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八

關燈


    甜酒。

    若曲。

    若糟。

    一切能醉者。

    咽咽波逸提。

    若但作酒色。

    無酒香酒味。

    不能醉人。

    飲者無犯。

     摩得勒伽雲。

    若以酒煮時藥非時藥七日藥。

    無酒性。

    得服。

     善見律雲。

    若酒煮食煮藥。

    故有酒香味。

    突吉羅。

    無酒香味。

    得食。

     ○五十二水中戲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水中嬉戲者。

    波逸提。

     緣 十七群比丘水中戲。

    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在樓上見之。

    夫人遣使往白世尊。

    故制。

     釋 水中戲者。

    從此岸至彼岸。

    或順流。

    或逆流。

    或此沒彼出。

    或以手畫水。

    或水相澆濽。

     相 水中戲。

    波逸提。

    若酪漿苦酒麥汁等器中弄戲。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道行渡水。

    牽竹木取石沙。

    尋失物。

    學浮法等。

     五分律雲。

    抟雪。

    是草頭露。

    突吉羅。

     十誦律雲。

    槃上有水。

    若坐床上有水。

    以指畫之。

    突吉羅。

     善見律雲。

    水深沒腳背。

    于中戲。

    波逸提。

    若搖船弄水。

    突吉羅。

     ○五十三相擊攊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以指相擊攊者。

    波逸提(謂挃令肉癢。

    以此取笑也)。

     緣 六群中一人。

    擊攊十七群一人。

    乃令命終。

    故制。

     相 除手腳指。

    以杖??拂柄等擊攊。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眠觸令覺。

    及一切誤觸。

     五分律雲。

    擊攊沙彌乃至畜生。

    突吉羅。

     薩婆多摩得勒伽雲。

    若身根壞。

    指挃。

    突吉羅。

     ○五十四不受谏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不受谏者。

    波逸提。

     緣 闡陀欲犯戒。

    諸比丘谏而不從。

    故制。

     相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來谏人無智。

    及戲笑錯說等。

     附 毗尼母經雲。

    不應受五種人诃谏。

    一無慚愧。

    二不廣學。

    三常覓人過。

    四喜鬥诤。

    五欲舍服還俗。

     ○五十五恐怖他戒。

    大乘同學。

    或觀機折伏。

    不犯。

     若比丘。

    恐怖他比丘者。

    波逸提。

     緣 佛在經行處經行。

    那迦波羅比丘侍佛。

    初夜請佛歸房。

    世尊默然。

    中夜後夜亦爾。

    乃反被拘執。

    作非人恐怖聲。

    世尊清旦集衆。

    诃責結戒。

     釋 恐怖者。

    若以色聲香味觸法恐怖人。

     相 前人見聞知。

    恐不恐。

    盡波逸提。

    不見聞知。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一切不作恐怖他意。

     律攝雲。

    若以可惡色聲等令生畏惱。

    得堕罪。

    若以可愛色聲等令生畏惱。

    惡作罪。

    若于餘人為驚惱者。

    皆惡作罪。

    若說三塗。

    情存化導。

    彼雖生怖。

    無犯。

    苾刍苾刍想六句。

    初二堕罪。

    後四輕罪。

    實無怖事無怖事想六句。

    二重二輕二無犯。

     ○五十六過洗浴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半月洗浴。

    無病比丘應受。

    不得過。

    除餘時。

    波逸提。

    餘時者。

    熱時。

    病時。

    作時。

    風雨時。

    道行時。

    此是時。

     緣 摩竭國有池水。

    瓶沙王聽諸比丘常在中浴。

    六群比丘後夜入浴。

    王與彩女亦至。

    聞比丘浴聲。

    靜以待之。

    六群以種種細末藥更相洗。

    乃至明相出。

    王竟不得浴。

    諸大臣皆共嫌恚。

    故制。

     釋 病者。

    下至身體臭穢。

    作者。

    下至掃屋前地。

    風雨者。

    下至一旋一滴着身。

    道行者。

    下至半由旬。

     五分律雲。

    熱時者。

    熱悶汗出。

     薩婆多論雲。

    随處熱時早晚。

    數取二月半于中浴。

     相 除餘時。

    過一遍澆身。

    或水澆半身。

    波逸提。

    方便不去。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力勢所持。

