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偈經
關燈
小
中
大
一〇一九
識者應交信心人,如愛智慧博聞人,合會善人有幸福。
一〇二〇 [飾相瘡腫塊,抱病]多思惟……乃至…… 一〇二一 多聞巧演說,為佛之侍者,瞿昙卸重擔,離結設卧處。
一〇二二 漏盡離結,超着清涼,到生死岸,持最後身。
一〇二三 日種親族,住止佛法,瞿昙所立,到涅槃路。
一〇二四 由佛得法門,八萬有二千,由比丘所得,亦有二千數,八萬四千門,我等須護持。
一〇二五 寡聞之男,如同老牛,彼之肉粗,智慧不加。
一〇二六 博聞之人以所聞,而輕視寡聞之人,恰如盲者攜燈火,我等如是了解之。
一〇二七 敬事博聞人,勿喪所聞處,此為梵行根,為法護持者。
一〇二八 [聞一部],知始終,知義理,通詞句,學正法,探義理。
一〇二九 堪忍願樂生,努力測正法,内心安善定,随時起奮勇。
一〇三〇 博聞護持法,識法有智慧,如是佛弟子,盡人所當事。
一〇三一 博聞持法者,守護佛寶藏,世人須尊敬,為衆之眼目。
一〇三二 法為遊處,樂法思法,念法比丘,不退正法。
一〇三三 身之勞苦悭貪甚,命時時衰不奮起,貪着肉身安樂者,沙門之樂何處來。
一〇三四 諸方對我不分明,我于諸法不了解,良友由此世間去,宛然我入黑闇窟。
一〇三五 良友亡失,師過去者,身念如是,己無良友。
一〇三六 古者已由此世去,新者與我不相合,今日獨自我禅思,猶如雨時巢籠鳥。
一〇三七 衆多之人諸國來,為聞佛法欲見我,聞法之事不可遮,此知我之時已到。
一〇三八 衆多之人諸國來,欲見尊師請許可,師為佛法具眼者,我等聞法不可遮。
一〇三九 二十五年間,我為有學者,不起愛欲想,見法之善性。
一〇四〇 二十五年間,我為有學者,不起瞋恚想,見法之善性。
一〇四一~一〇四三 二十五年間,我以慈身業……我以慈語業……我以慈意業,随侍奉世尊,如影不離[形]。
一〇四四 佛之經行,随後行之,佛之說法,我生智慧。
一〇四五 我所作未辦,有學心未熟,慈愍我等師,不幸逢圓寂。
一〇四六 勝人正覺者,一旦歸圓寂,爾時有恐怖,身毛皆豎立。
一〇四七 多聞持法者,護持佛寶藏,世間之眼目,阿難尊圓寂。
一〇四八 多聞持法者……乃至……暗中,拂黑闇之人。
一〇四九 行處有正念,堅固之賢士,正法支持者,長老寶之源。
一〇五〇 我奉事師……乃至……” (右)阿難長老。
攝頌: 弗沙、優婆帝須[舍利弗]、阿難三長老有名聞。
此處偈頌百零五。
四十偈集 一〇五一 “長者群集勿遊行,如是心亂難得定,得見衆人集之苦,長者切勿喜群集。
一〇五二 牟尼汝勿入俗家,如是心亂難得定,元氣盛而貪諸味,舍棄安樂之福利。
一〇五三 俗家禮拜與供養,此為淤泥應須知,微細之箭此難拔,惡人恭敬此難擯。
一〇五四 山間栖處下,乞食入都城,我見癞人食,恭敬我近前。
一〇五五 彼手持腐果,向我薦其食,投食我缽中,彼指亦壞落。
一〇五六 我憑垣根處,而我食其食,由始食至終,我心無厭嫌。
一〇五七 依戶而食,牛溲為藥,樹下座卧,衣糞掃衣,受此等物,為四方人。
一〇五八 佛之嗣續者,山上舍命處,迦葉有正知,正念有神通,毅然上行去。
一〇五九 迦葉乞食歸,毅然登山上,無著無怖畏,獨坐靜禅思。
一〇六〇 迦葉乞食歸,毅然登山上,無著于燒中,清涼靜禅思。
一〇六一 迦葉乞食歸,毅然登山上,無著所為終,無漏靜禅思。
一〇六二 蔓草[加麗利]掩地域,象聲[所響處],此等岩山内,為我安樂所。
一〇六三 碧雲色美麗,清冷水澄湛,[地]為因達伍波迦甲蟲掩,吾樂此岩山。
一〇六四 碧雲峰優美,宛如栖閣頂,象聲所響處,吾樂此岩山。
一〇六五 山地雨降注,可樂有高台,諸仙往來處,冠鳥(孔雀)聲繁喧,此等岩山内,為我安樂所。
一〇六六 專心凝靜處,我以此為足,比丘修清福,我以此為足。
一〇六七 轉心求安樂,我以此為足,專心求觀行,我以此為足。
一〇六八 鳥麻花衣着,如雲覆虛空,種種鳥類群,此等岩山内,為我安樂所。
一〇六九 [此處],在家者不集,獸群所悠遊,種種鳥群集,此等岩山内,為我安樂所。
一〇七〇 有澄水……[一一三、六〇一]…… 一〇七一 如奏五種樂,集于心一境,得見正法人,喜樂實無比。
一〇七二 勿作多業……[四九四]…… 一〇七三 勿作多業,遠離非利,困疲苦惱,不得安息。
一〇七四 隻為唇動,無見無知,硬直徘徊,自思為優。
一〇七五 愚者身劣,思己為優,強頑之心,人不稱揚。
一〇七六 我優我不優,我劣我不劣,[智者于等同],憍慢中不動。
一〇七七 智慧語真實,戒律得安定,心達安息者,智者所稱揚。
一〇七八 同為修梵行,而不受尊敬,正法于遠離,如同地與空。
一〇七九 增長梵行,常存正念,常有忏愧,再生斷盡。
一〇八〇 比丘輕噪心不定,假今身纏糞掃衣,彼以此為無上美,猶如猿猴纏獅皮。
一〇八一 心定不輕噪,慎重攝諸根,以着糞掃衣,美如山窟獅。
一〇八二 此等諸天子,皆有神通力,聞名有十千,總屬梵天身。
一〇八三 賢而大祥慮,善定法将軍,舍利弗尊者,彼等合掌禮。
一〇八四 人間善生者,我今歸命汝,人間最上者,我今歸命汝,汝之靜禅思,不知何所依。
一〇八五 諸佛各各有行處,實為深遠不思量,假令集合取發者,彼等亦難知于此。
一〇八六 後見有德者,尊者舍利弗,諸天子恭敬,劫賓那露笑。
一〇八七 盡佛刹田,除大世尊,頭陀之德,優無等者。
一〇八八 奉事我師……[六〇四]…… 一〇八九 不染飲食,衣服卧塌,瞿昙世尊,不可測量,猶如蓮華,不為水污,傾意出進,離脫三界。
一〇九〇 彼大牟尼,念住為頸,信仰為手,智慧為頭,常得寂滅,遊行四方。
” (右)摩诃迦葉長老。
攝頌: 四十為偈集,稱摩诃迦葉,長老唯一人,偈頌四十二。
