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指掌疏卷七

關燈
大涅槃。

    言直詣者。

    謂預識邪正。

    中間自無諸委曲相故。

     ○先當下教識二倒。

    衆生即是類生。

    世界即是所依。

    此二皆為颠倒。

    以本無妄有故。

    然有不自有。

    必有所因。

    所謂一念妄動是也。

    教以先識者。

    以既識其因。

    則當下離念。

    颠倒不生故。

    颠倒不生。

    生界俱寂。

    故為真三摩地。

    若于此從性起修。

    自可以上曆諸位。

    直詣大涅槃也二分門徴起釋成二。

     一徴釋衆生颠倒。

    二徴釋世界颠倒。

     初三。

     一承前徴起。

    二詳釋其相。

    三總結颠倒。

     初。

     阿難。

    雲何名為衆生颠倒。

     欲釋颠倒之相。

    故先徴起。

     二詳釋其相三。

     一從真起妄。

    二迷本難複。

    三成業感果。

     初。

     阿難。

    由性明心性明圓故。

    因明發性。

    性妄見生。

    從畢竟無成究竟有。

    此有所有非因所因。

    住所住相了無根本。

    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衆生。

     性明心者。

    性覺妙明心也。

    性覺妙明之心。

    由來無欠無缺。

    故名為圓。

    此上乃所依之真。

    自下皆所起之妄。

    言既無欠無缺。

    本自圓滿。

    無容更加妄明。

    故曰因明發性。

    謂因衆生不知本圓。

    起念欲明性體。

    殊不知隻此一念便是無明。

    由斯真妄和合發起業識之性。

    所謂業相是也。

    性妄見生者。

    謂由業性動故。

    有妄見生。

    所謂轉相是也。

    從畢竟無成究竟有者。

    謂由妄見故。

    遂于業相中有境界妄現。

    所謂現相是也。

    自是見相角立。

    能所宛然。

    故雲從畢竟無成究竟有。

    此有所有者。

    此中轉相為能有。

    現相為所有。

    轉相既為能有。

    似是能因。

    (能為現相因故)現相既為所有。

    似是所因。

    (所因轉相有故)其實轉相非能因。

    現相非所因。

    以相見皆依自證而起。

    顯惟有業識也。

    然業識是住相。

    無明是生相。

    無明既是生相。

    似為能住。

    (能令業相住故)業相既為住相。

    似為所住。

    (所依無明住故)其實能住所住。

    了無根本。

    以二皆虛妄無實。

    顯唯有真心也。

    本此無住者。

    以真心随緣。

    有無住義故。

    若溯流窮源。

    即是本此無住。

    建立世界及諸衆生。

    若論此科。

    唯明衆生颠倒。

    世界二字。

    但是随便帶言。

    然必為是窮源之論者。

    顯欲盡生倒。

    須是一念不生。

    以一念不生當下即真心故。

     二迷本難複。

     迷本圓明是生虛妄。

    妄性無體非有所依。

     ○欲将複真。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非真求複宛成非相。

     初牒妄無依。

    性覺妙明無欠無缺。

    是曰圓明。

    世界衆生依此建立。

    故名為本。

    初由一念妄動晦此圓明。

    是曰迷也。

    然既迷此本明。

    即是無明。

    由是展轉生起微細虛妄之法。

    所謂業轉現是也。

    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

    住所住相。

    了無根本。

    故曰妄性無體非有所依。

    既非有所依。

    但離念即是。

    所謂一念不生即名為佛是也。

     ○将欲下複真成非。

    将欲複真者。

    謂将欲起念複真也。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者。

    謂既欲起念複真。

    則是變相緣如。

    但是似真。

    非真真故。

    既知非真。

    應當離念。

    若必欲求複。

    則決定不是。

    故曰宛成非相。

     三成業感果。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

    展轉發生。

    生力發明。

    熏以成業。

    同業相感。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

     承上所計之真。

    既已成非。

    由此于非生非住非心非法之中。

    展轉發生。

    生相住相心相法相。

    故上雲從畢竟無成究竟有也。

    然此中生即無明。

    以無明屬生相故。

    住即業識。

    以業識屬住相故。

    心即見分。

    以見分屬心相故。

    法即相分。

    以相分屬法相故。

    生力發明者。

    謂由上展轉發生之力。

    引起智相相續執取計名等。

    是曰發明。

    謂漸成粗相。

    較前更為顯著。

    以發明即顯著義也。

    熏以成業。

    即起業相。

    謂由上四相熏習。

    能令成造種種業故。

    同業下即業系苦相。

    同業相感者。

    謂既已成業。

    則有彼此業同者。

    名為同業。

    如世間父母子女。

    究其前因。

    必有所作等流之業。

