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殺人。
事露被捉。
拷逼萬端。
求脫無計。
苟得一醒。
了不可得。
非遣之不可得。
非用功不可得。
是畢竟不可得。
非惟苦樂之境不可得。
乃至夢中身心亦不可得。
兄弟。
如今覺時能如夢覺否。
若不如是。
切不得言語抵釋好。
古雲。
毋自欺也。
實是個自欺不得。
無常到來。
無人相替。
如相委悉。
直下提持。
如未即信。
山僧有末後句。
舉似大衆。
拈拄杖雲。
會麼。
會即便會。
不會。
到方丈來問。
雲岫庵回泉師請普說。
通玄峰頂不似人間。
心外無法。
滿目青山。
韶國師不妨為一代宗師。
發言吐氣。
盡事盡理。
合宗合教。
萬古之下。
莫有繼其迹者。
山僧到此雲岫庵中。
事事有别。
何也。
群峰環拱。
大海汪洋。
城市煙村。
盡目所收。
森羅萬象。
一印無異。
水現琉璃之色。
山呈金碧之輝。
黃龍現於畎畝。
白米堆於倉廪。
堯風蕩蕩。
村落聞擊壤之聲。
舜日輝輝。
稚子鼓讴歌之舞。
太平之治。
無可加焉。
何須更覓玄妙。
互相是非。
以心逐心。
是為心病。
還有不動幹戈而坐緻太平者麼。
若有。
則四恩三有。
一齊報足。
若無。
出家兒父母甘旨不供。
國王差役不及。
恰好趂此無事之秋。
把個父母未生前這一着子。
頓在目前。
朝參暮扣。
肩膊上擔子折。
腳跟下紅線斷。
作灑灑落落的衲子。
也不枉此娑婆世界裡走一遭。
亦不枉離親割愛出家行腳志氣。
雖然。
此是世間第一等好事。
須是好漢得而為之。
舉大明國僅得一二而已。
其次。
則根機未逮。
力量未充。
不若向萬行門中。
老實行将去。
所謂人所不能學。
我當學。
人所不能行。
我當行。
人所不能忍我當忍。
人所不能舍我當舍。
更把一句阿彌陀佛牢牢把住。
不令斯須放空。
時節到來。
功夫純熟。
導師為你說破也未知。
山僧本為遊山至此。
而回泉老師挽我登此寶座。
演揚法要。
山僧自忖無甚奇能。
隻可借他古人現成語句。
代為舉揚。
若論本分上事。
你諸人隻好自參。
全靠山僧不得。
還有自解承當的麼。
若無。
不妨我遊山好。
更有一偈舉似大衆。
山海田園一目呈。
不教心外覓無生。
圓通自是超聲色。
忽聽鴉嗚三四聲。
普說。
兄弟。
山僧無甚長處。
但以強記。
祇記得古人現成話。
你諸人或曾看教。
或參公案。
記得些閑言剩語。
人前問答時便有。
閑居靜坐時便無。
是名活了不得死。
此病最重。
若欲治者。
必須把從前惡知惡見。
盡情放下。
把個死話頭頓在面前。
直待冷灰荳爆。
方始痛快。
或有一等漢。
終日死堆堆地坐。
恰似三家村裡土地相似。
動也動不得。
古人目為黑山鬼窟。
這個喚做死了不得活。
此病亦難治。
若欲治者。
必須把個話頭玲玲珑珑提将起來。
左看右看。
一念看破。
始知從前都是錯用也。
或一等不死不活的。
卻無病痛。
正好用工。
如廣額屠兒文殊石鞏之輩。
一聞便悟。
蓋其無病故也。
大衆。
山僧所舉。
并是真實。
如能相委。
決不相賺。
普說。
難難難是遣情難。
情盡圓明一顆寒。
方便遣情猶不是。
更離方便太無端。
大衆。
遣情猶易。
惟做長老為是非主人更覺其難。
所以智者大師雲。
我不匡徒領衆。
位在六根清淨。
以領衆故。
祇在五品。
噫。
聖人猶有此言。
況凡夫乎。
隻如我此一狂弟子。
甚為不作法。
動大衆念。
欲留之。
有違大衆。
欲遣之。
有缺慈悲。
倘彼失志還俗。
即我損其善根也。
故我世尊攝授調達善星出家者。
恐其為輪王。
衆受害故。
方便護持耳。
此事在長老分上極為難。
在衆兄弟分上亦是一椿良緣也。
何則。
若是真正用工的。
凡於善惡境上。
少形念慮。
已覺白雲萬裡。
何況於中論是别非。
說好說惡。
然這等說話。
猶是初心分上事。