五十偈集 一〇九一 “我觀生無常,獨住山窟中,唯獨無二人,何時将有此,我此何時來? 一〇九二 我纏牟尼衣,無意無欲念,貪瞋癡己盡,安樂住山腹,何時将有此,我此何時來? 一〇九三 無常死病所,老死之所惱,觀身無怖畏,獨住于林間,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四 智慧造銳刀,怖畏赍苦惱,渴愛蔓附生,切斷應須住,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五 我以智慧造,火熾諸仙劍,獅子座上舞,魔王軍勢敗,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六 我集善良士,交往重法人,如實觀諸法,勤勉勝諸根,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七 我入山廓中,時時念聖道,疏離饑渴患,風熱蟲蛇惱,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八 大仙己知得,難見四種谛,以此安定己,正念勿喪失,達此以智慧,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九 無量之色聲,香味可觸法,熱氣我有止,智慧以見此,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〇 談以粗惡語,此原不為惑,又複被稱贊,此原不踴躍,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一 草木蔓諸蘊,此等無量法,内外共稱量,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二 着衣森林中,我踏仙士路,雨季飛新雲,降注之雨水,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三 冠鳥于(孔雀)森林,聞鳴山窟中,于是我起立,思達不滅道,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四 雨注入龍淵,複向鲸海入,可怖恒伽河,閻牟那河中,薩羅娑縛底,将以神通力,渡河不沉沒,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五 如象徘戰場,欲以斷諸欲,心靜系禅思,清淨斥諸相,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六 如為負債窘,為富者所惱,如貧者獲寶,通大仙之教,如貧喜獲寶,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七 汝雲:‘在家生活不可要’,是汝誘勸我出家,已多年我今歡出家,何故對我不注意? 一一〇八 心!汝非誘我者耶?汝雲:‘山廓種種羽翼鳥,雷電轟轟起應響,此等森林入樂樂。
’ 一一〇九 在家可愛親朋族,于世嬉戲樂諸欲,今總舍棄達涅槃,心!然汝對我不滿足。
一一一〇 此為為我非為他,武裝時至何悲傷,總觀一切動轉物,求不滅道我出家。
一一一一 兩足優者善語者,調禦丈夫大力者:‘心中動轉似猿猴’,不離貪欲實難制。
一一一二 欲為種種甘與樂,無智凡夫為此縛,為求再生甘願苦,為心所導投地獄。
一一一三 孔雀蒼鷹聲頻繁,虎豹圍繞森林中,身舍欲望勿樂着,心!汝先如是勸說我。
一一一四 四禅五根與五力,修習七支與三昧,于佛之教達三明,心!汝先如是勸說我。
一一一五 到達不滅成救濟,斷盡一切諸苦惱,淨除煩惱修八支,心!……。
一一一六 五蘊為苦須正見,由苦出者應舍棄,斷盡諸苦于此處,心!……。
一一一七 正觀苦是無恒常,乃至無我空正觀,心止邪惡及殺害,心!……。
一一一八 圓頂毀形不雅觀,手持唯有之一缽,諸家之間行乞食,大仙之教委此身,心……。
一一一九 往來街路善攝己,家者欲者愛無念,猶如滿月光明夜,心!……。
一一二〇 森林住者乞食者,冢間住者褴褛者,坐不卧者樂頭陀,心!……。
一一二一 植樹願望為得果,即如希望斬樹根,心!無常動轉勸說我,對此實是不可喻。
一一二二 遠行獨遊無形色,我對汝語不信服,諸欲苦辛大怖畏,想望涅槃我遊行。
一一二三 我出家非為不運,非為無慚恥,非為生活無顔面,心!我為對汝有信服。
一一二四 少欲舍覆止息苦,此為善人所稱歎,心!汝于彼時勸說我,今汝先我返舊所。
一一二五 渴愛無明愛非愛,美色樂受适意欲,既擯斥者我已擯,不為彼再返回去。
一一二六 心!所有場合随汝語,多生之中無觸怒,汝之知恩來内生,汝為作苦久輪回。
一一二七 心!汝使我為婆羅門,為王仙士刹帝利,及天子毗舍首陀。
一一二八 依汝我為阿修羅,依汝之本堕地獄,有時轉入畜生道,我為餓鬼亦因汝。
一一二九 時作假面香具師,汝勿再再诳騙我,縱然我今舍棄汝,我雖發诳不欺汝。
一一三〇 心于曩……[七七]…… 一一三一 此世無常不堅實,亦無精質師示我,心!使我得入勝者教,超大苦難渡瀑流。
一一三二 心!汝今不可如先在,我今更不蒙汝制,大仙之教我出家,我今不再遭損失。
一一三三 山海河大地,十方總無常,三有有患難,心!何處享安樂? 一一三四 心!醜陋更何為,心!我不受汝制,我斷兩口鞴,不觸九孔流。
一一三五 野豬羚羊竊出沒,天作巧妙窟舍中,新雨降濺森林内,心!此處享樂入窟中。
一一三六 青色之頸有善冠,雜色之羽包尾翼,空中飛行美妙聲,使汝林中禅思樂。
一一三七 四指草上美花放,森林雨降似雲色,我卧山中如樹木,我之卧床柔如綿。
一一三八 我将為如自主人,所得之物将滿足,如同革工鞣貓皮,柔皮為囊不懈怠。
一一三九 我将為如自主人,所得之物将滿足,我今伏汝依精進,如伏狂象巧象師。
