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錫蘭島之佛教

關燈
!”與同意。

    諸大德赴支帝耶山。

    于此處摩哂陀大德言修摩那沙彌:“沙彌!汝往閻浮提,到汝祖父阿育法王之處,應如是言我言,大王!王之友,天愛帝須于佛教之信心甚厚,志願建立塔婆,于先王之手所存佛骨,請贈我。

    取此而到帝釋天之處應如是言,大王!于先王之手有二個佛骨即右牙齒及有右鎖骨,今由卿等禮拜供養右牙齒,應給我等右鎖骨。

    ”又應向彼言:“大王!王遣我等于銅鍱島,何故住懈怠耶?”修摩那應答大德之言:“尊者!善哉!”立刻取衣缽騰于虛空,降下于波咤利弗城門,往王之處以語此事實。

    王歡喜而取沙彌手上之缽,以香塗缽,如優秀之真珠盛與佛骨。

    彼取此之後,到帝釋天之處。

    帝釋天見沙彌言:“尊者!修摩那!何故徘徊耶?”“大王!王遣我等于銅鍱島而何故住懈怠耶?”“尊者!我非懈怠,有告我應為何事。

    ”“于王等之手有二個佛骨即右牙齒及右鎖骨,今由王等禮拜供養右牙齒,右鎖骨應授與我等。

    ”“尊者!宜哉!”帝釋天開長一由旬之七寶塔婆,取右鎖骨之佛骨來與修摩那,彼取此還到支帝耶山。

    其時,摩哂陀為上首,一切之大龍象等,由阿育法王所授佛骨使安置于支帝耶山,右鎖骨奉戴至黃昏而入摩诃那伽園林。

    王有如修摩那所告以行供養,乘于象背之上自以吉祥象之頭上翳白傘而到達诃那伽園林。

    其時,王如念:“若此是正等覺者之佛骨,傘離,象跪地上,舍利盒應住我頭上。

    ”王如是念之同時傘離,象跪,舍利盒住于頭上。

    王如甘露浸于全身,住無上之歡喜而問:“尊者!佛骨應如何者。

    ”“大王!當置象之頭上。

    ”王取舍利盒置象之頭上。

    象喜而發白鹭之聲,興起大雲降驟雨,大地震動而及水邊。

    人天共歡喜:“正等覺者之佛骨安住此邊地。

    ”由如是威神力之光輝令人天生歡喜: 于四月祝月之滿月大雄由天界 來此處止住于象之頭頂。

     種種伎樂圍繞彼象王,面于西方受大供養,逆行而到城之東門,由東門入城内,受全城之大供養,由南門出而塔園之西方部,有稱為波醘阇處,往其處,再歸立塔園。

    其時,塔園有過去三佛之遺物廟址。

     昔,此島稱為塸阇洲時,王稱為阿婆耶,城名為阿婆耶市,支帝耶山名為提婆鸠咤,塔園言為波利耶園。

    其時,鸠留孫佛出世,其弟子名為摩诃提婆,與一千人比丘俱住提婆鸠咤。

    恰如摩哂陀大德于支帝耶山。

    時塸阇洲之人民為生惡性之熱病而陷于大苦惱,鸠留孫佛以佛眼觀察世界,見彼衆生陷大苦惱,見此受四萬人比丘圍繞而出行,依其威神力,熱病忽然沉靜。

    疫病沉靜,佛乃說法,八萬四千人得洞察法。

    佛授與法瓶而去。

    安置此而于波利耶園建立佛殿。

    摩诃提婆以教化守護此島而止住。

    拘那含佛之時,此島名婆羅洲,王名為沙滅地。

    城言為跋阇摩,山稱為金峰山。

    其時,此婆羅洲因大旱魃而谷物不熟有大饑馑,人民為饑渴而受大苦惱。

    拘那含佛以佛眼觀察世界,見彼衆生陷于苦惱,見此受三萬人比丘圍繞而行出,依佛之威神力令雲神降兩,以時成為豐作。

    佛說法,八萬四千人得洞察法。

    佛與一千比丘俱摩诃須摩那大德派遣此島授腰帶而去。

    安置此而建佛殿。

     迦葉佛之時,此島名為慢陀洲,王言為支衍多。

    城稱為毗沙羅,山稱為清淨峰。

    其時,慢陀洲有大鬥诤,甚多人民為戰亂而沉淪苦惱。

    迦葉佛以佛眼觀察世界,見彼衆生陷大苦惱,見此二萬人比丘圍繞而來鎮伏此鬥亂,宣說法,八萬四千人得洞察法。

    佛與一千人比丘俱薩婆陀大德派遣此島,與洗浴衣而去。

