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品 雙大品

關燈
第三十一 牛角林小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在那帝伽之磚瓦造精舍。

    爾時尊者阿?樓馱、尊者難提及尊者金毗羅住牛角娑羅林。

    于此世尊日暮從宴默而起,行往牛角娑羅林。

    守林人遙見世尊來臨。

    見而白世尊曰:“沙門!勿入此林,此有三善男子,為愛自我者所住,勿與彼等不愉快。

    ”尊者阿?樓馱聞守林人與世尊相問答。

    聞而言守林人曰:“汝守林人,勿阻止世尊,是我等尊師世尊來也。

    ”于是尊者阿?樓馱往尊者難提及尊者金毗羅之處,往而[阿?樓馱]言尊者難提及尊者金毗羅曰:“尊者!來!尊者!來!我等尊師世尊來也!”于是尊者阿?樓馱,尊者難提及尊者金毗羅出迎世尊,一人接持世尊之衣缽,一人設座,一人準備洗足水。

    世尊坐于所設之座而洗足。

    彼等尊者稽首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問坐于一面之尊者阿?樓馱曰: “阿?樓馱!汝等起居适宜否?資生之供給适宜否?施食無缺乏否?”[阿?樓馱曰:]“世尊!起居善!供給善!施食無缺乏。

    ”[世尊曰:]“阿?樓馱!汝等和順、友誼、無诤而如乳水善融和,相互以愛敬之眼相見而住否?”[阿?樓馱曰:]“世尊!我等實和順、友誼、無诤而如乳水善融和、相互以愛敬之眼相見而住。

    ”[世尊曰:]“阿?樓馱!汝等如何和順、友誼、無诤而如乳水善融和、相互以愛敬之眼相見而住耶?”[阿?樓馱曰:]“世尊!于此我作是念:‘我與如是同行者俱[共]住,實是榮幸!誠是幸福也!’世尊!我于此等尊者于正于負,以起慈身業,于正于負以起慈口業,于正于負以起慈意業。

    世尊!我作是念:‘于我舍己心,而從于此等尊者之心。

    世尊!如是我以舍己心,從于此等尊者之心。

    世尊!是故我等之身雖然各别,而心實是一也。

    ’” 尊者難提……乃至……尊者金毗羅亦白世尊曰:“世尊!我作是念:‘我與如是同行者俱住,實是榮幸,誠是幸福也。

    ’世尊!我于此等尊者于正于負以起慈身業,于正于負以起慈口業、于正于負以起慈意業。

    世尊!我作是念:‘于我以舍己心而從此等尊者之心。

    ’世尊!如是,我以舍己心,以從此等尊者之心。

    世尊!是故我等之身雖然各别,而心實是一也。

    世尊!如是,我等和順、友誼、無诤而如乳水善融和、相互以愛敬之眼相見而住。

    ”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複次,汝等不放逸、熱心、精進而住否?”[阿?樓馱曰:]“世尊!我等實是不放逸、熱心、精進而住。

    ”[世尊曰:]“阿?樓馱!汝等如何不放逸、熱心、精進而住耶?”[阿?樓馱曰:]“世尊!于是,凡我等之中由村裡行乞先歸來者,以設座,準備飲用水、洗淨水,及準備容器以入殘食。

    由村裡行乞後歸來者,若有食殘,彼若須要者即食之,若不須要時,或棄于無草之地,或投于無蟲之水中。

    彼收座、收飲用水、洗淨水,收納殘食,打掃齋堂。

    凡見飲用水瓶或洗淨水瓶或見浴缸,空虛無水之時者,即準備之。

    若彼不能獨自為者,以二次招手以示求助,我知以手之指示而幫助之。

    世尊!我等以其緣由而免多語。

    世尊!我等于每五日終夜為法談而集座。

    世尊!如是,我等不放逸、熱心、精進而住。

    ”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如是汝等住不放逸、熱心、精進,超越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否?”[阿?樓馱曰:]“無外此,世尊!于此我等任意以離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以成就初禅而住。

    世尊!我等實不放逸、熱心、精進而住,超越人法,到達安住于殊勝最上知見。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汝等超越此住,止揚此住,更超越其他之人法,到達殊勝最上知見之安住否?”[阿?樓馱曰:]“世尊!無外此。

