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偈經
關燈
小
中
大
(右)西瓦迦長老。
一八五 “此處阿羅漢,善逝及牟尼,彼等為風惱,若是有溫水,婆羅門!以此供牟尼。
一八六 應供養者須供養,應尊重者須尊重,應禮敬者須禮敬,我為牟尼除風氣。
” (右)優婆摩那長老。
一八七 “我以持[正]法,說諸欲無常,見諸信男子,彼等珠耳環,妻或衆兒女,而為憧境望。
一八八 不知如實法,謂諸欲無常。
無破染着力,依賴妻子财。
” (右)伊西陳那長老。
一八九 “雨降與雷鳴,獨住惡凹地,獨住凹地中,無畏無驚悸,身毛不豎立。
一九〇 獨住惡凹地,無畏無驚悸,身毛不豎立,此乃我之性。
” (右)桑布羅喀奢那長老。
一九一 “若人心端立,喻如盤石住,染着中不動,而離于染着,應怒不作怒,如是以修心,苦由何處來。
一九二 我心若端立,猶如盤石住,染着中不動,而離于染着,應怒不作怒,如是心修練,處處苦不來。
” (右)奇陀迦長老。
一九三 “星宿為鬘飾,不于夜睡眠,如斯漫長夜,為驚覺智人。
一九四 我由象背墜,象獨向前行,我若敗戰生,不如戰勝死。
” (右)菩提利耶兒索那。
一九五 “可喜可樂,舍五種欲,信心出家,諸苦滅盡。
一九六 死亦無歡,生亦無歡,正知正念,隻待時至。
” (右)尼娑婆長老。
一九七 “似庵羅新芽,于肩披衣服,騎象頸乞食,而入于村落。
一九八 爾時象背降,動時我憍慢,然後成寂靜,達諸漏滅盡。
” (右)烏娑婆長老。
一九九 “伽婆陀具羅!此我褴褛衣,粗重之衣服,瓶中濺甘露,修禅為行道。
二〇〇 汝伽婆陀!請勿坐瞌睡,勿擊汝耳朵,伽婆陀!汝于僧衆中,不辨睡眠量。
” (右)伽婆陀具羅長老。
攝頌: 美伽西羅,西瓦迦,優婆摩那賢者,伊西陳那,喀奢那,大宗主,奇陀迦,菩提利耶之兒,尼娑婆,烏娑婆,長老伽婆陀具羅。
第五品 二〇一 “諸佛不思議,諸法不思義,不思議我師,我師所成就,佛子于此處,如是以證法。
二〇二 于無數劫間,獲得無數身,其中最後身,積集生死輪,此為最後者,今更不再生。
” (右)鸠摩羅迦葉長老。
二〇三 “雖然年紀少,專心向佛教,睡中若有覺,生活即不空。
二〇四 智者思佛教,信心戒靜穩,應專為法見。
” (右)護法長老。
二〇五 “諸根歸寂靜,禦士善訓馬,棄慢漏盡者,如是天所羨。
二〇六 諸根歸寂靜,禦士善馴馬,我棄慢漏盡,諸天所羨慕。
” (右)普羅夫摩利長老。
二〇七 “摩伽羅迦,色惡心善者,汝常住安定。
比丘!雪降寒季夜,汝如何起居?” 二〇八 “摩揭陀國,充滿谷物,我聞他處,住安樂人,我葺草屋,于心滿足。
” (右)摩迦羅奢長老。
二〇九 “勿自滿亦勿輕他,勿罵渡達彼岸人,于群集中勿虛浮,言靜行善勿自贊。
二一〇 見極微妙義,巧慧行謙遜,善習事佛者,不難得涅槃。
” (右)潘奢利之兒毗舍乞十佉長老。
二一一 “好冠好尾好青頸,好嘴好音孔雀叫,大地善生諸花草,善水浸潤空覆雲。
二一二 善意之人身體健,禅思佛教善出家,微妙難見極淨白,獲得最上不滅道。
” (右)鹫羅迦長老。
二一三 “歡樂心徘徊,如立杭木處,有杭木圓木,我欲赴其處。
二一四 我心!我呼汝奸惡,我心!呼汝不誠實,我師難能得,勿陷我不利。
” (右)阿拏波摩長老。
二一五 “闇昧凡夫,輾轉諸趣,不見聖谛,長時回轉。
二一六 我為精勤,破除輪回,除滅生趣,今更不生。
” (右)瓦智陀長老。
二一七 “菩提樹之下,青草有光輝,于樹郁茂處,得一佛念想。
二一八 三十一劫前,我得一念想,以此念想住,我得漏滅盡。
” (右)桑第陀長老。
攝頌: 長老鸠摩羅迦葉,護法、普羅夫摩利,摩迦羅奢、毗舍佉,鹫羅迦、阿拏波摩,瓦智陀、除煩惱膩垢之桑提陀長老。
于第二品,偈頌九十有八,熟知方策者,四十九長者所誦出。
三偈集 二一九 “不淨生中索清淨,我于林間事火神,于此不知清淨道,我行苦行求不滅。
二二〇 我依安樂道,已得此安樂,良法達三明,可成佛之教。
二二一 先為親梵者,今為婆羅門,三明洗浴者,吠陀通聞者。
” (右)安迦尼佉波羅多瓦奢長老。
二二二 “我出家五日,未達羅漢果,有學入精舍,心中起誓願。
二二三 渴愛箭未拔,不飲與不食,亦不出精舍,脅不着席卧。
二二四 如是住勤修,勇猛見精進,通達三明法,成就佛之教。
” (右)波奢耶長老。
二二五 “先前應為事,後時欲望為,彼由安樂地,堕落後又悔。
二二六 為始能言,不為不言,唯言不為,識者知之。
二二七 正等覺者,說示涅槃,實極安樂,無憂無塵,寂靜安穩,苦滅無存。
” (右)薄拘羅長老。
二二八 “希望沙門道,生活願安樂,僧伽衣飲食,不可以輕視。
二二九 希望沙門道,生活願安樂,見坐卧之處,猶如蛇鼠穴。
二三〇 希望沙門道,生活願安樂,修習之一法。
” (右)達尼耶長老。
二三一 “極寒與極暑,如是雲極遲,放棄青年業,機會逸失去。
二三二 唯見寒與暑,不及見草木,為丈夫義務,彼不遠安樂。
二三三 突婆與孤沙、婆陀其羅草,優屍羅根、們叉草、波羅婆草等,我心專遠離,遠離此等草。
” (右)摩登伽兒長老。
二三四 “波吒梨子城,住一人沙門,巧說而多聞,彼為長壽者,屈阇須毗多,于此門邊立。
二三五 波吒梨子城,住一人沙門,巧說而多聞,彼為長壽者,彼為此風吹,于此門邊住。
二三六 善戰善供牲,又為戰勝者,且是行淨行,彼安樂增長。
” (右)屈闇須毗陀長老。
二三七 “彼于人間中,害他生類者,此人此彼世,而堕落兩處。
