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律要廣集卷第三之餘

關燈
我今歸命禮。

    十方一切佛。

    菩薩聲聞衆。

    大仙天眼者。

    亦禮菩提心。

    遠離諸惡道。

    能得生天上。

    乃至證涅盤。

    若我作少罪。

    随心之所生。

    今對諸佛前。

    忏悔令除滅。

    我今身口意。

    所集諸功德。

    願作菩提因。

    當成無上道。

    十方國土中。

    供養如來者。

    及佛無上智。

    我今盡随喜。

    有罪悉忏悔。

    是福皆随喜。

    我今禮諸佛。

    願成無上智。

    十方大菩薩。

    證於十地者。

    我今稽首禮。

    願速證菩提。

    得證菩提已。

    摧伏於魔軍。

    轉清淨法輪。

    饒益衆生類。

    常願住世間。

    無量俱胝劫。

    擊於大法鼓。

    度脫苦衆生。

    我沒於欲泥。

    貪繩之所系。

    種種多纏縛。

    願佛垂觀察。

    衆生雖垢重。

    諸佛不厭舍。

    願以大慈悲。

    度脫生死海。

    現在諸世尊。

    過去未來佛。

    所行菩薩道。

    我今願修學。

    具足波羅蜜。

    成就六神通。

    度脫諸衆生。

    證於無上道。

    了知諸法空。

    無相無自性。

    無性無表示。

    不生亦不滅。

    又如大仙尊。

    善了於無我。

    無補特伽羅。

    乃至無壽者。

    於諸布施事。

    不執我我所。

    為安樂衆生。

    施與無悭吝。

    願我所施物。

    不假功用生。

    觀察了知空。

    具施波羅蜜。

    持戒無缺減。

    得佛淨屍羅。

    以無所住故。

    具戒波羅蜜。

    忍辱如四大。

    不生分别心。

    以無瞋恚故。

    具忍波羅蜜。

    願以身心力。

    發起大精進。

    堅固無懈怠。

    具勤波羅蜜。

    以如幻如化。

    及勇猛精進。

    金剛等三昧。

    具禅波羅蜜。

    願證三昧智。

    入於三脫門。

    了三世平等。

    具慧波羅蜜。

    諸佛妙色身。

    光明大威德。

    菩薩精進行。

    願我皆圓滿。

     (偈出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雲。

    彌勒名稱者。

    勤修如是行。

    具六波羅蜜。

    安住於十地)。

     說已。

    起立。

    作如是唱。

     回向發願已。

    歸命禮三寶(一拜)。

     九旋繞自歸 禮竟。

    起立。

    整理衣服。

    手執香爐。

    立定少傾。

    緣想三寶賢聖。

    畟塞道場。

    各坐法座以次旋身。

    一一徧繞安詳而轉。

    口作梵音。

    唱雲。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盧舍那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三世三千佛 南無梵網經菩薩心地品 南無彌勒菩薩摩诃薩 如是稱名。

    或三或七。

    旋繞畢。

    還至像前。

    結三自歸。

     自歸依佛。

    當願衆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

    當願衆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

    當願衆生。

    統理大衆。

    一切無礙。

      和南聖衆 十坐念實相 行者禮忏竟。

    次應别就坐處。

    端身正坐。

    閉目合口。

    調和氣息。

    如止觀前方便中廣明。

    次即谛觀向所犯罪。

    為因心故犯。

    為因境故犯。

    為亦因心亦因境故犯。

    為不因心不因境故犯。

    若因心故犯。

    彼境不現前時。

    何以無犯。

    若因境故犯。

    境自犯罪。

    不應我犯。

    又若我因境犯。

    則聖人於境。

    何以不犯。

    若亦因心亦因境故犯者。

    為是心境各有犯性。

    待合方犯。

    為是心境各無犯性。

    合乃生犯。

    若心境各有犯性者。

    何須待合。

    又合時便有二犯。

    若心境各無犯性者。

    合何能犯。

    如一砂無油。

    衆砂豈能出油。

    如是因心因境。

    雙因心境。

    尚自不得犯之生處。

    況複不因心。

    不因境。

    而生犯耶。

    當知犯性本自不生。

    我迷倒故。

    於無心無境。

    無持無犯性。

    妄計有心有境。

    有於違犯。

    如是違犯。

    本性空寂。

    非滅故空。

    作是觀已。

    於心無所得。

    於境無所取。

    不見罪生相。

    不見罪滅相。

    但以虛妄颠倒因緣故。

    非生似生。

    以覺悟虛妄颠倒因緣無性故。

    非滅說滅。

    是名觀罪性空。

    此觀若得相續現前。

    自然煩惱漸薄。

    慧性漸開。

    即是得戒之先容也。

    又觀此罪。

    為在内。

    為在外。

    為在中間。

    為在過去。

    為在現在。

    為在未來。

    過去已滅。

    現在不住。

    未來未有。

    雲何有罪。

    又觀此罪。

    為身造耶。

    為心造耶。

    若身造者。

    地大造耶。

    水火風大造耶。

    空大造耶。

    若心造者。

    心複雲何。

    青黃赤白耶。

    長短方圓耶。

    内外中間耶。

    過現未來耶。

    心尚無形。

    安能造罪。

    如是觀已。

    不得能造。

    不得所造。

    但以無明熏習。

    虛妄颠倒因緣。

    於無能無所性中。

    幼見能造所造。

    今以正智如實觀察。

    身心既空。

    罪福無主。

    如彼霜露。

    慧日能消。

    如久暗室。

    一燈能破。

    又觀此心。

    雖複本性空寂。

    無能無所。

    無罪相。

    無福相。

    繇無相故。

    無礙無際。

    不可思議。

    橫徧豎窮。

    無法不具。

    無法不造。

    随其所造一法。

    仍複即是全體大用。

    還具一切法。

    還造一切法。

    無有一法而非所造。

    亦無一法而非能造。

    如是觀已。

    即於罪相。

    深達實相。

    實相即是本源成佛常住法身三昧。

    此觀若成。

    必發戒體。

    是故經雲。

    應當靜觀察。

    諸法真實相。

    不生亦不滅。

    不常複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莊嚴也。

    如上事儀。

    名福德莊嚴。

    如上理觀。

    名智慧莊嚴。

    有事儀而無理觀。

    不能清罪之源。

    有理觀而無事儀。

    不能竭罪之流。

    譬如舊井。

    忽墜穢觸。

    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