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志卷之九

關燈
始覺深林意趣長 丙舍支磚尋活計(餘亦蔔壽藏于草堂東偏) 丁年懷寶已生忘 海天涵負今猶昔 喜對瞿曇面嫩黃 (慈水.功來)向往詩 歸去歸來原不著 大千世界有何涯 一菴姑與閒雲泊 兩髩應遲落日斜 塔縫少分花下路 旛風收起樹頭義 鐵爐撥盡蹲鴟火 還許春山剪嫩茶 (石門.星崖)金燦詩 隻有名山是故鄉 歸來嬴得滿頭霜 人間閱盡滄桑變 僧臘依然日月長 乞米打碑雖為飽 醋缸虀甕未能忘(「出得醋缸又入虀甕」,嶽公〈自平陽移天童〉語。

    ) 如今洗足關門坐 看徧青青百草黃 (錢塘.鶴亭)陸鳴臯詩 天外何曾別有鄉 華顛隨處閱星霜 浙河東仰門風峻 四海人思道氣長 味裏酸甜都可憶 擔頭輕重那能忘 從今記取歸來日 雨濕江村梅子黃 (石門.蒼舒)金梧詩 踏遍千厓不越鄉 觀河見面幾星霜 投閒更喜心安隱 慧業偏存舌廣長 漫覺滕公居蚤定 再來圓澤路難忘 曰歸豈作田園計 嬴得籬邊滿目黃 (慈水.莘野)馮聘詩 何必歸來此地也 知名久矣遍天涯 千峯飛抱松門曲 一水橫拖竹徑斜 簾捲殘鐘鳴殿角 窗開新月挂山義 隨時更有閒情處 留客頻傾太白茶 (西溪.九如)卓長齡詩 逃禪兀兀醉為鄉 誰遣吳塩點髩霜 隻有故交如水淡 更無他物比心長 達非表聖休爭雅 歸賦淵明不更忘 鍊骨成金嫌小技 親依老面識真黃 (次厚)卓允基詩 未足平生是睡鄉 埽清風宇飽晨霜 樹栽不死千年好 味想當歸一意長 此世界中寧復有 非我土處總相忘 空空裏住蒼髯叟 日對山青映髮黃 (塘西.子尤)金以遴詩 吾裡君家抵故鄉 閒房坐臥歷炎霜 一朝錫向雲山渺 幾載書沉帶水長 偶得班荊言不盡 每逢落月意難忘 白駒縱是懷空谷 且待秋林葉盡黃 (禦見.千頃)呂度詩 塵世癡迷醉夢鄉 到頭博得髩成霜 儒家自厭門風淡 禪榻應知歲月長 翻水舊躭詩句好 拈花今覺語言忘 西園兀坐誰賓主 梅子離離逐雨黃 (竹巢)邵嘉客詩 團圞總在山之裏 歸去何曾隔一涯 日漏竹陰停午轉 雲生樹杪傍溪斜 飛還倦鳥謀方定 直指高人路不義 辭妙陶潛原一印 徵君愛酒趙州茶 (德清.廷芝)黃茂芳詩 買山不就愛山鄉 肩聳秋山髩有霜 厄運黃楊容我短 精廬白日對公長 詩從拄杖前頭得 機令觀松住腳忘 道裡雖賖人尚健 他年重晤記梅黃 (九成)吉英逢詩 腳跟歇處有家鄉 聽徹雞聲踏盡霜 一縷篆煙消得老 半牀旛影靜中長 煨來芋熟新緣起 了得樨香舊習忘 賸欲求歸清淨地 人間惟有路塵黃 (古愚)王元洲詩 歸來何必山深處 搆得幽居傍水涯 古樹雲封千嶺合 新篁雨洗萬竿斜 經繙夜月思方永 詩老霜清手自義 更喜靜中滋味好 一爐黃熟一甌茶 (鎮海漢倬)謝緒章詩 憐他弱喪不知鄉 覓徧天涯髩已霜 接引放教地面闊 歸來奚憚路塗長 岡頭吐月懷如見 樹杪行雲坐自忘 何日石牀容我臥 松花也染半身黃 (慈水.