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眼
關燈
小
中
大
十一科。
所言即是真空實相者,諸法本不曾生,亦無有滅。
生死即涅槃,本不曾垢,亦何須淨。
煩惱即菩提,智亦不增,惑亦不減。
諸法寂滅,即是真空,何生滅垢淨增減乎。
此六不字,即是一空字。
若具而言之,不來不去,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有不無等,亦然也。
△七、述空中本無諸法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此述成諸法空相中,本無生滅等。
不但無生滅,即真空實相體中,本無世出世八十一科諸法。
故雲是故諸法空相之中,本無五蘊,眼等六根,色等六塵,眼識等六識。
即十八界,各有種族界畔故。
此無世間法也。
無明至老死,是十二因緣流轉門。
緣覺人所觀之境,無明盡至老死盡,是十二因緣還滅門。
以智斷無明盡,則一切皆盡也。
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
是聲聞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菩薩以智觀之,諸法真空實相體中,原無二乘所修證之法也。
亦無藏通别菩薩斷惑之智,亦無菩提可得。
有得有證,不了義故,俱為戲論。
此無出世間法也。
△八、無得而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颠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上乃以空慧之水,洗蕩執情,廉纖搭滞,四句百非,凡情聖解。
所謂但盡凡情,别無聖解,掃至不可掃處,離至不可離處,本體如如之真佛,原來不曾動着纖毫。
譬如水清月現,歇即菩提,始知從前頭頭蹉過矣。
可謂無修是為真修,無得是為真得,無證是為真證,故雲以無所得故。
依此真空實相,不妨而到涅槃彼岸。
何以能到,以不住一法,不滞一情,心即無礙,無礙即自在也。
以無礙故,何恐怖之有。
若有住着,就不自在,即有無量恐懼怖畏,以無常計常,以苦為樂等八種颠倒,晝為想心,夜為諸夢,攀緣妄境,無時休息,生死長夜,永無解脫之期,如來說為可憐憫者。
以此真空,達此實相,何等自在,永離恐怖,焉有颠倒夢想,而不遠離耶。
可為涅槃彼岸,頓證究竟欤。
菩薩因人,諸佛果人,莫不依此般若,而得無上正等正覺,所謂從因以至果位也。
菩提智果,涅槃斷果,互有無者,是影略說。
△九贊深般若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此贊般若不可思議之意。
神即靈知不測,明即朗鑒洞徹,爍昏衢之智炬,越苦海之迅航,故皆雲大。
此法最尊,無所過上,九界三乘,更無與等,而等諸究竟最上一乘。
咒即贊此法不可心思言議,豈限量所及哉。
與下咒義不同,故能除二種生死之苦。
如來所說真實之語,并無虛謬之談,可勿信乎。
顯說般若已竟,下乃密說般若,可謂顯密圓通。
△十密說般若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咒即秘密真诠,如王密旨,似軍中号令,豈容漏洩乎?顯教則聞解而修,修而克果;密教則尊重受持,冥益加被,不容解釋,故不翻譯。
即五不翻中,秘密不翻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眼(終) ?。
我故箧中有心經正眼一卷,點倭訓流通于世,若看閱者因文字發觀照,契實相矣。
于茲書于所願于餘紙而已。
雒下知空拜。
所言即是真空實相者,諸法本不曾生,亦無有滅。
生死即涅槃,本不曾垢,亦何須淨。
煩惱即菩提,智亦不增,惑亦不減。
諸法寂滅,即是真空,何生滅垢淨增減乎。
此六不字,即是一空字。
若具而言之,不來不去,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有不無等,亦然也。
△七、述空中本無諸法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此述成諸法空相中,本無生滅等。
不但無生滅,即真空實相體中,本無世出世八十一科諸法。
故雲是故諸法空相之中,本無五蘊,眼等六根,色等六塵,眼識等六識。
即十八界,各有種族界畔故。
此無世間法也。
無明至老死,是十二因緣流轉門。
緣覺人所觀之境,無明盡至老死盡,是十二因緣還滅門。
以智斷無明盡,則一切皆盡也。
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
是聲聞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菩薩以智觀之,諸法真空實相體中,原無二乘所修證之法也。
亦無藏通别菩薩斷惑之智,亦無菩提可得。
有得有證,不了義故,俱為戲論。
此無出世間法也。
△八、無得而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颠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上乃以空慧之水,洗蕩執情,廉纖搭滞,四句百非,凡情聖解。
所謂但盡凡情,别無聖解,掃至不可掃處,離至不可離處,本體如如之真佛,原來不曾動着纖毫。
譬如水清月現,歇即菩提,始知從前頭頭蹉過矣。
可謂無修是為真修,無得是為真得,無證是為真證,故雲以無所得故。
依此真空實相,不妨而到涅槃彼岸。
何以能到,以不住一法,不滞一情,心即無礙,無礙即自在也。
以無礙故,何恐怖之有。
若有住着,就不自在,即有無量恐懼怖畏,以無常計常,以苦為樂等八種颠倒,晝為想心,夜為諸夢,攀緣妄境,無時休息,生死長夜,永無解脫之期,如來說為可憐憫者。
以此真空,達此實相,何等自在,永離恐怖,焉有颠倒夢想,而不遠離耶。
可為涅槃彼岸,頓證究竟欤。
菩薩因人,諸佛果人,莫不依此般若,而得無上正等正覺,所謂從因以至果位也。
菩提智果,涅槃斷果,互有無者,是影略說。
△九贊深般若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此贊般若不可思議之意。
神即靈知不測,明即朗鑒洞徹,爍昏衢之智炬,越苦海之迅航,故皆雲大。
此法最尊,無所過上,九界三乘,更無與等,而等諸究竟最上一乘。
咒即贊此法不可心思言議,豈限量所及哉。
與下咒義不同,故能除二種生死之苦。
如來所說真實之語,并無虛謬之談,可勿信乎。
顯說般若已竟,下乃密說般若,可謂顯密圓通。
△十密說般若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咒即秘密真诠,如王密旨,似軍中号令,豈容漏洩乎?顯教則聞解而修,修而克果;密教則尊重受持,冥益加被,不容解釋,故不翻譯。
即五不翻中,秘密不翻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眼(終) ?。
我故箧中有心經正眼一卷,點倭訓流通于世,若看閱者因文字發觀照,契實相矣。
于茲書于所願于餘紙而已。
雒下知空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