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 六處品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四三 教給孤獨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其時,恰給孤獨長者患病痛苦而激惱。
時,給孤獨長者告士夫曰:“然汝,士夫汝,詣世尊之處,詣已,代我頭面禮世尊之足且白如是:‘世尊!給孤獨長者患病痛苦而激惱,彼頭面禮世尊之足。
’又至舍利弗之處,至已,代我頭面禮尊者舍利弗之足且如是言:‘給孤獨長者……頭面禮尊者。
’而如是言:‘善哉!尊者!請尊者舍利弗至給孤獨長者之住處,以垂慈愍!’”如是彼士夫答給孤獨長者:“如是,尊者。
”而詣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士夫如是白世尊:“世尊!給孤獨長者患病痛苦而激惱,彼頭面禮世尊之足。
”而至彼尊者舍利弗之處。
至已,敬禮尊者舍利弗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士夫如是言尊者舍利弗:“尊者!給孤獨長者患病痛苦而激惱,彼頭面禮尊者舍利弗之足且如是言:‘善哉!尊者舍利弗來給孤獨長者之處,以垂慈愍!’” 尊者舍利弗默然而許諾。
時,尊者舍利弗着衣執缽、衣,尊者阿難為後侍,而至彼給孤獨長者之處。
至已,坐于所設之座。
坐已,尊者舍利弗如是言給孤獨長者曰:“長者,如何!汝少快耶?如何!善得忍耐耶?如何!諸苦受減退而不進展,盡減退而無進展耶?” [長者言:]“尊者舍利弗!不少為愉快,不能忍耐,我進行諸極苦受而無減退。
盡進展而不減退!尊者舍利弗!例如強力之士夫,以利刀……而無減退。
” [舍利弗曰:]“長者!是故,汝應如是學:‘我不執受眼,且于我,眼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汝不能不如是學:‘我不應執耳。
又于我,耳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鼻……’……學。
是故……‘……舌……’……學。
是故……‘……身……’……學。
是故……‘……意……’……學。
是故……‘……色……’……學。
是故……‘……不執受聲……乃至……不執受香……乃至……不執受味……乃至……不執受所觸……乃至……不執受法。
又于我,法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汝應如是學:‘我不執受眼識。
又于我,眼識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我不執受耳識……乃至……我不執受鼻識……乃至……我不執受舌識……乃至……我不執受身識……乃至……我不執受意識。
又于我,意識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汝應如是學:‘我不執受眼觸。
又于我,眼觸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耳觸……乃至……我不執受鼻觸……乃至……我不執舌觸……乃至……我不執受身觸……乃至……我不執受意觸。
又于我,意觸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眼觸所生之受。
又于我,眼觸所生受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耳觸所生之受……乃至……我不執鼻觸所生受……乃至……我不執舌觸所生受……乃至……我不執受身觸所生受……乃至……我不執受意觸所生受。
又于我,意觸所生受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地界。
又于我,地界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水界……乃至……我不執受火界……乃至……我不執受風界……乃至……我不執受空界……乃至……我不執受識界……乃至……。
識界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色。
又于我,色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我不執受受……乃至……我不執受想……乃至……我不執受行……乃至……我不執受識……乃至……又于我,識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空無邊處。
又于我,空無邊處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識無邊處……乃至……我不執受無所有處……乃至……我不執受非想非非想處。
又于我,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此,汝應如是學:‘我不執受此世界。
又于我,此世界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他世界。
又于我,他世界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此,汝應如是學:‘凡以意所見、聞、覺識、希求、随伺,如是等我亦不執受。
