。

    「山僧四大不強,無能為眾說法。

    」遂拈拄杖,雲:「惟這木上座,雖則全無孔竅,卻能善說法要。

    」擊香幾,雲:「切莫隨伊顛倒。

    不見古人道:『毋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毋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智。

    』須知智不到處,切忌道著。

    何故?他家自有通霄路,不用當陽指畫伊。

    」 師誕。

    上堂:「老僧年來癡癡憨憨,懵懵懂懂,尚不見有世法,焉有佛法可說。

    茲因老朽母難之辰,內外堅請,不免陞座。

    且道說個甚麼即得?若道老朽今日生乃是誑言,不道今日生亦是妄語。

    若道生本無生,滅亦非滅,正是三家村裏座主見解,自是唐塞諸人不得。

    幸有從前脫盡廉纖的一著子,略為顯示。

    」遂擲下拂,雲:「莫把是非來辨我,從前穿鑿不相關。

    」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