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日月神祀。
又言。
今日某星宿好。
宜種作。
宜作舍。
宜使作人。
宜與小兒剃發。
宜長發。
宜舉取财物。
宜遠行。
少欲者嫌責。
乃至白佛結戒。
若欲說者。
當語言。
莫向佛塔聲聞塔大小便乃至舒腳。
欲起房耕田種作者。
當向佛塔聲聞塔。
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現變化日。
宜入塔寺供養僧。
受齋法。
比丘等突吉羅。
若比丘尼。
被擯不去者。
波逸提(百七十一)。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随順不逆。
下意悔過。
求解擯羯磨。
或得病。
或無伴去。
或水陸道斷。
諸難等。
若比丘尼。
欲問比丘義。
先不求而問者。
波逸提(百七十二)。
安隐尼大智慧。
問諸比丘義。
比丘不能答。
皆慚愧。
故制。
欲問義。
先求聽。
不聽而問。
波逸提。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先常聽問。
若先親厚。
若親厚者語令但問。
當為汝求。
若彼從此受。
若二人俱從他受。
若彼問此答。
二人共誦。
乃至錯說等。
若比丘尼。
知先住後至。
後至先住。
欲惱彼故。
在前經行若立若坐若卧。
波逸提(百七十三○意與前第九十二戒同)。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不知。
若問。
若先聽經行。
若更互經行。
若是親厚。
若親厚者語令但經行。
我當為汝語。
若病倒地。
若強力所執。
乃至命難等。
若比丘尼。
知有比丘僧伽藍中起塔。
波逸提(百七十四)。
随所取洗足石。
若泥團。
若草團。
一一波逸提。
不犯者。
先不知。
若故壞僧伽藍。
若先起塔。
後作僧伽藍。
若比丘尼。
見新受戒比丘。
應起迎逆恭敬禮拜問訊請與坐。
不者。
除因緣。
波逸提(百七十五)。
或一坐食。
作餘食法不食。
或病。
聽語言。
大德。
我有如是因緣。
不得起迎。
比丘等突吉羅。
若比丘尼。
為好故搖身趨行者。
波逸提(百七十六)。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或有如是病。
或避杖。
避暴象。
乃至刺棘等。
或渡水若泥。
或回身看衣齊整。
若比丘尼。
作婦女莊嚴香塗摩身。
波逸提(百七十七)。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或有如是病。
或父母及笃信優婆夷病。
被系閉。
為洗沐梳發。
或強力所執。
若比丘尼。
使外道女香塗摩身。
波逸提(百七十八)。
又五分律雲。
發長。
波逸提。
半月一剃。
過此名為發長。
若無人剃。
及強力逼不得剃。
皆不犯。
○八波羅提提舍尼法。
根本律有十一。
一乳。
二酪。
三生酥。
四熟酥。
五油。
六糖。
七蜜。
八魚。
九肉。
十幹脯。
十一學家(乳酪魚肉脯。
比丘波逸提。
生熟酥油糖蜜。
比丘突吉羅。
學家。
比丘同)。
若比丘尼。
不病。
乞蘇食者。
犯應忏悔可诃法。
應向餘比丘尼說言。
大姊。
我犯可诃法。
所不應為。
我今向大姊忏悔。
是名悔過法(一)。
乞油(二)。
若蜜(三)。
若黑石蜜(四)。
若乳(五)。
若酪(六)。
若魚(七)。
若肉(八)。
亦如是。
聽為病者乞。
自身病亦聽乞。
上四戒。
比丘等俱突吉羅。
下四戒。
比丘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不乞自得。
僧祇律雲。
若自知我某時病常發。
爾時藥必難得。
豫乞無罪。
若不病乞。
病時食。
越毗尼罪。
病時乞。
不病時食。
無罪。
病時乞。
病時食。
無罪不病時乞。
不病時食。
悔過。
○衆學戒法。
與比丘同(惟搖身行及生草菜上大小便二戒。
是波逸提罪)。
○七滅诤法。
與比丘同。
○出家受戒法為三。
(△初明授沙彌尼戒法。
二明授式叉摩那戒法。
三明授比丘尼戒法)。
(△今初)。
比丘尼犍度雲。
若欲在尼寺内剃發。
應白僧。
若一一語令知。
然後剃發。
應如是白。
大姊僧聽。
此某甲。
欲從某甲比丘尼求剃發若僧時到僧忍聽。
為某甲剃發。
白如是。
若欲在寺内出家受沙彌尼戒。
阿阇梨尼應作白。
大姊僧聽。
此某甲。
從某甲比丘尼求出家。
若僧時到。
僧忍聽。
與某甲出家。
白如是。
白已。
教着缦條袈裟。
長跪合掌。
教作如是言。
我某甲。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随如來出家。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
我某甲。
歸依佛法僧。
随如來出家竟。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