    乃得彼此相感。

    相感雲者。

    謂父母與子女業同。

    感子女以受生應之。

    子女與父母業同。

    感父母以生身應之。

    前文所謂同業相纏者即此。

    因有感業相滅相生者。

    謂因有彼此相感之業。

    故緻相滅相生。

    以感業既盡則相滅。

    感業重起則相生。

    故上雲。

    從無住本建立世界及衆生也。

    詳釋其相竟。

     三總結颠倒。

     由是故有衆生颠倒。

     承上相滅相生。

    輪轉往複。

    由是于本無衆生中而有衆生相現。

    故以颠倒結之。

    徴釋衆生颠倒竟。

     二徴釋世界颠倒二。

     一承前徴起。

    二略釋其相。

     初。

     阿難。

    雲何名為世界颠倒。

     衆生颠倒。

    已經詳釋。

    世界颠倒。

    亦應略明。

    故次徴之。

     二略釋其相。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

    非因所因無住所住。

    遷流不住因此世成。

     是有所有句古德以感業為能有。

    以衆生為所有。

    蓋緊蹑上文言之。

    愚謂仍是遠指前文。

    猶言所謂世界颠倒者。

    是因能有見分。

    與所有相分。

    能所相對。

    妄見有彼此方位。

    故曰分段妄生。

    分段謂分齊款段也。

    既有分齊款段。

    則界相分明。

    故曰因此界立。

    非因所因。

    無住所住者。

    如前所釋轉相非能因。

    現相非所因。

    無明非能住。

    業識非所住故。

    既非能因所因。

    能住所住。

    則知但是無常。

    故曰遷流不住。

    既遷流不住。

    則流數曆然。

    故曰因此世成。

    按前衆生颠倒中此下應有總結颠倒之科。

    今不另具者。

    以分釋世界。

    各有随結之語。

    所謂因此界立。

    因此世成是也。

    分門徴起釋成竟。

     三漸次以成類生三。

     一初成類數。

    二次成輪轉。

    三後成定有。

     初。

     三世四方和合相涉。

    變化衆生成十二類。

     世為遷流。

    界為方位。

    流數有三。

    故曰三世。

    謂過現未來。

    方位有四。

    故曰四方。

    謂東西南北。

    離世則界無所依。

    無界則世不複見。

    相依妄成。

    故曰和合。

    和合則遞互交參。

    故曰相涉。

    以涉者參入義故。

    變化衆生者。

    謂衆生在世界之中。

    自應随世界變化。

    然世界相涉。

    變化之數略為十二。

    如以世涉方。

    則四方各攝三世。

    變為一十二數。

    若以方涉世。

    則三世各攝四方。

    變數亦然。

    此中衆生。

    若随方變化者。

    生此生彼。

    形類不同。

    四方則分四類。

    四類之中。

    有過去生。

    有現在生。

    有未來生。

    生生不同。

    一類複分為三。

    則變成十二。

    若随世變化者。

    已生現生當生形類不同。

    三世則成三類。

    三類之中有南方生。

    有北方生。

    有東方生。

    有西方生。

    生生各異。

    一類複分為四。

    亦成十二。

    此且約随方随世變成十二。

    略言形類不同。

    非定成胎卵濕化等也。

    若下之胎卵濕化等。

    又屬惑業招緻。

    至下自見。

     二次成輪轉。

     是故世界。

    因動有聲。

    因聲有色。

    因色有香。

    因香有觸。

    因觸有味。

    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

    十二區分由此輪轉。

     承上類數既分。

    是故因塵成業。

    緻有輪轉相也。

    世界者。

    六塵之總相。

    故先言之。

    因動有聲者。

    世之遷流。

    界之更變。

    皆名為動。

    因動故必緻鼓吹。

    故曰有聲。

    前雲卷聲成耳。

    即在此時。

    因聲有色者。

    既聞其聲。

    必尋其色。

    故曰有色。

    前雲結色成眼。

    即在此時。

    因色有香者。

    見色生染。

    自覺有香。

    前雲納香成鼻。

    即在此時。

    因香有觸者。

    聞香欲取。

    先起邪覺。

    故曰有觸。

    前雲抟觸成身。

    即在此時。

    因觸有味者。

    覺觸生欲。

    口發愛涎。

    故曰有味。

    前雲絞味成舌。

    即在此時。

    因味知法者。

    愛味不忘。

    塵影常現。

    故曰知法。

    前雲攬法成意。

    即在此時。

    六亂妄想。

    即指六識。

    蓋以根塵相對。

    識生其中。

    其用不定名亂。

    其體無實名妄也。

    妄識既興。

    分别從起。

    生諸煩惱。

    造種種業。

    是為成就業性。

    業性既成。

    随業感報。

    故雲十二區分。

    謂随彼初成十二類數而區分之。

    是知前之十二類數。

    但随世界變化。

    至此乃轉成業招矣。

    由此輪轉者。

    以業有遷變。

    報有循環故。

     三後成定有三。

     一承前總标。

    二依類詳明。

    三指數總結。

     初。