    世尊!于此我等任意息尋伺,于内清淨,以成心一向,無尋、無伺,由定生喜樂,成就第二禅而住。

    世尊!此超越彼住,止揚彼住,更超其他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汝等有超越此住,止揚此住,更超越其他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阿?樓馱曰:]“世尊!無外此,世尊!于此我等任意不染于喜、住于舍、正念、正智而以身正受樂,聖者之所謂‘舍、念、樂住’以成就第三禅而住。

    世尊!是超越彼住,止揚彼住,更超越其他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汝等有超越此住、止揚此住,更超越其他之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否?”[阿?樓馱曰:]“世尊!無外此,世尊!于此我等任意舍樂、舍苦,先已以滅喜憂,不苦不樂而舍念清淨,成就第四禅而住。

    世尊!此超越彼住、止揚彼住,更超越其他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汝等超越此住、止揚此住,更超越其他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否?”[阿?樓馱曰:]“世尊!無外此。

    世尊!于此我等任意出離一切色想,消滅有對想,不作意于種種想,故以成就‘虛空無邊’之虛空無邊處。

    世尊!此超越彼住、止揚彼住、更超越其他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汝等超越此住、止揚此住、更超越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否?”[阿?樓馱曰:]“世尊!無外此。

    世尊!于此我等任意超越一切虛空無邊處,成就‘識無邊’之識無邊處……乃至……超越一切識無邊處,成就‘無何有’之無所有處……乃至……超越一切無所有,成就非想非非想處。

    世尊!此超越彼之住、止揚彼之住,更超越其他人法。

    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汝等超越此住,止揚此住,更超越其他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否?”[阿?樓馱!曰:]“世尊!無外此。

    世尊!于此我等任意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處,成就想受滅,而且以智慧見[知]漏滅盡。

    世尊!此超越彼住、止揚彼住,更超越其他人法,到達安住殊勝最上知見。

    世尊!而且我等從此安住,更見上妙其他安住。

    ”[世尊曰:]“善哉!阿?樓馱!善哉!阿?樓馱!從其安住更無有上妙其他之安住。

    ” 于是世尊對尊者阿?樓馱、難提及金毗羅,以說法談,教授、勸發、獎勵,令歡喜之後,從座起而行出。

    如是尊者阿?樓馱、尊者難提、及尊者金毗羅,送世尊歸來,尊者難提及尊者金毗羅,言尊者阿?樓馱曰:“尊者阿?樓馱于世尊之面前,于有關告我等,諸漏滅盡,我等如是,對得如是住之具足之尊者阿?樓馱,如何述耶?”[阿?樓馱曰:]“尊者等對予勿述‘我等如是得如是住具足。

    ’唯予對尊者等,以心應心知:‘此等尊者如是得如是住之具足。

    ’諸天亦對予說:‘此等尊者如是得如是住之具足。

    ’世尊以此問,故予答也。

    ” 是鬼藥叉提迦(長)詣世尊之處,詣而稽首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鬼藥叉提迦向世尊作是言:“世尊!實跋耆人榮幸也,跋耆族是幸福,此處有住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及此等三善男子,即尊者阿?樓馱、尊者難提、尊者金毗羅。

    ”聞鬼藥叉提迦之聲,地神即出聲曰:“實跋耆人榮幸,跋耆族是幸福也,此處有住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及此等三善男子,即尊者阿?樓馱、尊者難提、尊者金毗羅。

    ”聞地神之聲、四天王即……乃至……三十三天……乃至……焰摩天……乃至……兜率天……乃至……化樂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乃至……梵衆天即出聲曰:“實跋耆人榮幸,跋耆族是幸福也,此處住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及此等三善男子,即尊者阿?樓馱、尊者難提、尊者金毗羅。

    ”如是實彼等尊者,其刹那、其瞬間以至梵天界皆知也。

     [世尊曰:]“提迦!其如是!提迦!其如是!提迦!此等三善男子從在家而為出家行者,其善家若以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其善家将長久饒益、幸福。

