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十四

關燈
覆瘡衣。

    不須說淨。

    瘡瘥已說淨。

    敷具。

    受持。

    不須說淨。

    雜碎衣受持。

    不須說淨。

    手巾。

    受持。

    不須說淨。

    若先受持三衣。

    舍已。

    受持新者。

    以身口對比丘說。

    若無比丘。

    以手捉衣自說。

    若手不捉。

    不成說。

    應道其名字。

    所舍三衣。

    作雜碎衣。

    應說淨。

    尼師壇。

    受持一。

    不得二。

    敷具。

    多少随意畜。

    覆瘡衣。

    畜一。

    不得過。

    手巾畜二。

    雜碎衣。

    随有多少。

    說受持。

    不犯。

    床褥薦席等。

    悉屬房物。

    不須說淨。

     律攝雲。

    凡着衣服。

    應舍三種心。

    一喜好玩飾心。

    二輕賤受用心。

    三矯覓名稱心。

    詐着弊衣。

    欲令他知有德有行。

    是三心皆不應作。

    但求壞色。

    趣得充身。

    順大師教。

    進修善品應生五種心。

    一知量。

    度量而用。

    勿使傷損。

    二知間隙。

    不可頻着一衣。

    臭而疾破。

    三知思察。

    來處極難。

    作報恩心。

    受用之時。

    勿為非法。

    四知時。

    寒熱适時。

    受用合度。

    五知數。

    十三資具。

    足得資身。

    多畜貯衣。

    長貪廢業。

     ○缽法 第四分雲。

    有比丘入僧中食。

    無缽。

    聽比座與。

    若僧中借與。

     不應不洗缽用食。

     不應畜木缽。

    是外道法。

    不應畜石缽。

    是如來法缽。

    不應畜金銀琉璃寶缽。

    是白衣法。

     聽比丘作鐵缽。

    聽畜一切作具。

    聽熏缽一切物不應着缽中。

     不應不洗缽便舉。

     聽作缽囊。

    作帶絡肩。

    挾缽腋下。

    缽口向外。

     僧祇律雲。

    不聽缽中安隔。

    若以餅隔及飯隔者。

    無罪。

     根本律雲。

    護缽當如眼睛。

    應綴者綴。

    應熏者熏。

     十誦律雲。

    缽是恒沙諸佛标幟。

    不得盛不淨物。

     五分律雲。

    過中不應用缽飲。

    聽作飲器。

    用銅鐵瓦。

    聽别作歠粥器。

     ○食法藥法 藥犍度雲。

    若時藥。

    和時藥及非時藥等。

    應受作時藥。

    若非時藥。

    和七日藥等。

    應受作非時藥。

    若七日藥。

    和盡形壽藥。

    應受作七日藥。

    若盡形壽藥。

    和盡形壽藥。

    應受作盡形壽藥。

     不應自煮而服。

    不得界内共食宿。

    煮食食。

    應在邊房靜處結作淨廚屋。

     琝荼居士裁種種飲食。

    于道路供佛及僧。

    行過曠野。

    故有餘食。

    使人即盡持與比丘。

    比丘白佛。

    佛聽作檀越食受。

    令淨人掌舉。

    不應自受。

    若有所須。

    随意索取。

     有八種漿。

    梨漿。

    閻浮漿。

    酸棗漿。

    甘蔗漿。

    [卄/(麩-夫+玉)]果漿。

    舍樓伽漿。

    婆樓師漿。

    蒲桃漿。

    若不醉人。

    應非時飲。

    若醉人。

    不應飲。

    亦不應以今日受漿留至明日。

     不應不淨果便食。

    應作五種淨法。

    火淨。

    刀淨。

    瘡淨。

    鳥啄破淨。

    不中種淨。

    刀淨瘡淨鳥淨。

    應去子食。

    火淨不中種淨。

    都食。

     僧得果園。

    應受。

    敕僧伽藍民。

    若優婆塞料理。

    彼欲得分。

    應計食作價與直。

    沙彌亦得料理。

     食不破果。

    大便已子生。

    不犯。

     比丘種菜果。

    自散種。

    自移植。

    後皆聽食。

     蘇瓶。

    油瓶。

    聽覆。

    若無淨人。

    捉蓋懸置其上。

    不應手觸(此是僧之蘇油。

    非所受七日藥也)。

     不應啖不淨菜。

    不應自作淨。

    不應自手捉令人作淨。

    應置地使淨人作。

    作淨已。

    應受而食。

     不應故觸彼淨食。

    令得不淨。

    觸者突吉羅。

    彼不觸。

    無犯。

     居士持食寄比丘。

    後若自食。

    若持歸。

    或與比丘。

    聽受。

     病比丘須粥。

    使淨人着水着米。

    煮令沸。

    洗手受。

    然後自煮令熟。

     不得界内共粥宿。

    界内煮。

    自煮。

    若重煮粥。

    聽自煮(結淨廚界。

    則無共宿内煮二過)。

     欲受蘇。

    錯受油。

    欲受油。

    錯受蘇等。

    皆不成受。

     谷貴時。

    聽比丘八事。

    界内共食宿(一)。

