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品 小事分别
關燈
小
中
大
此處,如何為谄耶?此處有人,依身而行惡行,依語而行惡行,依意而行惡行,為其隐蔽,以惡欲望為希望。
欲望為“勿知我”——思惟為“勿知我”——語“勿知我”之語——依身為“勿知我”而努力。
如是所有之谄、有谄性、虛僞、欺瞞、詐欺、瞞着、隐藏、覆藏、遍覆藏、隐蔽、遍隐蔽、不明業、不顯業、隐覆、惡作,此言為谄。
此處,如何為诳耶?此處有人是奸诳、遍奸诳。
此處所有之奸诳、奸诳性、粗俗性、粗俗、遍粗俗性、遍粗俗,此言為诳。
此處,如何為無明耶?是所有之無知、無見……乃至……無明闩、愚癡、不善根,此言為無明。
此處,如何為有愛耶?是所有于諸有之有欲、有貪、有喜、有愛、有悶、有渴、有惱、有着,此言為有愛。
此處,如何為有見耶?言“我與世間是有”,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有見。
此處,如何為無有見耶?言“我與世間是非有”,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無有見。
此處,如何為常見耶?言“我與世間是常住”,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常見。
此處,如何為斷見耶?言“我與世間是斷絕”,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斷見。
此處,如何為有邊見耶?言“我與世間是有邊”,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有邊見。
此處,如何為無邊見耶?言“我與世間是無邊”,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無邊見。
此處,如何為前際随見耶?是以前際為所緣而生,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前際随見。
此處,如何為後際随見耶?是以後際為所緣而生,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後際随見。
此處,如何為無慚耶?是所有之無慚應慚之事,無慚惡不善法之成就,此言為無慚。
此處,如何為無愧耶?是所有之無愧應愧之事,無愧惡不善法之成就,此言為無愧。
此處,如何為惡言性耶?于有同法者告言之時不受如法谏性、不受如法谏、惡言性、逆取、故對性、不尊敬、不尊敬性、不畏敬、不敬禮,此言為惡言性。
此處,如何為惡友性耶?是彼所有之不信、惡戒、寡聞而有悭、惡慧,對于人人所作之依附、倚賴、倚、親近、等親近、親敬、等親敬、親交性,此言為惡友性。
此處,如何為不質直耶?是所有之不質直、不質直性、邪性、歪性、奸詐性,此言為不質直。
此處,如何為不柔和耶?是所有之不柔軟性、不柔和性、粗堅性、堅固性、苛酷、心直性、不柔軟心,此言為不柔和。
此處,如何為不堪忍耶?是所有之不堪忍、不耐忍、不容受性、逆、暴惡、惡害、心之非悅性,此言是謂為不堪忍。
此處,如何為不敦厚耶?是身所犯之過失、語所犯之過失、身語所犯之過失,此言為不敦厚。
一切之惡戒亦為不敦厚。
此處,如何為不和順耶?是所有彼之語為粗惡、粗暴,令他苦,令他怒而随之俱忿怒,不益定,以作如斯之語。
此時所有之不軟滑語性、不親密語性、苛酷語性,此言為不和順。
此處,如何為不款待耶?是二種款待:食款待、法款待。
此處有人,或依食款待、法款待而有不款待,此言為不款待。
此處,如何于根門而不護耶?此處有人,依眼見色已而取相取好,故其眼根住于無防護者,則貪憂、惡不善法将流入。
對于其事,從不防護,不護眼根,于眼根而不作防護。
依耳聞聲已……乃至……依鼻嗅香已……乃至……依舌嗜味已……乃至……依身觸所觸已……乃至……依意識法已而取相取好,故其意根住于無防護者,則貪憂、惡不善法将流入,對于其事,從不防護,不護意根,于意根而不作防護。
所有此等六種根之不守、不藏、不守護、不防護,此言為于根之不護門。
此處,如何于啖食而不知量耶?此處有人,不省察,不如理,為遊戲、酩酊、莊嚴、飄揚之食而食,于此處所有之于啖食不知足、不知量、不省察,此言于啖食不知量性。
此處,如何為失念耶?是所有之不念、不随念、不專念、不念、不憶念、不憶持、浮薄性、忘性,此言為失念。
此處,如何為不正知耶?是所有之無知、無見……乃至……無明闩、愚癡、不善根,此言為不正知。
此處,如何為破戒耶?是身所犯之過失、語所犯之過失、身口所犯之過失,此言為破戒。
一切之惡戒亦為破戒。
此處,如何為破見耶?是無布施、供犧……乃至……證知今世與他世而無示知[他]者。
