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即休了和尚拾遺集

關燈
殿湧波心。

    朵朵浮圖撐雲裡。

    金山增聳培壽丘。

    何假磨崖镌石鼓。

     祈病安。

    施财。

    塑佛及祖師諸天 佛身清淨同秋月。

    祖祖及天體何别。

    普現衆生心水中。

    處處光明常照徹。

    祇緣貪垢壅心源。

    緻使病魔作妖孽。

    外财能舍内除貪。

    病自痊安垢清絕。

    圓明妙相即現前。

    慧命延長千萬劫。

     土地開光明 惟聖惟神。

    威威靈靈。

    頂眼本正。

    逾日光明。

    良由昧者不能睹。

    今為點出示諸仁。

    江山雙碧。

    風月雙清。

    物物全彰儀象真。

    千秋萬載。

    永護斯教。

    而安斯人。

     觀音菩薩開光明 大庾嶺頭。

    一鋪功德用點眼。

    紫金山中。

    一鋪功德亦如然。

    今古應無墜。

    分明在目前。

    雖然祇如大悲千手眼。

    畢竟今朝。

    點那個眼。

    會麼(以筆作點勢雲)大士大慈開智眼。

    照今照古照天人。

    江山風月增華彩。

    大地含生證法身。

     涅盤堂。

    西方三聖。

    開光明 諸德會麼。

    (以筆點三點雲)圓伊三點涅盤義。

    國土三眼什麼義。

    一即三。

    三即一。

    識得一。

    能事畢。

    彌陀觀音勢至全妙色。

    頂門有眼明逾日。

    生死二途俱照徹。

    瞻之仰之福無極。

     觀音贊(二) 大明生東。

    衆暗皆空。

    大悲應世。

    利物亦同。

    寂而非寂。

    草座蒙茸。

    不說而說。

    缾柳青蔥。

    善聽以眼。

    剎剎圓通。

     猗欤妙智力。

    善救群生苦。

    群苦固有殊。

    救之無彼此。

    譬如月在天。

    光涵一切水。

    水雖有淺深。

    光照無今古。

    以是因緣故。

    名為大悲主。

     草衣文殊贊 頂發垂臂。

    草衣蔽身。

    梵書在手。

    辨假明真。

    真假雙泯。

    如日始晨。

    昏暗破散。

    森象回春。

    不住東際。

    喚起南詢。

    大地狐群俱屏迹。

    出林師子獨嚬呻。

     水陸滿散拈香 此香。

    西竺流芳。

    南陔遺韻。

    與彌陀聯枝而出。

    與釋迦并根而生。

    奉為孝男蕭壽山。

    與家眷等。

    爇向寶爐。

    供養十方常住佛。

    十方常住法。

    十方常住僧。

    (雲雲)。

    敬薦先考蕭公五四承事。

    先妣張氏一太君。

    均及蕭氏門中。

    内外宗親。

    各符孝懇者。

    伏願。

    各各頓淨於前塵。

    徧現玉毫之相。

    親親等超於上品。

    同圓金色之身。

     (問答不錄)提綱雲。

    第一義谛。

    不二法門。

    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如日普照。

    似雨普滋。

    諸惡由之而滅。

    衆善由之而生。

    百事由之而成。

    萬法由之而立。

    迷此者。

    生死始而凡聖分。

    悟此者。

    輪回息而凡聖同。

    是名真如實際。

    亦名佛果菩提。

    梁皇首建齋壇。

    而渡越水陸群流者。

    即由此法也。

    英公續弘齋教。

    而升濟幽冥多衆者。

    亦由此法也。

    至若今晨齋主。

    追報罔極之恩。

    而施淨财。

    入于金山。

    廣修無遮齋會者。

    豈外此法耶。

    外此法。

    無别心。

    外此心。

    無别法。

    心法兩俱融。

    劬勞即報畢。

    所以教中道。

    天人群生類。

    皆承此恩力。

    是也。

    雖然更有圓滿句子。

    試倩天台木上座。

    為衆舉似。

    光揚勝會。

    (卓拄杖一下雲)一聲振動界三千。

    喚起親親登九蓮。

    功德無邊利無盡。

    現存兼得衍椿年(結座雲)。

     晉代招提号澤心。

    古今信善共傾誠。

    齋修兩晝功尤勝。

    财施千僧德豈輕。

    經轉圓音翻海口。

    燈分真照奪星明。

    親恩報畢更何及。

    福集兒孫代代榮。

     挂新鐘 玉樓已立。

    金鐘已成。

    今朝試舉。

    号令更新。

    萬靈仰慶。

    衆苦酸停。

    若将耳聽終難解。

    眼處能聞始是親。

    諸仁者。

    還會麼。