如諸佛盡壽不殺生。
我某甲。
亦盡壽不殺生。
如諸佛盡壽不偷盜。
我某甲亦盡壽不偷盜。
如諸佛盡壽不淫欲。
我某甲亦盡壽不淫欲。
如諸佛盡壽不妄語。
我某甲亦盡壽不妄語。
如諸佛盡壽不飲酒。
我某甲亦盡壽不飲酒。
如諸佛盡壽不着香華鬘。
不香塗身。
我某甲亦盡壽不着香華鬘不香塗身如諸佛盡壽不歌儛倡伎不往觀聽。
我某甲亦盡壽不歌儛倡伎不往觀聽。
如諸佛盡壽不坐高廣大床。
我某甲亦盡壽不坐高廣大床。
如諸佛盡壽不非時食。
我某甲亦盡壽不非時食。
如諸佛盡壽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我某甲亦盡壽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已上三歸十戒。
并是授戒阿阇梨尼教令自說。
次應語言)。
汝今已受沙彌尼十戒竟。
當盡壽頂戴奉持。
終身不得犯。
應供養三寶。
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
不得違逆。
上中下座心常恭敬。
勤求方便。
坐禅。
誦經。
學問。
勸助作福。
閉三惡道。
開涅槃門。
于比丘尼戒中。
增長正業。
得四道果(凡沙彌尼之和尚及阿阇梨。
并須是比丘尼。
斷不可以比丘為二師也)。
根本雜事雲。
諸還俗尼。
更不得出家。
若與出家。
師主得罪。
△二明授式叉摩那戒法。
聽童女十八者。
二年中學戒。
年滿二十尼僧中受大戒。
若年十歲曾出适者(謂曾出适滿十歲也)。
聽二年學戒。
滿十二。
與受大戒。
應如是與二歲學戒。
沙彌尼往尼僧中。
禮足長跪合掌。
白言。
大姊僧聽。
我某甲沙彌尼。
從僧乞二歲學戒。
和尚尼某甲。
願僧慈愍故。
與我二歲學戒(如是三說)。
應将沙彌尼離聞處。
着見處。
阿阇梨尼作白。
大姊僧聽。
此某甲沙彌尼。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若僧時到。
僧忍聽。
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白如是。
大姊僧聽。
此某甲沙彌尼。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僧今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誰諸大姊。
忍僧
又言。
今日某星宿好。
宜種作。
宜作舍。
宜使作人。
宜與小兒剃發。
宜長發。
宜舉取财物。
宜遠行。
少欲者嫌責。
乃至白佛結戒。
若欲說者。
當語言。
莫向佛塔聲聞塔大小便乃至舒腳。
欲起房耕田種作者。
當向佛塔聲聞塔。
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現變化日。
宜入塔寺供養僧。
受齋法。
比丘等突吉羅。
若比丘尼。
被擯不去者。
波逸提(百七十一)。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随順不逆。
下意悔過。
求解擯羯磨。
或得病。
或無伴去。
或水陸道斷。
諸難等。
若比丘尼。
欲問比丘義。
先不求而問者。
波逸提(百七十二)。
安隐尼大智慧。
問諸比丘義。
比丘不能答。
皆慚愧。
故制。
欲問義。
先求聽。
不聽而問。
波逸提。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先常聽問。
若先親厚。
若親厚者語令但問。
當為汝求。
若彼從此受。
若二人俱從他受。
若彼問此答。
二人共誦。
乃至錯說等。
若比丘尼。
知先住後至。
後至先住。
欲惱彼故。
在前經行若立若坐若卧。
波逸提(百七十三○意與前第九十二戒同)。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不知。
若問。
若先聽經行。
若更互經行。
若是親厚。
若親厚者語令但經行。
我當為汝語。
若病倒地。
若強力所執。
乃至命難等。
若比丘尼。
知有比丘僧伽藍中起塔。
波逸提(百七十四)。
随所取洗足石。
若泥團。
若草團。
一一波逸提。
不犯者。
先不知。
若故壞僧伽藍。
若先起塔。
後作僧伽藍。
若比丘尼。
見新受戒比丘。
應起迎逆恭敬禮拜問訊請與坐。
不者。
除因緣。
波逸提(百七十五)。
或一坐食。
作餘食法不食。
或病。
聽語言。
大德。
我有如是因緣。
不得起迎。
比丘等突吉羅。
若比丘尼。
為好故搖身趨行者。
波逸提(百七十六)。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或有如是病。
或避杖。
避暴象。
乃至刺棘等。
或渡水若泥。
或回身看衣齊整。
若比丘尼。
作婦女莊嚴香塗摩身。
波逸提(百七十七)。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或有如是病。