    提迦!此等三善男子從在家而為出家行者,其善家之族,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其善家族将長久饒益、幸福。

    提迦!此等三善男子從在家而為出家行者,其村裡若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其村裡将長久饒益、幸福。

    提迦!此等三善男子從在家而為出家行者。

    其聚落若……[乃至]……于其聚落……[乃至]……其都城……[乃至]……于其都城……[乃至]……其國,若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其國應長久饒益、幸福。

    提迦!全王族若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全王族應長久饒益、幸福。

    提迦!若全婆羅門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全婆羅門應長久饒益、幸福、提迦!全庶民族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全庶民族應長久饒益、幸福。

    提迦!全奴隸族若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全奴隸族應長久饒益、幸福。

    提迦!以俱天之世界、俱魔之世界、俱梵天之世界、俱沙門、婆羅之門世界、俱天人之世界,若喜此等三善男子以明心憶持者,俱天之世界、俱魔之世界、俱梵天之世界、俱沙門、婆羅門之世界、俱人天之世界、應長久饒益、幸福。

    提迦!見此等三善男子為多數人之饒益、為多數人之幸福、為世間之慈愍、為人天利益、饒益、幸福,以達如是。

    ” 世尊如是說已,鬼藥叉提迦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

     第三十二 牛角林大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在牛角娑羅林與衆多皆知之有名長老聲聞等俱。

    即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大迦葉、尊者阿?樓馱、尊者麗瓦達、尊者阿難及其他皆知之有名長老聲聞等俱。

    于此尊者大目犍連日暮從宴默而起,往尊者大迦葉之處,往而言尊者大迦葉曰:“尊者迦葉!我等為聞法,往尊者舍利弗之處。

    ”“然!”尊者大迦葉應諾尊者大目犍連。

    如是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大迦葉及尊者阿?樓馱為聞法而往尊者舍利弗之處。

    尊者阿難見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大迦葉、及尊者阿?樓馱為聞法往尊者舍利弗之處;因此尊者阿難見而往尊者麗瓦達之處,言尊者麗瓦達曰:“尊者麗瓦達!有些真人為聞法而往尊者舍利弗之處。

    尊者麗瓦達,我等亦應為聞法而往尊者舍利弗之處。

    ”“然!”尊者麗瓦達,應諾尊者阿難。

    于是尊者麗瓦達及尊者阿難為聞法而往尊者舍利弗之處。

     尊者舍利弗見尊者麗瓦達及尊者阿難自遙遠而來。

    見而言尊者阿難曰:“善來!尊者阿難!善來!尊者阿難!世尊之侍者,世尊之側近者。

    尊者阿難!牛角娑羅林實為美麗可愛;夜有月之明、娑羅花盛開、天香馥郁。

    尊者阿難!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阿難答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多聞而護持所聞,積聚所聞,而且初善、中善、終亦善,有義,有文,說示完全具足清淨梵行,如是多聞一切法,所護持以語習得,以意思惟,以見洞察。

    彼于四衆斷随眠以圓滑流暢語句宣說正法。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 如是說已,尊者舍利弗言尊者麗瓦達曰:“尊者麗瓦達尊者阿難閃耀自心之見已。

    今我等複問尊者麗瓦達,牛角娑羅林實是可愛美麗……尊者麗瓦達!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麗瓦達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如樂宴默,好宴默,以修内心靜止,不輕禅定,以成就觀,好空閑處者也。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 如是說已,尊者舍利弗言尊者阿?樓馱曰:“尊者阿?樓馱!尊者麗瓦達閃耀自心之見已。

    今我等複問尊者阿?樓馱,牛角娑羅林實是可愛美麗……尊者阿?樓馱,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阿?樓馱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能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觀千世界。

    尊者舍利弗!恰如具眼者登于高樓上,觀千之辋圈,如是,尊者舍利弗,比丘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觀千世界。

    尊者舍利弗!此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 如是說已,尊者舍利弗言尊者大迦葉曰:“尊者迦葉!尊者阿?樓馱閃耀自心之見已。

    今我等問尊者大迦葉,牛角娑羅林實是可愛美麗……尊者迦葉!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大迦葉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自林住,而且稱說林住。

