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圓通即無盡門。
小教等者。
前之四門約觀。
此之五門約教。
互相影顯。
思之可知。
今此文下。
約四五念佛門判今經也。
佛教十二如來也。
通四五者。
以譬如下文中。
但雲憶佛念佛。
不别指一門故。
機禀勢至等也。
局持名者。
以佛問下文中方雲淨念相繼。
的指出持名故。
問何以勢至不通指耶。
答雖念佛三昧古稱徑路。
而持名一法徑而又徑。
何者。
觀像則像去還無。
因成間斷。
觀想則心粗境細。
妙觀難成。
實相則衆生障重解悟者希。
至于無盡。
則境界深廣。
從何領荷。
唯此持名。
最為簡捷。
但能繼念。
便得往生。
如骥驟。
(餘門念佛也)雖超群馬。
(餘門修行也)未及龍飛。
(持名念佛也)鶴沖(餘門念佛也)已過凡禽。
(餘門修行也)争如鵬舉。
(持名念佛也)故龍樹毗婆沙論雲。
佛法有無量門。
如世間道有難有易。
譬如跛人陸道步行則苦。
一日不過數裡。
水路乘船則樂。
須臾便過千裡。
易行疾至。
應當念佛稱其名号。
本願如是。
問。
佛有無量功德。
一名難可攝盡。
況實相中離名字相。
雲何專稱名耶。
答。
極樂依正。
言佛便周。
佛功德海。
舉名即盡。
經雲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豈有萬德洪名不即是實相耶。
然此下。
重顯持名一門。
攝盡大小乘教。
無論利根鈍根。
均可依之而修也。
正定者。
揀念佛外皆邪定故。
正思者。
于所念境正直思察故。
正揀尋伺。
思揀昏沉。
正心行處者。
謂定心正所緣境。
異于無明邪所受故。
或雲調直定。
由衆生屈曲散亂。
佛以諸三昧門。
令直其屈曲。
正其散亂故。
禅觀通名者。
如智論雲。
一切禅定攝心皆名三昧。
是也。
一行别目者。
有二釋。
一謂萬行中一行。
如諸經中。
或以真如海印德藏為三昧。
或以如幻語言法界為三昧。
或有緣有相。
或無得無诤等。
二即指念佛三昧。
文殊般若經雲。
佛告文殊。
欲入一行三昧者。
應處空閑舍諸亂意。
不取相貌。
系心一佛。
專稱名字。
随彼方所端身正向。
能于一佛念念相續。
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念一佛功德。
與念無量佛功德無二。
若得一行三昧者。
諸經法門皆悉了知。
問。
此教念佛。
為念十方佛耶。
為念阿彌陀耶。
答。
但念阿彌陀佛。
以十二如來同名阿彌陀故。
下雲攝念佛人歸于淨土。
又普廣問佛。
十方俱有佛土。
何以獨贊西方。
佛言。
閻浮提人。
心多雜亂。
令其專心一境。
乃得往生。
若念十方諸佛。
境繁意散。
不成三昧。
況諸佛同一法身。
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故。
問。
何十二佛皆教勢至念自名耶。
答一者十二如來本願如是。
如今法藏願雲。
聞我名号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是也。
二者教念十二佛名。
即是教念古彌陀十二别号。
猶今法藏教念無量壽佛。
即是教念無量光乃至超日月光也。
又此下出異名。
約義配教。
念佛小也。
般若始也。
佛現終也。
一行頓也。
普等圓也。
如理思之。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卷上 音釋 天竺 (此雲月氏)。
沙門 (華言勤息)。
般剌密帝 (唐翻極量)。
譯 (音易翻梵語成華言也)。
波羅夷 (此雲棄犯此罪者永棄佛法邊外也)。
阿鼻 (翻無間大地獄名)。
釋迦牟尼 (釋迦翻能仁姓也牟尼翻寂默名也)。
他 (音拖)。
伽 (音祗)。
毗 (音皮)。
迦 (加音)。
膩 (音尼)。
?? (音隻)。
阿彌陀 (此雲無量壽亦雲無量光)。
須彌 (唐言妙高山王也)。
菩提 (華言覺道)。
菩薩摩诃薩 (菩薩此雲覺有情摩诃薩此雲大心衆生也)。