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破見。
一切之邪見亦為破見。
此處,如何為内結、[外結]耶?五下分結是内結。
五上分結是外結。
[三種] [三不善根] 此處,如何為三不善根耶?是貪、瞋、癡。
此中,如何為貪耶?是所有之貪、等貪、随貪、滿足、喜、喜貪、心之等貪、欲求昏迷、耽着、饕、貪着、結、淤泥、誘惑、谄、母、産出、縫着、綱着、河、渴愛、絲、漫、龌龊者、伴侶、大望、有導者、林、下生、親交、愛着、願望、連結、希望、豫期、豫期性、色希望、聲希望、香希望、觸希望、利得希望、财希望、兒希望、活命希望、思望、欲望、熱望、渴望、渴望性、貪望、貪婪、貪婪性、動搖、欲好性、非法貪、背理貪、志願、願望、欲望、羨望、切願、欲愛、有愛、無有愛、色愛、無色愛、滅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暴流、轭、系、取、覆、障、蓋、欲、縛、随煩惱、随眠、纏、蔓草、吝悭、苦根、苦緣、苦生、魔罥索、魔鈎、魔境、愛、喜中貪、欲網、欲革紐、海、貪欲、貪不善根,此言為貪。
此中,如何為瞋耶?是“彼行損害于我”之嫌恨生。
“彼現行損害于我”之嫌恨生。
“彼當行損害于我”之嫌恨生。
“既行損害、現行損害、當行損害于我之可愛者、可意者”之嫌恨生。
“既行利益、現行利益、當行利益于我之非可愛者、非可意者”之嫌恨生。
或于非處亦生嫌恨。
所有如是之心之嫌恨、恚逆、逆意、怒、極怒、激極怒、瞋極、極瞋、激極瞋、心之害惡、意極瞋、忿、忿怒、忿怒性、瞋、敗德、敗德性、害惡、恚害、恚害性、違、逆、暴惡、心之非悅性,此言為瞋。
此中,如何為癡耶?于苦之無知、于苦集之無知、于苦滅之無知、于至苦滅道之無知。
于前際之無知、于後際之無知、于前後際之無知、于相依性緣起法之無知。
所有如是之無知、無見……乃至……無明闩、愚癡、不善根,此言為癡。
此為三不善根。
[三不善尋] 此處,如何為三不善尋耶?是欲尋、恚尋、害尋。
此中,如何為欲尋耶?是欲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欲尋。
此中,如何為恚尋耶?是恚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恚尋。
此中,如何為害尋耶?是害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害尋。
此為三不善尋。
[三不善想] 此處,如何為三不善想耶?是欲想、恚想、害想。
此中,如何為欲想耶?是欲相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此言為欲想。
此中,如何為恚想耶?是恚相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此言為恚想。
此中,如何為害想耶?是害相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此言為害想。
此為三不善想。
[三不善界] 此處,如何為三不善界耶?是欲界、恚界、害界。
此中,如何為欲界耶?欲尋是欲界。
恚尋是恚界。
害尋是害界。
此中,如何為欲尋耶?欲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欲尋。
此中,如何為恚尋耶?是恚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推,此言為恚尋。
此中,如何為害尋耶?是害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害尋。
此為三界。
[三惡行] 此處,如何為三惡行耶?是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此中,如何為身惡行耶?是斷人命、不與取、欲邪行,此言為身惡行。
此中,如何為語惡行耶?是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此言為語惡行。
此中,如何為意惡行耶?是貪欲、瞋恚、邪見,此言為意惡行。
此中,如何為身惡行耶?不善之身業是身惡行。
……乃至……不善之語業是語惡行。
……乃至……不善之意業是意惡行。
此中,如何為不善之身業耶?不善之身故,思是不善之身業……乃至……不善之語故,思是不善之語業……乃至……不善之意故,思是不善之意業。
此為三惡行。
[三漏] 此處,如何為三漏耶?是欲漏、有漏、無明漏。
此中,如何為欲漏耶?是所有者于欲之欲欲、欲貪、欲喜、欲愛、欲親、欲悶、欲渴、欲惱、欲着,此為欲漏。
此中,如何為有漏耶?是所有者于有之有欲……乃至……有着,此言為有漏。