又于我,彼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 如是說時,給孤獨長者感激流淚。
時,尊者阿難如是告給孤獨長者曰:“長者!汝,力失否?長者!汝,意志沮喪否?” [長者曰:]“尊者阿難!我力不失,意志亦不沮喪。
我長久雖敬事[大]師及意修習之諸比丘,先前我未曾聞如是之說法。
” [舍利弗曰:]“長者!于諸在家白衣者不舉如是之說法。
長者!唯諸出家者舉如是之說法。
” [長者曰:]“尊者舍利弗!然者,于諸在家白衣亦請舉如是之說法。
何以故,舍利弗尊者!亦有諸善男子彼等生來少塵垢,法之不聞性退堕,當為知法者。
” 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阿難,以如是教誡,教誡給孤獨長者從座起而去。
時,給孤獨長者、尊者舍利弗與尊者阿難去後不久,身壞命終生于兜率天。
時,給孤獨天子夜将過時有勝容色,照耀全祇陀林而詣彼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給孤獨天子,以偈白世尊: “祝福祇陀林 居住仙人衆 法王之住處 令我生歡喜 業明法與戒 最上之活命 由此人清淨 不由于種姓 亦不依于财 是故實賢人 善見自己利 如理伺察法 是處成清淨 舍利弗依慧 依戒依寂靜 至彼岸比丘 實于如是者 應為最上人” 給孤獨天子如是言,[大]師容許之。
時,給孤獨天子:“我[大]師已容許。
”敬禮世尊,右繞已即消失其處。
時,世尊其夜過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昨夜,夜之過頃,有一天子有勝容色,照耀全祇陀林而來我處。
來已,敬禮我而立一面,立一面之彼天子以偈告我曰: ‘祝福祇陀林 參照前偈…… 實于如是者 應為最上人’ 如是,諸比丘!彼天子言:‘我[大]師已容許。
’敬禮我,右繞已,即消失其處。
” 如是說時,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世尊!彼應是給孤獨天子。
世尊!給孤獨長者于尊者舍利弗之處得證淨。
” [世尊曰:]“善哉!善哉!阿難!隻要依思擇而得即由彼而得也。
阿難!彼是給孤獨長者而非餘。
” 世尊如是說已。
歡喜之尊者阿難随喜世尊之所說。
—— 第一四四 教闡陀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其時,恰好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大周那、尊者闡陀住于靈鹫山。
其時,尊者闡陀患病苦痛激惱。
時,尊者舍利弗于日暮從獨住而起,至彼尊者大周那之處,至已,如是言大周那曰:“然,友,大周那!我等往看慰尊者闡陀之病。
”[大周那曰:]“友!如是。
”尊者大周那答尊者舍利弗。
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大周那,至彼尊者闡陀之處。
至已,與尊者闡陀共相問訊、交換可喜、可樂之語後,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如是言尊者闡陀曰:“友闡陀!如何?汝少為愉快否?如何?善可忍耐否?如何?諸苦受減退不進行,盡減退不進展否?”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我不少為愉快!不得忍耐!我極諸苦受而無減退……[參照前經]……友舍利弗!我将欲持刀,不希望活命!” [尊者舍利弗曰:]“尊者闡陀勿持刀,尊者闡陀要忍活,我等願尊者闡陀活忍。
若尊者闡提無可好之食,我可為尊者闡陀求可好之食。
若尊者無可好之藥,我可為尊者闡陀求可好之藥。
若尊者闡陀無适當之侍者(看護者),我可為尊者看護。
尊者闡陀勿執刀,尊者闡陀應活忍,我等願尊者活忍。
”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我非無可好之食,我非無可好之藥,我非無适當侍者(看護者,)友舍利弗!又且我長久給[大]師悅意之侍從,未曾使不悅意。
友舍利弗!其實恰适為弟子之,應給[大]師悅意之侍從,願不使不悅意。
‘友舍利弗!無有過咎,闡陀将執刀。
’應如是理解。
” [尊者舍利弗曰:]“我等有些問題欲問尊者闡陀。
尊者闡陀!請作質問應答之餘地。
”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請問之,我聞已當知之。
” [尊者舍利弗曰:]“友闡陀!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要觀察:‘彼是我所有,我是彼,彼是予之我’耶?友闡陀!耳與耳識,及……乃至……友闡陀!鼻與鼻識,及……乃至……友闡陀!舌與舌識、及……乃至……友闡陀!身與身識,及……乃至……友闡陀!意與意識,及意識所識之諸法,要觀察:‘彼是我所有,我是彼,彼是予之我’耶?”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眼與眼識,及眼所識之諸法,當觀察:‘彼非我所有,我非彼,彼非予之我。
’友舍利弗!耳與耳識,及……乃至……友舍利弗!鼻與鼻識,及……乃至……友舍利弗!舌與舌識,及……乃至……友舍利弗!身與身識,及……乃至……友舍利弗!意與意識,及意所識之諸法,當觀察:‘彼非我所有,彼非我,彼非予之我。
