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第三合誦
關燈
小
中
大
[四 第三合誦]
[帝須長老]
帝須大梵天由梵天界殁而生于目犍連婆羅門家。
私伽婆大德由彼之生向往托缽七年間。
一日而不得一杓粥、一碗飯。
經七年有一日而得:“尊者!請通過吧。
”之語。
其日婆羅門在外完作何事還來,見于前方之大德,言:“老者出家!往我家耶?”“然,婆羅門!吾等前往。
”“欲得何物。
”“然,婆羅門!吾等得。
”彼回家問:“與彼出家者何物!”“吾等不與任何物。
” 翌日婆羅門:“今日應非難出家者之妄語。
”而坐于門前。
翌日大德到婆羅門家之門前。
婆羅門見大德而如是告:“昨日于吾等之家不得何物而告得。
汝等不當為妄語罪耶?”大德曰:“婆羅門!吾等于汝等之家七年間,不得請通過之言,昨日得請通過之言。
取此問候之言而如是奉告。
”婆羅門思惟之:“此諸人且得吾等問候之言而歡喜,他不得嚼食啖食應該有不歡喜。
”而起信心,由為自己準備之食物,給與一碗飯及其相當之湯,言:“諸師常得此施食。
”彼翌日到其家之近處,見大德寂靜姿态而增上信心,懇請大德常時來己家應與餐飨。
大德容其請日日作餐食常說些佛語而去。
彼少年婆羅門年至十六而通三部之吠陀。
由梵天界來清淨人之席及床,其他任何人悉不得坐卧。
諸人在彼少年往其師之家時,其間即用白布覆蓋床席、座席。
大德思念:“今彼少年應得度之時,我久來此處未曾與少年起何等論議。
然,今由此方便應就其座席而起。
”往其家以念力除少年之座席之外不見有何等之座席之處置。
于婆羅門家,因不見其他何等之座席,即展開彼少年座席給大德。
大德而就其座席。
少年其刹那由師之家歸來,見大德着自己之座席而忿,言:“何人以我席給沙門!”大德餐食畢,于少年憤怒之沉靜時而言:“少年!汝如何知何聖典?”少年言:“今,我不知聖典而誰能知!”大德問曰:“汝知聖典耶?”“少年!問吧!以問可知。
”時少年于三部吠陀、物名集、文典、文字分别書、第五說話集之各處之難句,自己不解,就其師亦不解而質問大德。
大德元通曉三部吠陀,今亦通達四無礙辯,答此之疑問非為難事,立即回答少年而向少年言:“少年!我答汝甚多質問,我今亦對汝作一質問,應為我解答。
”“然,出家!質問!我當解答。
”大德于雙心論發此質問:“其心起而不滅,人之心滅而不起,其心滅而不起,人之心起而不滅。
”少年不能記憶上下之句,言:“出家!此為何耶?”答曰:“少年!謂佛典!”“此亦得授我耶?”“少年!随我等出家者得授。
”于是少年至父母之處言:“我欲知彼出家佛典,然不于其處出家者不與,餘于其處出家可學聖典。
” 大德少年得度說示三十二行處。
于是彼實踐預備修行不久而住預流果。
由此大德思惟:“此沙彌已住預流果,今當不能退轉聖教,若我今增教行處者,即得證阿羅漢,應恬淡而執持佛語,今從彼遣往旃陀跋阇大德處之時。
”于是告彼:“沙彌!汝往大德之處執持佛語,以傳我言,詢問其無病耶如何,如是語:‘尊者!和尚遣我來貴師之處。
’汝和尚如何名?應告:‘尊者!稱為私伽婆。
’我名言如何?如是言:‘尊者!我和尚知貴師之名。
’” “尊者!然者。
”帝須沙彌向大德行右繞三匝禮,漸而到旃陀跋阇大德之處,作禮而立于适當之處。
大德問沙彌言:“由何處來耶?”“尊者!和尚遣我來師之處。
”“汝之和尚言何名?”“尊者!稱私伽婆。
”“我名稱何耶?”“尊者!我和尚知貴師之名。
”“今應整衣缽。
”沙彌整理衣缽:“善哉,尊師!”翌日清掃庵室及準備牙刷。
大德!使清掃之更棄水而取換新水,棄楊枝而取新楊枝。
如是繼續七日,于第七日再問,沙彌再語如前之語。
大德确認“彼是婆羅門”而言:“為何而來耶?”“尊者!為執持佛語。
”大德言:“沙彌!今當執持。
”由明日授佛語。
帝須還是沙彌,除去律藏執持其注釋及一切佛語。
受具足戒不滿一年即為三藏之通過者。