     是故世間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為一旋複。

    乘此輪轉颠倒相故。

    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是故世間等者。

    謂以是十二輪轉之故。

    世間六塵亦随類生轉變。

    如一聲塵。

    類類不同。

    對類變化。

    必至窮十二變。

    乃為一周。

    一周既圓。

    再變則另自首起。

    故雲旋複。

    旋複謂周而複始也。

    然必明此六塵變化者。

    以六塵為造業之緣。

    業性為輪轉之因。

    六塵既随類生變化。

    則類生各依六塵成業。

    此輪轉所以不息。

    而類生所以定有。

    故下文即乘此以總标之。

    乘猶因也。

    輪轉謂十二輪轉。

    颠倒謂依塵成業。

    言雖有輪轉。

    若無颠倒。

    則輪轉可息。

    而類生可盡也。

    是有者。

    謂由颠倒故。

    是乃定有。

    先言世界者。

    是所依故。

    能依中四生為常。

    如前雲卵惟想生。

    胎因情有。

    濕以合感。

    化以離應。

    後八為變。

    前雲情想合離。

    更相變易。

    但以具緣多少而有差别。

    如灌頂雲。

    有色情而合。

    無色情而離。

    依胎而變。

    有想想而合。

    無想想而離。

    依卵而變。

    非有色。

    情離而合。

    非無色。

    情合而離。

    依濕而變。

    非有想。

    想離而合。

    非無想。

    想合而離。

    依化而變。

    此且總标。

    至下乃詳釋其相二依類詳明十二。

     一卵生。

    二胎生。

    三濕生。

    四化生。

    五有色。

    六無色。

    七有想。

    八無想。

    九非有色。

    十非無色。

    十一非有想。

    十二非無想。

     初。

     阿難。

    由因世界虛妄輪回。

     ○動颠倒故。

    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沉亂想。

    如是故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

     ○魚鳥龜蛇其類充塞。

     初略明。

    世界義該六塵。

    前雲聲香味觸。

    窮十二變。

    今對卵生為第一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虛妄輪回。

    虛妄者。

    即是懸想。

    謂于世界六塵。

    未現前時懸遠想像。

    不真實故。

    輪回者。

    此想不了。

    卵生不息。

    以卵唯想生故也。

     ○動颠下詳明。

    正脈雲。

    想體輕舉。

    名動颠倒。

    謂由動故。

    必至執妄為真。

    故以颠倒名之。

    和合氣者。

    氣指雄雌相交陰陽氣分。

    然此本屬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與之和合。

    正脈雲。

    卵以氣交是也。

    成謂成就。

    八萬四千者。

    和合之中。

    一切煩惱悉具足故。

    雖悉具足。

    皆由想起。

    想心不定。

    忽上忽下。

    故曰飛沉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取氣成形。

    故有卵羯邏藍。

    以羯邏藍。

    乃胎分初七之相。

    成卵即在此位故。

    流轉國土者。

    即是輪回義也。

     ○末二句指類。

    飛想為鳥。

    沉想為魚。

    兼二則為龜蛇。

    其類者。

    例攝不盡之屬。

    到處皆有。

    故雲充塞。

     二胎生。

     由因世界雜染輪回。

     ○欲颠倒故。

    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豎亂想。

    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轉國土。

     ○人畜龍仙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世界六塵。

    對胎生為第二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雜染輪回。

    雜染者。

    即是妄情。

    謂于世界六塵現在前時。

    虛妄情溺。

    不清淨故。

    輪回者。

    此情不了。

    胎生不息。

    以胎因情有故也。

     ○欲颠下詳明。

    正脈雲。

    情生于愛。

    名欲颠倒。

    謂由欲故必至執妄為真。

    故亦以颠倒名之。

    和合滋者。

    滋謂父精母血交相滋潤。

    此亦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與之和合。

    正脈雲。

    胎以精交是也。

    成就八萬四千者。

    和合之中。

    煩惱具故。

    雖煩惱具。

    皆由情起。

    情心不定。

    忽橫忽豎。

    故曰橫豎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取滋成形。

    故有胎遏蒲昙。

    以遏蒲昙乃胎分二七之相。

    定胎即在此位故。

     ○末二句指類。

    豎想為人。

    橫想為畜。