此中,如何為無明漏耶?是于苦之無知……乃至……無明闩、愚癡、不善根,此言為無明漏。
此為三漏。
[三結] 此處,如何為三結耶?是有身見、猶豫、戒禁取。
此中,如何為有身見耶?此處,以無聞之異性,不見聖者不知聖法,于聖法而不調順;不見善士不知善士之法,于善士之法而不調順。
以色是我之等循觀。
或以我是有色之[等循觀]。
或于我有色……或于色有我之[等循觀]。
以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是我之等循觀。
或以我有識之[等循觀]。
或于我有識……或于識有我之[等循觀]。
如斯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有身見。
此中,如何為猶豫耶?于師疑惑且猶豫。
于法疑惑且猶豫。
于僧疑惑且猶豫。
于學疑惑且猶豫。
于前際疑惑且猶豫。
于後際疑惑且猶豫。
于前後際疑惑且猶疑。
于相依性緣起法疑惑且猶豫。
如是所有之惑、疑惑、已惑、疑、猶豫、二分、二路、疑惑、不一執、暧昧、遍暧昧、不穿入、昏迷、心意之後悔,此言為猶豫。
此中,如何為戒禁取耶?是依此[佛教]以外諸沙門、婆羅門之戒、淨禁、淨戒禁而為清淨。
如是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戒禁取。
此為三結。
[三愛] 此處,如何為三愛耶?是欲愛、有愛、無有愛。
此中,如何為有愛耶?是有見俱行之貪、等貪、随貪、滿足、喜、喜貪、心之等貪,此言為愛。
此中,如何為無有愛耶?是斷見俱行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無有愛。
其餘之渴愛是欲愛。
此中,如何為欲愛耶?是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欲愛……乃至…… 色界……乃至……無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有愛。
斷見俱行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無有愛。
此為三愛。
此處,如何為更有其他之三愛耶?是欲愛、色愛、無色愛。
此中,如何為欲愛耶?是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欲愛。
此中,如何為色愛耶?是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色愛。
此中,如何為無色愛耶?是無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無色愛。
此為三愛。
此處,如何更有其他之三愛耶?是色愛、無色愛、滅愛。
此中,如何為色愛耶?是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色愛。
此中,如何為無色愛耶?是無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無色愛。
此中,如何為滅愛耶?是斷見俱行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滅愛。
此為三愛。
[三尋] 此處,如何為三尋耶?是欲尋、有尋、梵行尋。
此中,如何為欲尋耶?是所有于欲之欲欲……乃至……欲着,此言為欲尋。
此中,如何為有尋耶?是所有于有之有欲……乃至……有着,此言為有尋。
此中,如何為梵行尋耶?世間是常住,或世間是無常……乃至……或如來死後存在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
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梵行尋。
[其他之三尋] 此處,如何為欲尋耶?是欲貪,與此一類不善之身業、語業、意業,此言為欲尋。
[此中,如何為有尋耶?]即有貪,與此一類不善之身業、語業、意業,此言為有尋。
[此中,如何為梵行尋耶?]是邊執見,與此一類不善之身業、語業、意業,此言為梵行尋。
此為三尋。
[三自負] 此處,如何為三自負耶?是“我勝”之慢、“我等”之慢、“我劣”之自負。
此言為三自負。
[三畏] 此處,如何為三畏耶?是生畏、老畏、死畏。
此中,如何為生畏耶?是以生為緣之畏、畏相、身振、身毛豎立、心之畏怖,此言為生畏。
此中,如何為老畏耶?是以老為緣之畏、畏相、身振、身毛豎立、心之畏怖,此言為老畏。
此中,如何為死畏耶?是以死為緣之畏、畏相、身振、身毛豎立、心之畏怖,此言為死畏。
此為三畏。
[三暗] 此處,如何為三暗耶?或以過去世為所緣之疑惑、猶豫、不勝解、不等靜。
