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關燈
應。

    則盡法界無有肯信受也。

    持咒與念佛全同。

    惟參禅則稍異。

    咒以信為主。

    禅以疑為端。

    信極則無疑而直入。

    疑極則必信而頓通。

    在持咒與念佛。

    決不許疑。

    稍疑則如輪刀上陣。

    而志不勇猛。

    必自取敗也。

    而參禅雖曰疑情。

    而先必深信有教外别傳之旨。

    但不知古人言句之異。

    而猛欲發明之為疑也。

    非謂疑此或有或無。

    不可必也。

    若如此疑。

    則又是信之極。

    求之切也。

    又何始終之不同哉。

    此中有二義。

    一利於童蒙。

    以其心無雜慮。

    但恐彼無求心。

    能有求心。

    則推開秘藏。

    光燦天然矣。

    二忌於聰明。

    以其心多散亂。

    不能專銳一心。

    如能一心。

    則全收法界。

    體露真常矣。

    以故聖學以顔曾之愚魯。

    獨得心傳。

    而遊夏之文華。

    難於入室。

    況持此咒。

    獨以收攝身意口之放心於三相應處。

    退藏於密而默識貫通。

    於參贊位育也。

    誰謂佛教不與聖學相表裡哉。

    然則儒宗自有克己慎獨足矣。

    何必更持佛咒乎。

    曰。

    從來諸儒專以世教為事。

    而未肯於身心性命中求透露。

    至遇生死危難。

    水火刀兵中。

    得大神通解脫之機用者。

    幾人哉。

    正以彼志不在生死性命。

    是故借此咒力。

    以引導之。

    如有别傳。

    大藥能療萬病。

    亦必有藥引。

    始能道達於五髒六腑。

    十二經絡而通乎。

    風寒暑濕。

    表裡虛實。

    使無此引。

    則閉塞而不能自達也。

    以故準提。

    稱為佛母。

    如母能救子。

    子能求母。

    則兩得之矣。

    如子不專心求母。

    則母徒有倚門而悲耳。

    天下群情各有志願之所到。

    即是藥引之所到至。

    於卻病延年。

    脫胎換骨。

    與起死回生。

    超凡越聖。

    又在引之淺深與志之勇怯也。

    又若蒙者陷於無憤無求。

    或為五欲所引。

    聰者陷於偷心傍瞥。

    或為異端所迷。

    即有求而非關性命。

    即有持而不專久常。

    不求正法。

    而能證真。

    決無是也。

    惟久持此咒。

    最能啟蒙攝聰。

    速應危險之求。

    神化魔冤之業。

    此非所謂秘密金剛王哉。

    嘉禾項牧公居士。

    素承家學淵源。

    忠孝名世。

    獨於準提得其法脈。

    常較梓其修禮法儀。

    而譚埽翁詳為序其颠末。

    深得顯密圓通之旨也。

    今吾燈侍者。

    是其嫡侄。

    因得讀吾充智證傳。

    大有感激於宗門綱要。

    而參禮於予。

    叙從前親石頭。

    餘集翁之機緣。

    且請序此法儀。

    以表揚其感引道交之旨。

    予以設壇修忏。

    須恊衆人之力。

    而有時若要直捷易精。

    隻須持此一咒而無間。

    則亦不負上承下仰之法。

    可速得成就此王三昧也。

    因是曲為之闡發雲。

     寓龍淵浪杖人道盛題 大準提菩薩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淨口真言 唵修哩修哩摩诃修哩修修哩娑婆诃 淨身真言 唵哆哩哆哩咄侈哩咄咄哆哩娑婆诃 淨手真言 唵住佉羅耶娑婆诃(以上俱念三遍) 入壇三禮(先敷具。

    胡跪拈香。

    起立執爐。

    想雲) 志心信禮。

    準提大菩薩住妙月輪三摩地。

    面圓如滿月。

    身分十八臂。

    現慈悲。

    坐蓮台。

    持寶器。

    體挂珠璎珞。

    胸藏題卍字。

    八大菩薩恒繞護。

    開大總持門。

    諸緣皆濟度。

    願同歸妙真。

    如正覺路(想已。

    長跪作梵唱雲)。

     大慈大悲憫衆生  大喜大舍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衆等志心歸命禮 (一心奉請)。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每位長跪執爐。

    三請一叩首。

    下仿此)。

     南無七俱胝佛母尊那九界菩薩  南無無相法界菩薩  南無佛頂大輪菩薩  南無不動尊王菩薩  南無聖觀自在菩薩  南無不空[綜-示+(ㄙ/月)]索菩薩  南無聖金剛手菩薩  南無伊迦惹咤菩薩  南無嚩啰曩契菩薩  南無戲缦歌舞菩薩  南無香花燈塗菩薩  南無鈎索鎖鈴菩薩  南無甘露軍咤利菩薩  南無烏樞瑟摩菩薩  南無聖降三世菩薩  南無準提會上諸尊菩薩摩诃薩  南無祖師龍樹菩薩  南無北辰妙見菩薩  南無内部大威杜将主菩薩  南無聖孫那哩将主菩薩  南無頂行将主菩薩  南無聖軍咤哩将主菩薩  南無聖矜羯啰将主菩薩  南無聖[口*制]咤[口*迦]将主菩薩  南無阿梨智母将主菩薩  南無乾闼婆王将主菩薩  南無灌頂部主菩薩  南無穢迹金剛菩薩  南無明蛇使者菩薩  南無護法諸天一切聖聚 (請已白雲) 弟子(某甲)。

    持誦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薩大準提陀羅尼。

    祈求悉地。

    惟願十方三寶諸大菩薩無量聖衆。

    加持護念。

    願得随意。

    所求悉地圓滿(白已贊雲)。

     佛身充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群生前  随緣赴感靡不周  而常處此菩提座 志心歸命。

    禮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十七俱胝正等覺(一拜後同)。

     菩薩面圓如滿月  黃金白色相端嚴  我今頂禮誓歸依  願睹尊顔常供養 志心歸命。

    禮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薩摩诃薩。

     菩薩面具三目相  四大海水等澄清  我今頂禮誓歸依  願得五種眼清淨 志心歸命。

    禮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薩摩诃薩。

     菩薩耳铛寶嚴飾  種種殊勝巧莊嚴  我今頂禮誓歸依  願得耳通聞妙法 志心歸命。

    禮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薩摩诃薩。

     菩薩胸藏題卍字  妙圓月相現光明  我今頂禮誓歸依  願得心通聞了悟 志心歸命。

    禮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薩摩诃薩。

     菩薩花冠嚴頂上  冠中化現五如來  我今頂禮誓歸依  願得慈尊親灌頂 志心歸命。

    禮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菩薩摩诃薩。

     菩薩天衣逾潔白  六铢挂體勝莊嚴  我今頂禮誓歸依  願得善哉解脫服 志心歸命。

    禮大慈大悲本尊教主七俱胝佛母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