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十六

關燈
輕重同前。

     十誦律雲。

    若言我舍佛。

    舍法。

    舍僧。

    舍戒。

    皆偷蘭遮。

    若言非但沙門釋子知道等。

    诃僧故。

    波逸提。

    先應軟語約敕。

     若比丘尼。

    喜鬥诤。

    不善憶持诤事。

    後瞋恚。

    作是語。

    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

    是比丘尼。

    應谏彼比丘尼言。

    妹。

    汝莫喜鬥诤。

    不善憶持诤事。

    後瞋恚。

    作是語。

    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

    而僧不愛不恚不怖不癡。

    汝自有愛有恚有怖有癡。

    是比丘尼。

    谏彼比丘尼時。

    堅持不舍。

    彼比丘尼應三谏。

    舍此事故。

    乃至三谏。

    舍者善。

    不舍者。

    是比丘尼。

    犯三法應舍僧伽婆屍沙(十七)。

     起自黑比丘尼。

    故制。

     犯輕重同前。

     ○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

    根本律三十三。

     一畜長衣(僧祇律雲。

    尼聽畜二十衣。

    五衣受持。

    十五衣淨施已受用。

    若過是畜。

    舍堕。

    比丘無限齊。

    淨施受用。

    無犯)。

    二離五衣宿三過一月衣。

    四從非親乞衣。

    五過受衣。

    六求益衣價。

    七求合買衣。

    八索衣過六反。

    九受金銀。

    十賣買寶物。

    十一販賣。

    十二畜缽求好。

    十三非親織衣。

    十四求織好衣。

    十五與衣瞋奪。

    十六過七日藥。

    十七過時畜急施衣。

    十八回僧物入己。

    并同比丘。

     若比丘尼。

    欲索是。

    更索彼者。

    尼薩耆波逸提(十九)。

     偷羅難陀。

    詣檀越家須酥。

    彼買酥與之。

    言不須酥須油。

    檀越譏嫌。

    故制。

     求餘物亦如是。

     應舍與尼僧。

    若多人。

    若一人。

    不得别衆舍。

    若舍不成舍。

    突吉羅。

    舍已。

    應忏悔。

    受忏人白已。

    然後受忏。

    語彼言。

    自責汝心。

    答言。

    爾。

    尼僧即應還彼舍物。

    白二羯磨。

    不還者。

    突吉羅。

    教言莫還。

    突吉羅。

    餘四衆突吉羅。

    不犯者。

    須酥。

    索酥。

    須油。

    索油。

    須餘物。

    便索餘物。

     若比丘尼。

    知檀越所為僧施異。

    回作餘用者。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

     尼僧露地說戒。

    居士與作說戒堂物。

    尼作是念。

    我曹趣得處便坐說戒。

    衣服難得應具五衣。

    即持物貿衣共分。

    仍在露地說戒。

    居士譏嫌。

    故制。

     與作衣。

    用作房。

    與此處。

    乃彼處用。

    同犯。

    餘四衆突吉羅。

    不犯者。

    問主用。

    随所處分用。

    與物時語言随意用。

     若此丘尼。

    所為施物異。

    自求為僧。

    回作餘用者。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一)。

     舍衛國舊住尼。

    聞安隐尼欲來。

    為家家乞求。

    大得财物衣食。

    至期。

    彼尼不到。

    即取此物貿易共分。

    異時安隐來。

    入城乞食。

    居士問知僧中無食。

    至舊住所問知其故。

    共相譏嫌。

    故制。

     求作衣。

    用作食。

    求為餘處。

    更為餘用。

    同犯。

    餘四衆突吉羅。

    不犯者。

    語居士随意用。

    若居士與物已。

    語言随意用。

    下并同。

     若比丘尼。

    檀越所施物異。

    回作餘用者。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二)。

     有居士問安隐尼。

    住止樂不。

    答言。

    愦鬧不樂。

    又問。

    無别房舍耶。

    答言。

    無。

    彼即以舍直與之。

    尼念作舍多事。

    衣服難得。

    以舍直貿衣。

    居士譏嫌故制。

     若比丘尼。

    檀越所為施物異。

    自求為僧。

    回作餘用。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三)。

     衆尼為作房。

    處處索得财物。

    貿衣共分。

    故制。

     若比丘尼。

    畜長缽。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四)。