二三八 又以慈愛心,愍一切生類,世間如是人,多積諸善業。
二三九 修習諸善語,奉事諸沙門,獨坐修禅定,安心得寂靜。
” (右)瓦羅那長老。
二四〇 “諸親族中無信心,一人有信有智慧,彼為立法持戒者,為此親族謀利益。
二四一 我依慈愛制親族,诘責親族由愛心,比丘衆中奉行事。
二四二 彼等逝去時,天界獲安樂,我母與兄弟,快樂享諸欲。
” (右)婆西迦長老。
二四三 “四肢伽羅樹結節,身體瘠瘦現脈管,飲食知量心不貪。
二四四 森林大林中,虻蚊所螫噬,如臨戰場象,堅不失正念。
二四五 獨自如梵王,二人如天人,三人如村夫,過此有诤鬥。
” (右)耶須奢長老。
二四六 “汝先有信心,今日汝已無,汝有汝所有,此非我惡行。
二四七 信心無常而動搖,如是我已見此事,人之好愛與厭嫌,牟尼不為此老朽。
二四八 牟尼善調理,乞食至遊行,我尚有腳力。
” (右)婆蒂摩蒂耶長老。
二四九 “我依信心而棄世,新得度之新發意,清淨自活無懈怠,我當交此善知識。
二五〇 我依信心而棄世,新得度之新發意,住大衆中賢比丘,如是應學于戒律。
二五一 我依信心而棄世,新得度之新發意,熟知應作應不作,如此單獨可遊行。
” (右)優波利長老。
二五二 “我思求賢者,利益已滿足,世之五欲惑,不為所纏倒。
二五三 我入魔王域,為其堅箭刺,能由死王網,我今得解脫。
二五四 我舍離諸欲,破一切生有,斷生死輪回,今無有再生。
” (右)烏陀羅婆羅長老。
二五五 “總來集此處,諸親族谛聽,我為汝說法,受苦再再生。
二五六 發奮起出離,傾心于佛教,摧毀諸魔軍,如象摧葦家。
二五七 停住于此教,住為精勤者,舍離生死輪,盡苦惱煩際。
” (右)阿毗普陀長老。
二五八 “我今流轉赴泥犁,再再餓鬼之世界,屢堕畜生且苦久。
二五九 生人世界喜,入于天界稀,色無與色界,于非無想處,居非有想處。
二六〇 一切生成法,皆無有精質,造作而動轉,了知常浮動,以了知此理,正念自然生,獲得大寂靜。
” (右)瞿昙長老。
二六一~二六三 “人之應先為……”[二二五~二二七] (右)哈利陀長老。
二六四 “擯斥惡友,交上上人,願樂不動,止彼誡所。
二六五~二六六 于大海上……”[一四七,一四八] [右]毗摩羅長老。
攝頌: 安迦尼佉波羅多瓦奢,婆奢耶薄拘羅仙,達尼耶摩登伽兒,須毗陀瓦羅那仙,婆西迦,耶須奢,長老娑蒂摩蒂耶,優波利、烏陀羅婆羅,阿毗普陀、瞿昙、哈利陀,于第三[偈]集,毗摩羅長老入涅槃。
偈頌四十八,十六長老世稱頌。
四偈集 二六七 “裝飾纏美衣,身塗旃檀着花環,彼于大道群衆中舞女,五樂合鳴舞飛飛。
二六八 我為乞食入城去,往見彼婦身裝飾,身纏美衣着花飾,宛如死王網所系。
二六九 依此我起正思惟,現見患難情生厭。
二七〇 由此心解脫,見法之良質,通達三明法,成就佛之教。
” (右)那迦娑婆摩羅長老。
二七一 “為睡眠惱,我出精舍,上經行處,卧其地上。
二七二 我摩擦肢體,再上經行處,内心住安定,經行處經行。
二七三、二七四 由此我……”[二六九、二七〇]。
(右)婆咎長老。
二七五 “我等此世滅,愚者不覺此,若人能覺此,此世争自息。
二七六 人若無智時,令滅而不滅,能知正法者,猶如病者中,而為無病者。
二七七 放逸行為,有污禁戒,獨豫梵行,不赍大果。
二七八 修梵行者,不尊敬法,遠離正法,如地離空。
” (右)娑毗耶長老。
二七九 “魔王諸物滿惡臭,點滴落下此身災,汝身亦有九個孔,液汁由此常流出。
二八〇 勿輕古人,勿惱如來,在天無染,況于人間。
二八一 愚人有邪智,邪意愚癡覆,魔王投結縛,是人被染着。
二八二 貪欲瞋恚,無明應遠離,如斷絲解縛,此處無染着。
” (右)難陀迦長老。
二八三 “五十五年間,我身塗塵泥,月吃一回食,須發盡拔脫。
二八四 一腳而獨立,從不用卧床,我食幹糞橛,不受施者食。
二八五 我行導惡趣,如斯多造業,我為大水漂,歸依奉佛教。
二八六 如是我歸依,見法之善質,通達三明法,成就佛之教。
” (右)江普迦長老。
二八七 “伽耶之頗勒婁那月,我來伽耶城,正等覺者佛,說最上之教。
二八八 佛有大光明,衆中最上師,人天界勝者,殊勝無倫比。
二八九 龍象大雄士,無漏大光輝,一切煩惱盡,何處亦無畏。
二九〇 永無塵垢污,亦無邪見縛,使我賽那伽,一切結節脫。
” (右)賽那迦長老。
二九一 “應急卻徐徐,應徐卻急急,愚者處理事,無理受苦惱。
二九二 此人利益損,恰如黑分月,彼得到不幸,亦妨諸友誼。
二九三 徐時當徐徐,急時當急急,賢者處理事,正當獲安樂。
二九四 此人利益增,恰如白分月,稱譽獲名聲,亦不妨友誼。
” (右)三浮陀長老。
二九五 “羅睺羅跋陀,具有二之德,智者稱頌我,我為佛之子,又于諸法上,具有眼見力。
二九六 我漏斷盡,今不更生,我為羅漢,堪為應供,具有三明,見無滅法。
二九七 耽諸欲之輩,邪網之所覆,渴愛蓋所縛,恰如筌中魚。
二九八 我舍此欲,解魔之縛,拔渴愛根,清涼安靖。
” (右)羅睺羅長老。
二九九 “黃金覆身,侍婢群侍,抱兒于脅,妻來近我。
三〇〇 此近來者,我兒之母,身飾美服,如系死網。
” 三〇一~三〇二[二六九、二七〇]。
(右)旃檀長老。
三〇三 “正法維護法行者,善修諸法赍安樂,修行善法有功德,不陷惡趣法行者。
三〇四 法與非法者,果報不同一,非法導泥犁,正法生善趣。
三〇五 然而對諸法,心起之喜悅,如是善來喜,于法善住立,善逝賢弟子,歸依最上尊,如是受指導。
三〇六 斷惡瘡根,破渴愛網,彼盡輪回,一物無礙。