    兼二則為龍仙。

    以龍仙變化。

    可橫可豎故也。

     三濕生。

     由因世界執着輪回。

     ○趣颠倒故。

    和合暖成八萬四千翻覆亂想。

    如是故有濕相蔽屍流轉國土。

     ○含蠢蠕動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濕生為第三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執着輪回。

    執著者。

    即是附合。

    謂于世界六塵。

    新潤境上。

    附近就合不舍離故。

    輪回者。

    合心不忘。

    濕生不斷。

    以濕以合感故也。

     ○趣颠下詳明。

    合塵名趣。

    背覺名倒。

    和合暖者。

    暖指濕物相比。

    交相暖發。

    此亦虛妄。

    由颠倒故執為真實。

    附托其中。

    名和合也。

    成就八萬四千者。

    和合之中煩惱具故。

    合心不定。

    時仰時覆。

    故曰翻覆亂想。

    翻仰上。

    覆俯下也。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暖成形。

    故有濕相蔽屍。

    以蔽屍乃濕生初相。

    不由母腹。

    故無前之二相。

     ○末二句指類。

    覆為含蠢。

    其性無知故。

    翻為蠕動。

    其形不甯故。

    餘可知。

     四化生。

     由因世界變易輪回。

     ○假颠倒故。

    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

    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轉國土。

     ○轉蛻飛行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化生為第四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變易輪回。

    變易者。

    即是輕離。

    謂于世界六塵。

    舊所依境。

    輕遽舍離。

    心不恒故。

    輪回者。

    離心不革。

    化生不替。

    以化以離應故也。

     ○假颠下詳明。

    離非真離名假。

    自以為真名倒。

    觸即新境現前。

    觸對舊境也。

    新境亦是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易志于上。

    名為和合。

    成就八萬四千者。

    亦由和合具惱。

    雖曰具惱。

    不出離心。

    離心不定。

    恐粘恐阻。

    (粘謂粘舊不脫。

    阻謂阻新難就)故曰新故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觸成形。

    故有化相羯南。

    以羯南即是化生初相。

    謂新質已成。

    始脫故殼。

    無蔽屍相故。

     ○末二句指類。

    故想得脫故轉蛻。

    新想得就故飛行。

    蛻即脫也。

    蟬脫則飛。

    蛇脫則行。

    餘可類推。

     五有色(灌頂雲。

    有色情而合)。

     由因世界留礙輪回。

     ○障颠倒故。

    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

    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轉國土。

     ○休咎精明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有色為第五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留礙輪回。

    留礙者。

    謂于世界六塵。

    情愛附合于己欲留。

    于他生礙故。

    輪回者。

    情合不除。

    有色不斷。

    以色以情感。

    有以合緻故也。

     ○障颠下詳明。

    于他生礙名障。

    于己欲留名倒。

    着即顯著之處。

    有色可見故。

    有色可見。

    即屬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附托于上。

    名曰和合。

    和合之中。

    具足煩惱。

    故成八萬四千。

    總以愛精着耀。

    心緒靡停。

    故曰精耀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著成形。

    故有色相羯南。

    然色相名羯南者。

    以有色初生。

    皆就故有顯著之物。

    故亦無前蔽屍等相。

     ○末二句指類。

    休咎精明者。

    謂托彼精明。

    示現休咎。

    如天上星宿之類。

    又世有報吉兇神。

    往往假托靈物。

    亦此類攝。

    涅槃雲八十神。

    皆由留礙想元。

    成此精耀。

    足可證此。

     六無色(灌頂雲。

    無色情而離)。

     由因世界銷散輪回。

     ○惑颠倒故。

    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隐亂想。

    如是故有無色羯南流轉國土。

     ○空散銷沈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無色為第六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銷散輪回。