    強使洗浴。

     十誦律雲。

    昨日來。

    今日浴。

    明日欲去。

    今日浴。

    波逸提。

     五分律雲。

    若洗師及病人。

    身體已濕。

    因浴不犯。

     僧祇律雲。

    若無上諸時。

    當作陶家浴法。

    先洗兩?兩腳。

    後洗頭面腰背臂肘胸腋。

     辯 禮忏結壇。

    日須洗浴。

    乃至三洗。

    并遵佛教。

    非犯。

    叢林普衆有湯。

    亦應非犯。

     附 不應共白衣浴。

    若稱歎三寶者。

    聽浴。

     ○五十七露地然火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無病。

    自為炙身故。

    在露地然火。

    若教人然。

    除時因緣。

    波逸提。

     緣 六群以在上座前不得随意。

    即出房外。

    露地然火向炙。

    時空樹中有毒蛇。

    火氣熱逼。

    從樹孔出。

    諸比丘皆驚。

    取所燒薪散擲。

    迸火燒佛講堂。

    故制。

     釋 病者。

    若須火炙身。

    時因緣者。

    為病比丘煮粥羹飯。

    若在溫室。

    廚屋。

    浴室。

    若熏缽。

    染衣。

    然燈。

    燒香。

     相 無病。

    露地然火自炙。

    若燒草木枝葉等。

    波逸提。

    燒半燋者。

    然炭。

    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五分律雲。

    為炙然火。

    ??高至四指。

    波逸提。

     薩婆多論雲。

    行路盛寒。

    不犯。

     僧祇律雲。

    持炬行。

    欲抖擻。

    不得在未燒地。

    當在灰上若瓦上。

    若炬火自落地。

    即在上抖擻。

    無罪。

     附 第四分雲。

    向火有五過。

    一令人無顔色。

    二無力。

    三眼闇。

    四令多人鬧集。

    五多說俗事。

     僧祇律雲。

    然火有七事無利益。

    一壞眼。

    二壞色。

    三身羸。

    四衣垢壞。

    五壞床褥。

    六生犯戒因緣。

    七增世俗言論。

     附 根本雜事雲。

    故焚燒林野。

    得吐羅罪。

     ○五十八戲藏他物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藏比丘衣缽坐具針筒。

    若自藏。

    教人藏。

    下至戲笑者。

    波逸提。

     緣 十七群持衣缽坐具針筒着一面。

    經行望食時到。

    六群俟彼背向時。

    取而藏之。

    時到尋覓。

    在前調弄。

    餘比丘察知嫌責。

    佛聞制戒。

     相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不犯者。

    實知彼人物。

    體悉故取。

    風雨飄漬故取。

    戒敕慢藏性故取。

    借彼衣着。

    彼不收攝。

    恐失故取。

    或命難梵行難等。

     五分律雲。

    藏餘四衆乃至畜生物。

    突吉羅。

    尼藏二衆物。

    波逸提。

    餘皆突吉羅。

     十誦律雲。

    彼若覓得。

    突吉羅。

    彼覓不得。

    波逸提。

    若藏空針筒。

    覓得不得。

    盡突吉羅。

     僧祇律雲。

    藏餘衣餘物。

    越毗尼罪。

     ○五十九辄着淨施衣戒。

    大乘同學。

     若比丘。

    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衣。

    後不語主還取着。

    波逸提。

     緣 起自六群。

    故制。

     釋 與衣者。

    淨施衣也。

    淨施有二種。

    一真實淨施。

    言此是我長衣。

    未作淨。

    今為淨故。

    與長老作真實淨。

    二展轉淨施。

    言此是我長衣。

    未作淨。

    今為淨故。

    與長老。

    彼應語言。

    長老聽。

    長老有是長衣。

    未作淨。

    今與我。

    為淨故。

    我便受。

    受已。

    問言。

    欲與誰耶。

    報言。

    與某甲。

    彼應語言。

    長老有是長衣。

    未作淨。

    今與我。

    為淨故。

    我便受。

    受已。

    與某甲。

    此衣是某甲所有。

    汝為某甲故守護持。

    随意用。

     相 是中真實淨施。

    應問主然後取着。

    展轉淨施。

    語不語随意。

    比丘尼波逸提。

    餘三衆突吉羅。

     根本律雲。

    受他寄衣。

    後不問主。

    辄自着用。

    波逸底迦。

    若親友物。

    彼聞用時心歡喜者。

    無犯。

     辯 按根本律。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