猶十五夜,滿月之月。
” (右)壇美迦長老。
三〇七 “清翼白鶴畏黑雲,于是尋索避難處,避難之處所逃去,阿奢迦羅尼河娛。
三〇八 清淨純白鶴,畏怖此黑雲,尋索庇護處,于此尋不出,阿奢迦羅尼,此時使我娛。
三〇九 兩岸閻浮樹,無人不娛快,樹有大嚴窟,背後河岸美。
三一〇 蛙脫蛇群徐徐鳴,‘今非由小川移住時,往阿奢迦羅尼河,安穩平和甚快樂。
’” (右)娑婆迦長老。
三一一 “我由生活之心要,出家我受具足戒,由此獲得深信心,強力精勤勇猛進。
三一二 且讓身壞,肉片片解,兩膝關節,雙腳脫落。
三一三 渴愛箭不拔,不食亦不飲,不出此精舍,而脅不着席。
三一四 如是……[二二四]。
” (右)無提陀長老。
攝頌: 那迦娑摩羅,婆咎,婆毗耶又難陀迦,江普迦賽那迦,三浮陀羅睺羅,栴檀長老此等十名佛弟子。
壇美迦、娑婆迦與無提陀亦有此三名。
偈頌共為五一二,長老共有十三名。
五偈集 三一五 “比丘以赴于墓田,婦女死體舍冢間,而被蟲類所食啖,見此屍壞之事情。
三一六 見死惡屍,起嫌厭情,我起欲貪,愚夫失精。
三一七 速于飯熟,離彼處去,勿喪正念,坐于一方。
三一八、三一九 依此……[二六九、二七〇]。
” (右)羅奢達陀長老。
三二〇 “專于不适業,尋求終目标,無得所尋求,‘此為悲運相。
’ 三二一 若人得拔煩惱處,棄之如同投骰子,如能一切皆棄舍,如盲不見凹與凸。
三二二、二二六同。
三二三 猶如美華,有色無香,善說語者,不行無效。
三二四 猶如美華,有色加香,善說語者,行之有效。
” (右)須普陀長老。
三二五 “降雨之音如調律,我葺屋舍防風樂,我心寂靜住其處,如是雨若降即降。
三二六~三二九 降雨……乃至……我心止息歸住處……乃至……我以貪欲……,以瞋恚……愚癡以舍離而住其處,如是雨欲下即下。
” (右)義利摩難陀長老。
三三〇 “諸法之中,如師所望,示我樂所,無滅之法。
我自應作,所作已辦。
三三一 如斯法說非外道,我自逮得己證知,我解疑惑有淨智,來于汝前為解說。
三三二 我知宿住,得淨天眼,逮得己利,成就佛教。
三三三 精勤汝教,能聞三學,我漏總滅,今不再生。
三三四 汝訓以尊道,愍我汝攝取,汝教示不虛,我敬為弟子。
” (右)須摩那長老。
三三五 “善哉母驅策,我聽母之言,母教起精進,成最上菩提。
三三六 我為羅漢,具應供德,有三明法,見不滅道,克魔王軍,住于無漏。
三三七 或内或外,所存諸漏,斷盡無餘,不複再起。
三三八 大姊賢良,唱此義曰,汝于我等,勿思愛着。
三三九 斷盡苦惱,積最後身,渡生死輪,今不再生。
” (右)瓦陀長老。
三四〇 “佛實為我益,尼連禅河來,我聞彼之法,舍棄諸邪見。
三四一 種種犧牲,供養火神,盲目凡愚,思為清淨。
三四二 迷入邪見之密林,我為戒禁取所惑,盲目無智為不淨,我則自思為清淨。
三四三 我舍邪見,壞諸生有,供德火神,禮拜如來。
三四四 我舍諸愚癡,壞生有之愛,以盡生死輪,我今不再生。
” (右)那提迦葉長老。
三四五 “早時午時哺,日日為三度,我于伽耶城,春月入水流。
三四六 我曾于他世,我犯邪惡業,使罪流入水,我先如是見。
三四七 善巧說明語,聞具法義道,我為正觀察,真正如實義。
三四八 我洗除邪惡,無垢淨潔白,清淨續清淨,我為佛生子。
三四九 八支潛流,以流邪惡,通達三明,成就佛教。
” (右)伽耶迦葉長老。
三五〇 “風疾不得止,汝住森林中,粗乏行乞地,比丘!如何為生活? 三五一 以廣大喜樂,充我積集身,受用粗食物,我住森林中。
三五二 修習四念住,五根與五力,以及七覺支,我住于林中。
三五三 專心發精進,勇猛常堅固,一緻見和合,我于林中住。
三五四 調順最第一,息心住安定,追憶等覺者,晝夜無懈怠,我住于林中。
” (右)跋迦犁長老。
三五五 “我心!我欲制止汝,如象止小門,由汝生欲網,令汝勿促邪。
三五六 制止汝勿進,如不開象門。
禍心!汝數用暴力,勿以惡為快。
三五七 猶如新捕未調象,我亦以鈎善調禦,善能轉此調禦者,同樣如我轉汝心。
三五八 猶如禦駿馬,禦者以巧勝,如調馬生善,五力調汝心。
三五九 以正念縛汝,調禦汝自清,精進負荷重,由此勿遠行。
” (右)維智陀阇那長老。
三六〇 “怨心智鈍者,聽聞勝者教,遠離于正法,猶如地離空。
三六一 怨心智鈍者,聽聞勝者教,卻退離正法,恰如黑分月。
三六二 怨心智鈍者,聽聞勝者教,于正法枯竭,猶如少水魚。
三六三 怨心智鈍者,聽聞勝者教,正法無增進,如田腐種子。
三六四 能以喜樂心,聽聞勝者教,舍除一切漏,證知不動法,達至上寂靜,入無漏涅槃。
” (右)耶娑達陀長老。
三六五 “我受具足戒,得無漏解脫,我得見世尊,共住精舍中。
三六六 世尊于夜中,久居于屋外,精于居舍事,我師入居舍。
三六七 瞿昙展敷僧伽梨,石窟設卧床,如同獅子卧,舍離諸怖畏。
三六八 依此善言語,正覺佛弟子,索那于佛前,說示佛正法。
三六九 普識五蘊,修習佛道,而成無漏,至上寂靜。
” (右)索那庫蒂堪那長老。
三七〇 “賢而知師言,住此起珍借,彼實歸依人,亦是為識者,諸法差異通達人。
三七一 假令天災起,有念不能挫,彼實強力者,亦是為識者,諸法差異通達人。
三七二 住止如大海,無欲智慧深,見微妙義者,……。
三七三 多聞護持法,随法行法者,如是行法者,亦是為識者,諸法差異通達人。
三七四 以知所說義,知義如義行,彼實有内義,亦是為識者,諸法差異通達人。
” (右)庫阇耶長老。