    銷散者。

    謂于世界六塵。

    愛寂厭有。

    然愛寂欲銷。

    亦屬于情。

    厭有欲散。

    亦屬于離。

    情離不化。

    無色不休。

    故曰輪回。

    以色因情感。

    無由離緻故也。

     ○惑颠下詳明。

    愛寂厭有名惑。

    欲銷欲散名倒。

    暗謂晦昧不明處也。

    晦昧不明。

    猶為虛妄。

    由颠倒故執為真實。

    趣逐于上。

    名為和合。

    和合之中。

    具足煩惱。

    故成八萬四千。

    總以就陰欲隐。

    情離紛然。

    故曰陰隐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暗成形。

    故有無色羯南。

    然既是無色而仍稱羯南者。

    以雖無明顯之色。

    而有幽暗之色。

    但以凡眼不見名無。

    非真無也。

     ○末二句指類。

    陰想故為空為銷。

    如主空神類。

    隐想故為沈為散。

    如滞魄鬼類。

     七有想(灌頂雲。

    有想想而合)。

     由因世界罔象輪回。

     ○影颠倒故。

    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

    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

     ○神鬼精靈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有想為第七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罔象輪回。

    罔象者。

    謂于世界六塵。

    懸想欲合。

    蓋以懸想不真名罔。

    欲合似有名象故。

    輪回者。

    想合無休。

    有想無已。

    以想以懸想為因。

    有以附合成感故也。

     ○影颠下詳明。

    不真似有名影。

    懸想欲合名倒。

    憶謂向所憶念境也。

    向所憶念。

    亦屬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神遊于上。

    名為和合。

    和合之中具足煩惱。

    故成八萬四千。

    總以潛神勝迹。

    結氣靈蹤。

    為憶為念。

    故雲潛結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憶成形。

    故有想相羯南。

    然想相稱羯南者。

    以有想初生。

    皆就故有勝迹靈蹤。

    自應無有蔽屍等相。

     ○末二句指類。

    潛想故為鬼神。

    如山林土地城隍川嶽諸鬼神類。

    結想故為精靈。

    如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諸精靈類。

     八無想(灌頂雲。

    無想想而離)。

     由因世界愚鈍輪回。

     ○癡颠倒故。

    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

    如是故有無想羯南流轉國土。

     ○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無想為第八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愚鈍輪回。

    愚鈍者。

    謂于世界六塵。

    久想固離。

    蓋以久想不化名愚。

    固離不回名鈍故。

    輪回者。

    想離不化。

    無想難出。

    以想以久想成因。

    無以固離成感故也。

     ○癡颠下詳明。

    久想固離名癡。

    不化不回名倒。

    頑謂無知之物。

    無知之物。

    定屬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凝滞于上。

    名為和合。

    和合之中具足煩惱。

    故成八萬四千。

    總以久想不得。

    心思灰泯。

    故雲枯槁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頑成形。

    故有無想羯南。

    然無想亦稱羯南者。

    以既屬合頑。

    初相即堅勁故。

     ○末二句指類。

    精化土木。

    神為金石。

    如華表生精望夫成山之類。

     九非有色(灌頂雲。

    非有色情離而合)。

     由因世界相待輪回。

     ○僞颠倒故。

    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

    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

     ○諸水母等以鰕為目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非有色為第九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相待輪回。

    相待者。

    謂于諸界塵。

    情愛而不自任合。

    常欲假他以成己欲。

    故曰相待。

    待心不息。

    非有色報靡停。

    故曰輪回。

     ○僞颠下詳明待他諱己。

    詭詐居心。

    名僞颠倒。

    染即情所愛境。

    情所愛境本屬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陽離陰待。

    名為和合。

    和合具惱。

    故成八萬四千。

    總以因勢依人。

    心思待成。

    故曰因依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染成形。

    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

    言非有色者。

    非是真有雖非真有。

    卻能假他成體。

    待物有用。

    故曰成色羯南。

     ○末三句指類。

    溫陵曰。

    水母以水沫為體。

    (假他成體也)以鰕為目(待物有用也)本非有色。

    待物成色。

    不能自用。

    待物有用。

    後文雲。

    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乃此類之勝者。

     十非無色(灌頂雲。

    非無色情合而離)。

     由因世界相引輪回。

     ○性颠倒故。

    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

    如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

     ○咒咀厭生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非無色為第十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相引輪回。