南溪)鄭性詩 憶我昔年曾過此 此間亦是舊生涯 晚雲日起終安泊 青玉前橫不少斜 大地誰人留一窟 空天無路現三義 歸來便許公歸否 先喚諸僧去瀹茶 (西郭)萬承勳詩 蘧廬識得是他鄉 一笑鬚眉草上霜 結就茅蓬粟顆小 放開眼界嶺雲長 偶逢貝葉翻經住 自入桃源與世忘 老去猶然貪接果 幾時能得樹頭黃 (香眉居士)張起宗:宿晚雲樓詩 欲歸閑歲月 坐老此山秋 楓葉酣千樹 松濤吼一樓 無詩不澹遠 有夢定清幽 出岫雲何處 相應為客留 (桃江)董孫符:宿晚雲樓詩 愛茲禪榻靜 高臥碧天秋 雲影濃深夜 燈光濕小樓 紅添爐火爇 香到谷蘭幽 若許陶公飲 何嫌十日留 (周池)董胡駿:集歸來菴,限韻詩 昨宵聯吟維摩室 今晨擬謁東山菴 我性廉介百無好 獨于山水偏饞貪 何況秋容老且媚 紅葉披徑波澄潭 佳境漸入如啖蔗 喜攜同調人成三 天遇晴和勝必選 徑穿曲折宜幽探 祇園小築嵌山腹 眼前好景歸樓南 昔年嶽公嘗寄跡 此中投老煙霞躭 寒泉不流真諦絕 法筵誰闡生公談 看到蒼松貌相似 栽餘黃菊英猶含 皈依丈室慙未遂 披帷人寂情何堪 繩牀信宿愁對月 晚雲簾捲飛朝嵐 婆娑草木皆可愛 便留十日心應甘 挑燈題詩記屋壁 秋蛇縱筆饒餘酣 (東門)李暾:過歸來菴,限韻詩 寂莫雙扉開 凄涼三徑曲 屈指半載餘 曾未來信宿 月光不常盈 草色無長綠 千秋臥高岡 一編留直木 好鳥誠無知 依然啼深谷 覩物傷我心 晚雲為起伏 欲歸復踟躕 斜陽亂脩竹 (漁溪)張錫璜:前題詩 暄翁不可見 靈蛻瘞山曲 愛與義公鄰 重來應古宿 樓挹煙巒青 窗受林光綠 客至樂幽栖 如鳥投灌木 況當盛夏時 清風滿空谷 謖謖長松鳴 驚濤互起伏 遙知臥聽人 天籟勝絲竹 (漁山)柴梓廷:前題詩 侵晨投歸來 數裡遶徑曲 山雲懶如僧 半倚樓頭宿 我來拂素幾 遙青雜近綠 鳥語弄新枝 蟬聲噪高木 習習清風生 穿林度深谷 不知城市間 炎埃何處伏 安得杖藜人 披襟依脩竹 (韞山)張錫璁:前題詩 歸來舊遊地 時時縈心曲 入山必過此 長伴閒雲宿 秋看霜林紅 春蹋芳徑綠 盛夏苦炎蒸 濃陰想喬木 決策度清關 侵晨訪東谷 永日竟忘歸 願此避三伏 臥聽幾聲蟬 坐對千竿竹 (偉載)元乘:歸來菴詩 曲徑沿溪復遶池 蒼松廿裡想當時 雲籠畫閣參天峻 風送齋鐘度嶺遲 薪水常疑童子供 雨花應是老龍施 春深樹杪堆新綠 添得伊人多少思 又:埽塔後作詩 昔有山中童 雲是天上星 山名傳太白 開闢千年青 義公未來日 此山原不靈 上天一感動 靈氣歸高僧 後人繼靈蹟 說法尊門庭 天意無衰廢 人心有盛興 今值我師到 或以再世稱 退老最初地 冷性如堅冰 結菴臥此谷 夜點空樓燈 照見古人面 相對何惺惺 萬古共一宅 寒松分小亭 古今兩酬唱 時起潭龍聽 方嶺菴 近天童街。

     (惢泉)聞性道詩 泉聲不及雨 衣染萬山寒 古屋堆茶竈 農人聚午餐 雲排峯足斷 葉脫樹頭寬 得句憂相失 呼朋舌上看 清隱菴 在裏青嶺下,明覺量建。

    國朝靈瑞重葺。

     指南菴 鳴角?下。

    舊有菴,久廢。

    國朝真策重建。

     檀峯菴 在裏青嶺上。

    元時係左菴禪師退居,久廢。

    明大通擇重建。

    康熈二十年,心和又重建。

    太常林時對有記。

     (明介)元燈詩 山徑饒秋色 重來興不違 杖扶雙屐雨 雲綻一身衣 隻此真堪樂 何須苦憶歸 明朝登絕巘 直到夕陽微 (竹窗)德介詩 問流從小徑 曳杖躡嶙峋 山色皆良友 溪聲作近鄰 到來忘是暑 住久不知春 法侶兩三輩 相看一味真 小白嶺菴 嶺上有茶亭,即宋時揖讓亭。