攝頌: 羅奢達陀、須普陀,長老義利摩難陀,須摩那與瓦陀,那提迦葉、伽耶迦葉,跋迦梨與維智陀,耶娑達陀與索那,庫阇耶,六十五偈是有十二長老。
六偈集 三七五 “親見瞿昙之神變,嫉妒憍慢瞞,我不肯謙卑。
三七六 知我所思惟,調禦師責我,依此我感激,身毛直豎立。
三七七 為結發外道,我得小神通,爾時為無用,出家勝者教。
三七八 先以足供犧,為欲界大事,後對貪瞋癡,一總并舍去。
三七九 知宿住淨天眼,有神通知他心,亦逮得天耳明。
三八〇 我為得此道,出家以得度,我今達此利,盡一切結縛。
” (右)優羅頻羅迦葉長老。
三八一 “[魔王:]收納粳米稻,白稻落地上,我不得乞食,我應為如何? 三八二 [長老:]以追餘佛陀,其不可思量,和悅身喜觸,踴躍常歡樂。
三八三~三八四 法不可思量,……乃至……不可思議僧……乃至……。
三八五 [魔王:]汝今住屋外,夜寒有雪氣,勿為惱害寒,入闩鎖精舍。
三八六 [長老:]我觸四無量,依此住安樂,我心無動轉,故住寒不惱。
” (右)提乞奢迦尼長老。
三八七 “共修梵行人,不尊敬彼者,卻退正法事,如魚少水中。
三八八 共修梵行人,……正法不增進,如田之腐種。
三八九 共修梵行人,……彼于法王教,遠離涅槃道。
三九〇 共修梵行人,尊敬彼等者,正法不卻退,如魚大水中。
三九一 彼共修梵行,正法有增進,如田之良種。
三九二 共修梵行……,彼于法王教,趣于涅槃傍。
” (右)摩诃那伽長老。
三九三 “堀羅赴墓田,女屍舍冢間,屍體蟲類啖,彼見壞女屍。
三九四 堀羅!汝為病所侵,見不淨不潔,貪欲失精下,愚人之所歡。
三九五 為得智見,我取法鏡,對此空身,内外觀察。
三九六 如此彼亦是,如彼此亦是,如下上亦是,如上下亦是。
三九七 如于日中,夜間亦然,如于夜間,日中亦然,如先有後,如後有先。
三九八 以五弦樂娛,心專于一境,得見正法人,如是更喜樂。
” (右)堀羅長老。
三九九 “放逸行之人,渴愛之增長,恰如生蔓草,彼生生輾轉,如猿求果實。
四〇〇 渴愛賤且毒,人若為所勝,增長彼憂苦,猶如繁茂生,彼毗羅那草。
四〇一 人調難調欲,為此勝渴愛,憂苦而去彼,如水滴荷葉。
四〇二 我告汝等來集者,全部汝等有祥福,掘愛根求優屍羅,如掘香草毗羅那,如葦草根被流折,汝等勿為魔所破。
四〇三 行佛之言教,寸時勿空過,寸時空過者,憂堕地獄故。
四〇四 放逸有塵垢,放逸随塵垢,明智不放逸,拔除己之箭。
” (右)摩倫屈耶弗陀(鬘童子)長老。
四〇五 “我由出家,二十五年,一彈指頃,心得寂靜。
四〇六 心不得一境,為欲貪所窘,扼腕我哭泣,而出于精舍。
四〇七 我乃持刀來,我生有何用,如我抛棄戒,應如何就死。
四〇八 爾時取剃刀,我就己床座,為切斷脈管,拔起此剃刀。
四〇九~四一〇 我依此……[二六九、二七〇]” (右)薩婆達沙長老。
四一一 “伽提耶那!起坐汝清醒,勿為多睡者,怠惰放逸族,難勝死王計。
四一二 震動如大海,生老伏縛汝,為己作良洲,無為他依處。
四一三 師為設道,此道顯著,超越生死,以及怖畏,初夜精勤,專心堅固。
四一四 着僧伽梨先解縛,剃刀剃頭食乞食,勿耽睡眠遊戲樂,入禅定迦提耶那。
四一五 迦谛耶那!勝得靜禅思,熟通安穩道,無上靜涅槃,如水之滅火。
四一六 燈火少光明,似風撓蔓樹,如是姓因陀娑性,迦谛耶那!汝亦勿取執。
撼動魔王窟,諸受離貪欲,此世清涼身,待到死之至。
” (右)迦谛耶那長老。
四一七 “日種具眼佛,超一切結縛,滅除輪回路,巧說示法門。
四一八 涅槃渡彼岸,枯竭渴愛根,壞毒根刑場,成涅槃之道。
四一九 破無智根本,除作業機械,去諸想執着,投智慧金剛。
四二〇 知悉諸受,離脫諸取,智觀生有,如觀大坑。
四二一 深遠有大味,以遮止老死,遵行八聖道,安泰息苦惱。
四二二 知業是業,知果是果,如實照觀,緣生之法,行安穩地,善良之人,可以終也。
” (右)爾伽奢羅長老。
四二三 “醉生命之财權,惑身形之顔色,如是而徘徊。
四二四 思無人勝己,過慢心所傷,傲慢愚頑迷。
四二五 父母不恭敬,我憍慢頑迷,對人無敬念,亦不作一禮。
四二六 第一之導師,于調禦者中,乃為最優者,光耀如太陽,比丘衆恭敬。
四二七 舍卻慢與迷,以清和之心,而以頭禮拜,生類最上者。
四二八 善除舍此,過慢卑慢,斷我有念,諸類慢盡。
” (右)提恩陀長老。
四二九 “我年甫七歲,而就出家時,以神變之力,降伏神龍王。
四三〇 阿耨達大池,為師運水來,世尊瞥見我,作此之宣說: 四三一 舍利弗!近來見此兒,此兒攜水瓶,内心能住定。
四三二 行為可愛威儀良,阿?樓陀之沙彌,彼依神變離恐怖。
四三三 依良訓人而良訓,依行善人而為善,終勤阿?樓陀教。
四三四 彼達最上之寂靜,證得不動轉之法,彼為沙彌須摩那,願以對我勿輕賤。
” (右)須摩那長老。
四三五 “風疾不得止,汝住森林中,粗乏行乞地,如何為生活? 四三六 以廣大喜樂,我充積集身,受用粗食物,我住森林中。
四三七 增修七覺支,五根與五力,具有禅定樂,而住于無漏。
四三八 離脫諸煩惱,以持清淨心,觀察無染人,而住于無漏。
四三九 或内或外,我有漏所,斷盡無餘,無複再起。
四四〇 遍知五蘊,斷除根本,苦惱滅盡,今不再生。
” (右)如波達迦牟尼長老。
四四一 “無忿調順,平等生活,能知解脫,而成寂靜,如是之人,何來忿怒。
四四二 對忿者忿,彼則愈惡,對忿不忿,勝于難勝。
四四三 自他兩利,知他忿事,正念之人,而歸寂靜。
四四四 或自或他,為兩者醫,不通法者,想是愚蒙。
四四五 若汝起忿,譬喻思鋸,若起欲味,思念兒肉。