阿阇梨與和尚以一切佛語授于目犍連子帝須大德之手,随于天壽而入涅槃。
目犍連子帝須大德亦于後時增修行處而得阿羅漢果,對甚多人教授法與律。
[阿育王之歸佛] 爾時賓頭沙羅王有一百王子,阿育除自己同母弟之帝須王子以外,殺害所有之王子。
由殺害之四年間不受即位灌頂而執政治,過了四年,由如來之般涅槃二百十八年受即位灌頂統一全閻浮提。
依即位灌頂之威神力,其應現此等之神變。
王威振至大地之下一由旬深,上于虛空亦相等此,諸天神日日由無熱池運來八擔之十六甕水。
王于聖教信心甚笃,其中八甕供比丘僧伽,二甕供通達二藏之六萬比丘,二甕給第一夫人阿松提蜜多羅,四甕給奉自己。
諸天神日日運來雪山柔軟光澤香氣之那迦羅多楊枝樹。
如是充足于王、夫人、一萬六千妓女及六萬比丘日日刷牙之用。
又日日運來藥用之阿磨勒果、黃金色之藥用呵羅勒果、香味具足之庵羅果,由奢壇陀池運來五色上下衣服、黃色之手巾布、天界之飲料。
諸龍王日日由龍宮持來種種香料薰香塗香、高價着用而無縫迹之妙好華布及眼用塗料。
鹦鹉日日持生在奢壇陀池之九千荷實,鼠取來剝去外皮一粒亦損害[之米],此米使用于王土之各處。
蜜峰作蜜,熊敲大槌于鐵工店等,迦陵頻伽鳥來啭送妙音,以供養王。
自然所賦與諸威神力之王一日,送黃金鎖拜見過去四佛,而經壽命一劫之迦羅龍帶來的,坐于白傘下之大床上,以供養數百色之水生陸生之美華,身盡着绮羅一萬六千之妓女所圍繞,言:“今我此兩眼當映出無限之智慧者而殊勝正法之轉輪者之正等覺者形像。
”見龍王變化為佛陀之形像,王行七日間膽仰供養。
其形像有八十種之特徴,具足三十大人相,其福德圓滿之瑞光遍于金身,恰如開數飾于水面之白蓮華、青蓮華,如星宿之光輝燦爛于虛空,成為青黃紅等種種之光輝一尋圍繞其身,恰如黃金山頂上之虹,電光之閃閃所繞,又如種種純淨好愛幢幡華鬘之光輝,即是梵天、人間、天、龍、夜叉群之眼目亦不厭。
王即位後三年間信奉外道,至第四年信仰佛陀之聖教。
其父賓頭沙羅是婆羅門之信奉者。
彼日日供養食事于婆羅
私伽婆大德由彼之生向往托缽七年間。
一日而不得一杓粥、一碗飯。
經七年有一日而得:“尊者!請通過吧。
”之語。
其日婆羅門在外完作何事還來,見于前方之大德,言:“老者出家!往我家耶?”“然,婆羅門!吾等前往。
”“欲得何物。
”“然,婆羅門!吾等得。
”彼回家問:“與彼出家者何物!”“吾等不與任何物。
” 翌日婆羅門:“今日應非難出家者之妄語。
”而坐于門前。
翌日大德到婆羅門家之門前。
婆羅門見大德而如是告:“昨日于吾等之家不得何物而告得。
汝等不當為妄語罪耶?”大德曰:“婆羅門!吾等于汝等之家七年間,不得請通過之言,昨日得請通過之言。
取此問候之言而如是奉告。
”婆羅門思惟之:“此諸人且得吾等問候之言而歡喜,他不得嚼食啖食應該有不歡喜。
”而起信心,由為自己準備之食物,給與一碗飯及其相當之湯,言:“諸師常得此施食。
”彼翌日到其家之近處,見大德寂靜姿态而增上信心,懇請大德常時來己家應與餐飨。
大德容其請日日作餐食常說些佛語而去。
彼少年婆羅門年至十六而通三部之吠陀。
由梵天界來清淨人之席及床,其他任何人悉不得坐卧。
諸人在彼少年往其師之家時,其間即用白布覆蓋床席、座席。
大德思念:“今彼少年應得度之時,我久來此處未曾與少年起何等論議。
然,今由此方便應就其座席而起。
”往其家以念力除少年之座席之外不見有何等之座席之處置。
于婆羅門家,因不見其他何等之座席,即展開彼少年座席給大德。
大德而就其座席。
少年其刹那由師之家歸來,見大德着自己之座席而忿,言:“何人以我席給沙門!”大德餐食畢,于少年憤怒之沉靜時而言:“少年!汝如何知何聖典?”少年言:“今,我不知聖典而誰能知!”大德問曰:“汝知聖典耶?”“少年!問吧!以問可知。
”時少年于三部吠陀、物名集、文典、文字分别書、第五說話集之各處之難句,自己不解,就其師亦不解而質問大德。