若是大乘人見處又且不然。
煩惱現前。
則菩提成。
觀逆常順。
猶如蓮花。
故雲。
高原陸地不生此花。
淤濕污泥乃生此花。
所以菩薩自叙我五百劫修此忍辱。
未知忍辱。
為王割截。
心無嗔恨。
乃知忍辱。
我成佛時。
當先度汝。
豈非因逆而成順也。
提婆達多。
是佛積世惡友。
經雲我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豈非因逆疾證也。
實猶亂世取封如反掌。
非太平之可比耳。
這個猶是佛對衆生說。
不對佛說。
若對佛說。
有所忍的境。
有能忍的心。
烏得名為佛也。
昔者黃龍南公行腳至積翠。
為書記。
慈明為住持。
初見其少叢林。
心頗輕之。
聞其升座呵貶諸方。
一一皆其病處。
繇是投誠。
懇入室。
慈明辭之再三。
乃雲。
汝是雲門下人。
必解雲門禅。
當時洞山參雲門三頓棒。
還有吃棒分。
無吃棒分。
南曰。
有吃棒分。
明曰。
恁麼則終日鴉鳴鵲噪皆應有吃棒分。
南公禮拜退。
是後屢次請問前話。
必以诟罵。
南曰。
罵豈慈悲耶。
明曰。
爾作罵會耶。
南豁然大悟。
兄弟。
祇這是逆順一着子境界。
古人不作罵會。
作什麼會。
還有悟處也無。
看看。
未透關的人。
有甚麼閑工夫。
因他閑事長無明也。
更有一偈。
舉似大衆。
觸目不分人道蠢。
見機而作又言奸。
不知那樣教人做。
為人難做做人難。
也不難。
不見拄杖子。
無心到處閑。
抛下拄杖子雲。
不得動着。
動着即打折你腰。
普說。
龍得水時添意氣。
虎逢山處長威獰。
從來乾道無私曲。
大地年年一度春。
大衆。
且道衲僧憑何節目。
便乃高挂缽囊。
抝折拄杖。
笑傲雲山。
放心自在。
還知麼。
若也不知。
且不得草草。
須知生死是無大得大的一段大事。
上至人天。
下至蠢動。
皆同這一着子。
直須透金剛圈。
吞棘栗蓬。
始得恁麼。
豈不見阿[少/兔]樓馱性好打眠。
世尊見而诃曰。
咄咄何為唾。
螺蛳蚌蛤類。
一睡一千年。
不聞佛名字。
繇是激發。
七日不眠。
失其雙目。
得半頭天眼。
噫。
古人有語雲。
養子不教父之過。
訓導不嚴師之惰。
教而不受。
如之奈何。
觀他世尊父子一激便發。
獲益如是。
可謂嚴師賢弟矣。
昔者黃龍南公與僧為友。
其友好睡。
南公好坐。
其友反責雲。
爾終日恰恰地像三家村裡土地相似。
學坐禅耶。
南公起身躬自謝過。
複坐如故。
識者知其為美器。
以後南公名蓋天下。
後世聞者莫不敬畏。
而彼友絕不聞之。
佛說不放逸功德不如是乎。
如此。
則執坐非無益也。
故智者雲。
四威儀中。
惟坐為勝。
四祖一生脅不至席。
今人不然。
将個坐禅為兒戲。
不得已随例上單。
不彀三寸香。
大似水搖笆樁相似。
有勸之者。
乃雲。
昏沉又不是那。
苦哉苦哉。
如此見解。
欲期聖道。
不勝其難矣。
豈不謂教而不受者乎。
若是有氣魄的。
見恁麼舉。
便向單上挺起腰骨。
撐拄眼睛。
默默分付昏沉的嫡親哥哥。
你須回避。
我斷不與你相狎也。
把個本參話頭頓在面前。
如靠須彌山相似。
不悟不休。
誠能如是。
縱不能如樓馱現成四果。
繼彼南公高躅也不為難。
苟不如此。
有歲月兮促君壽。
有鬼神兮妬君福。
他日閻羅大王算飯帳。
且道合哭不合哭。
夏至日普說。
冬至至日長。
夏至至日短。
陰極則陽生。
陽消則陰長。
大衆。
此是天地一年去來增減。
是名生滅。
而虛空還有恁麼事麼。
然天地為一大天地。
人為一小天地。
既等天地。
甯有不等於生滅耶。
要見何者是人身中的生滅。
隻如六根所對六塵。
不出見聞知覺。
繇見聞故。
於中緣塵分别。
作是非逆順得失取舍如是等種種名相。
皆名生滅。
若一念不生。
回觀常住真心。
還有生滅也無。
所以古人目為無陰陽地。
既非陰陽。
上至諸佛。
下及含靈。
等皆具足。