或以未來世為所緣之疑惑、猶豫、不勝解、不等靜。
或以現在世為所緣之疑惑、不勝解、不等靜。
此為三暗。
[三外道處] 此處,如何為三外道處耶?此處一類者,或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語、如是見。
即“所有之任何士夫補特伽羅之領受,或樂、苦、不苦不樂,一切是前[世]之宿作因”。
此處一類者,或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語、如是見。
即“所有之任何士夫補特伽羅之領受,或樂、苦、不苦不樂,一切是自在[天]所變因。
” 此處一類者,或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語、如是見。
即“所有之任何士夫婆羅門之領受,或樂、苦、不苦不樂,一切是無緣”。
此為三外道處。
[三障] 此處,如何為三障耶?是貪障、瞋障、癡障,此為三障。
[三穢] 此處,如何為三穢耶?是貪穢、瞋穢、癡穢,此為三穢。
[三垢] 此處,如何為三垢耶?是貪垢、瞋垢、癡垢,此為三垢。
[三火] 此處,如何為三邪耶?是貪邪、瞋邪、癡邪,此為三邪。
此處,如何亦有其他之三邪耶?身邪、語邪、意邪,此為三邪。
[三火] 此處,如何為三火耶?是貪火、瞋火、癡火,此為三火。
[三瑕] 此處,如何為三瑕耶?是貪瑕、瞋瑕、癡瑕,此為三瑕。
此處,如何亦有其他之三瑕耶?是身瑕、語瑕、意瑕,此為三瑕。
[三見] 此處,如何為味着見耶?此處一類者,或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說、如是見。
即“于欲而無過失”,彼于欲而堕于堕落性,此言為味着見。
此處,如何為随我見耶?此處有無聞之異性。
不見聖者不知聖法,于聖法而不調順;不見善士不知善士之法,于善士之法不調順。
以色是我之等循觀。
或我是有色之[等循觀],或于我為有色……或于色是有我之[等循觀]。
以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是我之等循觀。
或我是有識[之等循觀],若于我且有識……若于識有我之[等循觀]。
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随我見。
此處,如何為邪見耶?即“無布施、無供犧……乃至……一切自證知今世與他世而無示知[他]者”。
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邪見。
欲望為“勿知我”——思惟為“勿知我”——語“勿知我”之語——依身為“勿知我”而努力。
如是所有之谄、有谄性、虛僞、欺瞞、詐欺、瞞着、隐藏、覆藏、遍覆藏、隐蔽、遍隐蔽、不明業、不顯業、隐覆、惡作,此言為谄。
此處,如何為诳耶?此處有人是奸诳、遍奸诳。
此處所有之奸诳、奸诳性、粗俗性、粗俗、遍粗俗性、遍粗俗,此言為诳。
此處,如何為無明耶?是所有之無知、無見……乃至……無明闩、愚癡、不善根,此言為無明。
此處,如何為有愛耶?是所有于諸有之有欲、有貪、有喜、有愛、有悶、有渴、有惱、有着,此言為有愛。
此處,如何為有見耶?言“我與世間是有”,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有見。
此處,如何為無有見耶?言“我與世間是非有”,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無有見。
此處,如何為常見耶?言“我與世間是常住”,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常見。
此處,如何為斷見耶?言“我與世間是斷絕”,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斷見。
此處,如何為有邊見耶?言“我與世間是有邊”,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有邊見。
此處,如何為無邊見耶?言“我與世間是無邊”,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無邊見。
此處,如何為前際随見耶?是以前際為所緣而生,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前際随見。
此處,如何為後際随見耶?是以後際為所緣而生,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後際随見。
此處,如何為無慚耶?是所有之無慚應慚之事,無慚惡不善法之成就,此言為無慚。
此處,如何為無愧耶?是所有之無愧應愧之事,無愧惡不善法之成就,此言為無愧。