    相引者。

    謂于諸界塵。

    情雖耽愛随引而合。

    随引而離。

    故曰相引。

    要引之念不除。

    非無色相不息。

    故曰輪回。

     ○性颠下詳明。

    引久習成名性。

    忽合忽離名倒。

    咒即能引之境。

    能引之境亦屬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與之隐顯。

    故曰和合。

    和合具惱。

    故成八萬四千。

    總以随呼随召。

    為去為來。

    意念無甯。

    故雲呼召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咒成形。

    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

    言非無者。

    非是實無。

    以能随咒去來。

    雖随咒去來。

    而凡眼不見。

    故仍以無色名之。

    既名無色。

    而又稱羯南者。

    以有細色故。

     ○末二句指類。

    咒咀厭生者。

    謂咒咀鬼神。

    厭死祐生。

    如後文雲。

    遇明為形。

    名役使鬼。

    愚謂世之書符來仙。

    念咒驅鬼。

    皆此類攝。

     十一非有想(灌頂雲。

    非有想想離而合)。

     由因世界合妄輪回。

     ○罔颠倒故。

    和合異成八萬四千回互亂想。

    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

     ○彼蒲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非有想為十一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合妄輪回。

    合妄者。

    謂于諸界塵。

    懸想而不自奪合。

    常欲乘虛以行陰占。

    故雲合妄。

    謂合中帶妄也。

    合妄不休。

    非有想報靡停。

    故曰輪回。

     ○罔颠下詳明。

    岡猶欺也。

    沽名不奪。

    乘虛而占名罔。

    陽善陰惡。

    欺人自欺名倒。

    異謂非己所有。

    即指虛境。

    虛境非己。

    明屬虛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用謀于上。

    名為和合。

    和合具惱。

    故成八萬四千。

    總以望其自避。

    居心諱奪。

    故雲回互亂想。

    如是故有等者。

    謂由如是合異成形。

    故有非有想相。

    成想羯南。

    非有想相者。

    非是定有。

    不欲奪合故。

    成想羯南者。

    非是定無。

    乘虛而就故。

     ○末三句指類。

    灌頂雲。

    蒲盧亦名蜾蠃。

    細腰蜂也。

    詩曰螟蛉有子。

    蜾蠃負之。

    計雲。

    螟蛉青桑蟲也。

    蜾蠃運泥作房。

    負桑蟲于其中。

    咒祝七日。

    化為己子。

    此取蜾蠃受生時。

    螟蛉之性。

    業已回互。

    乃就其虛軀而受之。

    故雲異質相成。

    愚謂起屍鬼等。

    亦此類攝。

     十二非無想(灌頂雲。

    非無想想合而離)。

     由因世界怨害輪回。

     ○殺颠倒故。

    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

    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

     ○如土枭等附塊為兒。

    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

    其類充塞。

     初略明。

    此中界塵。

    對非無想為十二變也。

    由因此變而有怨害輪回。

    怨害者。

    謂于諸界塵。

    始而懸想。

    繼而附合。

    終以不附己意。

    而欲惡離。

    故雲怨害。

    怨害之心不祛。

    非無想報靡停。

    故曰輪回。

     ○殺颠下詳明。

    害能奪命為殺。

    先親後怨名倒。

    怪即所怨害物。

    本自異常。

    故名為怪。

    怪亦是妄。

    由颠倒故。

    執為真實。

    依生親怨。

    名為和合。

    和合具惱。

    故成八萬四千總以不思深恩。

    反欲惡離。

    忤逆居心。

    故雲食父母想。

    不言亂者。

    随文便故。

    例前知故。

    如是故有等者。

    謂有如是合怪成形。

    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

    非無想相者。

    非是定無。

    本期附合故。

    無想羯南者。

    非是定有。

    終成惡離故。

     ○末六句指類。

    孤山雲。

    按史記孝武本紀雲。

    祀黃帝用一枭鏡。

    孟康曰。

    土枭鳥名。

    食母。

    破鏡獸名。

    食父。

    黃帝欲絕其類。

    使百祀皆用之。

    破鏡如貙而虎眼。

    今雲鳥者。

    或傳譯成誤耳。

    依類詳明竟。

     三指數總結。

     是名衆生十二種類。

     按前文方世相涉。

    變成十二。

    雖分形類。

    尚非業招。

    及雲六亂妄想。

    成業性故。

    十二區分。

    雖屬業招。

    尚非定有。

    至此則迷真愈遠。

    逐妄愈深。

    流蕩忘返。

    乃成定有。

    故此總結以終一章之義。

    又十二類生。

    餘經異解不同。

    今按本經。

    胎卵濕化四生。

    已攝三界。

    至于後八。

    乃四心交互。

    疊相變易。

    不專屬于四生。

    然亦不必更為會通色空等諸勝報也。

    總結前來依真起妄成類生竟。

     楞嚴經指掌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