    自乞食而活,稱說乞食而活。

    自着糞掃衣,稱說着糞掃衣。

    自持三衣,稱說持三衣。

    自少欲而稱說少欲,自知足而稱說知足。

    自獨居而稱說獨居。

    自不染于世俗,稱說不染于世俗。

    自發勤精進而稱說發勤精進。

    自戒成就而稱說戒成就。

    自定成就而稱說定成就。

    自慧成就而稱說慧成就。

    自解脫成就而稱說解脫成就。

    自解脫知見成就而稱說解脫知見成就。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 如是說已,尊者舍利弗言尊者大目犍連曰:“尊者目犍連!尊者大迦葉述說自心之見已。

    今我等問尊者大目犍連,牛角娑羅林實是美麗可愛……尊者目犍連!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大目犍連曰:“尊者舍利弗!是二比丘為談勝法,彼等相互發問、相互發問而不倦應答,而且彼等法談是有益。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 是尊者大目犍連言尊者舍利弗曰:“尊者舍利弗!我等皆已閃耀自心之見。

    今我等問尊者舍利弗:‘尊者舍利弗!牛角娑羅林實是可愛,夜有月之明,娑羅花盛開,天香馥郁。

    尊者舍利弗!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舍利弗曰:]“尊者目犍連!是比丘以征服自心不為自心所征服。

    彼雖得如何住之成就,于此欲早晨住者乃得住,又欲日中住者乃得住,欲日暮住者乃得住。

    尊者目犍連!恰如王或宰相有種種色之衣以入于衣箱,彼對如何之衣裳,此欲以早晨着用者乃得着之,欲日中着用者乃得着之,欲日暮着用者乃得着之,尊者目犍連!如是比丘以征服自心,而不随從自心,彼雖得如何住之成就,于此欲早晨住者乃早晨得住,欲日中住者乃得住,欲日暮住者乃得住。

    尊者目犍連!如是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 尊者舍利弗言彼等尊者曰:“尊者等!我等皆已閃耀自心之見。

    然!我等詣世尊之處,詣而以此事告世尊,如世尊為我等說,如是我等即憶持其所說。

    ”“然!”彼等尊者應諾尊者舍利弗。

    于是彼等尊者詣世尊處。

    詣而稽首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白世尊曰:“世尊!尊者麗瓦達及尊者阿難,為聞法來至我處,世尊!我見尊者麗瓦達及尊者阿難遙遠而來,見而對尊者阿難作如是言:‘善來!尊者阿難!善來!尊者阿難!世尊之侍者,世尊之側近者,尊者阿難!牛角娑羅林實是可愛,夜有月之明,娑羅花盛開,天香馥郁。

    尊者阿難!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世尊!如是說已,尊者阿難言我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多聞而護持所聞、積聚所聞,且能初善、中善、終亦善,有義、有文,說示完全具足清淨梵行,如是一切法,多聞護持,以語習得,以意思惟,以見洞察。

    于彼斷四衆睡眠,以圓滑流暢之語句宣說正法。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應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為阿難之正答。

    舍利弗!實阿難多聞而護持所聞、積聚所聞,而且如初善、中善、終亦善,有義、有文,說示完全清淨之梵行,如是多聞護持法,以語習得,以意思惟,以見洞察,彼斷四衆睡眠,以圓滑流暢之語句宣說正法。

    ” [舍利弗曰:]“世尊!阿難尊者如是說已,我言尊者麗達瓦曰:‘尊者麗瓦達!由尊者阿難閃耀自心之見已,今我等問尊者麗瓦達,尊者麗瓦達,此牛角娑羅林甚可愛樂……尊者麗瓦達!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世尊!如是說已,尊者麗瓦達答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樂宴默、好宴默,以修内心靜止,不輕蔑禅定,以成就觀,好空閑處者也。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為麗瓦達之正答。