摩诃般若波羅蜜 (摩诃翻大般若翻智慧波羅蜜翻到彼岸)。
趁 (音逞随從逐踐也)。
迅 (音信疾也)。
萎 (音委華草憔殘或退縮也)。
娑婆 (此雲堪忍堪能忍斯惡故)。
懊 (音奧悔恨也)。
抵 (音底至也)。
覓 (音蜜追尋也)。
幹 (音幹辦作也)。
蹑 (音業蹈也)。
阿伽陀 (此雲普去能去衆病也)。
陀羅尼 (此雲總持亦雲遮持即咒也)。
耕 (音庚犁田也)。
耨 (音羺耘草也)。
修羅 (舊翻無端正新翻非天)。
文殊 (此雲妙德)。
螟蛉 (音冥令桑蟲也)。
括 (音郭包括也)。
楫 (音接桡也)。
舠 (音刀小船盛二百斛)。
艇 (音廷盛三百斛次小船也)。
港 (音講水之分派道路也)。
艨艦 (音蒙監外狹而長曰艨艟上下四方有闆曰艦中船也亦戰船名)。
涅槃 (此雲滅度亦雲圓寂)。
??艞 (音禮耀江中大船名)。
艆? (音狼鄒海中大船名)。
特方維造 (以舟為橋者曰造天子舟也連四船者曰維諸侯舟也兩船并者曰方大夫舟也單一船者曰特士人舟也)。
辟支 (此雲緣覺亦雲獨覺)。
纡 (音迂曲也)。
富樓那 (華言滿願)。
癊 (音蔭庇庥也)。
覃 (音昙甸延及長市也)。
庵羅 (翻難分别其果似挑非桃似柰非柰華多子少葉似柳味如梨王城種之果可療疾)。
阿含 (翻教又雲無比法經名也)。
娆 (音撓擾動也)。
牒 (音蝶文乃蹑前而起者曰牒又移前文于此曰牒也)。
儲 (音除副也貳也太子副君謂之儲君)。
湧 (音永泛溢也)。
殑 (音競)。
祗園 (祗陀太子園也)。
俱舍 (翻藏包含攝持之義也)。
仿 (音訪效也)。
泯 (音民絕也)。
雕 (音雕木雕)。
塑 (音素泥塑)。
優填 (唐言出受王名也)。
旃檀 (義翻與藥能除病故)。
骥 (音記千裡良馬也)。
驟 (音纣馬之疾速行也)。
沖 (音充與翀同不飛則已飛則沖天也)。
鵬 (音朋大鵬鳥也翼如垂天之雲一舉而上九萬裡遠)。
毗婆娑 (此雲廣解論名)。
跛 (音波足偏廢行不正也)。
尋伺 (粗覺名尋求細觀名伺察)。
閻浮提 (華言樹洲洲中有此樹故樹名勝金)。
蛙 (音哇形以蝦蟆水蟲)。
小教等者。
前之四門約觀。
此之五門約教。
互相影顯。
思之可知。
今此文下。
約四五念佛門判今經也。
佛教十二如來也。
通四五者。
以譬如下文中。
但雲憶佛念佛。
不别指一門故。
機禀勢至等也。
局持名者。
以佛問下文中方雲淨念相繼。
的指出持名故。
問何以勢至不通指耶。
答雖念佛三昧古稱徑路。
而持名一法徑而又徑。
何者。
觀像則像去還無。
因成間斷。
觀想則心粗境細。
妙觀難成。
實相則衆生障重解悟者希。
至于無盡。
則境界深廣。
從何領荷。
唯此持名。
最為簡捷。
但能繼念。
便得往生。
如骥驟。
(餘門念佛也)雖超群馬。
(餘門修行也)未及龍飛。
(持名念佛也)鶴沖(餘門念佛也)已過凡禽。
(餘門修行也)争如鵬舉。
(持名念佛也)故龍樹毗婆沙論雲。
佛法有無量門。
如世間道有難有易。
譬如跛人陸道步行則苦。
一日不過數裡。
水路乘船則樂。
須臾便過千裡。
易行疾至。
應當念佛稱其名号。
本願如是。
問。
佛有無量功德。
一名難可攝盡。
況實相中離名字相。
雲何專稱名耶。
答。
極樂依正。
言佛便周。
佛功德海。
舉名即盡。
經雲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豈有萬德洪名不即是實相耶。
然此下。
重顯持名一門。
攝盡大小乘教。
無論利根鈍根。
均可依之而修也。
正定者。
揀念佛外皆邪定故。
正思者。
于所念境正直思察故。
正揀尋伺。
思揀昏沉。
正心行處者。
謂定心正所緣境。
異于無明邪所受故。
或雲調直定。
由衆生屈曲散亂。
佛以諸三昧門。
令直其屈曲。
正其散亂故。
禅觀通名者。
如智論雲。
一切禅定攝心皆名三昧。
是也。
一行别目者。
有二釋。
一謂萬行中一行。
如諸經中。
或以真如海印德藏為三昧。
或以如幻語言法界為三昧。
或有緣有相。
或無得無诤等。
二即指念佛三昧。
文殊般若經雲。
佛告文殊。
欲入一行三昧者。
