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曆章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三紙 第一譯)太子墓魄經右後漢代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見費長房錄太子沐魄經一卷(第三譯 三紙)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見僧祐錄九色鹿經一卷(三紙 重譯 或加玉字)九色鹿經右吳代氏國優婆塞支謙譯見法上錄上五經同卷上七經十卷同帙無字寶箧經一卷(七紙第一譯)無字寶箧經右後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見費長房錄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七紙第二譯)大唐新譯聖教序 皇太後禦制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中天笁沙門地婆诃羅奉 诏譯)右大唐永淳二年天竺沙門地婆诃羅于西京太原寺歸甯院譯見大周錄上二經同卷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一卷(第四譯七紙亦雲大乘遍照光明藏經彥琮制序)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大唐中天笁三藏地婆诃羅再譯)右大唐永淳元年四月二十五日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羅重譯見開元錄老女人經一卷(或雲老女經 第一譯 二紙安公雲出阿毗昙)老女人經右吳代月氏優婆塞支謙譯見僧祐錄老母經一卷(二紙第二譯)老母經(吳世支謙譯)右僧祐錄中失譯經開元錄雲編于宋末上三經同卷老母六英經一卷(一紙 第三譯)佛說老母女六英經右宋文帝代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于楊都譯見費長房錄月光童子經一卷(一名月明童子經十紙一名申日經 第一譯)月光童子經右西晉沙門笁法護譯見僧祐錄申日兒本經一卷(或雲申日兒經第三譯錄作兜本誤也 三紙)右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見費長房錄上三經同卷德護長者經一部二卷(一名屍利崛名長者經與申日兒本經月光童子經同本異譯三十二紙 第四譯)佛說德護長者經卷上(三藏法師那連提耶舍譯)佛說德護長者經卷下(三藏法師那連提耶舍譯)右隋開皇三年六月沙門那提耶舍于大興善寺譯見費長房錄沙門僧琨筆受伽耶山頂經一卷(亦雲知耶頂經十一紙第二譯)伽耶山頂經(後魏菩提留支譯)右後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于洛陽及邺都譯見費長房錄文殊問菩提經一卷(一名菩提樹經一名菩提無行經八紙第一譯或伽師利字)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右後秦??始年中三藏鸠摩羅什于常安譯見僧祐錄僧睿道常▆筆受上二經同卷象頭精舍經一卷(十一紙 第三出)佛說象頭精舍經(三藏法師毗尼多流支譯)右隋開皇二年二月天竺沙門毗尼多留支譯見費長房錄沙門法纂筆受大乘伽耶山頂經一卷(十紙 第四譯)大乘伽耶山頂經右大周長壽二年天竺沙門菩提流志于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沙門處一等筆受上二經同卷長者子猘經一卷(一名制經 六紙 第一譯)佛說長子猘經(一名制經)右後漢代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見費長房錄菩薩逝經一卷(亦名逝經 第三譯)佛說菩薩逝經右西晉惠帝代河内沙門白法祖譯見費長房錄逝童子經一卷(第四譯 五譯 阙二 三紙)佛說逝童子經右西晉惠帝水甯元年沙門支法度譯見寶唱錄犢子經一卷(一雲犢牛經 二紙 第一譯)佛說犢子經右吳代月氏國優婆塞支謙譯見法上錄上四經同卷乳光佛經一卷(與犢子經同本别譯十紙或加法字一名乳光經 第二譯)佛說乳光佛法經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見僧祐錄無垢賢女經一卷(長房錄雲離垢施女經或雲胎藏經 四譯 第二譯)佛說無垢賢女經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見聶道真錄腹中女聽法經一卷(一名不莊挍女經三紙第三譯)佛說腹中女聽法經右北涼天竺沙門昙無谶譯見費長房錄上三經同卷轉女身經一卷(二十一紙 第四譯)轉女身經右宋文帝元嘉年中罽賓三藏禅師昙摩蜜多于揚都譯見李廓錄上二十一經十卷同帙無上依經一部二卷(三十六紙今本第二譯凡七品)佛說無上依經挍量造佛功德品第一(陳天竺沙門真谛于廣州譯 卷上)無上依經如來界品第二無上依經菩提品第三無上依經如來功德品第四卷下無上依經如來事品第五無上依經贊歎品第六無上依經付囑品第七右梁紹秦三年九月八日于平固縣南康内史劉文陀請優禅尼國沙門真谛譯見經後記未曾有經一卷(第一譯 四紙)佛說未曾有經右後漢失譯見僧祐失譯錄舊錄在小乘單本中誤也甚希有經一卷(九紙 第三譯)甚希有經(三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大唐三藏聖教序 禦制右大唐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十八日三藏法師玄奘于終南山翠微宮譯見内典錄沙門大乘欽筆受決定揔持經一卷(十紙一名決定揔經一名決揔持經 第一譯)佛說決定揔持經右西晉沙門竺法護譯見僧祐錄上三經同卷傍佛經一卷(七紙 第二譯)傍佛經右後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在洛及邺譯見費長房錄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一卷(一名惟日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七紙第一譯)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右後漢代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見費長房錄上二經同卷入法界體性經一卷(十一紙 第二譯 或無體性字)入法界體性經右隋開皇十五年七月天竺沙門阇那崛多等于大興善寺譯八月訖見費長房錄沙門道密等筆受如來師子吼經一卷(六紙 第一譯)如來師子吼經(三藏法師佛陀扇多譯)右後魏正光六年天竺沙門佛陀扇多于洛陽白馬寺譯見費長房錄沙門昙林等筆受上二經同卷大方廣師子吼經一卷(七紙 第二譯)大唐新譯聖教序 皇太後禦制大方廣師子吼經(中天笁罽沙門地婆诃羅等奉敕于東都東太原寺譯)右大唐水隆元年天竺沙門地婆诃羅于東都東太原寺譯見大周錄大乘百福相經一卷(十紙 第一譯)大乘百福相經(大唐三藏地婆诃羅等奉诏譯)皇太後禦制序右大唐永淳二年天竺沙門地婆诃羅于西太原寺歸甯院譯見大周錄上三經同卷前世三轉經一卷(七紙 第一譯)前世三轉經右西晉惠帝代沙門法炬共法立譯見費長房錄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一卷(十紙)大乘百福莊嚴相經右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羅重譯見開元錄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一卷(七紙成直雲希有挍量功德經 第一譯)希有希有挍量功德經(三藏法師阇那崛多譯)右隋開皇六年六月天笁沙門阇那崛多譯見費長房沙門僧昙筆受彥琮制序上三經同卷大乘四法經一卷(一紙 第一譯)大乘四法經右大唐永隆元年天笁三藏地婆诃羅于東都東太原寺譯見大周錄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二紙第二譯)菩薩修行四法經序(中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诃羅唐言日羅奉 敕譯)右大唐永隆二年正月天竺沙門地婆羅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