’” [尊者舍利弗曰:]“友闡陀!于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如何見?如何證知?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要觀察:‘彼非我所有,彼非我,彼非予之我’耶?友闡陀!耳與耳識……友闡陀!鼻與鼻識……友闡陀!舌與舌識……友闡陀!身與身識……友闡陀!于意與意識,及意所識之諸,如何見?如何證知?而意與意識,及意識所識之諸法,要觀察:‘彼非我所有,彼非我,彼非予之我’耶?”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于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見滅、證知滅已,而于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當觀察:‘彼非我所有,我非彼,彼非予之我。
’友舍利弗!耳與耳識……友舍利弗!鼻與鼻識……友舍利弗!舌與舌識……友舍利弗!身與身識……友舍利弗!于意與意識,及意所識之諸法,見滅,證知滅已,而于意與意識,及意識所識之諸法,當觀察:‘彼非我所有,彼非我,彼非予之我。
’” 如是言已,尊者大周那,如是告尊者闡陀曰:“是故,友闡陀!彼世尊如是之教說,平常應不得令作意:‘于有依即有動搖,無依即無動搖,無動搖者有輕安,有輕安者無意向,無意向者即無來去,無來去者即無生死,無生死者即無此世,亦無他世,于此中間亦無兩者,此即苦盡矣。
’” 時,尊者舍利弗及尊者大周那,以如是教誡尊者闡陀,教誡已,從座起而去。
時,尊者闡陀,于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大周那去後不久,[遂]執刀。
時,尊者舍利弗詣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如是白世尊曰:“世尊!尊者闡陀執刀矣!于彼有如何之趣、有如何之未來耶?” [世尊曰:]“舍利弗!然者,闡陀比丘于汝面前記說無過咎耶?” [舍利弗曰:]“世尊!于普婆支羅有跋耆族村。
彼處尊者闡陀之諸友家、諸同心之家[皆]唯有過咎之諸家也。
” [世尊曰:]“舍利弗!實如是,闡陀比丘之諸友家、諸同心家[皆]過咎之諸家也。
[雖然],舍利弗!如是,我不皆言‘有過咎。
’舍利弗!有人若舍此身而執受他身者,我言‘有過咎’也。
闡陀比丘無如是,闡陀比丘無過咎而執刀。
” 世尊如是說已,喜悅之尊舍利弗随喜世尊之所說。
第一四五 教富樓那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時,尊者富樓那,日暮,從獨住起而詣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富樓那,如是白世尊曰:“善哉!世尊!請世尊為我略[說]教誡其法。
我從世尊聞已,應獨自隐栖、不放逸、誠心、勞力而住。
” [世尊曰:]“富樓那!然者,應谛聽,善思念,我當說之。
” 尊者富樓那奉答世尊:“如是,世尊。
” 世尊乃如是曰:“富樓那!有眼
——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其時,恰給孤獨長者患病痛苦而激惱。
時,給孤獨長者告士夫曰:“然汝,士夫汝,詣世尊之處,詣已,代我頭面禮世尊之足且白如是:‘世尊!給孤獨長者患病痛苦而激惱,彼頭面禮世尊之足。
’又至舍利弗之處,至已,代我頭面禮尊者舍利弗之足且如是言:‘給孤獨長者……頭面禮尊者。
’而如是言:‘善哉!尊者!請尊者舍利弗至給孤獨長者之住處,以垂慈愍!’”如是彼士夫答給孤獨長者:“如是,尊者。
”而詣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士夫如是白世尊:“世尊!給孤獨長者患病痛苦而激惱,彼頭面禮世尊之足。
”而至彼尊者舍利弗之處。
至已,敬禮尊者舍利弗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士夫如是言尊者舍利弗:“尊者!給孤獨長者患病痛苦而激惱,彼頭面禮尊者舍利弗之足且如是言:‘善哉!尊者舍利弗來給孤獨長者之處,以垂慈愍!’” 尊者舍利弗默然而許諾。
時,尊者舍利弗着衣執缽、衣,尊者阿難為後侍,而至彼給孤獨長者之處。
至已,坐于所設之座。
坐已,尊者舍利弗如是言給孤獨長者曰:“長者,如何!汝少快耶?如何!善得忍耐耶?如何!諸苦受減退而不進展,盡減退而無進展耶?” [長者言:]“尊者舍利弗!不少為愉快,不能忍耐,我進行諸極苦受而無減退。
盡進展而不減退!尊者舍利弗!例如強力之士夫,以利刀……而無減退。
” [舍利弗曰:]“長者!是故,汝應如是學:‘我不執受眼,且于我,眼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汝不能不如是學:‘我不應執耳。
又于我,耳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鼻……’……學。
是故……‘……舌……’……學。
是故……‘……身……’……學。
是故……‘……意……’……學。
是故……‘……色……’……學。
是故……‘……不執受聲……乃至……不執受香……乃至……不執受味……乃至……不執受所觸……乃至……不執受法。
又于我,法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汝應如是學:‘我不執受眼識。