此處,如何為惡言性耶?于有同法者告言之時不受如法谏性、不受如法谏、惡言性、逆取、故對性、不尊敬、不尊敬性、不畏敬、不敬禮,此言為惡言性。
此處,如何為惡友性耶?是彼所有之不信、惡戒、寡聞而有悭、惡慧,對于人人所作之依附、倚賴、倚、親近、等親近、親敬、等親敬、親交性,此言為惡友性。
此處,如何為不質直耶?是所有之不質直、不質直性、邪性、歪性、奸詐性,此言為不質直。
此處,如何為不柔和耶?是所有之不柔軟性、不柔和性、粗堅性、堅固性、苛酷、心直性、不柔軟心,此言為不柔和。
此處,如何為不堪忍耶?是所有之不堪忍、不耐忍、不容受性、逆、暴惡、惡害、心之非悅性,此言是謂為不堪忍。
此處,如何為不敦厚耶?是身所犯之過失、語所犯之過失、身語所犯之過失,此言為不敦厚。
一切之惡戒亦為不敦厚。
此處,如何為不和順耶?是所有彼之語為粗惡、粗暴,令他苦,令他怒而随之俱忿怒,不益定,以作如斯之語。
此時所有之不軟滑語性、不親密語性、苛酷語性,此言為不和順。
此處,如何為不款待耶?是二種款待:食款待、法款待。
此處有人,或依食款待、法款待而有不款待,此言為不款待。
此處,如何于根門而不護耶?此處有人,依眼見色已而取相取好,故其眼根住于無防護者,則貪憂、惡不善法将流入。
對于其事,從不防護,不護眼根,于眼根而不作防護。
依耳聞聲已……乃至……依鼻嗅香已……乃至……依舌嗜味已……乃至……依身觸所觸已……乃至……依意識法已而取相取好,故其意根住于無防護者,則貪憂、惡不善法将流入,對于其事,從不防護,不護意根,于意根而不作防護。
所有此等六種根之不守、不藏、不守護、不防護,此言為于根之不護門。
此處,如何于啖食而不知量耶?此處有人,不省察,不如理,為遊戲、酩酊、莊嚴、飄揚之食而食,于此處所有之于啖食不知足、不知量、不省察,此言于啖食不知量性。
此處,如何為失念耶?是所有之不念、不随念、不專念、不念、不憶念、不憶持、浮薄性、忘性,此言為失念。
此處,如何為不正知耶?是所有之無知、無見……乃至……無明闩、愚癡、不善根,此言為不正知。
此處,如何為破戒耶?是身所犯之過失、語所犯之過失、身口所犯之過失,此言為破戒。
一切之惡戒亦為破戒。
此處,如何為破見耶?是無布施、供犧……乃至……證知今世與他世而無示知[他]者。
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破見。
一切之邪見亦為破見。
此處,如何為内結、[外結]耶?五下分結是内結。
五上分結是外結。
[三種] [三不善根] 此處,如何為三不善根耶?是貪、瞋、癡。
此中,如何為貪耶?是所有之貪、等貪、随貪、滿足、喜、喜貪、心之等貪、欲求昏迷、耽着、饕、貪着、結、淤泥、誘惑、谄、母、産出、縫着、綱着、河、渴愛、絲、漫、龌龊者、伴侶、大望、有導者、林、下生、親交、愛着、願望、連結、希望、豫期、豫期性、色希望、聲希望、香希望、觸希望、利得希望、财希望、兒希望、活命希望、思望、欲望、熱望、渴望、渴望性、貪望、貪婪、貪婪性、動搖、欲好性、非法貪、背理貪、志願、願望、欲望、羨望、切願、欲愛、有愛、無有愛、色愛、無色愛、滅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暴流、轭、系、取、覆、障、蓋、欲、縛、随煩惱、随眠、纏、蔓草、吝悭、苦根、苦緣、苦生、魔罥索、魔鈎、魔境、愛、喜中貪、欲網、欲革紐、海、貪欲、貪不善根,此言為貪。
此中,如何為瞋耶?是“彼行損害于我”之嫌恨生。
“彼現行損害于我”之嫌恨生。
“彼當行損害于我”之嫌恨生。
“既行損害、現行損害、當行損害于我之可愛者、可意者”之嫌恨生。
“既行利益、現行利益、當行利益于我之非可愛者、非可意者”之嫌恨生。
或于非處亦生嫌恨。
所有如是之心之嫌恨、恚逆、逆意、怒、極怒、激極怒、瞋極、極瞋、激極瞋、心之害惡、意極瞋、忿、忿怒、忿怒性、瞋、敗德、敗德性、害惡、恚害、恚害性、違、逆、暴惡、心之非悅性,此言為瞋。
此中,如何為癡耶?于苦之無知、于苦集之無知、于苦滅之無知、于至苦滅道之無知。
于前際之無知、于後際之無知、于前後際之無知、于相依性緣起法之無知。
所有如是之無知、無見……乃至……無明闩、愚癡、不善根,此言為癡。
此為三不善根。
[三不善尋] 此處,如何為三不善尋耶?是欲尋、恚尋、害尋。
此中,如何為欲尋耶?是欲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欲尋。
此中,如何為恚尋耶?是恚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恚尋。
此中,如何為害尋耶?是害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害尋。
此為三不善尋。