    舍利弗!因麗瓦達實樂宴默、好宴默、修内心靜止,不輕蔑禅定,以成就觀,好空閑處者也。

    ” [舍利弗曰:]“世尊!麗瓦達如是說已,我言尊者阿?樓馱曰:‘尊者阿?樓馱!由尊者麗瓦達閃耀自心之見已。

    今我等複問尊者阿?樓馱,尊者阿?樓馱!此牛角娑羅林甚是可愛……尊者阿?樓馱,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世尊我如是說已,尊者阿?樓馱答我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以清淨超人之天眼以見千世界。

    尊者舍利弗!恰如具眼者登于高樓上,能見千之辋圈,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見千世界。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為阿?樓馱之正答。

    舍利弗!因阿?樓馱實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見千世界。

    ” [舍利弗曰:]“世尊!阿?樓馱如是說已,我言尊者大迦葉曰:‘尊者迦葉!由尊者阿?樓馱閃耀自心之見已,今我等複問尊者大迦葉。

    尊者大迦葉!牛角娑羅林甚可愛樂……尊者迦葉!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世尊!我如是說時,尊者大迦葉答我曰:‘尊者舍利弗!此比丘自是林住者,亦稱說林住。

    自乞食而活者,亦稱說乞食而活。

    自着糞掃衣,稱說着糞掃衣。

    自持三衣,稱說持三衣。

    自少欲,稱說少欲。

    自知足,稱說知足。

    自獨居,稱說獨居。

    自不染世俗,稱說不染世俗。

    自奮發精進,稱說奮發精進。

    自戒成就,稱說戒成就。

    自定成就,稱說定成就。

    自慧成就,稱說慧成就。

    自解脫成就,稱說解脫成就。

    自解脫知見成就,稱說解脫知見成就。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能輝耀牛角娑羅林。

    ’”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為迦葉之正答。

    舍利弗!因迦葉實是自林住,稱說林住……自解脫知見成就,稱說解脫知見成就。

    ” [舍利弗曰:]“世尊!迦葉尊者如是說已,我對尊者大目犍連作是言:‘尊者目犍連!由尊者大迦葉閃耀自心之見已。

    今我等複問尊者大目犍連,尊者目犍連!此牛角娑羅林甚可愛樂……尊者目犍連!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世尊!我如是說已,尊者大目犍連答我曰:‘尊者舍利弗!若二比丘共論勝法,彼等相互發問,相互發問應答不倦,且彼等之法談是有益。

    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能輝耀牛角娑羅林。

    ’”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為目犍連之正答。

    舍利弗!因目犍連實是善談法者也。

    ” 如是說已,尊者大目犍連白世尊曰:“世尊!我等對尊者舍利弗作是言:‘尊者舍利弗!我等皆已閃耀自心之見解。

    今我等亦問尊者舍利弗,尊者舍利弗,牛角娑羅林甚可愛樂,夜有月之明,娑羅花盛開,天香馥郁。

    尊者舍利弗!何類比丘方能輝耀牛角娑羅林耶?’世尊!我如是說已,尊者舍利弗答我曰:‘尊者目犍連!是比丘以征服自心,不為自心所征服,彼能随願得住任何之成就住之成就,如欲早晨住者乃得住,如欲日中住者乃得住,欲日昏住者乃得住。