一一四〇 如調馬師之矯馬,善調順汝得固定,我以安泰防護心,是人常得履行道。
一一四一 縛汝緣境以強力,縛象于柱以強繩,我以正念能守汝,修練不依諸生有。
一一四二 遮止邪路以智慧,努力制心入正路,澈見苦之集起滅,第一語者嗣續人。
一一四三 心!汝曾對我為指導,于此四倒之世界,今汝破結縛可離師,(大牟尼)。
一一四四 森林美飾心自在,獸雲為鬘樂入山,心!山谷人稀汝為樂,心!汝将必定到彼岸。
一一四五 無論男女制意望,從而得享諸安樂,心!無智從魔受羅制,汝喜生有為從屬。
” (右)陀羅弗陀長老。
攝頌: 五十偈集獨清白,陀羅弗陀一長老,此處偈頌五十五。
六十偈集 一一四六 “住森林乞食,殘食入缽樂,内心善住定,得破魔王軍。
一一四七 住森林乞食,殘食入缽樂,震動魔王軍,如象震葦舍。
一一四八 忍耐住樹下,殘食入缽樂,内心善住定,得破魔王軍。
一一四九 忍耐住樹下,殘食入缽樂,震動魔王軍,如象震葦舍。
一一五〇 醜哉組骸骨,肉筋縫小舍,充滿有惡臭,他體思己有。
一一五一 皮膚包糞袋,妖魅有潰瘍,汝身有九孔,流出不淨液。
一一五二 汝身所合污物縛,九孔惡臭流濁液,比丘應避此不淨,猶如好潔人避糞。
一一五三 若人如知此,知此應遠避,如雨期糞坑,污穢滿外溢。
一一五四 如是誠如是,大雄士沙門,誠如汝所雲,應知此淪落,如泥中老牛。
一一五五 姜黃諸顔料,描繪此虛空,自思為得意,有害而無他。
一一五六 等同虛空内,我心善定住,勿接汝邪心,如鳥投火聚。
一一五七 瘡腫塊飾相,抱病多思惟,見此積集身,住立不确固。
一一五八 見種種特質,舍利弗涅槃,爾時有恐怖,身毛直豎立。
一一五九 諸行無常……乃至…… 一一六〇 五蘊己不見,見為他物者,如貫微細物,以箭貫毫末。
一一六一 諸行已不見,見為他物者,如穿微妙理,以箭穿毫末。
一一六二~二一六三 如以刃刺……[三九、四〇]…… 一一六四 我修練己心,持得最後身,我以此足指,動鹿母樓閣。
一一六五 以解一切結,志趣此涅槃,柔情以小力,終不可達到。
一一六六 此青年比丘,為一優勝人,魔王為所敗,持得最後身。
一一六七 毗婆羅山槃荼婆,岩窟繼續墜落雷,然此無比佛之子,山岩窟中靜禅思。
一一六八 安靜歸寂滅,邊地居牟尼,佛尊嗣續者,梵天為敬禮。
一一六九 安靜歸寂滅,邊地居牟尼,佛尊嗣續者,婆羅門敬禮迦葉尊。
一一七〇 經生百世婆羅門,人間之中知吠陀,婆羅門身出生者,再再生為婆羅門。
一一七一 三吠陀之讀誦者,此等不足度彼岸,以比禮拜迦葉尊,不及十六分一值。
一一七二 先為朝飨,順次逆次,見八解脫,然後受食。
一一七三 婆羅門!勿侵比丘,勿侵自己(苦行),對阿羅漢,心起信念,合掌禮拜,勿破汝頭。
一一七四 為輪回所累,不見正法者,奔馳非行處,曲路與邪道。
一一七五 塗糞如蛆蟲,為諸行所惑,專心為利養,又求受恭敬,比丘婆提羅,一生空過去。
一一七六 兩處得解脫,内心住善定,端嚴舍利弗,我等見其來。
一一七七 彼去渴愛箭,三明結縛盡,戰勝魔王者,人間受供養,無上之福田。
一一七八 數多天子等,神通有名稱,總數有十千,梵輔天之衆,歸命目犍連,合掌為禮去。
一一七九 生善之人歸命汝,最上之人歸命汝,尊者汝身諸漏盡,汝有應受供養德。
一一八〇 人天所恭敬,生而戰勝死,白蓮水不污,不被諸行污。
一一八一 此一大比丘,如同梵天王,一瞬時間内,見世一千方,諸種神道力,生死見時機,彼為天之子。
一一八二 智慧戒寂靜,比丘達彼岸,舍利弗最上。
一一八三 百千俱胝生己身,一刹那間為化成,予熟神通變化巧。
一一八四 目犍連為我之姓,熟通定明以逮達,圓滿無依着之教,寂靜諸根有賢智,破毀結縛無煩惱,恰如象破腐蔓樹。
一一八五~一一八六 我奉事師……[六〇四、六〇五]……同。
一一八七 害佛弟子義睹羅,及婆羅門迦屈山達,杜西地獄之煮為如何? 一一八八 一百之鐵杙,各各使感苦,佛弟子義睹羅,婆羅門迦屈山達,如是受害,杜西之煮于地獄。
一一八九 比丘佛弟子,深知地獄苦,如是害比丘,魔王!汝将難脫苦。
一一九〇 大海之中部,宮殿峙一劫,琉璃色喜樂,光明如火焰,此處種種色,多數天女舞。
一一九一 比丘佛弟子……魔王!汝将難脫苦。
一一九二 依佛之所勸,比丘衆期待,彼以足指震,動鹿母樓閣。
一一九三 比丘佛弟子…… 一一九四 我以神通力,我足指震動,毗阇延哆樓閣,天子震且驚。
一一九五 比丘佛弟子…… 一一九六 毗阇延哆樓閣,帝釋被問言:‘汝以知渴愛,滅盡解脫耶?’帝釋被彼問,如實作解答。
一一九七 比丘佛弟子…… 一一九八 善法樓閣中,天衆之面前,大梵天王主,被問如是言:‘我友,汝先有之見,今有同見否?汝于梵界中,過去見光輝。
’ 一一九九 大梵天王主,如實作解答:‘尊者!我先有此見,而今已不持。
一二〇〇 我于梵界中,過去見光輝,今日謂“我常住恒久”,知此是虛語。
’ 一二〇一 比丘佛弟子…… 一二〇二 解脫之喜樂,見大彌樓山,弗婆提洲林,地上栖息人。
一二〇三 比丘佛弟子…… 一二〇四 火燒愚人,愚人不思,愚人觸火,為火所燒。
一二〇五 魔王!汝襲如來,反燒自己,猶如愚人,觸火燒己。
一二〇六 魔王!汝襲如來,積不善業,波旬!汝曾自思:‘邪業不熟’? 一二〇七 魔者!汝犯罪業,長夜積集,魔王!由佛解縛,對諸比丘,勿起欲想。
一二〇八 如是比丘,(麥薩迦羅)于恐怖林,叱坂魔王,夜叉不喜,湮沒其處”。
如是尊者摩诃目犍連長老唱誦偈頌。
攝頌: 六十偈集唯一人,大神通者目犍連,偈頌共為七十八。
大集 一二〇九 “我由在家出,出家已得度,魔起鹵莽想,欲得随逐我。
一二一〇 修道我生善,習術堅武裝,一千大弓手,四方使退散。
一二一一 若比此數多,婦女來此處,我不為所惱,住立于正法。
一二一二 日種佛說法,趣向涅槃道,一度我聞法,我心得喜樂。
一二一三 我住如斯法,‘波旬!汝可近前來。
’‘死王!我将反制汝,汝不見我道。
