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品 正勤分别

關燈
一 經分别 四正勤者,于世有比丘,為令未生之惡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

    為令已生之惡不善法舍離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

    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

    為令已生之善法堅住、不忘、倍增、廣大、修習、圓滿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

     如何“有比丘,為令未生之惡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耶? 此中,如何為“未生之惡不善法”耶?是三不善根。

    貪、瞋、癡此為一類之煩惱與此等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相應,是所等起之身業、語業、意業是等言“未生之惡不善法”。

    如斯,為令此等未生之惡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此中,如何為欲耶?是所有之欲,求趣、希望、善法欲。

    是言為欲。

    為令此欲生、等生、起、等起、生起、現起。

    依此言“生欲”。

     “策勵”者,此中,如何為策勵耶?是所有心之發勤……乃至……正精進。

    是言策勵。

    依此策勵而有得達、等得達、到達、等到達、生起、等生起、成就。

    依此言“策勵”。

     “發勤”者,此中,如何為勤耶?是所有心之發勤……乃至……正精進。

    是言為勤。

    精勤此勤、等精勤、習、修、多所作。

    依此言“發勤”。

     “策心”者,此中,如何為心耶?是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是等之意識界。

    是言為心。

    令策此心、等策、堅固、把持。

    依此言“策心”。

     “持心”者,此中,如何為持心耶?是所有心之發勤……乃至……正精進。

    是言“持心”。

    此持心者有得達……乃至……成就。

    依此言“持心”。

     如何“有比丘,為令已生惡不善法舍離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耶? 此中,如何“已生之惡不善法”耶?是三不善根與貪、瞋、癡此為一類之煩惱。

    與此等相應之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所等起之身業、語業、意業是等為“已生之惡不善法”。

    如斯,為令是等已生之惡不善法舍離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乃至……“策勵”者……乃至……“發勤”者……乃至……“策心”者……乃至……“持心”者;此中,如何為“持心”耶?是所有心之發勤……乃至……正精進。

    是言持心。

    此持心者有得達……乃至……成就。

    依此言“持心”。

     如何“有比丘,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耶? 此中,如何為“未生之善法”耶?是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癡,是與相應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所等起之身業、語業、意業此等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

    如斯,為令是等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乃至……“策勵”者……乃至……“發勤”者……乃至……“策心”者……乃至……“持心”者;此中,如何為持心耶?是所有心之發勤……乃至……正精進,是言持心。

    此持心者有得達……乃至……成就。

    依此言“持心”。

     如何“有比丘,為令已生之善法堅住、不忘、倍增、廣大、修習、圓滿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耶? 此中,如何“已生之善法”耶?是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癡,是與相應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所等起之身業、語業、意業,是言“已生之善法”。

    如斯,為令是等已生之善法堅住、不忘、倍增、廣大、修習、圓滿故,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