    界内煮(二)自煮(三)自取食(四)早起受食。

    足食已。

    不作餘食法。

    得食(五)從食處持餘食來。

    亦爾(六)胡桃果等食。

    亦爾(七)水中可食物。

    亦爾(八)若谷還賤。

    不聽。

     不任為食者。

    比丘有病因緣。

    盡形壽應服。

     尼犍度雲。

    尼得與比丘授食。

    尼宿食。

    與比丘為淨。

    比丘亦得與尼授食。

    比丘宿食。

    與尼為淨。

     第四分雲。

    供養塔飲食。

    若沙彌。

    若優婆塞。

    若經營作者。

    應食(飲食供塔。

    須具三德六味。

    若時新果菜。

    并須作淨。

    今時乃以淡白豆腐麸筋。

    及帶谷果。

    不切菜供。

    可恥甚矣。

    此供塔物。

    比丘并不許食。

    不惟密部也)。

     僧祇律雲。

    ?者。

    若生。

    若熟。

    若葉。

    若皮。

    悉不得食。

    若須塗瘡。

    聽用塗已。

    不得衆中住。

    應在屏處。

    差已。

    淨洗浴。

    還入僧中。

    病時不服?不差者。

    聽服。

    服已。

    七日不得卧僧床褥。

    上僧廁。

    入僧浴室溫室講堂食屋。

    受僧次請。

    乃至說法布薩。

    一切不得住。

    不應繞塔。

    若塔在露地者。

    得下風遙禮。

    至八日。

    澡浴。

    浣衣。

    熏已得入衆。

     根本律雲。

    無事斷食。

    得越法罪(問。

    如傅大士。

    世稱彌勒化身。

    每作絕食種種苦行。

    智積菩薩。

    複持水齋。

    後人仿效。

    為有罪不。

    答。

    傅大士苦行絕食。

    為欲代衆生苦。

    智積菩薩水齋減食。

    為欲調煩惱習。

    乃至依密部中。

    複有種種作法。

    皆非無事斷食。

    故無罪也。

    然或借水齋絕食等事以邀名利。

    則是邪命所攝。

    罪更甚矣)尼陀那雲。

    令淨人行果與僧。

    若無淨人。

    應使求寂。

    求寂無者。

    先作淨已。

    苾刍受取。

    應可自行。

     十誦律雲。

    食生。

    聽更煮。

    若生食。

    聽火淨已得煮。

    雲何名火淨。

    乃至火一觸。

     毗尼序雲。

    五時聽啖石蜜。

    一遠行來。

    二病。

    三食少。

    四不得食。

    五施水處。

    若不飲水。

    不聽啖五分律雲。

    不應就樹上觸果。

     以船車載飲食。

    若無淨人行禦。

    聽比丘自行自禦。

     僧以車運米。

    有一婆羅門。

    以僧不淨米一把投車中。

    佛言。

    若可别。

    應除去。

    若不可别。

    趣去一把。

     食根有五種淨法。

    剝淨。

    截淨。

    破淨。

    洗淨。

    火淨。

    食莖葉有三種淨法。

    刀淨。

    洗淨。

    火淨。

    于一器一聚中。

    若淨一。

    名為總淨。

     米中有谷。

    聽畜杵臼。

    令淨人伐之。

     薩婆多論雲。

    若以時藥等助成七日藥。

    作七日藥服。

    無過。

    或以七日藥等助成終身藥。

    作終身藥服。

    無過。

    或以七日藥等助成時藥。

    作時藥服。

    随勢力多故。

    相助成故。

     ○受食法 法犍度雲。

    若欲受請。

    應往僧小食大食處。

    可見處住。

    檀越白時到。

    上座應在前。

    如雁行而去。

    若有三寶事。

    瞻病事。

    應白上座已前去。

    若有命難梵行難聽不問去。

    往彼食處。

    不應錯亂聚住。

    應随次坐。

    上中下座互相看。

    若有不如法坐。

    不善覆身者。

    應彈指令覺。

    或遣人語令知。

    不應貪恭敬。

    故在後到。

    令諸比丘起。

    若檀越與上座果。

    應問。

    果淨不。

    若未淨。

    應語令淨。

    若已淨。

    應問。

    為誰送來。

    若言為上座。

    得随意取。

    若言為僧。

    應語令傳使遍。

    與羹亦爾。

     有比丘不得食。

    聽比座為索。

    若無。

    比座應自減半與。

     不應得食便食。

    應待唱言等得。

    然後食。

     不應匡肘食妨比座。

     不應大咳唾。

    應徐徐棄唾。

     所食可棄之物。

    應聚着腳邊。

    去時持棄。

     食已。

    應為檀越說大嚫。

    乃至一偈。

    餘比丘不應先去。

    若為三寶事。

    瞻病事。

    應白。

    然後去。

     檀越欲聞種種法。

    應随宜為說。

     第四分雲。

    不應二人同缽食。

     不得亞卧枕案上食(身倚案上。

    如半卧也)。

    老病比丘。

    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