’ 一二一四 居家樂非樂,一總皆抛棄,何處無欲起,比丘無欲者。
一二一五 大地有形色,人間天上界,老朽總無常,識者如是學,而知以遊行。
一二一六 人于本質上,善起執着心,見聞觸知處,于此能欲念,欲念皆除去,此處無染污,彼名為牟尼。
一二一七 六十八邪見,凡夫具思想,住着非法上,不屬何宗派,而無邪執者,彼可為比丘。
一二一八 性格具圓滿,長夜入定住,無欲亦無僞,牟尼有智慧,深達寂靜道,滅盡諸緣起,靜待死至時。
一二一九 瞿昙[弟子]舍憍慢,舍棄憍慢無所餘,汝等如為憍慢迷,将來必定後悔久。
一二二〇 群生如為覆所覆,憍慢所賊堕地獄,群生如為憍慢賊,生入地獄長憂苦。
一二二一 能履修道依道勝,比丘絕欲無憂苦,享受聲譽與安樂,法見之人正稱呼。
一二二二 然而于此世,無有剛愎與憍慢,舍棄障蓋成清淨,除去憍慢無所餘,安靜智慧盡苦際。
” 一二二三 鵬耆舍曰:“我為貪欲燒,我心被燃燒,瞿昙垂慈愍,教我消除法。
” 一二二四 阿難曰:“依有颠倒想,汝心被燃燒,貪欲與俱有,舍離清淨相。
一二二五 定住一境性,修練不淨相,于汝有身念,嫌厭之情多。
一二二六 修練心無相,抛舍愛與執,憍慢汝知悉,寂靜為遊行。
” 一二二七 依人勿苦己,說為如是語,亦勿害他人,善說如是語。
一二二八 他喜聞語,口出愛語,不言他惡,是為愛語。
一二二九 真語不滅,不朽之法,寂滅之人,住真法義。
一二三〇 為達涅槃道,為盡苦惱際,佛說安穩語,語中最上義。
一二三一 深智之智者,熟知道非道,大智舍利弗,說法為比丘。
一二三二 廣語與略說,聲如八哥鳥,彼示無礙辯。
一二三三 聞彼說法聲,美音愛樂耳,比丘心歡喜,怡悅傾耳聽。
一二三四 今日十五日,五百比丘人,為達清淨來,諸仙斷結縛,解苦盡再生。
一二三五 猶如轉輪王,諸大臣為伴,大地至海際,普遍皆巡行。
一二三六 同具三明,滅卻死魔,諸弟子輩,克無上戰,奉侍師尊,以為隊主。
一二三七 總為世尊子,此中非無實,除去渴愛箭,禮拜日族尊(佛)。
一二三八 比丘逾千人,奉侍善逝尊,塵垢無畏法,無畏說涅槃。
一二三九 正等覺者說,以聞廣大法,比丘衆圍繞,佛顔發光輝。
一二四〇 “世尊!汝有龍之名,諸仙中第七,慈意如大雲,法雨潤弟子。
一二四一 日中由住起,為見師尊行,大雄尊!弟子鵬耆舍,前來禮尊足。
一二四二 克魔之邪路,遊行破障礙,解除纏縛人,分分以分别,見無依着人。
一二四三 為渡瀑流,說不滅法,見諸法者,住立不動。
一二四四 [世]之燈明人,透視彼岸處,彼于十法中,證知最上[法]。
一二四五 如是說善法,知法者之中,幾人不放逸,然于世尊教,精勤常禮拜。
一二四六 憍陳如長老,出離之志銳,續佛開悟者,常住安樂地,以獲遠離人。
一二四七 弟子行師教,佛道可達成,一總為精勤,成就學習人。
一二四八 三明大威力,知[他]心所趣,佛之嗣續者,憍陳如禮拜師之足。
一二四九 牟尼已盡苦惱際,坐山中腹有三明,滅盡死魔佛弟子,禮拜以為師侍事。
一二五〇 有大威力目犍連,彼以[己]心得解脫,彼以神通行測驗,驗彼等心滅本質。
一二五一 具備諸支分,苦惱際涯盡,具有諸方便,師事瞿昙尊。
一二五二 猶空無雲無垢穢,如光輝圓月普照,鴦耆羅娑大牟尼,汝之名稱照世界。
一二五三 我先醉詩歌,村村都都行,得見正覺者,以達法彼岸。
一二五四 彼岸之牟尼,為我說正法,我聞法和悅,我即起信心。
一二五五 我聞彼之語,五蘊十二處,遍知十八界,出家而得度。
一二五六 如來為利益此等數多之婦女、男子而開示佛教,而出現于世。
一二五七 比丘比丘尼,見物之規律,為求彼等益,牟尼證菩提。
一二五八 日族有眼者,佛尊愍衆生,為說四聖谛。
一二五九 [四谛]苦與苦生起,苦超越與苦息止,此為聖者八支道。
一二六〇 此等如實說,我如此等見,我為達己利,成就佛之教。
一二六一 我來佛之側,事出非徒然,分别諸法中,我通最尊者。
一二六二 神通達彼岸,耳界得清淨,三明護神足,知他心所趣。
一二六三 現法斷疑尊智師,聲譽清高世所知,心歸寂靜一比丘,死于阿伽羅婆廟。
一二六四 彼名尼瞿陀劫波,世尊與波羅門處,世尊,見賢固法求解脫,禮拜世尊勤精進。
一二六五 釋氏普眼者!彼佛弟子總欲知,我等以耳豫聽聞,世尊汝為我等師,世尊汝為無上士。
一二六六 汝為我等斷疑惑,此為汝對我等語,饒智者!圓寂比丘汝指示,普眼者!汝今指示與我等,如對千眼帝釋天,諸天之中為指示。
一二六七 一切纏縛愚癡道,無智之伴疑惑處,此等若達如來者,如來最上人眼目。
一二六八 若人真能斷煩惱,譬如風散浮雲層,假如煩惱不能斷,一切世界覆黑闇,光輝人亦有煩惱。
一二六九 賢人作光明,我思汝為然,我等為禅觀,來謂汝之處,于此衆座中,劫波示我等。
一二七〇 世間妙好人,疾揚妙好音,白鳥擡其首,善調圓潤聲,徐徐為歌唱,我等傾意聞。
一二七一 生死棄無殘,邪惡一掃盡,切望佛說法,不果凡夫欲,如來所慮者,行事必有故。
一二七二 全智者所為,領受十全說,最後我合掌,我等知劫波,彼不诳我等,彼為尊智人。
一二七三 覺聖者之語,知其無漏所,勿作欺诳語,大精進之人,猶如時暑熱,惱人求冷水,願得汝之語,為聽者降雨。
一二七四 劫波有法利,精進修梵行,對彼以為空,彼己歸圓寂,将入有餘滅,抑或入解脫,我等願聞此。
” 一二七五 世尊曰:“此處名色上,彼已斷渴愛。
”五者最上之世尊曰:“長時無依着,斷盡渴愛流,無殘渡生死。
” 一二七六 “聞此世尊語,我等心喜悅,仙士中第七(釋尊),我等徒不問,信汝婆羅門,所言不欺我。
一二七七 佛之諸弟子,口言與身行,虛僞之死王,強網已被破。
一二七八 世尊!劫比耶見取着之源,劫比耶已渡難超死王之領域。
一二七九 兩足中尊者,我向汝禮拜,汝為天中天,汝子已後出,龍象之真子,前來拜龍象。
” 尊者鵬耆舍長老唱如是偈。
攝頌曰: 七十為偈集,明敏鵬耆舍,長老唯一人,偈頌七十一。
