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四

關燈
曲子如何舉唱?木人把闆雲中拍,石女銜笙井底吹。

    」 師過崑山西寺。

    上堂:「春光灼灼,和氣藹然。

    法法頭頭,總非外物。

    此事從來無間,何須列主分賓。

    十成八字打開,遍界光輝溢目。

    點即不到,親之不得。

    到即不點,疏之有餘。

    若或俯首躊躇,未免當面晦卻。

    且道『不立主賓混融』一句如何展演?長安市上家家月,春草池塘處處蛙。

    」 師過海昌佛牙石。

    樵法孫請上堂:「威音王已前,塵塵佛牙露。

    自古至今時,覿面無回互。

    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取不得,捨不得。

    動念即乖,強言則隔。

    且道畢竟如何?」乃擲下拂子,雲:「觸目不須他處覓,大千何處不毘盧。

    」 解制上堂:「舊冬結制,將無作有。

    新春解制,以實為虛。

    縱有十分相為,怎如覿體提持。

    所以山僧素常接待問著便棒,其實赤心片片,怎奈負恩者多。

    不見昔日德山道:『老漢者裏無論凡來也打,聖來也打,隻要打著個獨脫底。

    』此間設有獨脫底,山僧不似雪竇,壓良為賤,喚伊洗腳。

    但更與一頓,趁出門外。

    何故?秪因信義從來切,未肯糢糊放過關。

    」 師過武林報國院。

    請上堂。

    問:「擊鼓鳴鐘,法王陞座。

    四眾雲臻,願聞法要。

    隻如鐘鼓未鳴時如何?」師雲:「好個消息。

    」進雲:「恁麼則好音在耳人皆聳,一句無私亙古今。

    」師雲:「錯會者多。

    」進雲:「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

    」師雲:「隻恐不是玉。

    」問:「一天風雨,本從太白峰來;遍灑群情,緇素鹹蒙潤澤。

    即今報國家風則不問,如何是直上天童一句?」師雲:「有船乘船,無船步行。

    」進雲:「獅子遊行芳草綠,象王回顧落花紅。

    」師雲:「照顧腳下。

    」進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師雲:「正好喫棒。

    」乃雲:「法無定相,建立由人。

    列主分賓,無可不可。

    若也分去,落霞孤鶩齊飛;若或不分,秋水長天一色。

    然雖如是,猶涉程限。

    不見五祖道:『我者裏如馬前相撲倒便休。

    』那有計較安排處?可謂大人具大見,大智得大用。

    片言能折獄,一諾千鈞重。

    諾與不諾且止,且道報國裕民一句如何舉揚?道泰不傳天子敕,時清休唱太平歌。

    」 上堂。

    「日昨瑞雪滿庭,普賢全彰勝行。

    第恐南泉到來,未免痛喫一頓。

    何謂如此?眼裏著沙不得,耳裏著水不得。

    惟許無依道人,聽憑隨處安貼。

    且道無依道人有甚長處?」驀拈拄杖,顧左右,雲:「汝等還見麼?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為讎。

    」 披剃。

    上堂:「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

    一念絕羅籠,塵塵盡解脫。

    若能於此領略得去,不獨脫離塵網,釋其愛纏,親恩佛恩悉皆報畢。

    如未領略,還當剃除鬚髮,圓頂方袍,依止叢林,親覲宿德。

    一朝築著磕著,慶快生平。

    須知世俗家易出,無為家最難。

    出得無為家,定動始相安。

    且道出後合作麼生?」置拂子,雲:「佛法無多子,久長難得人。

    」 端午上堂:「今朝端陽節,妖[女*聖齊兢出。

    世上諸男女,門挂菖蒲逐。

    惟我衲僧家,沒些子伎倆。

    幸無彼此心,群魔悉皈向。

    直得魔佛混融,互為主伴,縱有大力魔王,也須合掌讚善。

    且道山僧有甚長處乃爾如斯?」遂拍左肘,雲:「從上家私俱蕩盡,惟有神符肘後懸。

    」 上堂。

    「人人有個生緣,究竟不離目前。

    如十日並照,無不分明。

    怎奈問著十人,五雙不知落處。

    隻因觸境情生,迷而不悟。

    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茲因虎山錢檀護母難之期,謹請山僧陞於此座,舉揚此段因緣,用報劬勞罔極之恩。

    殊不知未陞座前,早為說法報答了也。

    如委悉得去,親恩佛恩,悉皆報畢。

    如未委悉,也須朝參暮參始得。

    且道應時慶祝一句如何展演?」乃擊拂,雲:「洞裏無雲別有天,桃花似錦柳如煙。

    仙家不解論春夏,石爛松枯是一年。

    」復擊一擊,下座。

     上堂。

    師雲:「窮崖僻壑,古寺禪房,入秋已來,不勝清冷。

    內外道流,幸安寂寞。

    今朝撾鼓登堂,宛如大死復活。

    眼裏也著,耳裏也著。

    英俊者契證無餘,傝?者未免自縛。

    何故?犀因翫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 上堂。

    「昔日先師會下,萬指圍繞,染法味者頗多,追法乳者誰切。

    山僧舉揚般若,以報先師莫大之恩,可謂冤有頭債有主。

    從前得力處,一句超今古。

    且道是甚麼句?」驀拈拄杖,卓一卓,雲:「汝等還委悉麼?從前汗馬無人識,隻要重論蓋代功。

    」 上堂。

    師雲:「今朝九月初一日,務要諸人盡徹的。

    既然請登曲彔木,乃舉般若波羅蜜。

    大眾,般若如大火聚,四面莫能入,擬之則燎卻面門。

    如未超情越量,未免焦頭爛額。

    」遂舉拂,雲:「山僧者裏素無障礙。

    若要便舉,無不暢快。

    且道這裏是甚麼所在?」復畫一畫,雲:「驀直一條官馬路,晨昏曾不禁人行。

    」 上堂。

    「千裡同風彼此知,暌違許久不無疑。

    日前接得真消息,始信渠儂不負師。

    然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