現前受用。
奈衆生為無明所覆。
煩惱所纏。
雖然具足。
不獲受用。
所以勞他諸佛。
東西兩土諸大和尚。
出廣長舌。
運無礙辯。
以種種因緣。
種種譬喻。
種種言辭。
種種方便。
調護衆生。
無非欲令衆生一念不生。
全體顯現而已。
兄弟。
發心出家。
心标二境。
祇欲離非取是。
舍動求靜。
牽纏意識。
擾動心海。
欲望其一念複歸圓覺。
其可得哉。
如是擾動。
不但不得靜功。
縱饒獲得非非想定。
猶名凡夫。
豈靜功之可得乎。
何也。
蓋此事。
非功行所至。
故佛雲如我所說法。
定慧力莊嚴。
假如羅漢得八萬劫大定。
以及漏盡神通無不畢備。
猶未見性。
祇目小乘。
阿難積劫多聞。
以未見性。
不能免離摩登伽難。
是知見性一着子。
定慧有所不及也。
兄弟。
還有見性者未。
若也未見。
則不得草草打哄度時。
以當平生。
從曠劫來不知有多少夏至。
去來增減鮮有知者。
如今日不能了去。
乃至未來又不知有多少夏至猶未能解脫。
於中受不可說苦樂升沉。
乃得到頭。
若真正了得的。
於中求去來今生死了不可得。
既知不可得。
則知古人雲有物先天地。
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未過關者看看。
普說。
大衆。
人信我不信。
非我不信。
不足信也。
我信人不信。
非彼不信。
信不及也。
憨山老人語句。
甚是尖新。
超今越古。
争奈未曾注破。
祇可自知。
山僧今日不惜眉毛。
為你諸人注破也。
人之所信。
信於世間。
所謂有我有人有身世有眷屬有田産有金帛有名利有恩愛。
如是之法。
皆名幻有。
有而不真。
其猶水上之泡。
鏡中之像。
陸地之焰。
空中之花。
可見不可取。
而凡夫之人。
迷情所執。
妄信為有。
以聖智所鑒。
了不可得。
故不足信。
道人所見不同。
了達真空。
本無所有。
所謂無身世無是非無得失無冤
事露被捉。
拷逼萬端。
求脫無計。
苟得一醒。
了不可得。
非遣之不可得。
非用功不可得。
是畢竟不可得。
非惟苦樂之境不可得。
乃至夢中身心亦不可得。
兄弟。
如今覺時能如夢覺否。
若不如是。
切不得言語抵釋好。
古雲。
毋自欺也。
實是個自欺不得。
無常到來。
無人相替。
如相委悉。
直下提持。
如未即信。
山僧有末後句。
舉似大衆。
拈拄杖雲。
會麼。
會即便會。
不會。
到方丈來問。
雲岫庵回泉師請普說。
通玄峰頂不似人間。
心外無法。
滿目青山。
韶國師不妨為一代宗師。
發言吐氣。
盡事盡理。
合宗合教。
萬古之下。
莫有繼其迹者。
山僧到此雲岫庵中。
事事有别。
何也。
群峰環拱。
大海汪洋。
城市煙村。
盡目所收。
森羅萬象。
一印無異。
水現琉璃之色。
山呈金碧之輝。
黃龍現於畎畝。
白米堆於倉廪。
堯風蕩蕩。
村落聞擊壤之聲。
舜日輝輝。
稚子鼓讴歌之舞。
太平之治。
無可加焉。
何須更覓玄妙。
互相是非。
以心逐心。
是為心病。
還有不動幹戈而坐緻太平者麼。
若有。
則四恩三有。
一齊報足。
若無。
出家兒父母甘旨不供。
國王差役不及。
恰好趂此無事之秋。
把個父母未生前這一着子。
頓在目前。
朝參暮扣。
肩膊上擔子折。
腳跟下紅線斷。
作灑灑落落的衲子。
也不枉此娑婆世界裡走一遭。
亦不枉離親割愛出家行腳志氣。
雖然。
此是世間第一等好事。
須是好漢得而為之。
舉大明國僅得一二而已。
其次。
則根機未逮。
力量未充。
不若向萬行門中。
老實行将去。
所謂人所不能學。
我當學。
人所不能行。
我當行。
人所不能忍我當忍。
人所不能舍我當舍。
更把一句阿彌陀佛牢牢把住。
不令斯須放空。
時節到來。
功夫純熟。
導師為你說破也未知。
山僧本為遊山至此。
而回泉老師挽我登此寶座。
演揚法要。
山僧自忖無甚奇能。
隻可借他古人現成語句。