此等偈集諸偈頌,一千三百六十首,長老二百六十四,漏盡弟子獅子吼,如同火聚滅無餘。
一〇二〇 [飾相瘡腫塊,抱病]多思惟……乃至…… 一〇二一 多聞巧演說,為佛之侍者,瞿昙卸重擔,離結設卧處。
一〇二二 漏盡離結,超着清涼,到生死岸,持最後身。
一〇二三 日種親族,住止佛法,瞿昙所立,到涅槃路。
一〇二四 由佛得法門,八萬有二千,由比丘所得,亦有二千數,八萬四千門,我等須護持。
一〇二五 寡聞之男,如同老牛,彼之肉粗,智慧不加。
一〇二六 博聞之人以所聞,而輕視寡聞之人,恰如盲者攜燈火,我等如是了解之。
一〇二七 敬事博聞人,勿喪所聞處,此為梵行根,為法護持者。
一〇二八 [聞一部],知始終,知義理,通詞句,學正法,探義理。
一〇二九 堪忍願樂生,努力測正法,内心安善定,随時起奮勇。
一〇三〇 博聞護持法,識法有智慧,如是佛弟子,盡人所當事。
一〇三一 博聞持法者,守護佛寶藏,世人須尊敬,為衆之眼目。
一〇三二 法為遊處,樂法思法,念法比丘,不退正法。
一〇三三 身之勞苦悭貪甚,命時時衰不奮起,貪着肉身安樂者,沙門之樂何處來。
一〇三四 諸方對我不分明,我于諸法不了解,良友由此世間去,宛然我入黑闇窟。
一〇三五 良友亡失,師過去者,身念如是,己無良友。
一〇三六 古者已由此世去,新者與我不相合,今日獨自我禅思,猶如雨時巢籠鳥。
一〇三七 衆多之人諸國來,為聞佛法欲見我,聞法之事不可遮,此知我之時已到。
一〇三八 衆多之人諸國來,欲見尊師請許可,師為佛法具眼者,我等聞法不可遮。
一〇三九 二十五年間,我為有學者,不起愛欲想,見法之善性。
一〇四〇 二十五年間,我為有學者,不起瞋恚想,見法之善性。
一〇四一~一〇四三 二十五年間,我以慈身業……我以慈語業……我以慈意業,随侍奉世尊,如影不離[形]。
一〇四四 佛之經行,随後行之,佛之說法,我生智慧。
一〇四五 我所作未辦,有學心未熟,慈愍我等師,不幸逢圓寂。
一〇四六 勝人正覺者,一旦歸圓寂,爾時有恐怖,身毛皆豎立。
一〇四七 多聞持法者,護持佛寶藏,世間之眼目,阿難尊圓寂。
一〇四八 多聞持法者……乃至……暗中,拂黑闇之人。
一〇四九 行處有正念,堅固之賢士,正法支持者,長老寶之源。
一〇五〇 我奉事師……乃至……” (右)阿難長老。
攝頌: 弗沙、優婆帝須[舍利弗]、阿難三長老有名聞。
此處偈頌百零五。
四十偈集 一〇五一 “長者群集勿遊行,如是心亂難得定,得見衆人集之苦,長者切勿喜群集。
一〇五二 牟尼汝勿入俗家,如是心亂難得定,元氣盛而貪諸味,舍棄安樂之福利。
一〇五三 俗家禮拜與供養,此為淤泥應須知,微細之箭此難拔,惡人恭敬此難擯。
一〇五四 山間栖處下,乞食入都城,我見癞人食,恭敬我近前。
一〇五五 彼手持腐果,向我薦其食,投食我缽中,彼指亦壞落。
一〇五六 我憑垣根處,而我食其食,由始食至終,我心無厭嫌。
一〇五七 依戶而食,牛溲為藥,樹下座卧,衣糞掃衣,受此等物,為四方人。
一〇五八 佛之嗣續者,山上舍命處,迦葉有正知,正念有神通,毅然上行去。
一〇五九 迦葉乞食歸,毅然登山上,無著無怖畏,獨坐靜禅思。
一〇六〇 迦葉乞食歸,毅然登山上,無著于燒中,清涼靜禅思。
一〇六一 迦葉乞食歸,毅然登山上,無著所為終,無漏靜禅思。
一〇六二 蔓草[加麗利]掩地域,象聲[所響處],此等岩山内,為我安樂所。
一〇六三 碧雲色美麗,清冷水澄湛,[地]為因達伍波迦甲蟲掩,吾樂此岩山。
一〇六四 碧雲峰優美,宛如栖閣頂,象聲所響處,吾樂此岩山。
一〇六五 山地雨降注,可樂有高台,諸仙往來處,冠鳥(孔雀)聲繁喧,此等岩山内,為我安樂所。
一〇六六 專心凝靜處,我以此為足,比丘修清福,我以此為足。
一〇六七 轉心求安樂,我以此為足,專心求觀行,我以此為足。
一〇六八 鳥麻花衣着,如雲覆虛空,種種鳥類群,此等岩山内,為我安樂所。
一〇六九 [此處],在家者不集,獸群所悠遊,種種鳥群集,此等岩山内,為我安樂所。
一〇七〇 有澄水……[一一三、六〇一]…… 一〇七一 如奏五種樂,集于心一境,得見正法人,喜樂實無比。
一〇七二 勿作多業……[四九四]…… 一〇七三 勿作多業,遠離非利,困疲苦惱,不得安息。
一〇七四 隻為唇動,無見無知,硬直徘徊,自思為優。
一〇七五 愚者身劣,思己為優,強頑之心,人不稱揚。
一〇七六 我優我不優,我劣我不劣,[智者于等同],憍慢中不動。
一〇七七 智慧語真實,戒律得安定,心達安息者,智者所稱揚。
一〇七八 同為修梵行,而不受尊敬,正法于遠離,如同地與空。
一〇七九 增長梵行,常存正念,常有忏愧,再生斷盡。
一〇八〇 比丘輕噪心不定,假今身纏糞掃衣,彼以此為無上美,猶如猿猴纏獅皮。
一〇八一 心定不輕噪,慎重攝諸根,以着糞掃衣,美如山窟獅。
一〇八二 此等諸天子,皆有神通力,聞名有十千,總屬梵天身。
一〇八三 賢而大祥慮,善定法将軍,舍利弗尊者,彼等合掌禮。
一〇八四 人間善生者,我今歸命汝,人間最上者,我今歸命汝,汝之靜禅思,不知何所依。
一〇八五 諸佛各各有行處,實為深遠不思量,假令集合取發者,彼等亦難知于此。
一〇八六 後見有德者,尊者舍利弗,諸天子恭敬,劫賓那露笑。
一〇八七 盡佛刹田,除大世尊,頭陀之德,優無等者。
一〇八八 奉事我師……[六〇四]…… 一〇八九 不染飲食,衣服卧塌,瞿昙世尊,不可測量,猶如蓮華,不為水污,傾意出進,離脫三界。
一〇九〇 彼大牟尼,念住為頸,信仰為手,智慧為頭,常得寂滅,遊行四方。
” (右)摩诃迦葉長老。
攝頌: 四十為偈集,稱摩诃迦葉,長老唯一人,偈頌四十二。