[三不善想] 此處,如何為三不善想耶?是欲想、恚想、害想。
此中,如何為欲想耶?是欲相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此言為欲想。
此中,如何為恚想耶?是恚相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此言為恚想。
此中,如何為害想耶?是害相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此言為害想。
此為三不善想。
[三不善界] 此處,如何為三不善界耶?是欲界、恚界、害界。
此中,如何為欲界耶?欲尋是欲界。
恚尋是恚界。
害尋是害界。
此中,如何為欲尋耶?欲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欲尋。
此中,如何為恚尋耶?是恚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推,此言為恚尋。
此中,如何為害尋耶?是害相應之推度、尋求……乃至……邪思惟,此言為害尋。
此為三界。
[三惡行] 此處,如何為三惡行耶?是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此中,如何為身惡行耶?是斷人命、不與取、欲邪行,此言為身惡行。
此中,如何為語惡行耶?是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此言為語惡行。
此中,如何為意惡行耶?是貪欲、瞋恚、邪見,此言為意惡行。
此中,如何為身惡行耶?不善之身業是身惡行。
……乃至……不善之語業是語惡行。
……乃至……不善之意業是意惡行。
此中,如何為不善之身業耶?不善之身故,思是不善之身業……乃至……不善之語故,思是不善之語業……乃至……不善之意故,思是不善之意業。
此為三惡行。
[三漏] 此處,如何為三漏耶?是欲漏、有漏、無明漏。
此中,如何為欲漏耶?是所有者于欲之欲欲、欲貪、欲喜、欲愛、欲親、欲悶、欲渴、欲惱、欲着,此為欲漏。
此中,如何為有漏耶?是所有者于有之有欲……乃至……有着,此言為有漏。
此中,如何為無明漏耶?是于苦之無知……乃至……無明闩、愚癡、不善根,此言為無明漏。
此為三漏。
[三結] 此處,如何為三結耶?是有身見、猶豫、戒禁取。
此中,如何為有身見耶?此處,以無聞之異性,不見聖者不知聖法,于聖法而不調順;不見善士不知善士之法,于善士之法而不調順。
以色是我之等循觀。
或以我是有色之[等循觀]。
或于我有色……或于色有我之[等循觀]。
以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是我之等循觀。
或以我有識之[等循觀]。
或于我有識……或于識有我之[等循觀]。
如斯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有身見。
此中,如何為猶豫耶?于師疑惑且猶豫。
于法疑惑且猶豫。
于僧疑惑且猶豫。
于學疑惑且猶豫。
于前際疑惑且猶豫。
于後際疑惑且猶豫。
于前後際疑惑且猶疑。
于相依性緣起法疑惑且猶豫。
如是所有之惑、疑惑、已惑、疑、猶豫、二分、二路、疑惑、不一執、暧昧、遍暧昧、不穿入、昏迷、心意之後悔,此言為猶豫。
此中,如何為戒禁取耶?是依此[佛教]以外諸沙門、婆羅門之戒、淨禁、淨戒禁而為清淨。
如是所有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戒禁取。
此為三結。
[三愛] 此處,如何為三愛耶?是欲愛、有愛、無有愛。
此中,如何為有愛耶?是有見俱行之貪、等貪、随貪、滿足、喜、喜貪、心之等貪,此言為愛。
此中,如何為無有愛耶?是斷見俱行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無有愛。
其餘之渴愛是欲愛。
此中,如何為欲愛耶?是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欲愛……乃至…… 色界……乃至……無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有愛。
斷見俱行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無有愛。
此為三愛。
此處,如何為更有其他之三愛耶?是欲愛、色愛、無色愛。
此中,如何為欲愛耶?是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欲愛。
此中,如何為色愛耶?是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色愛。
