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七

關燈
古吳蕅益沙門 智旭 彙輯 若比丘尼。

    至白衣舍。

    語主人敷座止宿。

    明日不辭主人而去。

    波逸提(一百十六)。

     有衆尼至無住處村。

    語舍主。

    于舍内宿。

    清旦不辭而去。

    村舍失火。

    居士謂舍内有人。

    便不往救。

    火燒舍盡。

    問尼何處。

    答言。

    已去。

    皆共譏嫌。

    故制。

     出門。

    波逸提。

    一腳在内等。

    突吉羅。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若先有人在舍内住。

    若舍先空。

    若先為福舍。

    若親厚者語令但去。

    當為汝語主人。

    若舍崩壞。

    若為火燒。

    若中有毒蛇惡獸。

    若有賊入。

    或強力所執等。

     若比丘尼。

    誦習世俗咒術者。

    波逸提(一百十七)。

     若口授。

    若執文誦。

    波逸提。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誦治腹内蟲病咒。

    治宿食不消咒。

    治毒咒。

    護身故。

     若比丘尼。

    教人誦習咒術者。

    波逸提(一百十八)。

     若比丘尼。

    知女人妊身。

    度與授具足戒者。

    波逸提(一百十九)。

     三羯磨竟。

    和尚尼波逸提。

    餘可例知。

    不犯者。

    若不知。

    若信彼人言。

    若信可信人語。

    或信父母語。

    與授具。

    後生兒。

    疑不敢抱捉。

    佛言。

    若未能離母自活。

    聽一切如母法。

    乳哺長養。

    聽未斷乳時共宿。

     若比丘尼。

    知歸女乳兒。

    與授具足戒。

    波逸提(一百二十)。

     有尼度他乳兒歸女。

    留兒在家。

    後家中送兒還之。

    此尼抱兒入村乞食。

    居士譏嫌。

    故制。

     若比丘尼。

    知年不滿二十。

    與授具足戒。

    波逸提(百二十一)。

     犯輕重如前。

    不犯者。

    若不知。

    若自言滿等。

    若受戒後疑。

    當數胎中月。

    數閏月。

    數十四日說戒日。

    無犯。

     若比丘尼。

    年十八童女。

    不與二歲學戒。

    年滿二十。

    便與授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二十二)。

     若比丘尼。

    年十八童女。

    與二歲學戒。

    不與六法。

    滿二十。

    便與授具足戒。

    波逸提(百二十三)。

     若式叉摩那犯淫。

    應滅擯。

    若染污心男子身相觸。

    缺戒。

    應更與戒。

    若偷五錢過五錢。

    斷人命。

    自言得上人法。

    應滅擯。

    若減五錢。

    斷畜生命。

    衆中故妄語。

    非時食。

    飲酒。

    缺戒。

    應更與戒。

     犯輕重同上。

     若比丘尼。

    年十八童女。

    與二歲學戒。

    與六法。

    滿二十。

    衆僧不聽。

    便與受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二十四)。

     諸尼度盲瞎癃躄跛聾喑啞等。

    毀辱衆僧。

    故制。

     若比丘尼。

    度曾嫁歸女年十歲。

    與二歲學戒。

    年滿十二。

    聽與受具足戒。

    若減十二。

    與受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二十五○謂嫁後有十歲。

    方可作式叉摩那。

    又二歲。

    方可受比丘尼戒。

    非謂生年僅有十二歲也)。

     諸尼度年少婦女受戒已。

    與男子共立語調。

    故制。

     若比丘尼。

    度小年曾嫁婦女。

    與二歲學戒。

    年滿十二。

    不白衆僧。

    便與受具足戒。

    波逸提(百二十六)。

     若比丘尼。

    知如是人。

    與受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二十七)。

     如是人者。

    淫女也。

     應将至五六由延。

    若深藏安處之。

    不爾者。

    波逸提。

    不犯者。

    先不知。

     若比丘尼。

    多度弟子。

    不教二歲學戒。

    不以二法攝取。

    波逸提(百二十八)。

     二法者。

    一者法。

    二者衣食。

     比丘突吉羅。

    不犯者。

    若受具已離去。

    若破戒等。

     若比丘尼。