五十偈集 一〇九一 “我觀生無常,獨住山窟中,唯獨無二人,何時将有此,我此何時來? 一〇九二 我纏牟尼衣,無意無欲念,貪瞋癡己盡,安樂住山腹,何時将有此,我此何時來? 一〇九三 無常死病所,老死之所惱,觀身無怖畏,獨住于林間,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四 智慧造銳刀,怖畏赍苦惱,渴愛蔓附生,切斷應須住,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五 我以智慧造,火熾諸仙劍,獅子座上舞,魔王軍勢敗,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六 我集善良士,交往重法人,如實觀諸法,勤勉勝諸根,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七 我入山廓中,時時念聖道,疏離饑渴患,風熱蟲蛇惱,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八 大仙己知得,難見四種谛,以此安定己,正念勿喪失,達此以智慧,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〇九九 無量之色聲,香味可觸法,熱氣我有止,智慧以見此,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〇 談以粗惡語,此原不為惑,又複被稱贊,此原不踴躍,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一 草木蔓諸蘊,此等無量法,内外共稱量,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二 着衣森林中,我踏仙士路,雨季飛新雲,降注之雨水,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三 冠鳥于(孔雀)森林,聞鳴山窟中,于是我起立,思達不滅道,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四 雨注入龍淵,複向鲸海入,可怖恒伽河,閻牟那河中,薩羅娑縛底,将以神通力,渡河不沉沒,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五 如象徘戰場,欲以斷諸欲,心靜系禅思,清淨斥諸相,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六 如為負債窘,為富者所惱,如貧者獲寶,通大仙之教,如貧喜獲寶,何時将有此,此将何時來? 一一〇七 汝雲:‘在家生活不可要’,是汝誘勸我出家,已多年我今歡出家,何故對我不注意? 一一〇八 心!汝非誘我者耶?汝雲:‘山廓種種羽翼鳥,雷電轟轟起應響,此等森林入樂樂。
’ 一一〇九 在家可愛親朋族,于世嬉戲樂諸欲,今總舍棄達涅槃,心!然汝對我不滿足。
一一一〇 此為為我非為他,武裝時至何悲傷,總觀一切動轉物,求不滅道我出家。
一一一一 兩足優者善語者,調禦丈夫大力者:‘心中動轉似猿猴’,不離貪欲實難制。
一一一二 欲為種種甘與樂,無智凡夫為此縛,為求再生甘願苦,為心所導投地獄。
一一一三 孔雀蒼鷹聲頻繁,虎豹圍繞森林中,身舍欲望勿樂着,心!汝先如是勸說我。
一一一四 四禅五根與五力,修習七支與三昧,于佛之教達三明,心!汝先如是勸說我。
一一一五 到達不滅成救濟,斷盡一切諸苦惱,淨除煩惱修八支,心!……。
一一一六 五蘊為苦須正見,由苦出者應舍棄,斷盡諸苦于此處,心!……。
一一一七 正觀苦是無恒常,乃至無我空正觀,心止邪惡及殺害,心!……。
一一一八 圓頂毀形不雅觀,手持唯有之一缽,諸家之間行乞食,大仙之教委此身,心……。
一一一九 往來街路善攝己,家者欲者愛無念,猶如滿月光明夜,心!……。
一一二〇 森林住者乞食者,冢間住者褴褛者,坐不卧者樂頭陀,心!……。
一一二一 植樹願望為得果,即如希望斬樹根,心!無常動轉勸說我,對此實是不可喻。
一一二二 遠行獨遊無形色,我對汝語不信服,諸欲苦辛大怖畏,想望涅槃我遊行。
一一二三 我出家非為不運,非為無慚恥,非為生活無顔面,心!我為對汝有信服。
一一二四 少欲舍覆止息苦,此為善人所稱歎,心!汝于彼時勸說我,今汝先我返舊所。
一一二五 渴愛無明愛非愛,美色樂受适意欲,既擯斥者我已擯,不為彼再返回去。
一一二六 心!所有場合随汝語,多生之中無觸怒,汝之知恩來内生,汝為作苦久輪回。
一一二七 心!汝使我為婆羅門,為王仙士刹帝利,及天子毗舍首陀。
一一二八 依汝我為阿修羅,依汝之本堕地獄,有時轉入畜生道,我為餓鬼亦因汝。
一一二九 時作假面香具師,汝勿再再诳騙我,縱然我今舍棄汝,我雖發诳不欺汝。
一一三〇 心于曩……[七七]…… 一一三一 此世無常不堅實,亦無精質師示我,心!使我得入勝者教,超大苦難渡瀑流。
一一三二 心!汝今不可如先在,我今更不蒙汝制,大仙之教我出家,我今不再遭損失。
一一三三 山海河大地,十方總無常,三有有患難,心!何處享安樂? 一一三四 心!醜陋更何為,心!我不受汝制,我斷兩口鞴,不觸九孔流。
一一三五 野豬羚羊竊出沒,天作巧妙窟舍中,新雨降濺森林内,心!此處享樂入窟中。
一一三六 青色之頸有善冠,雜色之羽包尾翼,空中飛行美妙聲,使汝林中禅思樂。
一一三七 四指草上美花放,森林雨降似雲色,我卧山中如樹木,我之卧床柔如綿。
一一三八 我将為如自主人,所得之物将滿足,如同革工鞣貓皮,柔皮為囊不懈怠。
一一三九 我将為如自主人,所得之物将滿足,我今伏汝依精進,如伏狂象巧象師。
一一四〇 如調馬師之矯馬,善調順汝得固定,我以安泰防護心,是人常得履行道。
一一四一 縛汝緣境以強力,縛象于柱以強繩,我以正念能守汝,修練不依諸生有。
一一四二 遮止邪路以智慧,努力制心入正路,澈見苦之集起滅,第一語者嗣續人。