此中,如何為無色愛耶?是無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無色愛。
此為三愛。
此處,如何更有其他之三愛耶?是色愛、無色愛、滅愛。
此中,如何為色愛耶?是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色愛。
此中,如何為無色愛耶?是無色界相應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無色愛。
此中,如何為滅愛耶?是斷見俱行之貪、等貪……乃至……心之等貪,此言為滅愛。
此為三愛。
[三尋] 此處,如何為三尋耶?是欲尋、有尋、梵行尋。
此中,如何為欲尋耶?是所有于欲之欲欲……乃至……欲着,此言為欲尋。
此中,如何為有尋耶?是所有于有之有欲……乃至……有着,此言為有尋。
此中,如何為梵行尋耶?世間是常住,或世間是無常……乃至……或如來死後存在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
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梵行尋。
[其他之三尋] 此處,如何為欲尋耶?是欲貪,與此一類不善之身業、語業、意業,此言為欲尋。
[此中,如何為有尋耶?]即有貪,與此一類不善之身業、語業、意業,此言為有尋。
[此中,如何為梵行尋耶?]是邊執見,與此一類不善之身業、語業、意業,此言為梵行尋。
此為三尋。
[三自負] 此處,如何為三自負耶?是“我勝”之慢、“我等”之慢、“我劣”之自負。
此言為三自負。
[三畏] 此處,如何為三畏耶?是生畏、老畏、死畏。
此中,如何為生畏耶?是以生為緣之畏、畏相、身振、身毛豎立、心之畏怖,此言為生畏。
此中,如何為老畏耶?是以老為緣之畏、畏相、身振、身毛豎立、心之畏怖,此言為老畏。
此中,如何為死畏耶?是以死為緣之畏、畏相、身振、身毛豎立、心之畏怖,此言為死畏。
此為三畏。
[三暗] 此處,如何為三暗耶?或以過去世為所緣之疑惑、猶豫、不勝解、不等靜。
或以未來世為所緣之疑惑、猶豫、不勝解、不等靜。
或以現在世為所緣之疑惑、不勝解、不等靜。
此為三暗。
[三外道處] 此處,如何為三外道處耶?此處一類者,或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語、如是見。
即“所有之任何士夫補特伽羅之領受,或樂、苦、不苦不樂,一切是前[世]之宿作因”。
此處一類者,或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語、如是見。
即“所有之任何士夫補特伽羅之領受,或樂、苦、不苦不樂,一切是自在[天]所變因。
” 此處一類者,或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語、如是見。
即“所有之任何士夫婆羅門之領受,或樂、苦、不苦不樂,一切是無緣”。
此為三外道處。
[三障] 此處,如何為三障耶?是貪障、瞋障、癡障,此為三障。
[三穢] 此處,如何為三穢耶?是貪穢、瞋穢、癡穢,此為三穢。
[三垢] 此處,如何為三垢耶?是貪垢、瞋垢、癡垢,此為三垢。
[三火] 此處,如何為三邪耶?是貪邪、瞋邪、癡邪,此為三邪。
此處,如何亦有其他之三邪耶?身邪、語邪、意邪,此為三邪。
[三火] 此處,如何為三火耶?是貪火、瞋火、癡火,此為三火。
[三瑕] 此處,如何為三瑕耶?是貪瑕、瞋瑕、癡瑕,此為三瑕。
此處,如何亦有其他之三瑕耶?是身瑕、語瑕、意瑕,此為三瑕。
[三見] 此處,如何為味着見耶?此處一類者,或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說、如是見。
即“于欲而無過失”,彼于欲而堕于堕落性,此言為味着見。
此處,如何為随我見耶?此處有無聞之異性。
不見聖者不知聖法,于聖法而不調順;不見善士不知善士之法,于善士之法不調順。
以色是我之等循觀。
或我是有色之[等循觀],或于我為有色……或于色是有我之[等循觀]。
以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是我之等循觀。
或我是有識[之等循觀],若于我且有識……若于識有我之[等循觀]。
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随我見。
此處,如何為邪見耶?即“無布施、無供犧……乃至……一切自證知今世與他世而無示知[他]者”。
所有如是之見、成見……乃至……颠倒執,此言為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