應處空閑舍諸亂意。
不取相貌。
系心一佛。
專稱名字。
随彼方所端身正向。
能于一佛念念相續。
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念一佛功德。
與念無量佛功德無二。
若得一行三昧者。
諸經法門皆悉了知。
問。
此教念佛。
為念十方佛耶。
為念阿彌陀耶。
答。
但念阿彌陀佛。
以十二如來同名阿彌陀故。
下雲攝念佛人歸于淨土。
又普廣問佛。
十方俱有佛土。
何以獨贊西方。
佛言。
閻浮提人。
心多雜亂。
令其專心一境。
乃得往生。
若念十方諸佛。
境繁意散。
不成三昧。
況諸佛同一法身。
念一佛即念一切佛故。
問。
何十二佛皆教勢至念自名耶。
答一者十二如來本願如是。
如今法藏願雲。
聞我名号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是也。
二者教念十二佛名。
即是教念古彌陀十二别号。
猶今法藏教念無量壽佛。
即是教念無量光乃至超日月光也。
又此下出異名。
約義配教。
念佛小也。
般若始也。
佛現終也。
一行頓也。
普等圓也。
如理思之。
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卷上 音釋 天竺 (此雲月氏)。
沙門 (華言勤息)。
般剌密帝 (唐翻極量)。
譯 (音易翻梵語成華言也)。
波羅夷 (此雲棄犯此罪者永棄佛法邊外也)。
阿鼻 (翻無間大地獄名)。
釋迦牟尼 (釋迦翻能仁姓也牟尼翻寂默名也)。
他 (音拖)。
伽 (音祗)。
毗 (音皮)。
迦 (加音)。
膩 (音尼)。
?? (音隻)。
阿彌陀 (此雲無量壽亦雲無量光)。
須彌 (唐言妙高山王也)。
菩提 (華言覺道)。
菩薩摩诃薩 (菩薩此雲覺有情摩诃薩此雲大心衆生也)。
摩诃般若波羅蜜 (摩诃翻大般若翻智慧波羅蜜翻到彼岸)。
趁 (音逞随從逐踐也)。
迅 (音信疾也)。
萎 (音委華草憔殘或退縮也)。
娑婆 (此雲堪忍堪能忍斯惡故)。
懊 (音奧悔恨也)。
抵 (音底至也)。
覓 (音蜜追尋也)。
幹 (音幹辦作也)。
蹑 (音業蹈也)。
阿伽陀 (此雲普去能去衆病也)。
陀羅尼 (此雲總持亦雲遮持即咒也)。
耕 (音庚犁田也)。
耨 (音羺耘草也)。
修羅 (舊翻無端正新翻非天)。
文殊 (此雲妙德)。
螟蛉 (音冥令桑蟲也)。
括 (音郭包括也)。
楫 (音接桡也)。
舠 (音刀小船盛二百斛)。
艇 (音廷盛三百斛次小船也)。
港 (音講水之分派道路也)。
艨艦 (音蒙監外狹而長曰艨艟上下四方有闆曰艦中船也亦戰船名)。
涅槃 (此雲滅度亦雲圓寂)。
??艞 (音禮耀江中大船名)。
艆? (音狼鄒海中大船名)。
特方維造 (以舟為橋者曰造天子舟也連四船者曰維諸侯舟也兩船并者曰方大夫舟也單一船者曰特士人舟也)。
辟支 (此雲緣覺亦雲獨覺)。
纡 (音迂曲也)。
富樓那 (華言滿願)。
癊 (音蔭庇庥也)。
覃 (音昙甸延及長市也)。
庵羅 (翻難分别其果似挑非桃似柰非柰華多子少葉似柳味如梨王城種之果可療疾)。
阿含 (翻教又雲無比法經名也)。
娆 (音撓擾動也)。
牒 (音蝶文乃蹑前而起者曰牒又移前文于此曰牒也)。
儲 (音除副也貳也太子副君謂之儲君)。
湧 (音永泛溢也)。
殑 (音競)。
祗園 (祗陀太子園也)。
俱舍 (翻藏包含攝持之義也)。
仿 (音訪效也)。
泯 (音民絕也)。
雕 (音雕木雕)。
塑 (音素泥塑)。
優填 (唐言出受王名也)。
旃檀 (義翻與藥能除病故)。
骥 (音記千裡良馬也)。
驟 (音纣馬之疾速行也)。
沖 (音充與翀同不飛則已飛則沖天也)。
鵬 (音朋大鵬鳥也翼如垂天之雲一舉而上九萬裡遠)。
毗婆娑 (此雲廣解論名)。
跛 (音波足偏廢行不正也)。
尋伺 (粗覺名尋求細觀名伺察)。
閻浮提 (華言樹洲洲中有此樹故樹名勝金)。
蛙 (音哇形以蝦蟆水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