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一滴卷之一(古庭禅師語錄)

關燈
一念金剛不退之心。

    單去究明本源心戒。

    舉此一念。

    得戒已畢。

    更說他恁麼戒之所犯。

    戒之所持。

    一空一切空。

    一淨一切淨。

    汝等聞說諸佛本有心戒。

    不能斷疑。

    如盲聾喑啞。

    山僧未免重為開演。

    顯露真圓。

    使汝等得入其源獲本心戒。

    昔世尊說四衆所受戒文。

    各有次第。

    如比丘戒。

    謂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五百條。

    優婆塞優婆夷各五條。

    菩薩有大乘十戒。

    如來有三聚淨戒。

    然種種所演差殊。

    實乃如來悲念所流。

    教謂多種。

    一念淨心。

    實非二三。

    教分頓漸。

    心無能所。

    如教雲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

    又雲。

    佛說一切法。

    度我一切心。

    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心法并空。

    如大圓鏡。

    山僧恁麼切切非诳汝等汝等于此痛發廣大信心。

    定獲廣大受用。

    汝等幸聞律外之戒。

    實非小可。

    三世諸佛。

    因此戒而成等正覺大轉法輪。

    一切諸生。

    悟此戒而達本源。

    脫生死海。

    戒源功德。

    神鬼莫量。

    戒源蹤迹。

    人天莫測。

    戒源貌相。

    佛祖難窺。

    到這裡十方諸佛百億菩薩。

    無量人天種諸福慧于此本源淨妙心戒。

    所有功德。

    于百千萬億分未及一分。

    若恁麼便見得去了知盧舍那。

    即汝等之本身也。

    山僧到此說戒将畢。

    未免于諸人分上通個消息擊案一下雲。

    陝府鐵牛心膽碎。

    嘉州石象頂門穿會麼。

    汝等向這裡領會得。

    不勞舉足。

    佛祖同源。

    無持無犯。

    非戒非心。

    其或未然。

    切忌撥無因果。

    教雲。

    五戒不持。

    人天路絕。

    珍重。

     心要 此心清淨。

    人自不知有此清淨。

    此心明潔。

    人自不知有此明潔。

    清淨明潔。

    本來成現。

    今更不假修為而複成也。

    才出頭來。

    早自具足。

    但能返照。

    不假言彰。

    所謂清淨明潔之心。

    于一切衆生分上未嘗不在。

    無蹤無迹絕翳絕痕。

    至堅至固。

    至清至淨。

    至虛至玄。

    至明至潔。

    無滲無漏。

    無大無小。

    非出非入。

    非外非中。

    量之無邊。

    窮之無所。

    玄中唯玄。

    妙中極妙。

    玄玄妙妙。

    妙心金剛。

    說此心者。

    說無說之心。

    心無心之說。

    說說無說。

    心心無心。

    無心心無。

    顯一切心。

    一切心即一心之心。

    心即一切。

    一切亦無。

    一切無心。

    無心亦無。

    亦無無心。

    無心心心。

    心心心心。

    悉皆空幻。

    到這裡假使大悲菩薩。

    具八萬四千手眼。

    運八萬四千神通。

    提之不起。

    觑之非見。

    劈之非破。

    鋸之不分。

    亦任劫火洞然。

    此心絕纖毫之損。

    大哉此心。

    心心無覓。

    唯人親證。

    乃知過去諸佛已說。

    現在諸佛今說。

    未來諸佛當說。

    蓋十方諸佛。

    不離此心成等正覺。

    十方諸佛不離此心轉大法輪。

    十方諸佛。

    不離此心入諸苦趣中。

    救拔一切衆生離苦得樂。

    至諸佛所。

    聞此心法。

    豁開心眼。

    ▆▆▆▆。

    得諸無礙。

    見十方佛在在處處。

    不來不去。

    一念現前。

    此心空寂。

    寂寂心空。

    空空心寂。

    空寂寂心。

    寂心空寂。

    且十方諸佛。

    于此個心上。

    具種種作用。

    現大神通。

    大抵為一切衆生明示此心。

    一切衆生。

    諸塵悉淨。

    除此之外。

    更無别心。

    明此之心。

    更無别說。

    此心不立纖塵。

    自然虛靈絕妙。

    但能默契忘緣。

    全體真空獨露。

    吾觀一切衆生。

    種種造作。

    種種颠倒。

    堕于萬類之中。

    一靈妙心實無絲毫之欠。

    經行坐卧。

    承誰恩力。

    喜怒哀樂。

    豈假他光一動一靜。

    一飲一啄。

    一言一默。

    皆是自己之妙心運用無差。

    去來有據。

    如斯看來。

    諸佛衆生。

    同一妙心心心非二。

