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錫蘭島之佛教

關燈
而來。

    大德為明确王有否智慧,為考察而近對庵婆樹而發問:“大王!此樹是何名耶?”“尊者!謂庵婆樹。

    ”“大王!然者,除彼庵婆樹以外,其他有庵婆樹耶?”“尊者!其他亦存在很多庵婆樹。

    ”“大王!除彼庵婆樹及其等之庵婆樹以外有其他之樹耶?”“尊者!有此,然,其等非庵婆樹。

    ”“除其他庵婆樹及非庵婆樹以外,其他有樹耶?”“尊者!彼庵婆樹就是。

    ”“善哉,大王!王是賢者,大王!王有親戚耶?”“尊者!于我有甚多。

    ”“大王!除其等其他有非親戚耶?”“尊者!非親戚比親戚多。

    ”“大王!除王之親戚與非親戚以外,其他有誰耶?”“尊者!是我。

    ”“善哉,大王!我者,自己非親戚,又非非親戚。

    ”于是大德:“王是賢明得了解法。

    ”而說小象迹喻經,說已王與四萬人俱受三歸。

     其刹那運來王之飲食。

    王因聽經如是領悟想:“此等諸人于此時刻不許食事,然,不問而進食者不相應。

    ”問:“尊者!行食耶?”“大王!我等現今之時不許餐食。

    ”“尊者!于何時準許耶?”“大王!由日出至正午止。

    ”“尊者!我等往城耶?”“大王!于此足矣,我等可住此處。

    ”“尊者!若卿住之彼童子應來。

    ”“大王!彼童望出家了解聖教,獲得聖果者,今應出家。

    ”王告言:“尊者!然者,明日遣駕,其可乘來。

    ”作敬禮而行出。

    大德于王出去不久告修摩那沙彌曰:“然,修摩那!應布告汝聽法之時刻。

    ”“尊者!應布告如何可聞之範圍耶?”“向全銅鍱島。

    ”“善哉,尊者!”沙彌入于神足之第四禅定,因此起心念,以寂靜心響至全銅鍱島,布告三度聽法之時刻。

    王聞其聲而送使者來大德之處:“尊者!有如何變事?”“我等無何等之變事,令布告聽法之時刻,我等将說佛語。

    ”聞沙彌此聲音而舉地神聲,以如是之方便其聲達梵天。

    由其聲有天神之大集會。

    大德見天神之大集會以說平等心經,說已無數之諸天神悟得法,甚多龍王及金翅鳥歸依三寶。

    舍利弗大德說此經而有天神之集會,如是摩哂陀大德亦發起。

     過其夜,王遣車輛于大德。

    禦者以車置一面而告大德:“尊者!可乘車運,我等去吧!”諸大德告曰:“我等不乘車,汝可去,我等應于後來。

    ”而騰虛空,降下于阿?羅陀城東方第一佛殿處。

    此佛殿是諸大德最初降臨所建故名第一佛殿。

    王亦遣禦者,命令諸臣當于宮殿内設置大假堂。

    立刻諸人大歡喜建立極莊嚴之大假堂。

    王再思之:“昨日大德說戒德章時,言不許高床、大床,聖者等是否坐于席耶?”在思惟中,禦者已達城門,于此處見諸大德比他先到,而結腰帶着三衣。

    見而起深厚信心,來告王言:“王!諸大德來了。

    ”王問:“乘車耶?”“王!不乘車,雖比我後出而比我先來立東門。

    ”王聞亦不乘車,想聖者等當不受高床而語:“然者,于諸大德設席如地上之敷物。

    ”而進前方。

    諸大臣施設褥,其上備羊毛布等有彩色之敷布。

    諸相師見此豫言:“今此等之人(諸大德)領地,銅鍱島是彼等之所有者。

    ”王往禮拜大德,取摩哂陀大德手上之缽,捧大尊敬與供養,請大德入城,更入宮殿。

    大德見所備之席,我等之席擴大如全楞伽島之大地,應不動而住及思惟而坐。

    王親手供美味之飲食,至諸大德喜悅充足為止,阿?羅夫人為始與五百之夫人亦對諸大德當行尊重供養而言彼等坐于一面。

    大德之餐食畢,為王及侍衆降法寶之雨,說餓鬼事、天宮事、四谛之教義,聽大德此說法,彼五百之夫人得證預流果。

