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即休了和尚拾遺集

關燈
炎炎三界  濯以清涼  幽幽六趣  燭以淨光  羸羸窮子  導以寶方  繄大知識  得寶王力  既贊  皇元  複昌  王國  宰執效忠  兇頑化德  軍旅解嚴  安邦安域  雲山蒼蒼  雲海茫茫  木兮可折  水兮可量  惟施法雨  彌滿八荒  澤物無竭  壽君無疆  國界法界  無中無外  土廣穹高  何載何蓋  日東月西  何明何昧  潭北湘南  同小同大  骨相斯[療-(日/小)+土]  光相何蔽  上貫三辰  下徹三際  宗嗣繩繩  燈傳世世  萬祀千靈  式呵式衛 古山歌 太始太素未兆先。

    山之真體已具全。

    盤盤然莫窮其邊際。

    巍巍然莫極其層巅。

    飛走曾不有栖集。

    草木亦不有蔥芊。

    光明照耀不假於日月。

    陰晴開合不涉於雲煙。

    芥子那能納。

    藕絲那能牽。

    太華高高不得并。

    蓬壺朵朵不得聯。

    風雨不能以摩洗。

    春秋不能以變遷。

    巨靈擡手莫分秀。

    [誇-大+(((嘹-口)-小)-日)]父盡力莫奪堅。

    嵩丘壁觀坐豈冷。

    鹫嶺說法音常圓。

    耳觀之者乃能解。

    眼聽之者乃能傳。

    海外好山環翠。

    何啻庾多數。

    豈若此山蒼古。

    出自威音前。

    威音面目識不識。

    匡廬詩什箋徒箋。

    它山非古。

    任彼衆者取。

    此山獨古。

    惟應歸仁賢。

    仁賢山立一方。

    雄跨於四嶽。

    千秋萬歲。

    合作砥柱永擎天。

     獨山說 天下之山固衆。

    惟群木巨根。

    久蟠於深雪。

    修幹高拂於層雲者。

    匠石得以采之為棟梁。

    風月得以乘之揚清輝。

    羽毛得以集之托巢穴。

    衆山得以讓之為獨長。

    然是山者。

    兼有若爾之外秀。

    猶得獨長於衆山。

    而衆山不得與之并。

    況智過千人。

    才超異等之俊士。

    衆可與之并。

    而不讓之為獨長耶。

     日東俊上人。

    齒茂春秋。

    氣淩吳楚。

    問字於予。

    予因酌其名之宜者。

    易以獨山為别稱。

    則又曉之曰。

    今也禅林落落。

    法嶽夷夷。

    苟則是山。

    而求諸己。

    益以才智之内美。

    衆豈舍之。

    得不讓之為獨長。

    以回靈嶽春早之芳序。

    以起少林秋晚之頺風欤之哉。

     龍華悟宗主。

    血書華嚴經 華嚴大經八十一卷。

    世之流傳者。

    多以墨本。

    衆少信而義少圓。

    今龍華會主圓悟。

    乃出指血。

    通書全部。

    期與來者傳誦。

    庶信易興。

    而義易圓。

    四恩酬而三有資。

    利不加博乎。

    敬贊以偈。

     鹫峰說得血滴滴。

    龍會今朝又指陳。

    耳處能觀眼處聽。

    雜華開徧百城春。

     化金。

    塑飾佛像 寺之大殿已興。

    拟蔔塑飾佛之儀像。

    以瞻奉。

    用費不赀。

    由是徧叩諸大檀貴門。

    普化金箔。

    每貼統鈔六貫文。

    伏望各推共戴佛光之心。

    随願樂施。

    或報父母重恩。

    或追悼先遠冥福。

    或祈福壽增延。

    或保疾病痊安。

    或忏現世愆尤。

    或植來生德本。

    當悉如願。

    經雲。

    佛滅度後。

    優填王。

    造佛儀像。

    令人見之。

    心生歡喜。

    滅河沙劫。

    生死重罪。

     又雲。

    迦葉尊者。

    過去佛時。

    舍金妝佛。

    生生得紫金相。

     又雲。

    左肩擔父。

    右肩擔母。

    繞須彌山。

    百千億匝。

    不能報恩。

    惟於佛法中修福。

    是報父母深恩。

     又雲。

    為人豪貴。

    大福長壽。

    從禮事三寶。

    布施持戒中來。

    如經所說。

    豈欺語耶。

    幸信。

    偈雲。

     釋尊寶殿已興新。

    衆像妝嚴出衆心。

    要得人人圓福果。

    好於佛面剩添金。

     滄海長溪二和尚。

    同幀 廣床接席。

    殆類過現二佛之同龛。

    塵尾橫機。

    何異雄峰老祖之再參。

    有是父有是子。