四四六 汝心若欲起諸欲,終日奔馳
一八五 “此處阿羅漢,善逝及牟尼,彼等為風惱,若是有溫水,婆羅門!以此供牟尼。
一八六 應供養者須供養,應尊重者須尊重,應禮敬者須禮敬,我為牟尼除風氣。
” (右)優婆摩那長老。
一八七 “我以持[正]法,說諸欲無常,見諸信男子,彼等珠耳環,妻或衆兒女,而為憧境望。
一八八 不知如實法,謂諸欲無常。
無破染着力,依賴妻子财。
” (右)伊西陳那長老。
一八九 “雨降與雷鳴,獨住惡凹地,獨住凹地中,無畏無驚悸,身毛不豎立。
一九〇 獨住惡凹地,無畏無驚悸,身毛不豎立,此乃我之性。
” (右)桑布羅喀奢那長老。
一九一 “若人心端立,喻如盤石住,染着中不動,而離于染着,應怒不作怒,如是以修心,苦由何處來。
一九二 我心若端立,猶如盤石住,染着中不動,而離于染着,應怒不作怒,如是心修練,處處苦不來。
” (右)奇陀迦長老。
一九三 “星宿為鬘飾,不于夜睡眠,如斯漫長夜,為驚覺智人。
一九四 我由象背墜,象獨向前行,我若敗戰生,不如戰勝死。
” (右)菩提利耶兒索那。
一九五 “可喜可樂,舍五種欲,信心出家,諸苦滅盡。
一九六 死亦無歡,生亦無歡,正知正念,隻待時至。
” (右)尼娑婆長老。
一九七 “似庵羅新芽,于肩披衣服,騎象頸乞食,而入于村落。
一九八 爾時象背降,動時我憍慢,然後成寂靜,達諸漏滅盡。
” (右)烏娑婆長老。
一九九 “伽婆陀具羅!此我褴褛衣,粗重之衣服,瓶中濺甘露,修禅為行道。
二〇〇 汝伽婆陀!請勿坐瞌睡,勿擊汝耳朵,伽婆陀!汝于僧衆中,不辨睡眠量。
” (右)伽婆陀具羅長老。
攝頌: 美伽西羅,西瓦迦,優婆摩那賢者,伊西陳那,喀奢那,大宗主,奇陀迦,菩提利耶之兒,尼娑婆,烏娑婆,長老伽婆陀具羅。
第五品 二〇一 “諸佛不思議,諸法不思義,不思議我師,我師所成就,佛子于此處,如是以證法。
二〇二 于無數劫間,獲得無數身,其中最後身,積集生死輪,此為最後者,今更不再生。
” (右)鸠摩羅迦葉長老。
二〇三 “雖然年紀少,專心向佛教,睡中若有覺,生活即不空。
二〇四 智者思佛教,信心戒靜穩,應專為法見。
” (右)護法長老。
二〇五 “諸根歸寂靜,禦士善訓馬,棄慢漏盡者,如是天所羨。
二〇六 諸根歸寂靜,禦士善馴馬,我棄慢漏盡,諸天所羨慕。
” (右)普羅夫摩利長老。
二〇七 “摩伽羅迦,色惡心善者,汝常住安定。
比丘!雪降寒季夜,汝如何起居?” 二〇八 “摩揭陀國,充滿谷物,我聞他處,住安樂人,我葺草屋,于心滿足。
” (右)摩迦羅奢長老。
二〇九 “勿自滿亦勿輕他,勿罵渡達彼岸人,于群集中勿虛浮,言靜行善勿自贊。
二一〇 見極微妙義,巧慧行謙遜,善習事佛者,不難得涅槃。
” (右)潘奢利之兒毗舍乞十佉長老。
二一一 “好冠好尾好青頸,好嘴好音孔雀叫,大地善生諸花草,善水浸潤空覆雲。
二一二 善意之人身體健,禅思佛教善出家,微妙難見極淨白,獲得最上不滅道。
” (右)鹫羅迦長老。
二一三 “歡樂心徘徊,如立杭木處,有杭木圓木,我欲赴其處。
二一四 我心!我呼汝奸惡,我心!呼汝不誠實,我師難能得,勿陷我不利。
” (右)阿拏波摩長老。
二一五 “闇昧凡夫,輾轉諸趣,不見聖谛,長時回轉。
二一六 我為精勤,破除輪回,除滅生趣,今更不生。
” (右)瓦智陀長老。
二一七 “菩提樹之下,青草有光輝,于樹郁茂處,得一佛念想。
二一八 三十一劫前,我得一念想,以此念想住,我得漏滅盡。
” (右)桑第陀長老。
攝頌: 長老鸠摩羅迦葉,護法、普羅夫摩利,摩迦羅奢、毗舍佉,鹫羅迦、阿拏波摩,瓦智陀、除煩惱膩垢之桑提陀長老。
于第二品,偈頌九十有八,熟知方策者,四十九長者所誦出。
三偈集 二一九 “不淨生中索清淨,我于林間事火神,于此不知清淨道,我行苦行求不滅。
二二〇 我依安樂道,已得此安樂,良法達三明,可成佛之教。
二二一 先為親梵者,今為婆羅門,三明洗浴者,吠陀通聞者。
” (右)安迦尼佉波羅多瓦奢長老。
二二二 “我出家五日,未達羅漢果,有學入精舍,心中起誓願。
二二三 渴愛箭未拔,不飲與不食,亦不出精舍,脅不着席卧。
二二四 如是住勤修,勇猛見精進,通達三明法,成就佛之教。
” (右)波奢耶長老。
二二五 “先前應為事,後時欲望為,彼由安樂地,堕落後又悔。
二二六 為始能言,不為不言,唯言不為,識者知之。
二二七 正等覺者,說示涅槃,實極安樂,無憂無塵,寂靜安穩,苦滅無存。
” (右)薄拘羅長老。
二二八 “希望沙門道,生活願安樂,僧伽衣飲食,不可以輕視。
二二九 希望沙門道,生活願安樂,見坐卧之處,猶如蛇鼠穴。
二三〇 希望沙門道,生活願安樂,修習之一法。
” (右)達尼耶長老。
二三一 “極寒與極暑,如是雲極遲,放棄青年業,機會逸失去。
二三二 唯見寒與暑,不及見草木,為丈夫義務,彼不遠安樂。
二三三 突婆與孤沙、婆陀其羅草,優屍羅根、們叉草、波羅婆草等,我心專遠離,遠離此等草。
” (右)摩登伽兒長老。
二三四 “波吒梨子城,住一人沙門,巧說而多聞,彼為長壽者,屈阇須毗多,于此門邊立。
二三五 波吒梨子城,住一人沙門,巧說而多聞,彼為長壽者,彼為此風吹,于此門邊住。
二三六 善戰善供牲,又為戰勝者,且是行淨行,彼安樂增長。
” (右)屈闇須毗陀長老。
二三七 “彼于人間中,害他生類者,此人此彼世,而堕落兩處。
二三八 又以慈愛心,愍一切生類,世間如是人,多積諸善業。
二三九 修習諸善語,奉事諸沙門,獨坐修禅定,安心得寂靜。
” (右)瓦羅那長老。