大德元通曉三部吠陀,今亦通達四無礙辯,答此之疑問非為難事,立即回答少年而向少年言:“少年!我答汝甚多質問,我今亦對汝作一質問,應為我解答。
”“然,出家!質問!我當解答。
”大德于雙心論發此質問:“其心起而不滅,人之心滅而不起,其心滅而不起,人之心起而不滅。
”少年不能記憶上下之句,言:“出家!此為何耶?”答曰:“少年!謂佛典!”“此亦得授我耶?”“少年!随我等出家者得授。
”于是少年至父母之處言:“我欲知彼出家佛典,然不于其處出家者不與,餘于其處出家可學聖典。
” 大德少年得度說示三十二行處。
于是彼實踐預備修行不久而住預流果。
由此大德思惟:“此沙彌已住預流果,今當不能退轉聖教,若我今增教行處者,即得證阿羅漢,應恬淡而執持佛語,今從彼遣往旃陀跋阇大德處之時。
”于是告彼:“沙彌!汝往大德之處執持佛語,以傳我言,詢問其無病耶如何,如是語:‘尊者!和尚遣我來貴師之處。
’汝和尚如何名?應告:‘尊者!稱為私伽婆。
’我名言如何?如是言:‘尊者!我和尚知貴師之名。
’” “尊者!然者。
”帝須沙彌向大德行右繞三匝禮,漸而到旃陀跋阇大德之處,作禮而立于适當之處。
大德問沙彌言:“由何處來耶?”“尊者!和尚遣我來師之處。
”“汝之和尚言何名?”“尊者!稱私伽婆。
”“我名稱何耶?”“尊者!我和尚知貴師之名。
”“今應整衣缽。
”沙彌整理衣缽:“善哉,尊師!”翌日清掃庵室及準備牙刷。
大德!使清掃之更棄水而取換新水,棄楊枝而取新楊枝。
如是繼續七日,于第七日再問,沙彌再語如前之語。
大德确認“彼是婆羅門”而言:“為何而來耶?”“尊者!為執持佛語。
”大德言:“沙彌!今當執持。
”由明日授佛語。
帝須還是沙彌,除去律藏執持其注釋及一切佛語。
受具足戒不滿一年即為三藏之通過者。
阿阇梨與和尚以一切佛語授于目犍連子帝須大德之手,随于天壽而入涅槃。
目犍連子帝須大德亦于後時增修行處而得阿羅漢果,對甚多人教授法與律。
[阿育王之歸佛] 爾時賓頭沙羅王有一百王子,阿育除自己同母弟之帝須王子以外,殺害所有之王子。
由殺害之四年間不受即位灌頂而執政治,過了四年,由如來之般涅槃二百十八年受即位灌頂統一全閻浮提。
依即位灌頂之威神力,其應現此等之神變。
王威振至大地之下一由旬深,上于虛空亦相等此,諸天神日日由無熱池運來八擔之十六甕水。
王于聖教信心甚笃,其中八甕供比丘僧伽,二甕供通達二藏之六萬比丘,二甕給第一夫人阿松提蜜多羅,四甕給奉自己。
諸天神日日運來雪山柔軟光澤香氣之那迦羅多楊枝樹。
如是充足于王、夫人、一萬六千妓女及六萬比丘日日刷牙之用。
又日日運來藥用之阿磨勒果、黃金色之藥用呵羅勒果、香味具足之庵羅果,由奢壇陀池運來五色上下衣服、黃色之手巾布、天界之飲料。
諸龍王日日由龍宮持來種種香料薰香塗香、高價着用而無縫迹之妙好華布及眼用塗料。
鹦鹉日日持生在奢壇陀池之九千荷實,鼠取來剝去外皮一粒亦損害[之米],此米使用于王土之各處。
蜜峰作蜜,熊敲大槌于鐵工店等,迦陵頻伽鳥來啭送妙音,以供養王。
自然所賦與諸威神力之王一日,送黃金鎖拜見過去四佛,而經壽命一劫之迦羅龍帶來的,坐于白傘下之大床上,以供養數百色之水生陸生之美華,身盡着绮羅一萬六千之妓女所圍繞,言:“今我此兩眼當映出無限之智慧者而殊勝正法之轉輪者之正等覺者形像。
”見龍王變化為佛陀之形像,王行七日間膽仰供養。
其形像有八十種之特徴,具足三十大人相,其福德圓滿之瑞光遍于金身,恰如開數飾于水面之白蓮華、青蓮華,如星宿之光輝燦爛于虛空,成為青黃紅等種種之光輝一尋圍繞其身,恰如黃金山頂上之虹,電光之閃閃所繞,又如種種純淨好愛幢幡華鬘之光輝,即是梵天、人間、天、龍、夜叉群之眼目亦不厭。
王即位後三年間信奉外道,至第四年信仰佛陀之聖教。
其父賓頭沙羅是婆羅門之信奉者。
彼日日供養食事于婆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