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統論

關燈
,便是微塵。

     林子曰:汝勿謂般若波羅蜜非般若波羅蜜與,汝勿謂非般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與。

    汝以何者為是汝之般若波羅蜜與?汝以何者為非汝之般若波羅蜜與?若汝之心有所住于般若波羅蜜矣,亦是有相,亦是世界,亦是微塵,便非般若波羅蜜。

    若汝之心有所住于非般若波羅蜜矣,亦是有相,亦是世界,亦是微塵,便非般若波羅蜜。

     林子曰:有法相,世界也,微塵也。

    非法而有非法相,世界也,微塵也。

    非非法而有非非法相,世界也,微塵也。

    有能所,世界也,微塵也。

    無能所而有無能所相,世界也,微塵也。

    無無能所而有無無能所相,世界也,微塵也。

     林子曰:有能作佛心,世界也,微塵也;無能作佛心而起,無能作佛心,世界也,微塵也。

    有能度衆生心,世界也,微塵也;無能度衆生心而起,無能度衆生心,世界也,微塵也。

     林子曰:謂我有所得于無上正等正覺,而猶存能得之心者,世界也、微塵也。

    謂我無所得于無上正等正覺,而猶存無所得之心者,世界也、微塵也。

     林子曰:謂我能具大智慧到彼岸矣,而猶存能證之心者,世界也,微塵也。

    豈曰不存能證之心,而猶存無所證之心者,世界也,微塵也? 林子曰:以塵垢心而世界之,而世界一塵垢也;以清淨心而世界之,而世界一清淨也;以虛空心而世界之,而世界一虛空也。

    然猶有所謂虛空者在也。

    有所謂虛空,則有所謂世界,而必至于不知有世界,不知有虛空。

    虛空而世界之,而又不知世界之虛空;世界而虛空之,而又不知虛空之世界,然後方可謂之虛空。

    虛空者,如如也。

    此豈非自造神氣,自造性命,而虛空之,而如如之者,我之如來邪? 林子曰:夫人孰不有真性?孰不有真我?孰不有如來?而自見如來,是自見真性也;自見真性,是自見真我也。

    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亦從如如不動中來爾。

    自覺覺他,清淨圓滿,故名之曰佛。

     林子曰:不識如來,即不識我。

    既不識我,安能作佛? 林子曰:如來之我能普現于一切,而衆生之我則具足乎如來矣。

    若衆生之所以不如來者,非如來以如來之無我以迷衆生,乃衆生以衆生之有我而迷如來也。

     林子曰:衆生具足乎如來矣,而如來曰非衆生。

    若衆生能見如來,即能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而不衆生也。

    惟其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而不能見如來者,衆生也。

     林子曰:遍滿虛空界,則無一不是如來藏裡;無一不是如來藏裡,則無一不是佛。

    然而衆生之我且具足乎如來矣,而遍滿虛空界鮮有能作佛者,何與? 林子曰:我無佛也,迷我而衆生之,則衆生矣。

    我無衆生也,悟我而佛之,則佛矣。

     林子曰:佛一我也,佛而我矣,即我是佛,又焉有佛之可做邪?衆生亦一我也,衆生而我矣,即非衆生,又焉有衆生之可度邪? 林子曰:真性者,本性也。

    而所謂本性者,豈非未生以前,是我本來之所自有者,真性與?故真性者,真我也。

     林子曰:凡言我者,真我也。

    而曰有我者,以身相而我之者,非我也。

    豈曰不有身相?若以性命而我之,非我也。

    豈曰不有性命?若以虛空而我之,非我也。

    故有我則有我相,有人相,有衆生相,有壽者相,乃有一切相者我也,我而非我也。

    無我則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乃無一切相者我也,我乃真我也。

     林子曰:夫作佛豈無法哉?而世之所謂佛法者,非佛法也。

    故始而以神氣而自為造化,以還性命;既而以性命而自為造化,以了無生。

    似此佛法,乃餘之所謂以道教為入門者是也。

    既了無生,又且忘法,豈非所謂最上、第一、希有之佛法與?然必有此最上、第一、希有之佛法,以證此無上甚深微妙之佛果,而後方可言如如,方可言虛空,方可言真經,方可言金剛不變不壞之體,方可言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方可言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方可言盡滅度之而無餘、實無衆生得滅度者,方可言無法相、無非法相,方可言非身大身,方可言第一波羅蜜,方可言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方可言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方可言如來、言希有世尊。