或父母及笃信優婆夷病。
被系閉。
為洗沐梳發。
或強力所執。
若比丘尼。
使外道女香塗摩身。
波逸提(百七十八)。
又五分律雲。
發長。
波逸提。
半月一剃。
過此名為發長。
若無人剃。
及強力逼不得剃。
皆不犯。
○八波羅提提舍尼法。
根本律有十一。
一乳。
二酪。
三生酥。
四熟酥。
五油。
六糖。
七蜜。
八魚。
九肉。
十幹脯。
十一學家(乳酪魚肉脯。
比丘波逸提。
生熟酥油糖蜜。
比丘突吉羅。
學家。
比丘同)。
若比丘尼。
不病。
乞蘇食者。
犯應忏悔可诃法。
應向餘比丘尼說言。
大姊。
我犯可诃法。
所不應為。
我今向大姊忏悔。
是名悔過法(一)。
乞油(二)。
若蜜(三)。
若黑石蜜(四)。
若乳(五)。
若酪(六)。
若魚(七)。
若肉(八)。
亦如是。
聽為病者乞。
自身病亦聽乞。
上四戒。
比丘等俱突吉羅。
下四戒。
比丘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不乞自得。
僧祇律雲。
若自知我某時病常發。
爾時藥必難得。
豫乞無罪。
若不病乞。
病時食。
越毗尼罪。
病時乞。
不病時食。
無罪。
病時乞。
病時食。
無罪不病時乞。
不病時食。
悔過。
○衆學戒法。
與比丘同(惟搖身行及生草菜上大小便二戒。
是波逸提罪)。
○七滅诤法。
與比丘同。
○出家受戒法為三。
(△初明授沙彌尼戒法。
二明授式叉摩那戒法。
三明授比丘尼戒法)。
(△今初)。
比丘尼犍度雲。
若欲在尼寺内剃發。
應白僧。
若一一語令知。
然後剃發。
應如是白。
大姊僧聽。
此某甲。
欲從某甲比丘尼求剃發若僧時到僧忍聽。
為某甲剃發。
白如是。
若欲在寺内出家受沙彌尼戒。
阿阇梨尼應作白。
大姊僧聽。
此某甲。
從某甲比丘尼求出家。
若僧時到。
僧忍聽。
與某甲出家。
白如是。
白已。
教着缦條袈裟。
長跪合掌。
教作如是言。
我某甲。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随如來出家。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
我某甲。
歸依佛法僧。
随如來出家竟。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
如諸佛盡壽不殺生。
我某甲。
亦盡壽不殺生。
如諸佛盡壽不偷盜。
我某甲亦盡壽不偷盜。
如諸佛盡壽不淫欲。
我某甲亦盡壽不淫欲。
如諸佛盡壽不妄語。
我某甲亦盡壽不妄語。
如諸佛盡壽不飲酒。
我某甲亦盡壽不飲酒。
如諸佛盡壽不着香華鬘。
不香塗身。
我某甲亦盡壽不着香華鬘不香塗身如諸佛盡壽不歌儛倡伎不往觀聽。
我某甲亦盡壽不歌儛倡伎不往觀聽。
如諸佛盡壽不坐高廣大床。
我某甲亦盡壽不坐高廣大床。
如諸佛盡壽不非時食。
我某甲亦盡壽不非時食。
如諸佛盡壽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我某甲亦盡壽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已上三歸十戒。
并是授戒阿阇梨尼教令自說。
次應語言)。
汝今已受沙彌尼十戒竟。
當盡壽頂戴奉持。
終身不得犯。
應供養三寶。
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
不得違逆。
上中下座心常恭敬。
勤求方便。
坐禅。
誦經。
學問。
勸助作福。
閉三惡道。
開涅槃門。
于比丘尼戒中。
增長正業。
得四道果(凡沙彌尼之和尚及阿阇梨。
并須是比丘尼。
斷不可以比丘為二師也)。
根本雜事雲。
諸還俗尼。
更不得出家。
若與出家。
師主得罪。
△二明授式叉摩那戒法。
聽童女十八者。
二年中學戒。
年滿二十尼僧中受大戒。
若年十歲曾出适者(謂曾出适滿十歲也)。
聽二年學戒。
滿十二。
與受大戒。
應如是與二歲學戒。
沙彌尼往尼僧中。
禮足長跪合掌。
白言。
大姊僧聽。
我某甲沙彌尼。
從僧乞二歲學戒。
和尚尼某甲。
願僧慈愍故。
與我二歲學戒(如是三說)。
應将沙彌尼離聞處。
着見處。
阿阇梨尼作白。
大姊僧聽。
此某甲沙彌尼。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若僧時到。
僧忍聽。
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白如是。
大姊僧聽。
此某甲沙彌尼。
今從僧乞二歲學戒。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僧今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
某甲比丘尼為和尚。
誰諸大姊。
忍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