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志卷之九

關燈
餘年不下山 兩處住山身已老 更尋幽谷養衰殘 十方世界眼前寬 拋卻雲菴過別山 三事衲衣穿處補 一條藜杖伴清閑 黃皮裹骨一常僧 壞衲蒙頭百慮澄 年老懶能頻對客 攀蘿又上一崚嶒 (荊國)王安石:登二靈山詩 海上神仙窟 分明作畫圖 山雲連太白 溪水落東湖 路覺行邊斷 亭從僻處孤 直教殷處士 城市迹全無 (無盡)張商英:訪二靈詩 昔年二虎歸何處 今日當門一片湖 識取湖光與虎迹 高風肅肅萬年孤 竺元道:題天目弔和菴主偈 西丘老人八十餘 頭髮白盡黃牙疎 買得扁舟如葉大 哭和菴主過東湖 象潭泳:訪和公故居偈 影落深雲不自名 午香菰米雜黃精 不知那裏欠綿密 長有人來問二靈 古鼎銘:住山詩 為愛山靈與水靈 一菴高佔白雲層 風光隻在闌幹外 半屬漁樵半屬僧 恕中慍:題光明室詩 一室煌煌邁今古 爍迦羅眼猶難覩 無光明處顯光明 無門戶處開門戶 是故光明不可量 門戶廓落無邊方 離之逾近即逾遠 弄他光影非吉祥 道人屏疊淨躶躶 明暗雙忘也須打 龍潭難解善提持 紙燈吹滅成話墮 疎簾捲起春晝長 披露萬象難遮藏 客來有問不暇答 笑指湖上山蒼蒼 (主一)吳志諄詩 芒鞋竹杖望湖亭(昔山上有迎暉亭) 覓得漁艇訪二靈 芋子煨殘明月上 兩三知己話蘆汀 (春草)烏斯道:遊山詩 東湖濶處二靈山 龍吐雙珠落水間 四面亂峯雲氣白 半天孤塔雨花斑 當年馴虎歸何處 今日輕鷗隻自閑 問訊老僧詩句好 清風謖謖滿松關 (參政)王自華詩 二靈山上白雲稀 水國茫茫日色微 煙罩野塘含晚翠 波浮漁艇帶餘暉 樹連蒼靄天將暝 巖倚空青鳥半歸 風景滿前吟不盡 那知塵世是和非 (東臯)張忱詩 為訪山靈與水靈 夕陽如錦照禪扃 鴉披秋色歸深樹 雁帶寒光逗遠汀 花木樓臺明紺碧 煙霞屏障列丹青 須臾影落湖天暝 鐘梵微茫度杳冥 珠山寺 晉天福七年建,名珠山院。

    宋治平元年,賜「淨土」額。

    明永樂間,僧併于天童寺,遭燬。

    天順間復建,又廢。

    國朝康熈二十年,嶽性同徒心超重建。

    五十年,宗遠重建殿宇。

     長庚樓 汪長文(禮約)書額,在西澗上。

    萬曆間,宗義建樓五間,重建方丈。

    時拆東畔二間為小方丈。

    後覺元補二間于西畔,又造栴檀林于後。

    額係弘覺老人書。

     汪禮約詩 太白山前寺 長庚溪上樓 自聞梁棟古 隻想竹林秋 沆瀣朝朝入 風泉事事幽 遠公能愛客 異日倘相求 周應冶:題能公壁詩 天童古剎幾千年 陵谷滄桑忽變易 陰風碭駭鼓谽谺 洚水奔騰立砂石 梵仙宮殿變為塵 爾獨巋然靈光闢 毋乃造物神其機 復使叢林重肅肅 上人功行踵前修 蘭若更新藉禪力 虎跑泉邊法雨深 玲瓏巖畔晴嵐碧 異日青林道可成 天花應滿能公席 方伊蒿:宿長庚詩 徑轉峯廻雲未收 早??步屧自松丘 泉遙竹引僧廚徧 香裊風移佛殿留 清籟夜聞猶聽雨 孤燈寒照欲驚秋 上方更出藤蘿外 坐對都令心地幽 張美確詩 入春十日來太白 梅樹已花草色纖 山北山南飛瀑響 寺前寺後寒雲添 老僧臥起發孤磬 狂客獨來倚短檐 可訝禪家風味別 堆盤生菜水晶塩 古松居 長庚樓後,因松得名。