二四〇 “諸親族中無信心,一人有信有智慧,彼為立法持戒者,為此親族謀利益。
二四一 我依慈愛制親族,诘責親族由愛心,比丘衆中奉行事。
二四二 彼等逝去時,天界獲安樂,我母與兄弟,快樂享諸欲。
” (右)婆西迦長老。
二四三 “四肢伽羅樹結節,身體瘠瘦現脈管,飲食知量心不貪。
二四四 森林大林中,虻蚊所螫噬,如臨戰場象,堅不失正念。
二四五 獨自如梵王,二人如天人,三人如村夫,過此有诤鬥。
” (右)耶須奢長老。
二四六 “汝先有信心,今日汝已無,汝有汝所有,此非我惡行。
二四七 信心無常而動搖,如是我已見此事,人之好愛與厭嫌,牟尼不為此老朽。
二四八 牟尼善調理,乞食至遊行,我尚有腳力。
” (右)婆蒂摩蒂耶長老。
二四九 “我依信心而棄世,新得度之新發意,清淨自活無懈怠,我當交此善知識。
二五〇 我依信心而棄世,新得度之新發意,住大衆中賢比丘,如是應學于戒律。
二五一 我依信心而棄世,新得度之新發意,熟知應作應不作,如此單獨可遊行。
” (右)優波利長老。
二五二 “我思求賢者,利益已滿足,世之五欲惑,不為所纏倒。
二五三 我入魔王域,為其堅箭刺,能由死王網,我今得解脫。
二五四 我舍離諸欲,破一切生有,斷生死輪回,今無有再生。
” (右)烏陀羅婆羅長老。
二五五 “總來集此處,諸親族谛聽,我為汝說法,受苦再再生。
二五六 發奮起出離,傾心于佛教,摧毀諸魔軍,如象摧葦家。
二五七 停住于此教,住為精勤者,舍離生死輪,盡苦惱煩際。
” (右)阿毗普陀長老。
二五八 “我今流轉赴泥犁,再再餓鬼之世界,屢堕畜生且苦久。
二五九 生人世界喜,入于天界稀,色無與色界,于非無想處,居非有想處。
二六〇 一切生成法,皆無有精質,造作而動轉,了知常浮動,以了知此理,正念自然生,獲得大寂靜。
” (右)瞿昙長老。
二六一~二六三 “人之應先為……”[二二五~二二七] (右)哈利陀長老。
二六四 “擯斥惡友,交上上人,願樂不動,止彼誡所。
二六五~二六六 于大海上……”[一四七,一四八] [右]毗摩羅長老。
攝頌: 安迦尼佉波羅多瓦奢,婆奢耶薄拘羅仙,達尼耶摩登伽兒,須毗陀瓦羅那仙,婆西迦,耶須奢,長老娑蒂摩蒂耶,優波利、烏陀羅婆羅,阿毗普陀、瞿昙、哈利陀,于第三[偈]集,毗摩羅長老入涅槃。
偈頌四十八,十六長老世稱頌。
四偈集 二六七 “裝飾纏美衣,身塗旃檀着花環,彼于大道群衆中舞女,五樂合鳴舞飛飛。
二六八 我為乞食入城去,往見彼婦身裝飾,身纏美衣着花飾,宛如死王網所系。
二六九 依此我起正思惟,現見患難情生厭。
二七〇 由此心解脫,見法之良質,通達三明法,成就佛之教。
” (右)那迦娑婆摩羅長老。
二七一 “為睡眠惱,我出精舍,上經行處,卧其地上。
二七二 我摩擦肢體,再上經行處,内心住安定,經行處經行。
二七三、二七四 由此我……”[二六九、二七〇]。
(右)婆咎長老。
二七五 “我等此世滅,愚者不覺此,若人能覺此,此世争自息。
二七六 人若無智時,令滅而不滅,能知正法者,猶如病者中,而為無病者。
二七七 放逸行為,有污禁戒,獨豫梵行,不赍大果。
二七八 修梵行者,不尊敬法,遠離正法,如地離空。
” (右)娑毗耶長老。
二七九 “魔王諸物滿惡臭,點滴落下此身災,汝身亦有九個孔,液汁由此常流出。
二八〇 勿輕古人,勿惱如來,在天無染,況于人間。
二八一 愚人有邪智,邪意愚癡覆,魔王投結縛,是人被染着。
二八二 貪欲瞋恚,無明應遠離,如斷絲解縛,此處無染着。
” (右)難陀迦長老。
二八三 “五十五年間,我身塗塵泥,月吃一回食,須發盡拔脫。
二八四 一腳而獨立,從不用卧床,我食幹糞橛,不受施者食。
二八五 我行導惡趣,如斯多造業,我為大水漂,歸依奉佛教。
二八六 如是我歸依,見法之善質,通達三明法,成就佛之教。
” (右)江普迦長老。
二八七 “伽耶之頗勒婁那月,我來伽耶城,正等覺者佛,說最上之教。
二八八 佛有大光明,衆中最上師,人天界勝者,殊勝無倫比。
二八九 龍象大雄士,無漏大光輝,一切煩惱盡,何處亦無畏。
二九〇 永無塵垢污,亦無邪見縛,使我賽那伽,一切結節脫。
” (右)賽那迦長老。
二九一 “應急卻徐徐,應徐卻急急,愚者處理事,無理受苦惱。
二九二 此人利益損,恰如黑分月,彼得到不幸,亦妨諸友誼。
二九三 徐時當徐徐,急時當急急,賢者處理事,正當獲安樂。
二九四 此人利益增,恰如白分月,稱譽獲名聲,亦不妨友誼。
” (右)三浮陀長老。
二九五 “羅睺羅跋陀,具有二之德,智者稱頌我,我為佛之子,又于諸法上,具有眼見力。
二九六 我漏斷盡,今不更生,我為羅漢,堪為應供,具有三明,見無滅法。
二九七 耽諸欲之輩,邪網之所覆,渴愛蓋所縛,恰如筌中魚。
二九八 我舍此欲,解魔之縛,拔渴愛根,清涼安靖。
” (右)羅睺羅長老。
二九九 “黃金覆身,侍婢群侍,抱兒于脅,妻來近我。
三〇〇 此近來者,我兒之母,身飾美服,如系死網。
” 三〇一~三〇二[二六九、二七〇]。
(右)旃檀長老。
三〇三 “正法維護法行者,善修諸法赍安樂,修行善法有功德,不陷惡趣法行者。
三〇四 法與非法者,果報不同一,非法導泥犁,正法生善趣。
三〇五 然而對諸法,心起之喜悅,如是善來喜,于法善住立,善逝賢弟子,歸依最上尊,如是受指導。
三〇六 斷惡瘡根,破渴愛網,彼盡輪回,一物無礙。
猶十五夜,滿月之月。
” (右)壇美迦長老。
三〇七 “清翼白鶴畏黑雲,于是尋索避難處,避難之處所逃去,阿奢迦羅尼河娛。