    以安置此而造佛殿。

     如是塔園過去雖存三佛之佛殿,與聖教之滅盡共歸荒廢,唯遺留其基礙。

    故曰:“其時,塔園内有過去三佛之遺物廟址。

    ”依天神之威力此等之消失而枝多刺,種種灌木所圍而存其基礙,為令無染污此不淨穢惡。

    其時,王臣等,比象先到,以采伐一切灌木,清掃地令平坦如掌。

    象王行往彼塔基前立于菩提樹處之西面。

    諸人企求從象頭請下佛骨,但象不肯,王向大德問:“尊者!何故象不肯降下佛骨耶?”“大王!不宜登上而請下。

    ”其時,阿婆耶湖,湖幹涸,地上一面生起龜裂,容易取起土塊。

    于是大衆匆匆而運泥土,造象頂上高之台,為立即建塔而開始制造磚頭。

    造好磚頭之數日間,象王立菩提樹處之象屋,夜奉事塔婆之建立地。

    築彼台王問大德:“尊者!塔婆築造如何之形耶?”“大王!如稻之聚積。

    ”“尊者!善哉。

    ”王為請下佛骨令積腳長之塔婆以行大供養,一切都邑人集來見舍利供養會。

    此大衆之集時,十力之舍利由象之頂上升上七多羅樹高之虛空,示現一雙之神變,佛骨到處生起六色之水流及火聚。

    如于舍衛城之犍咤庵羅樹下世尊所示現之神變。

    此非大德之威力,亦非天之威力,是依佛之威神力也。

    世尊在世時之遺敕曰:“我入涅槃後,于銅鍱島阿?羅陀城之南方過去三佛之遺物廟址,在我右鎖骨之安住日當示現一雙神變。

    ” 如是諸佛不可思議,諸佛之法亦不可思議, 有信心于不可思議者,其果報亦不可思議。

     然,正等覺者,其在世中亦三次來此島。

    第一時,為教化夜叉而單獨來,教化夜叉,我般涅槃後,樹立聖教于此島,與守護此銅鍱島三次往來此島。

    第二時,為教化伯父甥之二龍王單獨而來,教化彼等而去。

    第三時,于五百比丘所圍繞而來,于大廟處、塔園處、大菩提樹止住處、無提央迦那廟處、提伽互毗廟處。

    加如耶尼廟處等,入滅盡定而住。

    今第四處是佛舍利之到來。

    由舍利出水所潤澤,全銅鍱島無有不潤澤之處。

    如是此舍利以水之潤澤,鎮伏銅鍱島之饑渴,而于大衆示現神變,降于王之頭上而止住。

    王受人身是念宿生之果報,行大供養而安置舍利同時大地震動,依此舍利之神變,謂起信心王弟之阿婆耶王子與一千人俱出家,由齊多利聚落五百童亦出家,由土瓦羅曼達羅等之諸聚落來,由城内外亦出家,總有三萬之比丘。

    塔婆之建立,王、王妹、王夫人即各自行天、龍、夜叉亦可驚哄之供養。

    舍利供養畢,安置殊勝之舍利,摩哂陀大德往眉伽園林定為住處。

     [菩提樹之移植] 其時阿?羅夫人告王出家,王聞其語而如是告大德:“尊者!阿?羅夫人欲出家以使彼女等得度。

    ”“大王!我等不許得度彼女,在波咤利弗城有我妹名僧伽蜜多,當招喚彼女。

    大王!于此島過去三佛之菩提樹仍存,赫灼而放光澤之吾等佛之菩提樹亦應安立此地。

    其故送如是傳言,彼僧伽蜜多當持來菩提樹。

    ”“尊者!善哉!”以答應大德之語。

    與諸大臣協議之結果,向王之外甥阿栗咤言:“汝往波咤利弗城得與請來大菩提樹及尊者僧伽蜜多大德尼耶?”“王!若允許出家,我得如是為。

    ”“應去,請來大德尼而可出家。

    ”彼持王及大德之傳言,依大德之威力,乘船渡海一日即達閻浮俱羅港而到波咤利弗城。

    是時,阿?羅夫人與五百童女及五百之宮女共受十戒着袈裟衣,于近城及某處所造房舍定止所。

     阿栗咤其日往述傳言,如是向王言:“王!王之子摩哂陀大德如是言,王之舊知天愛帝須王兄弟之妃阿?羅夫人欲出家,為使彼出家,請派遣尊者僧伽蜜多大德尼及大菩提樹!”以告大德之傳言,而後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