    嘉靖間,寧公所植。

     娑羅軒 昔有老僧植娑羅樹于西澗,祝雲:「此樹若茂,祖師再來。

    」後應密祖之徵。

     畊雲堂 即「上退居」,舊在藏樓基。

    崇禎間,改建于西畔,智廣重建。

    順治間,延燬者半,圓慈重建。

    弘覺老人書額。

     密雲和尚:示若愚廣禪人偈 大智若愚何以說 通身一具廣長舌 十方法界普齊談 舉意聞時便相隔 丘竹樓:宿上退居,同友人分韻詩 啟戶看山色 披衣步曉空 輕煙凝樹碧 旭日醉桃紅 林寂溪風度 峯高海月通 塵襟才一洗 別去各匆匆 周鄮山(容):夜坐山寮詩 茗椀爐香萬慮清 夜寒燈火斂微明 瑎前澗水忽如斷 林外怪禽時一鳴 四海交遊餘白首 極天事業伴蒼生 自今合入廬山社 笑問山田秫與秔 下退居 舊在西禪堂,有「栴檀林」額,考功豐坊書。

    楊明詩雲:「香林擁栴檀,中有栖真屋。

    春風吹落花,點破苔階綠。

    」崇禎間改建今址,又沿燬。

    太復重建。

    下有址,常住借建知浴寮。

    今以田易屋,仍歸退居。

     陸四峯:題壁詩 山寺尋僧度玉溪 石梁斜日下松枝 摩挲殘碣撫遺迹 剝落前朝字半疑 池淨月波山月小 洞深雲壑野雲遲 逢人久懶通名姓 來去探幽總不知 顧祖訓詩 入山彷彿到蓬丘 燈靜禪房語更幽 高澗有泉因竹引 空堦不雨亦簷流 千峯影亂三春月 四壁聲同一夜秋 鐘鼓寂時思就枕 玲瓏巖畔鹿呦呦 東谷菴 寺之東,即興祖開山處。

    宋為宏智禪師妙光塔,有院。

    明時為有力者所得。

    費隱禪師重復產室,重修塔院、像堂。

    牧雲禪師建碑亭,書「淵默雷聲」四大字,鐫于碑陰。

    有小像碑,大慧禪師題贊。

    有〈遺書示寂偈碣〉,石陰鐫〈吳憲捐資建寢堂疏〉。

    有〈勅諡宏智禪師序碑〉,安定郡王趙令衿撰,張狀元孝祥跋其後;碑陰書〈大用菴銘〉、〈潘良貴跋〉。

    又碑係〈元明良禪師祭文〉。

    又有宏智禪師自著殘碣。

    康熙乙醜歲,山曉皙禪師重建像堂。

     了菴:送曙藏主禮宏智祖塔偈 洞下宗師太白翁 一機不墮正偏中 羊腸鳥道開玄路 白日青天鼓黑風 超越古今端可見 鍛烹凡聖本無功 涅槃後有大人相 山冷雲寒月滿空 德千:禮妙光塔,讀無盡燈碑詩 東土傳心印 惟師最上乘 既超無始劫 不盡世間燈 古塔深寒篠 荒碑老翠藤 杖藜留日午 四壁水雲蒸 (繭菴)林時對詩 閑披宿莽策枯藤 聞說誅茅始義興 蘚蝕苔封迷舊徑 一溪皓月續禪燈 (惢泉)聞性道詩 到此四山肅 非關落莫時 有身能自立 于世不相移 槲葉披初地 梅花養宿枝 始知空谷影 冰雪老鬚眉 (鏡池)明貫詩 無盡燈光耀大千 殘碑久已白雲連 森森松徑今猶在 明月依然在碧天 壽相菴 心鏡禪師塔院在小白嶺外,今廢。