    而所謂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者,由此其選矣。

     ○如來所說我義卷之四 林子曰:賴父母之造化,以造化我之色身,而色身之如來,非我之如來也。

    立吾身之造化,以造化我之法身,而法身之如來,乃我之如來也。

    夫法身之如來,固曰虛空本體矣,而色身之如來,謂之虛空本體可乎? 林子曰:汝勿謂此三千大千世界,而曰三千大千世界也;其所謂三千大千世界者,而非此所謂三千大千世界也。

    汝勿謂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而曰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也;其所謂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者,而非此所謂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也。

    世界無盡,而各各世界各各包含三千大千世界及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亦無盡;微塵無盡,而各各微塵各各包含三千大千世界及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塵亦無盡。

    譬之鏡鏡交映,相為徹入;珠珠互照,乃爾圓融。

    故曰: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又曰: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

     林子曰:法身之如來,遍滿于虛空矣。

    而三千大千世界之在如來虛空中者,是特海中之一漚爾。

    若夫色身之如來,而可以為如來乎不?故有時而悟,雖以名佛;而忽爾而迷,又是衆生。

     林子曰:無量無數無邊衆生,皆籠罩于我之性命而虛空之者,滅度也。

    而非謂無量無數無邊衆生,能自滅衆生而自度之為佛也。

     林子曰:一切衆生元有此性命,而所謂自造性命者,乃以複我之所自有者,由是而虛空之,而所謂本來面目者是也。

    本來面目,豈曰衆生?但以其迷故,而以父母之所謂性命以為性命者,衆生也。

     林子曰: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

    若能自為造化而虛空之者,而不可以得此第一波羅蜜乎?要而言之,而所謂第一波羅蜜者,殆非有所于得,而亦非色相中所可得而得之也。

     林子曰:自造性命而虛空之,而虛空中自有一實相在也。

    故曰:即是非相。

    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實相者,法身也。

    故必以此虛空之實相,實相之法身也,然後方可名之為如來。

     林子曰:可以身相見如來不?而如來無身相也。

    而如來之身相,乃自為造化,而身相之者,非身相也。

    故曰: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林子曰:法身如來既無眼、耳、鼻、舌、身、意矣,又安有色可住而生心邪?又安有聲、香、味、觸、法可住而生心邪? 林子曰: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若或不知自為造化而虛空之,即是不能離此色身;不能離此色身,即是不能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不能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而曰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弗知之矣。

     林子曰: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自為造化而虛空之,而得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非世之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林子曰:如來有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邪?如來有所說法邪?如來,虛空也,無所得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虛空中來,爾則又安有所謂法,而又安有所謂法之可說邪? 林子曰:我而自造性命矣,我而複返虛空矣,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從此而出。

    故曰: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若所謂自造性命,複返虛空,而謂之非法而何?其曰:法尚應舍者,舍此法也。

    然乃至二字之義,不可不知也。

    始于有所得,有所得而得,得而非有所得也;終于無所得,無所得而得,得而非無所得也。

    文殊大士曰:乃至于無有言語文字,乃真入不二法門。

    而文殊乃至二字,亦此義也。

    我于是而知,未到彼岸,不能無法;既到彼岸,又焉用法?古人有言曰: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

    若也不能離法,即是未到岸之人。

    夫豈有既到岸之人,乃反濡滞于筏之中邪?故必乃至于無有少法可得,無有言語文字,然後方可謂之真到彼岸,方可謂之真入不二法門,方可謂之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林子曰: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乃所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