    (乃擊一聲雲)一聲頓空三界夢。

    江山從此播嘉聲(乃擊三聲)。

     山僧四舍人起靈(二十歲) 江城夏五水天涼。

    清曉蟬聲噪綠楊。

    好個轉身時節子。

    金山試為指生方。

    故山僧四舍人。

    會麼。

    夭而不朽歲何少。

    壽而不學歲何多。

    詩書舊業未消磨。

    有意重來取甲來。

    合别别。

    雲山蒼蒼江月白。

    潭北湘南元不隔。

    觌面當機觏得親。

    何用當來問彌勒(遂撒土)。

     冷公提舉掩土 古德雲。

    萬法總心生。

    諸緣惟性曉。

    本無迷悟人。

    祇要今日了。

    某人會麼。

    四大合成身。

    有身有生死。

    一性本虛寂。

    無今亦無古。

    如水行地中。

    萬古自流注。

    如春回物表。

    百花自紅紫。

    五十五年中。

    用是而興家。

    所以有資有産而殷富。

    五十五年後。

    用是而傳家。

    所以有子有孫而克嗣。

    秀挺金蘭。

    芳聯玉樹。

    是性無有形。

    能成一切義。

    是義如了明。

    即出生死路。

    生死既不迷。

    名住吉祥地。

    如是如是。

    千秋佳氣擁佳城。

    萬頃江光增福聚。

     範氏孺人掩土 真際不分男女相。

    迷情妄見有多般。

    百年未半棄榮養。

    豈是真歸起世間。

    (某人)還達真際理地麼。

    深固幽遠。

    綿曆塵劫。

    而不變不遷。

    虛徹靈通。

    廣納沙界。

    而不中不外。

    春風淡淡山日明。

    菩提一路坦然平。

    春水溶溶林月白。

    解脫一門無壅塞。

    如是而造入。

    即境即真。

    如是而安居。

    全物全神。

    雖然祇如垂蔭兒孫底句。

    必竟又作麼生。

    (撒土雲)勝地不生凡草木。

    葉葉聯芳總蘭玉。

     祝氏孺人掩土 佛言。

    見身無實是佛見。

    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是心如幻。

    即契真常。

    見得是身無實。

    即了無常。

    迷之者。

    乃有男女之殊。

    悟之者。

    曾無聖凡之别。

    故孺人祝氏。

    會麼。

    是身安於堅強。

    故同諸地。

    是身便於潤澤。

    故同諸水。

    是身宜科喝一喝而起。

     潤都寺入塔 圓通門戶啟當年。

    春去秋來幾變遷。

    惟是一真曾不變。

    黃金萬煅骨長堅。

    雖然。

    與其顯用於身前。

    豈若歸藏松塢邊。

    江水橫流波印月。

    山容長潤玉生煙。

    何假從他求塔樣。

    湘南潭北本如然。

    圓寂觀音庵開山。

    潤公無澤都寺。

    到這裡。

    莫留連。

    快把跛驢加着鞭。

    翻身更進毗盧颠。

    扶起韶陽孫獨秀。

    千秋彈壓老耽源。

     圓副寺撒骨 圓副寺。

    算個自計。

    圓木自箴。

    總閑骨董。

    可與平沉。

    (放骨雲)無雲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

     顔居士掩土 世人多背道。

    觸事生煩惱。

    擾擾無甯時。

    何殊蟻旋磨。

    惟是顔大光。

    不逐衆颠倒。

    自幼持清齋。

    年高不退堕。

    日日誦佛書。

    念念稱佛号。

    有子亦善傳。

    諸孫同所造。

    譬如登寶山。

    到者俱得寶。

    西方路豈遙。

    今日已親到。

    到後又如何。

    勝地無凡草。

    粲粲黃金花。

    九品千萬朵(撒土)。

     龍華會。

    月江庵主。

    掩土 龍華真界無邊畔。

    造入之者骨須換。

    滿公善友豐骨殊。

    不待餘言能自判。

    如是如是。

    七十年來。

    從緣而入道。

    自得鼻祖之化德。

    一十六年。

    誅茆而創業。

    足闡慈氏之玄風。

    七子八孫同正受。

    十方如來共圓覺。

    所以永嘉大師有雲。

    一性圓通一切性。

    一法徧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還共如。

     來合。

    别别。

    雲山蒼蒼江月白。

    潭北湘南元不隔。

    觌面當機觏得親。

    何用當來問彌勒(遂撒土)。

     冷公提舉掩土 古德雲。

    萬法總心生。

    諸緣惟性曉。

    本無迷悟人。

    祇要今日了。

    (某)人會麼。

    四大合成身。

    有身有生死。