代為舉揚。
若論本分上事。
你諸人隻好自參。
全靠山僧不得。
還有自解承當的麼。
若無。
不妨我遊山好。
更有一偈舉似大衆。
山海田園一目呈。
不教心外覓無生。
圓通自是超聲色。
忽聽鴉嗚三四聲。
普說。
兄弟。
山僧無甚長處。
但以強記。
祇記得古人現成話。
你諸人或曾看教。
或參公案。
記得些閑言剩語。
人前問答時便有。
閑居靜坐時便無。
是名活了不得死。
此病最重。
若欲治者。
必須把從前惡知惡見。
盡情放下。
把個死話頭頓在面前。
直待冷灰荳爆。
方始痛快。
或有一等漢。
終日死堆堆地坐。
恰似三家村裡土地相似。
動也動不得。
古人目為黑山鬼窟。
這個喚做死了不得活。
此病亦難治。
若欲治者。
必須把個話頭玲玲珑珑提将起來。
左看右看。
一念看破。
始知從前都是錯用也。
或一等不死不活的。
卻無病痛。
正好用工。
如廣額屠兒文殊石鞏之輩。
一聞便悟。
蓋其無病故也。
大衆。
山僧所舉。
并是真實。
如能相委。
決不相賺。
普說。
難難難是遣情難。
情盡圓明一顆寒。
方便遣情猶不是。
更離方便太無端。
大衆。
遣情猶易。
惟做長老為是非主人更覺其難。
所以智者大師雲。
我不匡徒領衆。
位在六根清淨。
以領衆故。
祇在五品。
噫。
聖人猶有此言。
況凡夫乎。
隻如我此一狂弟子。
甚為不作法。
動大衆念。
欲留之。
有違大衆。
欲遣之。
有缺慈悲。
倘彼失志還俗。
即我損其善根也。
故我世尊攝授調達善星出家者。
恐其為輪王。
衆受害故。
方便護持耳。
此事在長老分上極為難。
在衆兄弟分上亦是一椿良緣也。
何則。
若是真正用工的。
凡於善惡境上。
少形念慮。
已覺白雲萬裡。
何況於中論是别非。
說好說惡。
然這等說話。
猶是初心分上事。
若是大乘人見處又且不然。
煩惱現前。
則菩提成。
觀逆常順。
猶如蓮花。
故雲。
高原陸地不生此花。
淤濕污泥乃生此花。
所以菩薩自叙我五百劫修此忍辱。
未知忍辱。
為王割截。
心無嗔恨。
乃知忍辱。
我成佛時。
當先度汝。
豈非因逆而成順也。
提婆達多。
是佛積世惡友。
經雲我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豈非因逆疾證也。
實猶亂世取封如反掌。
非太平之可比耳。
這個猶是佛對衆生說。
不對佛說。
若對佛說。
有所忍的境。
有能忍的心。
烏得名為佛也。
昔者黃龍南公行腳至積翠。
為書記。
慈明為住持。
初見其少叢林。
心頗輕之。
聞其升座呵貶諸方。
一一皆其病處。
繇是投誠。
懇入室。
慈明辭之再三。
乃雲。
汝是雲門下人。
必解雲門禅。
當時洞山參雲門三頓棒。
還有吃棒分。
無吃棒分。
南曰。
有吃棒分。
明曰。
恁麼則終日鴉鳴鵲噪皆應有吃棒分。
南公禮拜退。
是後屢次請問前話。
必以诟罵。
南曰。
罵豈慈悲耶。
明曰。
爾作罵會耶。
南豁然大悟。
兄弟。
祇這是逆順一着子境界。
古人不作罵會。
作什麼會。
還有悟處也無。
看看。
未透關的人。
有甚麼閑工夫。
因他閑事長無明也。
更有一偈。
舉似大衆。
觸目不分人道蠢。
見機而作又言奸。
不知那樣教人做。
為人難做做人難。
也不難。
不見拄杖子。
無心到處閑。
抛下拄杖子雲。
不得動着。
動着即打折你腰。
普說。
龍得水時添意氣。
虎逢山處長威獰。
從來乾道無私曲。
大地年年一度春。
大衆。
且道衲僧憑何節目。
便乃高挂缽囊。
抝折拄杖。
笑傲雲山。
放心自在。
還知麼。
若也不知。
且不得草草。
須知生死是無大得大的一段大事。
上至人天。
下至蠢動。
皆同這一着子。
直須透金剛圈。
吞棘栗蓬。
始得恁麼。
豈不見阿[少/兔]樓馱性好打眠。
世尊見而诃曰。
咄咄何為唾。
螺蛳蚌蛤類。
一睡一千年。
不聞佛名字。
繇是激發。