    青於藍出於藍。

    臂力不假屈伸。

    遂回愚公移去之山。

    莖草等閑拈起。

    徧現樓閣層雲之端。

    觀堂三宿。

    雷音未動而大開天顔。

    淨壇三啟。

    水陸不分而普會聖凡。

    輪者蹄者。

    過之總停骖。

    包者笠者。

    歸之得指南。

    龍淵派脈。

    倚砥柱而障頺瀾。

    楊岐重任。

    賴袒肩而力荷擔。

    一有多種。

    二無兩般。

    折鳌阜草木為籌。

    而數莫殚。

    翻楊子江水為辯。

    而贊還難。

    從教百世後。

    千載間。

    瞻之仰之。

    永作叢林标格看。

     龍華悟宗主空岩師壽容贊 毗陵托質。

    龍華傳宗。

    七處九會攝毫末。

    三乘五教貫胸中。

    混諸緣兮莫雜。

    悟諸法兮本空。

    摩尼顆顆念不異。

    彌陀佛佛體元同。

    子子孫孫宜仰則。

    千秋百代振玄風。

     郭竺隐居士道容 羽扇麾三軍。

    豈足為奇勳。

    惟茲汾陽裔。

    善善衆莫群。

    弱歲熟韬略。

    壯年攻梵文。

    輪珠配香鼎。

    雪蕊同清芳。

    松篁衍遐算。

    南極應東雲。

    定國不煩弓矢力。

    法王長護聖明君。

     代疏呈白塔檀主 皇元統國四海同。

    宗檀贊化萬法通。

    華文梵語貫胸次。

    南禅北教宜歸公。

    正印單提偏正辨。

    頑石點首森象空。

    圓音一唱雷音振。

    群盲破暗群聩聰。

    凡生既度聖壽衍。

    豈假效彼三呼嵩。

    何當一語為獻可。

    重興江島金仙宮。

    飛樓湧殿冠鳌頂。

    下壓蛟室上摩穹。

    煙帆來往賴安濟。

    水陸香火回祥風。

    妙峰依舊德雲住。

    南詢童子來城東。

    景純懸谶何足記。

    千秋禅侶歌豐功。

     代疏呈宣政院三旦八院使 江海之深蛟龍藏。

    山嶽之高松栢蒼。

    霜松可以為棟梁。

    [雨/于]龍可以澤亢陽。

    如公厚德兼才良。

    國綱賴振教賴匡。

    慨茲晉寺曆梁唐。

    複越宋元四遭殃。

    景純懸谶何彰彰。

    安得贊力興覺場。

    昭回佛日吞三光。

    永延聖主壽無疆。

    公應臻福猶倍常。

    等山不動江流長。

    更磨崖石勒頌章。

     醴陵行。

    答可齊處士 醴陵君子真可人。

    可人可宅湘之濱。

    珍禽清響三更月。

    琪樹芳聯四序春。

    峨峨華蓋蔽穹日。

    一一反掌糜埃塵。

    種瓜逸老本同侶。

    紉蘭醒士宜相親。

    我居雲頂苦蕉額。

    半朝接席忘舊新。

    何當西泝托衡宇。

    千秋長共齊為鄰。

     李知州。

    郭教授。

    石縣尹。

    作畫作字于庫院。

    索題 天材拔地匠不收。

    空埋雪壑成乾休。

    李侯郭公識真态。

    寫影肯作山堂留。

    古松古桧對立碧。

    澗莎散發和湍流。

    新篁擢秀搖翠葆。

    石面突出夜叉頭。

    白日黯慘青煙濕。

    鶴群飛下孤猿愁。

    霜枝缺處露氷柱。

    蝌蚪倔強欺蛟虬。

    向來虛壁木泥土。

    墨香一染金難酬。

    風月長年生六戶。

    大夫封樹空千秋。

    羨君總為廊廟具。

    快我無錢得沃州。

     送隆上人歸閩 閩山蒼蒼淅水寒。

    還閩曆淅本閑閑。

    機先早透石門句。

    句外何有趙州關。

    玄沙徒誇嶺不出。

    指頭[祝/土]破笑旁觀。

    寶壽更言河不渡。

    腳跟泥水曾未乾。

    普化鈴兒與撲碎。

    何妨揚向[土*盍]圾間。

    收拾風月杖頭挂。

    大千攝向一毫端。

    紹隆釋種看高作。

    祖師心印作何顔。

     陳逸士臨清軒 華軒突兀臨清流。

    銀河倒瀉長涵秋。

    秋光蕩摩無六月。

    火龍卷焰藏雲頭。

    長堤蟠蟠翠蛟舞。

    遠山點點青螺浮。

    柳外漁舟釣殘雪。

    煙中童笛吹涼州。

    五城樓觀阻弱水。

    一天風月滿滄州。

    主人邀客話湖海。

    海上機忘來白漚。

    醉裡濯纓仍濯足。

    古今賢達徒悠悠。

    何時共倚朱欄曲。

    洗我[(尤-尢+民)/日]濁清雙眸。

    盡吸浩氣發胸次。

    相羊物表追天遊。

     拟古。