    一性本虛寂。

    無今亦無古。

    如水行地中。

    萬古自流注。

    如春回物表。

    百花自紅紫。

    五十五年中。

    用是而興家。

    所以有資有産而殷富。

    五十五年後。

    用是而傳家。

    所以有子有孫而克嗣。

    秀挺金蘭。

    芳聯玉樹。

    是性無有形。

    能成一切義。

    是義如了明。

    即出生死路。

    生死既不迷。

    名住吉祥地。

    如是如是千秋佳氣擁佳城。

    萬頃江光增福聚。

     範氏孺人掩土 真際不分男女相。

    迷情妄見有多般。

    百年未半棄榮養。

    豈是歸真超世間。

    某人。

    還達真際理地麼。

    深固幽遠。

    綿曆塵劫。

    而不變不遷。

    虛徹靈通。

    廣納沙界。

    而不中不外。

    春風淡淡山日明。

    菩提一路坦然平。

    春水溶溶林月白。

    解脫一門無壅塞。

    如是而造入。

    即境即真。

    如是而安居。

    全物全神。

    雖然。

    祇如垂蔭兒孫底句。

    必竟又作麼生。

    (撒土雲)勝地不生凡草木。

    葉葉聯芳總蘭玉。

     祝氏孺人掩土 佛言。

    見身無實是佛見。

    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是心如幻。

    即契真常。

    見得是身無實。

    即了無常。

    迷之者。

    乃有男女之殊。

    悟之者。

    曾無聖凡之别。

    故孺人祝氏。

    會麼。

    是身安於堅強。

    故同諸地。

    是身便於潤澤。

    故同諸水。

    是身宜於溫燠。

    故同諸火。

    是身利於動轉。

    故同諸風。

    風性動故有靜。

    火性炎故有息。

    水性潤故有竭。

    地性堅故有崩。

    地水火風。

    假合是身。

    既歸無常。

    圓明真淨。

    微密妙心。

    信元不昧。

    湛然而不染。

    廓然而無際。

    寂然而長照。

    卓然而長靈。

    用是而治内。

    故善興家之慈教。

    用是而接外。

    故得備體之淑儀。

    若子若女若孫。

    雖衆多。

    式撫式字式立。

    惟均一。

    鸤鸠配德豈足并。

    天麟符瑞真可奇。

    與麼與麼。

    七十五年前。

    已與七賢聖女。

    同證不生生之玄門。

    七十五年後。

    即與法華龍女。

    同歸不死死之樂剎。

    不與麼不與麼。

    江山面面拱佳城。

    永福兒孫振戶庭。

     佛殿上梁文 山冠吳頭。

    直立擎天之一柱。

    江銜楚尾。

    平欺吞海之群鲸。

    眷茲絕勝覺場。

    寔為吉祥福地。

    乃興金殿。

    希還寶坊。

     敬惟。

    十方缁白諸大施主。

    富潤出前修。

    賢貴拍先輩。

    能聚能舍。

    有作有成。

    各具插草大機。

    頓掃四劫之懸谶。

    兼得拈花密旨。

    喜瞻一會之靈山。

    既全主而全賓。

    尤美輪而美奂。

    宜陳善頌。

    用扛修梁。

     抛梁東。

    駕海紅輪轉妙峰。

    大地群[(尤-尢+民)/日]俱照徹。

    森羅萬象莫逃蹤。

     抛梁西。

    廬阜分青到水湄。

    何假種蓮續芳事。

    川光照戶郎花池。

     抛梁南。

    勝友初參自此門。

    古往今來道何異。

    德雲現住妙高山。

     抛梁北。

    遙拱天庭瞻日角。

    經宣衆口香一爐。

    永祝皇元贊皇覺。

     抛梁上。

    日月星辰垂瑞象。

    周遮不有震淩虞。

    普請長瞻玉毫相。

     抛梁下。

    群類無依今有藉。

    既承恩力仰帡幪。

    盍各進修隆法化。

     伏願上梁之後。

    棟宇彌堅。

    風月增勝。

    山門檀門并振。

    廣納五湖四海之禅流。

    佛運國運同昌。

    永延萬歲千秋之睿算。

     金山即休了禅師拾遺集(終) 日東及藏主。

    相親歲久。

    今蔔東歸。

    出其自侍香至典教後。

    錄得予之應答時機雜着。

    凡若幹篇。

    目曰拾遺集。

    征題卷末。

    以将行。

    噫。

    世所珍者。

    金珠也。

    予言豈勝之耶。

    倘識者見是。

    不以拾礫春池之謂而诮及。

    庶幾得之矣。

     皇元至正十年庚寅春。

    紫金山八十有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