七日不眠。
失其雙目。
得半頭天眼。
噫。
古人有語雲。
養子不教父之過。
訓導不嚴師之惰。
教而不受。
如之奈何。
觀他世尊父子一激便發。
獲益如是。
可謂嚴師賢弟矣。
昔者黃龍南公與僧為友。
其友好睡。
南公好坐。
其友反責雲。
爾終日恰恰地像三家村裡土地相似。
學坐禅耶。
南公起身躬自謝過。
複坐如故。
識者知其為美器。
以後南公名蓋天下。
後世聞者莫不敬畏。
而彼友絕不聞之。
佛說不放逸功德不如是乎。
如此。
則執坐非無益也。
故智者雲。
四威儀中。
惟坐為勝。
四祖一生脅不至席。
今人不然。
将個坐禅為兒戲。
不得已随例上單。
不彀三寸香。
大似水搖笆樁相似。
有勸之者。
乃雲。
昏沉又不是那。
苦哉苦哉。
如此見解。
欲期聖道。
不勝其難矣。
豈不謂教而不受者乎。
若是有氣魄的。
見恁麼舉。
便向單上挺起腰骨。
撐拄眼睛。
默默分付昏沉的嫡親哥哥。
你須回避。
我斷不與你相狎也。
把個本參話頭頓在面前。
如靠須彌山相似。
不悟不休。
誠能如是。
縱不能如樓馱現成四果。
繼彼南公高躅也不為難。
苟不如此。
有歲月兮促君壽。
有鬼神兮妬君福。
他日閻羅大王算飯帳。
且道合哭不合哭。
夏至日普說。
冬至至日長。
夏至至日短。
陰極則陽生。
陽消則陰長。
大衆。
此是天地一年去來增減。
是名生滅。
而虛空還有恁麼事麼。
然天地為一大天地。
人為一小天地。
既等天地。
甯有不等於生滅耶。
要見何者是人身中的生滅。
隻如六根所對六塵。
不出見聞知覺。
繇見聞故。
於中緣塵分别。
作是非逆順得失取舍如是等種種名相。
皆名生滅。
若一念不生。
回觀常住真心。
還有生滅也無。
所以古人目為無陰陽地。
既非陰陽。
上至諸佛。
下及含靈。
等皆具足。
現前受用。
奈衆生為無明所覆。
煩惱所纏。
雖然具足。
不獲受用。
所以勞他諸佛。
東西兩土諸大和尚。
出廣長舌。
運無礙辯。
以種種因緣。
種種譬喻。
種種言辭。
種種方便。
調護衆生。
無非欲令衆生一念不生。
全體顯現而已。
兄弟。
發心出家。
心标二境。
祇欲離非取是。
舍動求靜。
牽纏意識。
擾動心海。
欲望其一念複歸圓覺。
其可得哉。
如是擾動。
不但不得靜功。
縱饒獲得非非想定。
猶名凡夫。
豈靜功之可得乎。
何也。
蓋此事。
非功行所至。
故佛雲如我所說法。
定慧力莊嚴。
假如羅漢得八萬劫大定。
以及漏盡神通無不畢備。
猶未見性。
祇目小乘。
阿難積劫多聞。
以未見性。
不能免離摩登伽難。
是知見性一着子。
定慧有所不及也。
兄弟。
還有見性者未。
若也未見。
則不得草草打哄度時。
以當平生。
從曠劫來不知有多少夏至。
去來增減鮮有知者。
如今日不能了去。
乃至未來又不知有多少夏至猶未能解脫。
於中受不可說苦樂升沉。
乃得到頭。
若真正了得的。
於中求去來今生死了不可得。
既知不可得。
則知古人雲有物先天地。
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未過關者看看。
普說。
大衆。
人信我不信。
非我不信。
不足信也。
我信人不信。
非彼不信。
信不及也。
憨山老人語句。
甚是尖新。
超今越古。
争奈未曾注破。
祇可自知。
山僧今日不惜眉毛。
為你諸人注破也。
人之所信。
信於世間。
所謂有我有人有身世有眷屬有田産有金帛有名利有恩愛。
如是之法。
皆名幻有。
有而不真。
其猶水上之泡。
鏡中之像。
陸地之焰。
空中之花。
可見不可取。
而凡夫之人。
迷情所執。
妄信為有。
以聖智所鑒。
了不可得。
故不足信。
道人所見不同。
了達真空。
本無所有。
所謂無身世無是非無得失無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