     林子曰:如來說一切法,非世間之所謂一切法也,乃自為造化而虛空之,而自然有所謂一切法也。

    若世間之所謂一切法,而謂之一切法,可乎?故曰: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林子曰:虛空中安有善法?其所謂一法不立,而萬法俱備者乎?故曰: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林子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蓋不知自性虛空之如來也。

    不知自性虛空之如來,而謂之非外道而何? 林子曰:如來其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邪?如來其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邪?汝若以如來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是如來亦有一切相,非如來也。

    汝若以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是如來亦有斷滅相,非如來也。

    夫虛空中雖具一切法,而實無一切法;雖具一切相,而實無一切相。

    夫既無一切法矣,而又焉有一切法之可說邪?夫既無一切相矣,而又焉有一切相之可斷滅耶? 林子曰:自性虛空之如來,不知有相,而況有法乎?不知有法,而況有說乎?故如如不動之中無相也,無相而有相;如如不動之中無法也,無法而有法;如如不動之中無說也,無說而有說。

     林子曰:如來本虛空也,故其量等虛空。

     林子曰:有真虛空,則有真世界。

    而所謂世界者,非世界之世界也。

    故曰: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有真虛空,則有真佛土。

    而所謂佛土者,非佛土之佛土也。

    故曰: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林子曰:有真虛空,則有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以何者謂汝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邪?而汝之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林子曰:有真虛空則有真般若波羅蜜,汝以何者謂汝之般若波羅蜜邪?而汝之所謂般若波羅蜜者,即非般若波羅蜜。

     林子曰:佛說如是甚深經典者,即所謂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

    若非自造性命以複還我虛空,而有此甚深經典乎不?有此甚深法界乎不?有此般若三昧乎不? 林子曰:如來有所說法邪?如來無所說法也。

    昔者釋迦臨入涅槃,文殊大士請佛再轉法輪。

    釋迦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嘗說一字。

    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邪?靈山會上,乃今不可得而考矣。

    而其所論著諸經,謂非曾轉法輪邪?而曰未嘗說一字者,何與?餘每叩之高明之士,未有能解釋迦之真實義者,況其下乎?而謂靈山會上未嘗說一字也,其然與?其不然與?然而諸佛所說十二部經,全無所用于世乎?林子曰:釋迦之真實義,亦惟在我如來之真經中爾。

    故以我之如來,以通釋迦之如來,則釋迦之真經在我矣。

    真經在我,則又奚必古之所謂十二部經?而又奚患古之十二部經之不可得而明邪? 林子曰:何者謂之金剛?曰:不知也。

    林子曰:汝之真經,汝之金剛也。

    何者謂之真經?曰:不知也。

    林子曰:汝之虛空,汝之真經也。

    何者謂之虛空?曰:不知也。

    林子曰:此非世之所謂虛空也。

    汝能知所以自造性命而虛空之者,虛空也。

    惟此虛空,乃汝之真經,乃汝之金剛也。

     林子曰:以父母之性命而性命之者,色身之如來也;以自造之性命而虛空之者,法身之如來也。

    故色身之如來則在此岸,法身之如來則到彼岸;色身之如來則障礙于形骸,法身之如來則包羅乎空界;色身之如來有聰明而無有乎智慧,法身之如來有智慧而無事于聰明;色身之如來則屬于見聞覺知,法身之如來則不屬于見聞覺知;色身之如來則有一切心相,有一切法相,有一切非法相,法身之如來則無一切心相,無一切法相,無一切非法相;色身之如來則于諸法有斷滅相,法身之如來則于諸法無斷滅相;色身之如來則于法有取舍心,法身之如來則于法無取舍心;色身之如來則于法有生有滅,法身之如來則于法無生無滅。

    然而色身亦有如來與?林子曰:色身如來不知出何典籍,而六祖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