    尊者目犍連!恰如王或宰相有種種色之衣以入于衣箱,彼于任何衣裳,如欲以早晨着用者乃得着之,欲日中着用者乃得着之。

    欲日暮著者乃得着之。

    尊者目犍連!如是比丘以征服自心,不為自心所征服,彼于任何住之成就,于此,即欲早晨住者乃得住之,欲日中住者乃得住之,欲日暮住者乃得住之。

    尊者目犍連!如是比丘能輝耀牛角娑羅林。

    ’”世尊曰:“善哉!目犍連!善哉!如此之答為舍利弗之正答。

    目犍連!因舍利弗征服自心,不為自心所征服,彼能随願得住任何之成就,于此,即欲早晨得住者乃得住之,欲日中住者乃得住之,欲日暮住者乃得住之。

    ” 如是說已,尊者舍利弗白世尊曰:“世尊!我等誰是善說者耶?”[世尊曰:]“舍利弗!汝等各自皆是善說者。

    而且汝等亦聽吾之言,如是比丘能輝耀牛角娑羅林。

    舍利弗!是比丘從行乞歸還食後,結跏趺坐,置身端正以正念至于面前,決意:‘隻要我無取着而不至從漏心解脫者,不解此結跏趺坐。

    ’舍利弗!如是比丘能輝耀牛角娑羅林也。

    ” 世尊如是說已。

    彼等尊者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

     第三十三 牧牛者大經 如是我聞。

    —— 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呼諸比丘言:“諸比丘!”彼等比丘應諾:“世尊!”世尊乃說: “諸比丘!具足十一支之牧牛者,不能擁護增長牛群,雲何為十一?諸比丘!是牧牛者不知色、不通相、不除蟲卵、不處置瘡痍、不起煙、不知渡處、不知應飲之物、不知道路、不通知牧場、無餘榨乳(留給牛犢)、不以最上恭敬以恭敬牡牛、牛父、牛群首領。

    諸比丘!具足此等十一支之牧牛者不能擁護增長牛群。

    諸比丘!如是又比丘具足十一法,此于法、律不能增大、興隆、成滿。

    雲何為十一?曰:諸比丘!是比丘不知色、不通相、不除蟲卵、不處理瘡痍、不起煙、不知渡處、不知可飲之物、不知道路、不知行處、無餘榨乳、不以最上恭敬,以恭敬比丘、長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領。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知色?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實知任何色、所有之色是依四大、及四大之色。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知色。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通相?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實知有此業相者是愚人也、有此業相者是賢人。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通相。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除蟲卵?諸比丘!言此比丘以受生起欲之想念,不舍、不除、不滅、不斷、以受生起瞋之想念……乃至……以受生害之想念……以受返複而起之惡不善法、不舍、不除、不滅、不斷。

    諸比丘!如是之比丘謂不除蟲卵。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處理瘡痍?諸比丘!此比丘以眼見、執色相、執随相。

    如是不防護眼根而住者,雖流入貪欲、憂戚、惡不善法,不為其防護,不護眼根、于眼根不生防護。

    以耳聞聲……乃至……以鼻嗅香……以舌嘗味……以身觸之所觸者……以意識法,于此等執相、執随相。

    如是不防護意根而住者,流入貪欲、憂戚、惡不善之法,不為其防護、不護意根、于意根不生防護。

    諸比丘!如是謂比丘不處理瘡痍。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起煙?諸比丘!言此比丘如所聞、如所受持、而不為其他廣說法。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起煙。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知渡處?諸比丘!言此比丘彼等多聞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智母之比丘,随時而詣,不尋不問:‘賢者!此如何?此如何之意義?’因此對彼,彼等尊者不顯所不顯,不開所不開,于法有種種疑問,而不除去疑問。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知渡處。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知飲水之處?諸比丘!言此比丘依如來所教說法、律時,對利義不得信受,對于法不得信受,不得随伴法之歡喜。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知應飲之物。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知道路?諸比丘!言此比丘不如實知八支聖道。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知道路。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知行處?諸比丘!言此比丘不如實知四念處。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知行處。

    諸比丘!雲何比丘無餘榨乳?諸比丘!言此比丘對有信之居士持來布施衣服、飲食、床座、醫藥資具,其時比丘受之而不知限度。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無餘榨乳。

    諸比丘!雲何比丘不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比丘、長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領,諸比丘!言此比丘對彼等比丘、長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領,于正于反,不作慈身業,不作慈口業,不慈意業。

    諸比丘!如是比丘謂不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比丘、長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領。

    諸比丘!具足此等十一法之比丘于法、律,不能增大、興隆、圓滿。

     諸比丘!具足十一支之牧牛者,得擁護增大牛群。

    雲何為十一?言此牧牛者知色、通相、除蟲卵、處理瘡痍、起煙、知渡處、知飲之物、知道路、知牧場、餘留奶乳、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牡牛、牛父、牛群之首領。

    諸比丘!具足此等十一支之牧牛者,得擁護增大牛群。

    諸比丘!如是,具足十一法之比丘亦能于此法、律,得增大、興隆、圓滿,雲何為十一?言此比丘知色、通相、除蟲卵、處理瘡痍、起煙、渡處、應飲之物、道路、通行處、榨奶乳留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