    真心寂滅。

    若大虛之無形。

    慧見靈通。

    猶澄淵之湛碧。

    但此心非義理之說。

    非文字之解。

    非引教而通。

    非能所而見。

    到這裡須是佛祖未出。

    文言未露天地未判。

    古今未通。

    平坦坦的。

    光淨淨的。

    于本分中忽爾心開。

    突出一路。

    方始相應。

    若非恁麼至慈氏佛下生。

    也無栖泊處。

    隻要于自己分上。

    悟此妙心。

    不得離己别尋。

    設有所得。

    非自己之心。

    此心無青無黃。

    非赤非白。

    非名非字。

    非相非貌此心遍十方刹。

    來去無相。

    山河石壁。

    不能阻礙。

    此心非天地測其機。

    非鬼神知其量。

    到這裡自己尚無趣向。

    況天地鬼神而測知者哉。

    設使佛祖同源。

    亦觑之無分。

    所以此心是個大光明之寶。

    無修無證。

    無得無失。

    無生無滅。

    無老無少。

    無穿鑿。

    無處所。

    巍巍蕩蕩。

    寂寂如如。

    諸佛之尊。

    千聖之上。

    不可比。

    不可喻。

    一切衆生。

    全體具足。

    妙淨明心。

    本圓真有。

    到此切不得千語句上承當。

    文字中生解不得廣覽群書以教印心。

    不得記持問答逢機酬對。

    須是自己胸中。

    蓋天蓋地。

    貫古貫今。

    一一流出始得。

    經雲。

    唯佛與佛。

    乃能知之。

    然乃恁麼。

    吾有句驗。

    木人眨眼。

    諸佛盡睹光明。

    石女動唇。

    菩薩皆蒙究竟。

     三昧玄章 吾觀大地衆生。

    一靈真性。

    觸物現形。

    遍法界中頭頭顯露。

    六根門頭。

    放大光明。

    四幻城中。

    全彰法體。

    乃佛乃祖。

    惟此心傳。

    列聖列賢。

    單明個事。

    立妙立玄。

    言機言密。

    即妄即真。

    于理于事。

    說有說無。

    指空指色非心非佛。

    是佛是心。

    以言顯空。

    以空着言。

    指物明真。

    借事彰實。

    或戲或笑。

    或語或默。

    或棒或拳。

    或噓或喝。

    或粗或細。

    或呵或叱。

    或歌或舞。

    或進或退。

    或逆或順。

    或豎或橫。

    或定或空。

    或禅或亂。

    或異或邪。

    或塵或俗。

    或淨或穢。

    種種相貌。

    種種術幻。

    種種言詞。

    種種揀擇。

    種種巧機。

    種種應答。

    乃至天地日月。

    星辰江河。

    園林草木。

    石壁瓦礫。

    淨不淨界。

    有有無無。

    聲聲色色。

    無有一物而不現此三昧實相。

    良由衆生因無明貪愛。

    而不能證入。

    所以劫劫生生。

    展展轉轉。

    埋沉己靈。

    失真三昧。

    誤入六道。

    往來四生。

    受種種苦。

    求出無期。

    此三昧體唯人一靈。

    曠大劫來。

    未曾少欠。

    所以佛祖眼不耐見。

    從三昧大寂定中。

    強出頭來。

    不惜泥水。

    興慈運悲。

    設百千萬億種神通方便。

    使人人于意根下。

    究此三昧清淨真寂之光明除此别無有念到這裡若能舍幻投真。

    遠塵近寂。

    于日用中。

    讨個分曉。

    豁然一念相應。

    了知諸佛無心三昧。

    即自己無心三昧。

    塵塵爾。

    劫劫爾。

    總是這個無非三昧。

    且這個道理。

    于此作麼生承當。

    體廓太虛了無邊際。

    不動纖塵。

    非中非外。

    到這裡若乃存其微念。

    天地懸遠。

    譬如太虛之中空無有量。

    若住一物。

    非太虛也。

    諸佛國土。

    其理亦然。

    一切衆生本源如是。

    洞然清淨。

    不立毫塵。

    光遍十方。

    無有相貌。

    諸衆生心。

    含褁三界。

    現三界心。

    總一真定。

    到此非得非失。

    無幻無真。

    唯一靈明。

    寂然三昧。

    一切衆生。

    既知人人分上具此無心三昧。

    到這裡于二六時中。

    默默照看。

    看來看去。

    看到看無看處。

    自然有個到家的時節。

    若能便恁麼會去。

    别無餘說。

    設有所說。

    無過于此當知諸佛設法。

    無法為法。

    衆生欲契無法為體。

    大般涅槃經雲。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設有智者。

    審谛思惟。

    若能深信斯言。

    管取悟佛。

    三昧有日矣。

     警徒 子既痛決死生。

    從今日去。

    永絕學解。