三〇八 清淨純白鶴,畏怖此黑雲,尋索庇護處,于此尋不出,阿奢迦羅尼,此時使我娛。
三〇九 兩岸閻浮樹,無人不娛快,樹有大嚴窟,背後河岸美。
三一〇 蛙脫蛇群徐徐鳴,‘今非由小川移住時,往阿奢迦羅尼河,安穩平和甚快樂。
’” (右)娑婆迦長老。
三一一 “我由生活之心要,出家我受具足戒,由此獲得深信心,強力精勤勇猛進。
三一二 且讓身壞,肉片片解,兩膝關節,雙腳脫落。
三一三 渴愛箭不拔,不食亦不飲,不出此精舍,而脅不着席。
三一四 如是……[二二四]。
” (右)無提陀長老。
攝頌: 那迦娑摩羅,婆咎,婆毗耶又難陀迦,江普迦賽那迦,三浮陀羅睺羅,栴檀長老此等十名佛弟子。
壇美迦、娑婆迦與無提陀亦有此三名。
偈頌共為五一二,長老共有十三名。
五偈集 三一五 “比丘以赴于墓田,婦女死體舍冢間,而被蟲類所食啖,見此屍壞之事情。
三一六 見死惡屍,起嫌厭情,我起欲貪,愚夫失精。
三一七 速于飯熟,離彼處去,勿喪正念,坐于一方。
三一八、三一九 依此……[二六九、二七〇]。
” (右)羅奢達陀長老。
三二〇 “專于不适業,尋求終目标,無得所尋求,‘此為悲運相。
’ 三二一 若人得拔煩惱處,棄之如同投骰子,如能一切皆棄舍,如盲不見凹與凸。
三二二、二二六同。
三二三 猶如美華,有色無香,善說語者,不行無效。
三二四 猶如美華,有色加香,善說語者,行之有效。
” (右)須普陀長老。
三二五 “降雨之音如調律,我葺屋舍防風樂,我心寂靜住其處,如是雨若降即降。
三二六~三二九 降雨……乃至……我心止息歸住處……乃至……我以貪欲……,以瞋恚……愚癡以舍離而住其處,如是雨欲下即下。
” (右)義利摩難陀長老。
三三〇 “諸法之中,如師所望,示我樂所,無滅之法。
我自應作,所作已辦。
三三一 如斯法說非外道,我自逮得己證知,我解疑惑有淨智,來于汝前為解說。
三三二 我知宿住,得淨天眼,逮得己利,成就佛教。
三三三 精勤汝教,能聞三學,我漏總滅,今不再生。
三三四 汝訓以尊道,愍我汝攝取,汝教示不虛,我敬為弟子。
” (右)須摩那長老。
三三五 “善哉母驅策,我聽母之言,母教起精進,成最上菩提。
三三六 我為羅漢,具應供德,有三明法,見不滅道,克魔王軍,住于無漏。
三三七 或内或外,所存諸漏,斷盡無餘,不複再起。
三三八 大姊賢良,唱此義曰,汝于我等,勿思愛着。
三三九 斷盡苦惱,積最後身,渡生死輪,今不再生。
” (右)瓦陀長老。
三四〇 “佛實為我益,尼連禅河來,我聞彼之法,舍棄諸邪見。
三四一 種種犧牲,供養火神,盲目凡愚,思為清淨。
三四二 迷入邪見之密林,我為戒禁取所惑,盲目無智為不淨,我則自思為清淨。
三四三 我舍邪見,壞諸生有,供德火神,禮拜如來。
三四四 我舍諸愚癡,壞生有之愛,以盡生死輪,我今不再生。
” (右)那提迦葉長老。
三四五 “早時午時哺,日日為三度,我于伽耶城,春月入水流。
三四六 我曾于他世,我犯邪惡業,使罪流入水,我先如是見。
三四七 善巧說明語,聞具法義道,我為正觀察,真正如實義。
三四八 我洗除邪惡,無垢淨潔白,清淨續清淨,我為佛生子。
三四九 八支潛流,以流邪惡,通達三明,成就佛教。
” (右)伽耶迦葉長老。
三五〇 “風疾不得止,汝住森林中,粗乏行乞地,比丘!如何為生活? 三五一 以廣大喜樂,充我積集身,受用粗食物,我住森林中。
三五二 修習四念住,五根與五力,以及七覺支,我住于林中。
三五三 專心發精進,勇猛常堅固,一緻見和合,我于林中住。
三五四 調順最第一,息心住安定,追憶等覺者,晝夜無懈怠,我住于林中。
” (右)跋迦犁長老。
三五五 “我心!我欲制止汝,如象止小門,由汝生欲網,令汝勿促邪。
三五六 制止汝勿進,如不開象門。
禍心!汝數用暴力,勿以惡為快。
三五七 猶如新捕未調象,我亦以鈎善調禦,善能轉此調禦者,同樣如我轉汝心。
三五八 猶如禦駿馬,禦者以巧勝,如調馬生善,五力調汝心。
三五九 以正念縛汝,調禦汝自清,精進負荷重,由此勿遠行。
” (右)維智陀阇那長老。
三六〇 “怨心智鈍者,聽聞勝者教,遠離于正法,猶如地離空。
三六一 怨心智鈍者,聽聞勝者教,卻退離正法,恰如黑分月。
三六二 怨心智鈍者,聽聞勝者教,于正法枯竭,猶如少水魚。
三六三 怨心智鈍者,聽聞勝者教,正法無增進,如田腐種子。
三六四 能以喜樂心,聽聞勝者教,舍除一切漏,證知不動法,達至上寂靜,入無漏涅槃。
” (右)耶娑達陀長老。
三六五 “我受具足戒,得無漏解脫,我得見世尊,共住精舍中。
三六六 世尊于夜中,久居于屋外,精于居舍事,我師入居舍。
三六七 瞿昙展敷僧伽梨,石窟設卧床,如同獅子卧,舍離諸怖畏。
三六八 依此善言語,正覺佛弟子,索那于佛前,說示佛正法。
三六九 普識五蘊,修習佛道,而成無漏,至上寂靜。
” (右)索那庫蒂堪那長老。
三七〇 “賢而知師言,住此起珍借,彼實歸依人,亦是為識者,諸法差異通達人。
三七一 假令天災起,有念不能挫,彼實強力者,亦是為識者,諸法差異通達人。
三七二 住止如大海,無欲智慧深,見微妙義者,……。
三七三 多聞護持法,随法行法者,如是行法者,亦是為識者,諸法差異通達人。
三七四 以知所說義,知義如義行,彼實有内義,亦是為識者,諸法差異通達人。
” (右)庫阇耶長老。
攝頌: 羅奢達陀、須普陀,長老義利摩難陀,須摩那與瓦陀,那提迦葉、伽耶迦葉,跋迦梨與維智陀,耶娑達陀與索那,庫阇耶,六十五偈是有十二長老。
六偈集 三七五 “親見瞿昙之神變,嫉妒憍慢瞞,我不肯謙卑。