一一四三 心!汝曾對我為指導,于此四倒之世界,今汝破結縛可離師,(大牟尼)。
一一四四 森林美飾心自在,獸雲為鬘樂入山,心!山谷人稀汝為樂,心!汝将必定到彼岸。
一一四五 無論男女制意望,從而得享諸安樂,心!無智從魔受羅制,汝喜生有為從屬。
” (右)陀羅弗陀長老。
攝頌: 五十偈集獨清白,陀羅弗陀一長老,此處偈頌五十五。
六十偈集 一一四六 “住森林乞食,殘食入缽樂,内心善住定,得破魔王軍。
一一四七 住森林乞食,殘食入缽樂,震動魔王軍,如象震葦舍。
一一四八 忍耐住樹下,殘食入缽樂,内心善住定,得破魔王軍。
一一四九 忍耐住樹下,殘食入缽樂,震動魔王軍,如象震葦舍。
一一五〇 醜哉組骸骨,肉筋縫小舍,充滿有惡臭,他體思己有。
一一五一 皮膚包糞袋,妖魅有潰瘍,汝身有九孔,流出不淨液。
一一五二 汝身所合污物縛,九孔惡臭流濁液,比丘應避此不淨,猶如好潔人避糞。
一一五三 若人如知此,知此應遠避,如雨期糞坑,污穢滿外溢。
一一五四 如是誠如是,大雄士沙門,誠如汝所雲,應知此淪落,如泥中老牛。
一一五五 姜黃諸顔料,描繪此虛空,自思為得意,有害而無他。
一一五六 等同虛空内,我心善定住,勿接汝邪心,如鳥投火聚。
一一五七 瘡腫塊飾相,抱病多思惟,見此積集身,住立不确固。
一一五八 見種種特質,舍利弗涅槃,爾時有恐怖,身毛直豎立。
一一五九 諸行無常……乃至…… 一一六〇 五蘊己不見,見為他物者,如貫微細物,以箭貫毫末。
一一六一 諸行已不見,見為他物者,如穿微妙理,以箭穿毫末。
一一六二~二一六三 如以刃刺……[三九、四〇]…… 一一六四 我修練己心,持得最後身,我以此足指,動鹿母樓閣。
一一六五 以解一切結,志趣此涅槃,柔情以小力,終不可達到。
一一六六 此青年比丘,為一優勝人,魔王為所敗,持得最後身。
一一六七 毗婆羅山槃荼婆,岩窟繼續墜落雷,然此無比佛之子,山岩窟中靜禅思。
一一六八 安靜歸寂滅,邊地居牟尼,佛尊嗣續者,梵天為敬禮。
一一六九 安靜歸寂滅,邊地居牟尼,佛尊嗣續者,婆羅門敬禮迦葉尊。
一一七〇 經生百世婆羅門,人間之中知吠陀,婆羅門身出生者,再再生為婆羅門。
一一七一 三吠陀之讀誦者,此等不足度彼岸,以比禮拜迦葉尊,不及十六分一值。
一一七二 先為朝飨,順次逆次,見八解脫,然後受食。
一一七三 婆羅門!勿侵比丘,勿侵自己(苦行),對阿羅漢,心起信念,合掌禮拜,勿破汝頭。
一一七四 為輪回所累,不見正法者,奔馳非行處,曲路與邪道。
一一七五 塗糞如蛆蟲,為諸行所惑,專心為利養,又求受恭敬,比丘婆提羅,一生空過去。
一一七六 兩處得解脫,内心住善定,端嚴舍利弗,我等見其來。
一一七七 彼去渴愛箭,三明結縛盡,戰勝魔王者,人間受供養,無上之福田。
一一七八 數多天子等,神通有名稱,總數有十千,梵輔天之衆,歸命目犍連,合掌為禮去。
一一七九 生善之人歸命汝,最上之人歸命汝,尊者汝身諸漏盡,汝有應受供養德。
一一八〇 人天所恭敬,生而戰勝死,白蓮水不污,不被諸行污。
一一八一 此一大比丘,如同梵天王,一瞬時間内,見世一千方,諸種神道力,生死見時機,彼為天之子。
一一八二 智慧戒寂靜,比丘達彼岸,舍利弗最上。
一一八三 百千俱胝生己身,一刹那間為化成,予熟神通變化巧。
一一八四 目犍連為我之姓,熟通定明以逮達,圓滿無依着之教,寂靜諸根有賢智,破毀結縛無煩惱,恰如象破腐蔓樹。
一一八五~一一八六 我奉事師……[六〇四、六〇五]……同。
一一八七 害佛弟子義睹羅,及婆羅門迦屈山達,杜西地獄之煮為如何? 一一八八 一百之鐵杙,各各使感苦,佛弟子義睹羅,婆羅門迦屈山達,如是受害,杜西之煮于地獄。
一一八九 比丘佛弟子,深知地獄苦,如是害比丘,魔王!汝将難脫苦。
一一九〇 大海之中部,宮殿峙一劫,琉璃色喜樂,光明如火焰,此處種種色,多數天女舞。
一一九一 比丘佛弟子……魔王!汝将難脫苦。
一一九二 依佛之所勸,比丘衆期待,彼以足指震,動鹿母樓閣。
一一九三 比丘佛弟子…… 一一九四 我以神通力,我足指震動,毗阇延哆樓閣,天子震且驚。
一一九五 比丘佛弟子…… 一一九六 毗阇延哆樓閣,帝釋被問言:‘汝以知渴愛,滅盡解脫耶?’帝釋被彼問,如實作解答。
一一九七 比丘佛弟子…… 一一九八 善法樓閣中,天衆之面前,大梵天王主,被問如是言:‘我友,汝先有之見,今有同見否?汝于梵界中,過去見光輝。
’ 一一九九 大梵天王主,如實作解答:‘尊者!我先有此見,而今已不持。
一二〇〇 我于梵界中,過去見光輝,今日謂“我常住恒久”,知此是虛語。
’ 一二〇一 比丘佛弟子…… 一二〇二 解脫之喜樂,見大彌樓山,弗婆提洲林,地上栖息人。
一二〇三 比丘佛弟子…… 一二〇四 火燒愚人,愚人不思,愚人觸火,為火所燒。
一二〇五 魔王!汝襲如來,反燒自己,猶如愚人,觸火燒己。
一二〇六 魔王!汝襲如來,積不善業,波旬!汝曾自思:‘邪業不熟’? 一二〇七 魔者!汝犯罪業,長夜積集,魔王!由佛解縛,對諸比丘,勿起欲想。
一二〇八 如是比丘,(麥薩迦羅)于恐怖林,叱坂魔王,夜叉不喜,湮沒其處”。
如是尊者摩诃目犍連長老唱誦偈頌。
攝頌: 六十偈集唯一人,大神通者目犍連,偈頌共為七十八。
大集 一二〇九 “我由在家出,出家已得度,魔起鹵莽想,欲得随逐我。
一二一〇 修道我生善,習術堅武裝,一千大弓手,四方使退散。
一二一一 若比此數多,婦女來此處,我不為所惱,住立于正法。
一二一二 日種佛說法,趣向涅槃道,一度我聞法,我心得喜樂。
一二一三 我住如斯法,‘波旬!汝可近前來。
’‘死王!我将反制汝,汝不見我道。
’ 一二一四 居家樂非樂,一總皆抛棄,何處無欲起,比丘無欲者。
一二一五 大地有形色,人間天上界,老朽總無常,識者如是學,而知以遊行。
一二一六 人于本質上,善起執着心,見聞觸知處,于此能欲念,欲念皆除去,此處無染污,彼名為牟尼。