    先日于眉沙迦山中見諸大德,諸人到處說諸大德之威德,聞此之大衆集于宮殿之庭舉大喚聲。

    王問:“其何聲耶?”侍臣言:“王!國中之人民吾等不能拜諸大德而号泣。

    ”王思惟:“若彼等入來亦無餘地。

    ”言:“汝等行監理象屋而布砂撒五色之華,張慢之帳屋,于大象王處設諸大德之席。

    ”王臣等如是作者,行彼處着座說天使經。

    說已而一千人住預流果,其後象屋亦混亂者,當于城之南門設席于難陀園林。

    大德坐此處說蛇喻經,聽此者一千人獲得預流果。

    如是到達之日于第二日有二千五百人得悟法。

    于難陀園林,大德應接長者之主婦、妻、女等至日暮。

    大德量時:“我等今往眉沙迦山耶!”從座起立。

    諸大臣言:“尊者!去何處耶?”“往我等之住處。

    ”彼等得王之許可受王之意言:“尊者!今非往彼處之時,此難陀林遊園應為尊者之住處。

    ”“否!然,走了!”諸大臣再以王敕命而言:“尊者!王言,彼眉伽園林之遊園是我父之領分,離城不甚遠又不近,往來甚為便利,尊者等定居住彼處。

    ”諸大德即住于眉迦園林。

    王過其夜往大德之處,問訊是否起居安樂,問:“尊者!比丘僧伽可住圍林耶?”大德告:“大王!允許。

    ”而說次之經文:“諸比丘!我應許園林。

    ”王歡喜手執金瓶,灌水于大德之手獻上大眉伽園林。

    灌水同時大地震動。

    于此大寺為最初之地震,王恐怖而向大德問:“何故大地震動耶?”“大王!勿怖畏,于此樹立十力之教,此當為最初之精舍處,此唯為其瑞相。

    ”王愈愈信心歡喜。

    大德翌日亦于宮殿行餐食,而後于難陀林說無始流轉之教,翌日說火聚喻經。

    如是示說七日間,八千五百人得法之洞察。

    由此之後難陀園林即為此聖教之光顯揚之處,而得名為光明園。

    第七日大德等于宮中為王說大不放逸經畢,還回支帝耶山。

    其時王向諸大臣:“大德由森嚴之教誡以誡我等而離去!”諸大臣言:“王!大德不由之屈請而自來,然者,不告别而去!”于是王乘車與二夫人同乘,鹵簿堂堂往支帝耶山。

    到後王使二夫人退于一面,自近諸大德之側,極為疲勞之體,大德向王言:“大王!如何如是疲勞而到此!”“尊者!大德給我等森嚴之教誡,知非欲今離去也。

    ”“大王!我等非欲離去,大王!今為入安居之時,于此處欲定為入安居之處所。

    ”其日阿栗咤大臣與五十五人之兄弟,共立于王側言:“王!吾等欲于諸大德之處出家。

    ”“宜也,卿等可出家。

    ”王允許之,要大德同意,大德即日令出家。

    一切入于剃發室,立即獲得阿羅漢果。

    王亦于其刹那圍康多迦佛殿境内而興起六十八房之工事而還城。

    彼大德等使王家之十兄弟入于信仰,進行教化大衆入于支帝耶山安居。

    支帝耶山上最初入安居時有六十二人之阿羅漢。

     [請來佛舍利] 爾時,尊者大摩哂陀安居竟而行自恣之式,而且于迦提月滿月之布薩會日言:“大王!我等由見正等覺者既久,無師而過安居,将往閻浮提。

    ”王:“尊者!我供四種之資具,彼大衆依大德等而住三歸依,何故懷憂愁耶?”“大王!我等見正等覺既久,不訊問、起立、合掌、禮拜是故懷憂愁。

    ”“尊者!正等覺者非言已入涅槃耶?”“大王!雖般涅槃,其遺骨存在也。

    ”“尊者!知尊者等欲建塔婆者,我當建立塔婆以選土地,然,尊者!遺骨應由何處得耶?”“大王!應與修摩那商議。

    ”“宜也,尊者。

    ”王至修摩那之處問:“尊者!我等由何處得遺骨耶?”修摩那曰:“大王!王應恬靜,令掃灑道路,以幢、幡、滿水器等嚴飾之,與衆俱行布薩會,奉獻一切伎樂,于吉祥象施所有之莊嚴,其上翳白傘,日暮向摩诃修迦園林而行,于彼處必得遺骨。

    ”王言:“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