     起自六群尼。

    故制。

     即日得缽。

    即日應受持一缽。

    餘當淨施。

     根本律雲。

    得經一宿。

     僧祇律雲。

    尼得畜十六枚缽。

    一受持。

    三作淨施。

    四過缽。

    四減缽。

    四随缽。

    若過畜者。

    舍堕。

     若比丘尼。

    多畜好色器者。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五)。

     亦起自六群尼。

    故制。

     即日得器。

    應受可須用者十六枚。

    餘當淨施。

    十六者。

    大釜。

    釜蓋。

    大盆。

    及杓。

    小釜。

    釜蓋。

    小盆。

    杓。

    水瓶。

    瓶蓋。

    盆。

    杓。

    洗瓶。

    瓶蓋。

    盆。

    杓。

     若比丘尼。

    許比丘尼病衣。

    後不與者。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六)。

     旃檀輸那。

    常自謂無欲想。

    語餘一尼言。

    汝若月水出。

    從我取此衣。

    異時輸那月期水出。

    餘尼亦出。

    遣使來索衣。

    不得相與。

    彼尼嫌責。

    故制。

     病衣者。

    月水出時。

    遮内身着。

    涅槃僧。

     除病衣。

    許餘衣及所須物不與。

    突吉羅。

    不犯者。

    若無病衣。

    若作病衣。

    若彼尼破戒。

    乃至命難等。

     若比丘尼。

    以非時衣受作時衣者。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七)。

     起自六群尼。

    故制。

     時者。

    安居竟。

    無迦絺那衣。

    一月。

    有迦絺那衣。

    五月。

    非時者。

    除此。

    于餘時得長衣是。

     不犯者。

    非時衣。

    受作非時衣。

    時衣。

    受作時衣。

     十誦律雲。

    時衣作。

    非時衣分。

    非時衣作時衣分。

    皆舍堕。

    時衣。

    安居僧應分。

    非時衣。

    現前僧應分。

     若比丘尼。

    與比丘尼貿易衣。

    後瞋恚。

    還自奪取。

    若使人奪。

    妹。

    還我衣來。

    我不與汝。

    汝衣屬汝。

    我衣還我者。

    尼薩耆波逸提(二十八)。

     起自偷羅難陀故制。

     貿易者。

    以衣貿衣。

    或以衣貿非衣。

    或以非衣貿衣。

    或以非衣貿非衣。

    針。

    刀。

    縷碎段物。

    乃至一丸藥。

     奪藏舍堕。

    不藏。

    突吉羅。

    取離處。

    舍堕。

    不離處。

    突吉羅。

    餘四衆突吉羅。

    不犯者。

    和喻語。

    妹。

    我悔。

    還我衣。

    彼知有悔意還衣。

    若餘尼語彼令還。

    或彼借着無道理故還取。

    若豫知當失。

    若恐壞。

    若彼人破戒等。

    乃至命難等。

    奪而不藏。

     若比丘尼。

    乞重衣。

    齊價直四張氎。

    過者尼薩耆波逸提(二十九)。

     重衣者。

    障寒衣也。

     求重衣。

    極至十六條。

    不犯者。

    索齊四張氎。

    若減。

    若不索而自得。

     若比丘尼。

    欲乞輕衣。

    極至價直兩張半氎。

    過者。

    尼薩耆波逸提(三十)。

     輕衣者。

    障熱衣。

     乞輕衣。

    極至十條。

    不犯同上。

     ○一百七十八波逸提法。

    僧祇律一百四十一。

    五分律二百十。

    根本律一百八十。

     一妄語。

    二毀呰。

    三兩舌。

    四與男子同室宿。

    五同未受戒女過三宿。

    六與未受戒人共誦。

    七向外人說他粗罪。

    八向外人說證法。

    九與男子過說法。

    十掘地。

    十一壞鬼神村。

    十二異語惱他。

    十三嫌罵。

    十四敷僧卧具不舉。

    十五僧房不舉卧具。

    十六強奪止宿。

    十七牽他出房。

    十八重閣坐脫腳床。

    十九蟲水澆泥草。

    二十覆房過三節。

    二十一過受一食施。

    二十二别衆食。

    二十三過三缽受請。

    二十四非時食。

    二十五殘宿食。

    二十六自取食。

    二十七詣餘家不囑授。

    二十八食家強坐。

    二十九食家屏坐。

    三十獨與男子坐。

    三十一故使他不得食。

    三十二過受藥。

    三十三觀軍陣。

    三十四軍中過三宿。

    三十五觀軍事。

    三十六飲酒。

    三十七水中戲。

    三十八相擊攊。

    三十九不受谏。

    四十恐怖他。

    四十一過洗浴。

    四十二露地然火。

    四十三戲藏他物。

    四十四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