     佛國菴 宋佛國禪師塔院廢而僅存小屋。

     堆雲菴 應菴祖塔院,今廢。

     中峰菴 密菴傑祖塔院,久廢。

    康熙二十年,山曉禪師重建,仍祀密菴祖像。

    傍建疊秀軒,左豎天然閣,外建門。

    「婁東煙客」王時敏書「中峯菴」額。

    又宋密菴傑禪師塔院,等月書。

     宏智覺:中峰夜坐詩 哀猿叫落中巖月 野客吟殘夜半燈 此景此時誰會得 白雲深處坐禪僧 (端節)林時躍詩 尚少高人目 雲峯豈易觀 鐘聲來破曉 松影拂知寒 是處姑拈草 遶籬徧植蘭 自存丘壑性 有夢亦同安 (蓉嶼)張瑤芝和 孤空能不夢 留作片雲觀 絕壑晴猶雨 高峯午尚寒 鳥方尋密樹 僧亦藝秋蘭 為笑投閒客 登臨足未安 (缶堂)董道權和 寺外中峯室 孤危縱目觀 秋聲嘯遲暮 松氣肅空寒 瑣瑣泉隨石 悠悠芷與蘭 曉公能愛我 息足自相安 (鄂山)張起宗:天然閣懷嘯公詩 小閣遙憑暮靄前 高人結搆自天然 青山隱幾雲生牖 畫棟懸崖石作椽 支許風流時解榻 宗雷雅尚共談玄 如何此日登樓後 愁對嵓巒千疊煙 (鹿亭)胡德邁:疊秀軒呈嘯公詩 孤蹤何地問行藏 錫挂空山幽思長 老去襟懷雲壑小 定中心事野禽忙 得從月令知花信 偶把詩情寄夕陽 不用芒鞋溪路窄 看山隨意度繩牀 伏翠菴 舊在玲瓏嵓西南,宋西江禪師塔院,久廢。

    國朝康熙丁未,壽昌住持恩璿,構菴于盧家嶴,邑令張公幼學揭書「伏翠」遺額。

     (杲堂)李文胤:伏翠山房記 餘觀從來士大夫,方其身據要津,名位已重,亦常命家人豫營泉石,以為身退之計。

    然有亭園置久而主人竟不一至者;亦有主人暫來即去,翻不若過客留連者。

    此雖其退在口,而身固未嘗求退也。

    或不幸身遭廢退、放歸田裡,猶且臨清泉而自歎枯魚,處豐林而竊悲窮鳥,漏逼鐘鳴,尚圖一出。

    此雖其身退而其心終未嘗樂退也。

    即推諸方外,亦有然者。

    當諸公吹螺伐鼓、高據法筵,亦嘗別營精舍,自擬退居。

    然而方謝此竿,復赴彼席;但登法座,便為名藍一祖。

    縱使身退故居,高舂末照,猶且皇皇創搆,圖為一門授受之所,裴回冀望,至老不已。

    餘故謂,退院長老與閒住士大夫,其汲汲于進,較諸冠蓋陌中、曲彔座上為益甚!人生百年盡,歸骨有期,息心無日,是誠可太息也。

    吾友于石禪師,靜者也。

    其人意思蕭散,澹然自得。

    事太白嘯堂和尚,為記室數年。

    和尚亦重之,嘗謂「此子誠僧中之寶」。

    餘心服其言,然于公默然也。

    于公少出家東村延福,園廬稻菽足以自養,而公獨身入叢林,糲飯枯虀,久而不厭,此有足尚者。

    公既山居,復于前麓得伏翠山房故址。

    粗束一茅,闢地數畝,使一健者耕其中,護竹、養茶以待退老。

    餘嘗過其處,望見諸山翠色盡伏幾席間,土厚水香,天空人斷,誠可息心此中。

    于公身炊黍、斸筍、作羮,餘啖之至飽,竟日始去。

    公請餘志之,餘竊謂公靜者,即其年少能入山,自安廉薄,固已離離俗外。

    即使異日為天童大弟子,出建法幢,知其能挈杖徑還,老此一束茅,使蒼然山翠早見主人,此固可無疑也!因樂為之記。

     (天童)嘯堂晳:題于石書記默齋說 于石介子有伏翠山居,室以「默齋」銘之,諸子因贈〈默齋詩〉。

    餘謂諸子被介子惑矣!介字以石,早以默同維摩,何更以「默」銘齋乎?介子自入太白稟戒,時餘正首眾。

    山中見其雍肅出人上,即目為泰華峯頂之石。

    此石不動,似乎頑鈍一峭壁耳;若有力者動之,其勢豈止衝江塞河?然衝江塞河之聲,可謂默乎?今視其銘,此石動而有聲矣,故餘謂諸子被惑也!若介子者,乃善蹈古德瞌睡虎之遺蹤耳。

    復書一偈以助喜: 于石于默 何喧何寂 峯頂蹲踞 宛如瞌睡 一擊醒來 雷鳴徧地 (晦木)黃宗炎:默齋詩 反默為多言 數窮命之蹇 奚為文章興 欲將名義闡 鼃鳴鳥羣號 彼此是非舛 鈍鐵與頑石 蠢然生幾殄 洪響發此中 鐵繡石苔蘚 冶琢作鐘磬 八音兩最顯 宮商十二律 從茲騁強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