三七六 知我所思惟,調禦師責我,依此我感激,身毛直豎立。
三七七 為結發外道,我得小神通,爾時為無用,出家勝者教。
三七八 先以足供犧,為欲界大事,後對貪瞋癡,一總并舍去。
三七九 知宿住淨天眼,有神通知他心,亦逮得天耳明。
三八〇 我為得此道,出家以得度,我今達此利,盡一切結縛。
” (右)優羅頻羅迦葉長老。
三八一 “[魔王:]收納粳米稻,白稻落地上,我不得乞食,我應為如何? 三八二 [長老:]以追餘佛陀,其不可思量,和悅身喜觸,踴躍常歡樂。
三八三~三八四 法不可思量,……乃至……不可思議僧……乃至……。
三八五 [魔王:]汝今住屋外,夜寒有雪氣,勿為惱害寒,入闩鎖精舍。
三八六 [長老:]我觸四無量,依此住安樂,我心無動轉,故住寒不惱。
” (右)提乞奢迦尼長老。
三八七 “共修梵行人,不尊敬彼者,卻退正法事,如魚少水中。
三八八 共修梵行人,……正法不增進,如田之腐種。
三八九 共修梵行人,……彼于法王教,遠離涅槃道。
三九〇 共修梵行人,尊敬彼等者,正法不卻退,如魚大水中。
三九一 彼共修梵行,正法有增進,如田之良種。
三九二 共修梵行……,彼于法王教,趣于涅槃傍。
” (右)摩诃那伽長老。
三九三 “堀羅赴墓田,女屍舍冢間,屍體蟲類啖,彼見壞女屍。
三九四 堀羅!汝為病所侵,見不淨不潔,貪欲失精下,愚人之所歡。
三九五 為得智見,我取法鏡,對此空身,内外觀察。
三九六 如此彼亦是,如彼此亦是,如下上亦是,如上下亦是。
三九七 如于日中,夜間亦然,如于夜間,日中亦然,如先有後,如後有先。
三九八 以五弦樂娛,心專于一境,得見正法人,如是更喜樂。
” (右)堀羅長老。
三九九 “放逸行之人,渴愛之增長,恰如生蔓草,彼生生輾轉,如猿求果實。
四〇〇 渴愛賤且毒,人若為所勝,增長彼憂苦,猶如繁茂生,彼毗羅那草。
四〇一 人調難調欲,為此勝渴愛,憂苦而去彼,如水滴荷葉。
四〇二 我告汝等來集者,全部汝等有祥福,掘愛根求優屍羅,如掘香草毗羅那,如葦草根被流折,汝等勿為魔所破。
四〇三 行佛之言教,寸時勿空過,寸時空過者,憂堕地獄故。
四〇四 放逸有塵垢,放逸随塵垢,明智不放逸,拔除己之箭。
” (右)摩倫屈耶弗陀(鬘童子)長老。
四〇五 “我由出家,二十五年,一彈指頃,心得寂靜。
四〇六 心不得一境,為欲貪所窘,扼腕我哭泣,而出于精舍。
四〇七 我乃持刀來,我生有何用,如我抛棄戒,應如何就死。
四〇八 爾時取剃刀,我就己床座,為切斷脈管,拔起此剃刀。
四〇九~四一〇 我依此……[二六九、二七〇]” (右)薩婆達沙長老。
四一一 “伽提耶那!起坐汝清醒,勿為多睡者,怠惰放逸族,難勝死王計。
四一二 震動如大海,生老伏縛汝,為己作良洲,無為他依處。
四一三 師為設道,此道顯著,超越生死,以及怖畏,初夜精勤,專心堅固。
四一四 着僧伽梨先解縛,剃刀剃頭食乞食,勿耽睡眠遊戲樂,入禅定迦提耶那。
四一五 迦谛耶那!勝得靜禅思,熟通安穩道,無上靜涅槃,如水之滅火。
四一六 燈火少光明,似風撓蔓樹,如是姓因陀娑性,迦谛耶那!汝亦勿取執。
撼動魔王窟,諸受離貪欲,此世清涼身,待到死之至。
” (右)迦谛耶那長老。
四一七 “日種具眼佛,超一切結縛,滅除輪回路,巧說示法門。
四一八 涅槃渡彼岸,枯竭渴愛根,壞毒根刑場,成涅槃之道。
四一九 破無智根本,除作業機械,去諸想執着,投智慧金剛。
四二〇 知悉諸受,離脫諸取,智觀生有,如觀大坑。
四二一 深遠有大味,以遮止老死,遵行八聖道,安泰息苦惱。
四二二 知業是業,知果是果,如實照觀,緣生之法,行安穩地,善良之人,可以終也。
” (右)爾伽奢羅長老。
四二三 “醉生命之财權,惑身形之顔色,如是而徘徊。
四二四 思無人勝己,過慢心所傷,傲慢愚頑迷。
四二五 父母不恭敬,我憍慢頑迷,對人無敬念,亦不作一禮。
四二六 第一之導師,于調禦者中,乃為最優者,光耀如太陽,比丘衆恭敬。
四二七 舍卻慢與迷,以清和之心,而以頭禮拜,生類最上者。
四二八 善除舍此,過慢卑慢,斷我有念,諸類慢盡。
” (右)提恩陀長老。
四二九 “我年甫七歲,而就出家時,以神變之力,降伏神龍王。
四三〇 阿耨達大池,為師運水來,世尊瞥見我,作此之宣說: 四三一 舍利弗!近來見此兒,此兒攜水瓶,内心能住定。
四三二 行為可愛威儀良,阿?樓陀之沙彌,彼依神變離恐怖。
四三三 依良訓人而良訓,依行善人而為善,終勤阿?樓陀教。
四三四 彼達最上之寂靜,證得不動轉之法,彼為沙彌須摩那,願以對我勿輕賤。
” (右)須摩那長老。
四三五 “風疾不得止,汝住森林中,粗乏行乞地,如何為生活? 四三六 以廣大喜樂,我充積集身,受用粗食物,我住森林中。
四三七 增修七覺支,五根與五力,具有禅定樂,而住于無漏。
四三八 離脫諸煩惱,以持清淨心,觀察無染人,而住于無漏。
四三九 或内或外,我有漏所,斷盡無餘,無複再起。
四四〇 遍知五蘊,斷除根本,苦惱滅盡,今不再生。
” (右)如波達迦牟尼長老。
四四一 “無忿調順,平等生活,能知解脫,而成寂靜,如是之人,何來忿怒。
四四二 對忿者忿,彼則愈惡,對忿不忿,勝于難勝。
四四三 自他兩利,知他忿事,正念之人,而歸寂靜。
四四四 或自或他,為兩者醫,不通法者,想是愚蒙。
四四五 若汝起忿,譬喻思鋸,若起欲味,思念兒肉。
四四六 汝心若欲起諸欲,終日奔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