     牧雲門詩 兩師揖讓秖尋常 卻見全身禮樂彰 好是節文曾不隱 至今登踏見康莊 (香眉)張起宗詩 名山久欲訪南能 遊借秋光得未曾 已辦芒鞋循細步 更憑竹轎快先登 雲橫嶺腳偏遮路 風落松梢半挽藤 盼到清關還顧影 不須姓氏答山僧 遠菴?詩 三代真風歸釋氏 每經此處每吟哦 亭荒雲冷人千載 一道謙光存薜蘿 太平菴 小白嶺下。

    外有茶亭。

     真際菴 元至正間,甬東張氏捨資,淨?建。

    明時圓賢重修。

     張鴻儒詩 竹密不通路 蕭蕭落澗聲 石開雙戶迥 松展一人行 遇雨疑無趣 逢僧別有情 相留一夕話 坐久喜天晴 攔路菴 小白河濵。

    舊係天童庫屋,久廢。

    即其遺址建,中奉關夫子。

     密雲悟:題額偈 腳跟未動意先行 行色匆匆不暫停 攔斷路頭心不走 安然步步沒途程 石奇雲和 狂心欲向外馳求 徧走千山遠不愁 攔卻路頭無處去 草菴止宿便歸休 牧雲門詩 老屋多年驀路橫 衲僧到此腳頭生 就中若具靈通眼 轉過青山掉臂行 山幢懷和 一條活路坦然平 佛祖曾將向上名 十字菴前攔不住 孤峯頂上任施呈 天童下院 攔路菴左,崇禎年建。

     甬東下院 弟子施通等捨基建,在東茂橋。

     金田莊 古山門隔溪,計田一千三百畝。

    挹西澗之水以溉之。

    後莊廢,田亦不存。

     小白莊 坐七都二啚。

    莊田俱廢。

    莊河外有碶閘存焉。

     鄮國莊 在五都二啚。

    又名西湖莊,今廢,名為天童莊。

     三山莊 係定海縣太丘鄉。

    計田四百餘畝,今廢。

     福林莊 增益莊 保成莊 又名?頭莊。

     三莊在昌國、定海二縣。

    宏智、慈航二禪師置共田二千餘畝,今廢。

     宏智覺(治塗田)詩 碁局未散芭蕉仙 樵夫柯爛海成田 長隄抗潮人得路 淡水沒脛牛加鞭 天雲晚晴深似綺 禾稻日茂濃如煙 白米軟炊供眾飽 心空選佛石頭禪 大冥莊 在定海,海宴一都。

    計田六百餘畝,應菴禪師令宏監寺開。

     舟山天童莊 舟山舊係昌國縣,今改定海。

    莊、田俱廢。

     金地莊 在餘姚縣。

    田地共一千七百畝,今廢。

     盤山莊 寺前盤山頂上。

    計田二百畝,今廢。

     牧峰莊 鼈山莊 二莊在台州寧海縣。

    計田一千七百餘畝。

    又山塘地如田數,元明禪師置,為萬佛閣香燈之費。

    今廢。

     佛真文懿大師.前天台山國清景德禪寺住持.沙門曇噩撰:萬佛塗田記 水,元氣之變也;元氣蓋造化之本,所以運行四時而生育萬彚者也。

    其氤氳磅礴、坱比亭毒之盛,則海與俱。

    故海之大,涵天浮地,淹滔日月,澇不加深,旱不加淺,而波瀾濤浪之簸掀,潮汐之往來,苟非其物之剛礦、堅緻、勇悍者,當之莫不摧廢、漂蕩、惴慄而無以自持。

    是以世之有治于海者,必願力所驅馳、事機所輻輳而後可。

    善覺普光禪師,以抱道之姿、拔俗之韻為祖統,向緣出世台之瑞嵓,其舉措之當,已振聲叢社。

    及開化四明,尤營護教門以隆佛法。

    未幾而適奉朝命,董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