    送陳茂才歸松州 萬山松蒼蒼。

    小大淩雪霜。

    根本均一氣。

    何有短與長。

    長者既獲采。

    短者尚投荒。

    豈俟長而碩。

    終焉充棟梁。

    陳生産松郡。

    齒茂才固良。

    況與薛春宮。

    先後同一鄉。

    願言益培植。

    喬喬拔豫章。

    梓匠還重顧。

    曾構芘四方。

    毋逐桑榆暖。

    榆景宜延光。

    餘光能及遠。

    秋迫回春陽。

     蒼山一首贈雲菩薩 蒼山雲白連姑臧。

    淩霄聳壑色寒芒。

    長河西來判泾渭。

    如襟如帶控朔方。

    高人生彼足清氣。

    春秋異色皆文章。

    昔甘挂冠向神武。

    今服田服辭帝鄉。

    教海禅河翻舌本。

    直欲上濕日月光。

    江南江北幾煙浪。

    一葦杭深恣相羊。

    亦欲廣渡迷流衆。

    俱脫沉溺登康莊。

    丈夫浩志有若此。

    吾年望八那敢當。

    但期雲不改山蒼。

    千秋永壯河西疆。

     和月江和尚。

    送哲上人拜祖韻 德山見僧有何語。

    腳未跨門棒先舉。

    棒頭敲出玉麒麟。

    鳳舞鸾翔安足數。

    哲禅況出明極翁。

    莫學亂世誇英雄。

    合勉麾戈東海外。

    毋使日毂易西舂。

    西極陰雲障東極。

    直教破散如破敵。

    大明照徹十方空。

    那有諸祖與諸佛。

    謾将塔樣問耽源。

    離說名為不二門。

    靈徑遺蹤在何許。

    休混時流念八還。

     次韻。

    答何山月江和尚 神光謂受老胡記。

    大渴如何望梅止。

    更将皮髓盡分張。

    直得渾無卓錐地。

    滿面慚惶歸去來。

    剛言五葉一華開。

    山兄三昧誰能識。

    機如大地藏春雷。

    剨然一震空衆說。

    衲子疑團湯沃雪。

    巨壑何曾卻細流。

    千江有水千江月。

    狂瀾倒久複障回。

    小溪從此清於苔。

    五月香浮天瑞雪。

    寒山拾得笑咍咍。

     育上人歸雪峰 曾郎育個落賴兒。

    四七二三莫敢窺。

    百城知識門戶廣。

    門門有路祇獨往。

    德山棒粗非惡辣。

    臨濟聲低休亂喝。

    楊子江頭風月多。

    何妨收拾入禅那。

    禅那本寂何言說。

    風度晴空水流月。

    秋高氣冷木飄丹。

    衲卷寒雲複故山。

    阿師征問有何得。

    拄杖拗折抛壁角。

    三拜起來立依位。

    可祖同歸尤拔萃。

    六花秀與五葉聯。

    芳傳千古看他年。

     蕭世德雕镂衆象。

    拟古一首 蕭子才良奪天造。

    一木能成百花朵。

    枝枝葉葉玉玲珑。

    豈少香風生四座。

    龍騰鳳翥尤應祥。

    獅象鬥角威益張。

    金剛座擁須彌頂。

    蓮華内現法中王。

    群靈呵護群魔伏。

    來者再拜罪還福。

    江聲喧殿挾芳聲。

    千秋百代播南北。

     拟古一首。

    題貞節巷 松篁冬昌昌。

    抱節淩雪霜。

    桃李競春豔。

    未炎已飄香。

    惟茲胡節婦。

    堅貞欺松篁。

    一子與一女。

    沖幼保閨房。

    既長延師教。

    鳣雜苜蓿長。

    照書眼如日。

    錦繡變肝腸。

    異時功名遂。

    曳紫佩金章。

    雖承母慈力。

    終猶父義方。

    鸤鸠豈配德。

    希瑞等鳳凰。

    願言千秋算。

    孟母同耿光。

     拟昌黎體。

    古風一首。

    代疏。

    上 帝師堂下。

    兼呈丞相閣下。

    乞照梁大寶末。

    唐會昌。

    及故宋建炎初例。

    聞奏。

    頒降恩。

    塑佛。

    蓋殿。

    造塔 皇元帝師佛法主。

    佛法得主僧得所。

    僧徒得所禅誦勤。

    永贊丕圖傳萬古。

    當今聖主得佛心。

    等視僧民猶赤子。

    幹戈偃息泰階平。

    佛剎莊嚴徧寰宇。

    獨嗟江島晉招提。

    劫火一朝化焦土。

    曆推此寺逾千年。

    先已三遭熒惑苦。

    皆由宰輔進嘉言。

    朝庭優恤複元矩。

    況今主法有帝師。

    左輔右弼賢於彼。

    一言獻可帝曰俞。

    衆作立功等彈。

    指巍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