    純一真潔。

    務要今生作個大漢。

    向佛祖頭上橫眠倒舞。

    切莫蹉跎懶堕。

    貴圓溫飽。

    聞恁麼說。

    便乃豎起生鐵脊背。

    大開無情冷眼。

    緊捏拳頭。

    高舉正念。

    念茲在茲。

    勿容分毫走作。

    心中憤憤。

    疑上加疑。

    直教這一念子劈之不斷。

    蕩之不分。

    久久定力現前。

    四威儀中。

    忽爾忘卻東南西北。

    到此之時。

    正好着力。

    痛加精進。

    若也孳孳不舍忽然撞倒昆侖。

    掀翻大地。

    直得十方諸佛。

    曆代祖師。

    天下老和尚。

    于這裡無出氣處。

    仍使六道四生。

    情塵根識。

    放大寶光。

    同一受用。

    若實做到與麼田地。

    方顯衲僧家超群越格的手眼。

    其或不信。

    今日也恁麼。

    明日也恁麼。

    驢胎馬腹裡。

    決定放你不過。

    老僧預前與你說破珍重勉之。

     訓徒 子既實心向道。

    但看古人一則話。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須知此事。

    庸愚之輩。

    實難相委。

    大力量者。

    方堪履踐。

    此處不得今日提。

    明朝放。

    将意根下萬緣盡情放下。

    平日舍不得的。

    須要舍卻。

    平日放不得的。

    須要放卻。

    平日離不得的。

    須要離卻。

    且舍不得的貪嗔癡。

    放不得的無明人我。

    離不得的恩愛利名而已。

    若謂十八界所蘊塵緣雜染。

    未可枚舉。

    今略言之。

    以破其毒惡子既知已。

    大發信心。

    立金剛志。

    盡平生做個沒伎倆漢。

    莫管人說你癡憨。

    直去着實參究。

    須知此事如一人與萬人敵相似。

    若非具猛勇心。

    如何近前。

    又如一人不執器械欲搏猛虎相似。

    若怕危亡。

    如何與他相見。

    又如一人擔一百二十斤重擔。

    溺于深泥。

    若不加力求出。

    如何到家。

    既知生死恁麼大險。

    于十二時中。

    不顧危亡。

    大舍身命。

    的的确确。

    務要見個分曉。

    又須知此一則話。

    于一切處。

    皆可征究。

    迎賓俯仰。

    着衣坐卧。

    提瓶放箸。

    運水搬柴。

    痾屎放尿。

    登山涉水。

    斸地烹茶。

    靜鬧閑忙。

    喜怒哀樂。

    總看個話頭。

    恁麼久久自有個好處。

    到這裡。

    切不得于話頭上别生異念且這念是甚麼。

    是當人避喧求寂處也如叢林中講究這做工夫一節。

    多謂尋個靜辦處穩坐去好教你知道。

    且觀盡大地乾坤。

    那一處不喧喧穰穰。

    當知此世界。

    乃五濁之界。

    實無一處有靜。

    其靜在于己心之上。

    到此一心靜。

    則多心靜。

    一念寂。

    則念念寂。

    今時兄弟家不知有此方便。

    強要尋個靜處。

    不知起一念向此世界中求個靜處。

    早自是個不靜的心也。

    山僧昔年行腳于蜀。

    往來十載并無一茅遮頭。

    單包隻杖。

    各山讨些現成茶飯度日。

    任有一切諸惡風景。

    我則不采。

    恁麼孤切。

    方得此一着子明白。

    如今兄弟家。

    未曾行腳先慮衣食。

    于一切處務要尋個穩便去處十年二十年。

    不明心地。

    被此一念障阻道眼。

    子去切忌恁麼。

    詢問虛實好醜。

    逐日工夫。

    時時檢點。

    一日要勝一日。

    一時要勝一時。

    恁麼綿綿密密。

    一七日。

    二七日。

    自然純熟。

    到此不得念話無疑提時須要字字分明說這做工夫之理大抵要這話頭明白。

    疑情易發。

    若疑情發現。

    昏散則退。

    昏散既遠。

    疑來疑去。

    時節到來。

    不覺撞倒露柱。

    打破漆桶。

    直得乾坤哮吼。

    海水飛騰。

    泥牛吞月。

    鐵蛇吐雨。

    木人撫掌。

    石女心穿。

    若到這裡。

    方知達磨西來。

    費盡神機。

    及至歸去。

    分文不值。

    若實到這般田地。

    更說甚麼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盡大地是汝痾放處。

    于這裡也無道與汝說。

    也無禅與汝參。

    也無佛祖與汝超。

    也無人天與汝度。

    縱橫順逆左右逢源。

    到此便是一味清淨平等三昧之門。

    聽吾一偈。

    精研慎究勿容絲。

    直透威音那畔機。

    豁爾洞明心地印。

    溪山滿目笑咍咍。

     古庭祖師語錄輯略卷之一(終) 嘉興大藏經 古庭禅師語錄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