    不二歲随和尚尼者。

    波逸提(百二十九)。

     五分律雲。

    不六年随和尚。

    波逸提。

     比丘等突吉羅。

    不犯者。

    和尚聽去。

    和尚破戒等。

     若比丘尼。

    僧不聽而授人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三十)。

     諸尼癡者度人。

    不知教授。

    故制。

     欲度人者。

    當往僧中求。

    具威儀白。

    大姊僧聽。

    我某甲比丘尼。

    從僧乞度人授具足戒。

    如是三說。

    尼僧當觀察此人。

    堪能教授二歲學戒。

    二事攝取不。

    若不堪。

    當語言。

    妹。

    止勿度人。

    若有智慧堪能者。

    為作白二羯磨。

    若僧不聽。

    授人具足波逸提。

    與依止。

    畜餘二衆。

    突吉羅。

     若比丘尼。

    年未滿十二歲。

    授人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三十一○受比丘尼戒。

    滿足十二夏也)。

     若比丘尼。

    年滿十二歲。

    衆僧不聽。

    便授人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三十二)。

     若比丘尼。

    僧不聽授人具足戒。

    便言衆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

    欲聽者便聽。

    不欲聽者便不聽。

    波逸提(百三十三)。

     若比丘尼。

    父母夫主不聽。

    與受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三十四)。

     犯輕重如前。

    比丘突吉羅。

    不犯者。

    若無父母夫主。

     若比丘尼。

    知女人與童男男子相敬愛。

    愁憂瞋恚女人。

    度令出家授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三十五)。

     犯輕重如前。

    不犯者。

    先不知。

    若受具已病生。

     若比丘尼。

    語式叉摩那言。

    汝妹。

    舍是學是。

    我當與汝授具足戒。

    若不方便與授具足戒。

    波逸提(百三十六)。

     偷羅難陀。

    語式叉摩那言。

    汝學是舍是。

    我當授汝具戒。

    報言爾。

    彼式叉摩那。

    聰慧能勸化。

    偷羅難陀欲令久勸化供養故。

    不與方便料理受具。

    式叉摩那嫌責。

    故制。

     比丘突吉羅。

    不犯者。

    若彼病。

    若更無共活者。

    若無五衣。

    無十衆。

    若缺戒破戒等。

     若比丘尼。

    語式叉摩那言。

    持衣來與我。

    我當與汝授具足戒。

    而不方便與授具足戒。

    波逸提(百三十七)。

     若比丘尼。

    不滿十二歲。

    授人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三十八)。

     安隐尼多度弟子。

    不能一一教授。

    故制(與百三十一戒似重。

    ○祥緣起意。

    或是度一弟子。

    待彼滿十二歲。

    方許再度一人。

    例如比丘每年度一人意。

    方不重前也)。

     若比丘尼。

    與人授具足戒已。

    經宿方往比丘僧中與授具足戒者。

    波逸提(百三十九)。

     諸尼授具已。

    經宿方往比丘僧中。

    而受具者。

    或得盲聾跛躄等病。

    故制。

     不犯者。

    即日授具。

    即日往。

    若欲往。

    彼病。

    若水陸道斷。

    惡獸難乃至梵行難等。

     若比丘尼。

    不病。

    不往受教授者。

    波逸提(百四十)。

     不犯者。

    佛法僧事。

    及瞻視病人。

    囑授無犯。

     若比丘尼。

    半月應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若不求者。

    波逸提(百四十一)。

     白二羯磨。

    差一尼往求教授。

    應差二三尼共行。

    往大僧中。

    禮僧足已。

    曲躬低頭合掌。

    作是語。

    比丘尼僧。

    和合禮比丘僧足。

    求教授。

    如是三說。

    彼待僧說戒竟。

    久立疲極。

    佛言。

    聽囑一大比丘。

    便去。

    不應囑客比丘。

    遠行者。

    病者。

    無智慧者。

    囑已。

    明日應往問可不。

    比丘應期往。

    尼應期來。

    不往。

    不迎。

    皆突吉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