又于我,眼識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我不執受耳識……乃至……我不執受鼻識……乃至……我不執受舌識……乃至……我不執受身識……乃至……我不執受意識。
又于我,意識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汝應如是學:‘我不執受眼觸。
又于我,眼觸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耳觸……乃至……我不執受鼻觸……乃至……我不執舌觸……乃至……我不執受身觸……乃至……我不執受意觸。
又于我,意觸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眼觸所生之受。
又于我,眼觸所生受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耳觸所生之受……乃至……我不執鼻觸所生受……乃至……我不執舌觸所生受……乃至……我不執受身觸所生受……乃至……我不執受意觸所生受。
又于我,意觸所生受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地界。
又于我,地界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水界……乃至……我不執受火界……乃至……我不執受風界……乃至……我不執受空界……乃至……我不執受識界……乃至……。
識界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色。
又于我,色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我不執受受……乃至……我不執受想……乃至……我不執受行……乃至……我不執受識……乃至……又于我,識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空無邊處。
又于我,空無邊處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識無邊處……乃至……我不執受無所有處……乃至……我不執受非想非非想處。
又于我,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此,汝應如是學:‘我不執受此世界。
又于我,此世界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茲……‘我不執受他世界。
又于我,他世界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是故,長者!此,汝應如是學:‘凡以意所見、聞、覺識、希求、随伺,如是等我亦不執受。
又于我,彼為所依之識亦不存在。
’長者!汝實應如是學。
” 如是說時,給孤獨長者感激流淚。
時,尊者阿難如是告給孤獨長者曰:“長者!汝,力失否?長者!汝,意志沮喪否?” [長者曰:]“尊者阿難!我力不失,意志亦不沮喪。
我長久雖敬事[大]師及意修習之諸比丘,先前我未曾聞如是之說法。
” [舍利弗曰:]“長者!于諸在家白衣者不舉如是之說法。
長者!唯諸出家者舉如是之說法。
” [長者曰:]“尊者舍利弗!然者,于諸在家白衣亦請舉如是之說法。
何以故,舍利弗尊者!亦有諸善男子彼等生來少塵垢,法之不聞性退堕,當為知法者。
” 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阿難,以如是教誡,教誡給孤獨長者從座起而去。
時,給孤獨長者、尊者舍利弗與尊者阿難去後不久,身壞命終生于兜率天。
時,給孤獨天子夜将過時有勝容色,照耀全祇陀林而詣彼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給孤獨天子,以偈白世尊: “祝福祇陀林 居住仙人衆 法王之住處 令我生歡喜 業明法與戒 最上之活命 由此人清淨 不由于種姓 亦不依于财 是故實賢人 善見自己利 如理伺察法 是處成清淨 舍利弗依慧 依戒依寂靜 至彼岸比丘 實于如是者 應為最上人” 給孤獨天子如是言,[大]師容許之。
時,給孤獨天子:“我[大]師已容許。
”敬禮世尊,右繞已即消失其處。
時,世尊其夜過後告諸比丘曰:“諸比丘!昨夜,夜之過頃,有一天子有勝容色,照耀全祇陀林而來我處。
來已,敬禮我而立一面,立一面之彼天子以偈告我曰: ‘祝福祇陀林 參照前偈…… 實于如是者 應為最上人’ 如是,諸比丘!彼天子言:‘我[大]師已容許。
’敬禮我,右繞已,即消失其處。
” 如是說時,尊者阿難如是白世尊:“世尊!彼應是給孤獨天子。
世尊!給孤獨長者于尊者舍利弗之處得證淨。
” [世尊曰:]“善哉!善哉!阿難!隻要依思擇而得即由彼而得也。
阿難!彼是給孤獨長者而非餘。
” 世尊如是說已。
歡喜之尊者阿難随喜世尊之所說。
—— 第一四四 教闡陀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其時,恰好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大周那、尊者闡陀住于靈鹫山。
其時,尊者闡陀患病苦痛激惱。
時,尊者舍利弗于日暮從獨住而起,至彼尊者大周那之處,至已,如是言大周那曰:“然,友,大周那!我等往看慰尊者闡陀之病。
”[大周那曰:]“友!如是。
”尊者大周那答尊者舍利弗。
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大周那,至彼尊者闡陀之處。