一二一七 六十八邪見,凡夫具思想,住着非法上,不屬何宗派,而無邪執者,彼可為比丘。
一二一八 性格具圓滿,長夜入定住,無欲亦無僞,牟尼有智慧,深達寂靜道,滅盡諸緣起,靜待死至時。
一二一九 瞿昙[弟子]舍憍慢,舍棄憍慢無所餘,汝等如為憍慢迷,将來必定後悔久。
一二二〇 群生如為覆所覆,憍慢所賊堕地獄,群生如為憍慢賊,生入地獄長憂苦。
一二二一 能履修道依道勝,比丘絕欲無憂苦,享受聲譽與安樂,法見之人正稱呼。
一二二二 然而于此世,無有剛愎與憍慢,舍棄障蓋成清淨,除去憍慢無所餘,安靜智慧盡苦際。
” 一二二三 鵬耆舍曰:“我為貪欲燒,我心被燃燒,瞿昙垂慈愍,教我消除法。
” 一二二四 阿難曰:“依有颠倒想,汝心被燃燒,貪欲與俱有,舍離清淨相。
一二二五 定住一境性,修練不淨相,于汝有身念,嫌厭之情多。
一二二六 修練心無相,抛舍愛與執,憍慢汝知悉,寂靜為遊行。
” 一二二七 依人勿苦己,說為如是語,亦勿害他人,善說如是語。
一二二八 他喜聞語,口出愛語,不言他惡,是為愛語。
一二二九 真語不滅,不朽之法,寂滅之人,住真法義。
一二三〇 為達涅槃道,為盡苦惱際,佛說安穩語,語中最上義。
一二三一 深智之智者,熟知道非道,大智舍利弗,說法為比丘。
一二三二 廣語與略說,聲如八哥鳥,彼示無礙辯。
一二三三 聞彼說法聲,美音愛樂耳,比丘心歡喜,怡悅傾耳聽。
一二三四 今日十五日,五百比丘人,為達清淨來,諸仙斷結縛,解苦盡再生。
一二三五 猶如轉輪王,諸大臣為伴,大地至海際,普遍皆巡行。
一二三六 同具三明,滅卻死魔,諸弟子輩,克無上戰,奉侍師尊,以為隊主。
一二三七 總為世尊子,此中非無實,除去渴愛箭,禮拜日族尊(佛)。
一二三八 比丘逾千人,奉侍善逝尊,塵垢無畏法,無畏說涅槃。
一二三九 正等覺者說,以聞廣大法,比丘衆圍繞,佛顔發光輝。
一二四〇 “世尊!汝有龍之名,諸仙中第七,慈意如大雲,法雨潤弟子。
一二四一 日中由住起,為見師尊行,大雄尊!弟子鵬耆舍,前來禮尊足。
一二四二 克魔之邪路,遊行破障礙,解除纏縛人,分分以分别,見無依着人。
一二四三 為渡瀑流,說不滅法,見諸法者,住立不動。
一二四四 [世]之燈明人,透視彼岸處,彼于十法中,證知最上[法]。
一二四五 如是說善法,知法者之中,幾人不放逸,然于世尊教,精勤常禮拜。
一二四六 憍陳如長老,出離之志銳,續佛開悟者,常住安樂地,以獲遠離人。
一二四七 弟子行師教,佛道可達成,一總為精勤,成就學習人。
一二四八 三明大威力,知[他]心所趣,佛之嗣續者,憍陳如禮拜師之足。
一二四九 牟尼已盡苦惱際,坐山中腹有三明,滅盡死魔佛弟子,禮拜以為師侍事。
一二五〇 有大威力目犍連,彼以[己]心得解脫,彼以神通行測驗,驗彼等心滅本質。
一二五一 具備諸支分,苦惱際涯盡,具有諸方便,師事瞿昙尊。
一二五二 猶空無雲無垢穢,如光輝圓月普照,鴦耆羅娑大牟尼,汝之名稱照世界。
一二五三 我先醉詩歌,村村都都行,得見正覺者,以達法彼岸。
一二五四 彼岸之牟尼,為我說正法,我聞法和悅,我即起信心。
一二五五 我聞彼之語,五蘊十二處,遍知十八界,出家而得度。
一二五六 如來為利益此等數多之婦女、男子而開示佛教,而出現于世。
一二五七 比丘比丘尼,見物之規律,為求彼等益,牟尼證菩提。
一二五八 日族有眼者,佛尊愍衆生,為說四聖谛。
一二五九 [四谛]苦與苦生起,苦超越與苦息止,此為聖者八支道。
一二六〇 此等如實說,我如此等見,我為達己利,成就佛之教。
一二六一 我來佛之側,事出非徒然,分别諸法中,我通最尊者。
一二六二 神通達彼岸,耳界得清淨,三明護神足,知他心所趣。
一二六三 現法斷疑尊智師,聲譽清高世所知,心歸寂靜一比丘,死于阿伽羅婆廟。
一二六四 彼名尼瞿陀劫波,世尊與波羅門處,世尊,見賢固法求解脫,禮拜世尊勤精進。
一二六五 釋氏普眼者!彼佛弟子總欲知,我等以耳豫聽聞,世尊汝為我等師,世尊汝為無上士。
一二六六 汝為我等斷疑惑,此為汝對我等語,饒智者!圓寂比丘汝指示,普眼者!汝今指示與我等,如對千眼帝釋天,諸天之中為指示。
一二六七 一切纏縛愚癡道,無智之伴疑惑處,此等若達如來者,如來最上人眼目。
一二六八 若人真能斷煩惱,譬如風散浮雲層,假如煩惱不能斷,一切世界覆黑闇,光輝人亦有煩惱。
一二六九 賢人作光明,我思汝為然,我等為禅觀,來謂汝之處,于此衆座中,劫波示我等。
一二七〇 世間妙好人,疾揚妙好音,白鳥擡其首,善調圓潤聲,徐徐為歌唱,我等傾意聞。
一二七一 生死棄無殘,邪惡一掃盡,切望佛說法,不果凡夫欲,如來所慮者,行事必有故。
一二七二 全智者所為,領受十全說,最後我合掌,我等知劫波,彼不诳我等,彼為尊智人。
一二七三 覺聖者之語,知其無漏所,勿作欺诳語,大精進之人,猶如時暑熱,惱人求冷水,願得汝之語,為聽者降雨。
一二七四 劫波有法利,精進修梵行,對彼以為空,彼己歸圓寂,将入有餘滅,抑或入解脫,我等願聞此。
” 一二七五 世尊曰:“此處名色上,彼已斷渴愛。
”五者最上之世尊曰:“長時無依着,斷盡渴愛流,無殘渡生死。
” 一二七六 “聞此世尊語,我等心喜悅,仙士中第七(釋尊),我等徒不問,信汝婆羅門,所言不欺我。
一二七七 佛之諸弟子,口言與身行,虛僞之死王,強網已被破。
一二七八 世尊!劫比耶見取着之源,劫比耶已渡難超死王之領域。
一二七九 兩足中尊者,我向汝禮拜,汝為天中天,汝子已後出,龍象之真子,前來拜龍象。
” 尊者鵬耆舍長老唱如是偈。
攝頌曰: 七十為偈集,明敏鵬耆舍,長老唯一人,偈頌七十一。
此等偈集諸偈頌,一千三百六十首,長老二百六十四,漏盡弟子獅子吼,如同火聚滅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