至已,與尊者闡陀共相問訊、交換可喜、可樂之語後,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如是言尊者闡陀曰:“友闡陀!如何?汝少為愉快否?如何?善可忍耐否?如何?諸苦受減退不進行,盡減退不進展否?”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我不少為愉快!不得忍耐!我極諸苦受而無減退……[參照前經]……友舍利弗!我将欲持刀,不希望活命!” [尊者舍利弗曰:]“尊者闡陀勿持刀,尊者闡陀要忍活,我等願尊者闡陀活忍。
若尊者闡提無可好之食,我可為尊者闡陀求可好之食。
若尊者無可好之藥,我可為尊者闡陀求可好之藥。
若尊者闡陀無适當之侍者(看護者),我可為尊者看護。
尊者闡陀勿執刀,尊者闡陀應活忍,我等願尊者活忍。
”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我非無可好之食,我非無可好之藥,我非無适當侍者(看護者,)友舍利弗!又且我長久給[大]師悅意之侍從,未曾使不悅意。
友舍利弗!其實恰适為弟子之,應給[大]師悅意之侍從,願不使不悅意。
‘友舍利弗!無有過咎,闡陀将執刀。
’應如是理解。
” [尊者舍利弗曰:]“我等有些問題欲問尊者闡陀。
尊者闡陀!請作質問應答之餘地。
”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請問之,我聞已當知之。
” [尊者舍利弗曰:]“友闡陀!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要觀察:‘彼是我所有,我是彼,彼是予之我’耶?友闡陀!耳與耳識,及……乃至……友闡陀!鼻與鼻識,及……乃至……友闡陀!舌與舌識、及……乃至……友闡陀!身與身識,及……乃至……友闡陀!意與意識,及意識所識之諸法,要觀察:‘彼是我所有,我是彼,彼是予之我’耶?”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眼與眼識,及眼所識之諸法,當觀察:‘彼非我所有,我非彼,彼非予之我。
’友舍利弗!耳與耳識,及……乃至……友舍利弗!鼻與鼻識,及……乃至……友舍利弗!舌與舌識,及……乃至……友舍利弗!身與身識,及……乃至……友舍利弗!意與意識,及意所識之諸法,當觀察:‘彼非我所有,彼非我,彼非予之我。
’” [尊者舍利弗曰:]“友闡陀!于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如何見?如何證知?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要觀察:‘彼非我所有,彼非我,彼非予之我’耶?友闡陀!耳與耳識……友闡陀!鼻與鼻識……友闡陀!舌與舌識……友闡陀!身與身識……友闡陀!于意與意識,及意所識之諸,如何見?如何證知?而意與意識,及意識所識之諸法,要觀察:‘彼非我所有,彼非我,彼非予之我’耶?” [尊者闡陀曰:]“友舍利弗!于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見滅、證知滅已,而于眼與眼識,及眼識所識之諸法,當觀察:‘彼非我所有,我非彼,彼非予之我。
’友舍利弗!耳與耳識……友舍利弗!鼻與鼻識……友舍利弗!舌與舌識……友舍利弗!身與身識……友舍利弗!于意與意識,及意所識之諸法,見滅,證知滅已,而于意與意識,及意識所識之諸法,當觀察:‘彼非我所有,彼非我,彼非予之我。
’” 如是言已,尊者大周那,如是告尊者闡陀曰:“是故,友闡陀!彼世尊如是之教說,平常應不得令作意:‘于有依即有動搖,無依即無動搖,無動搖者有輕安,有輕安者無意向,無意向者即無來去,無來去者即無生死,無生死者即無此世,亦無他世,于此中間亦無兩者,此即苦盡矣。
’” 時,尊者舍利弗及尊者大周那,以如是教誡尊者闡陀,教誡已,從座起而去。
時,尊者闡陀,于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大周那去後不久,[遂]執刀。
時,尊者舍利弗詣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如是白世尊曰:“世尊!尊者闡陀執刀矣!于彼有如何之趣、有如何之未來耶?” [世尊曰:]“舍利弗!然者,闡陀比丘于汝面前記說無過咎耶?” [舍利弗曰:]“世尊!于普婆支羅有跋耆族村。
彼處尊者闡陀之諸友家、諸同心之家[皆]唯有過咎之諸家也。
” [世尊曰:]“舍利弗!實如是,闡陀比丘之諸友家、諸同心家[皆]過咎之諸家也。
[雖然],舍利弗!如是,我不皆言‘有過咎。
’舍利弗!有人若舍此身而執受他身者,我言‘有過咎’也。
闡陀比丘無如是,闡陀比丘無過咎而執刀。
” 世尊如是說已,喜悅之尊舍利弗随喜世尊之所說。
第一四五 教富樓那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時,尊者富樓那,日暮,從獨住起而詣世尊之處。
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富樓那,如是白世尊曰:“善哉!世尊!請世尊為我略[說]教誡其法。
我從世尊聞已,應獨自隐栖、不放逸、誠心、勞力而住。
” [世尊曰:]“富樓那!然者,應谛聽,善思念,我當說之。
” 尊者富樓那奉答世尊:“如是,世尊。
” 世尊乃如是曰:“富樓那!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