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讨清真山
關燈
小
中
大
果無才具,盡行斥革。
遊擊将軍曹松,本是土豪出身,無尺寸之功,隻是趨奉魏虎臣,升授今職。
天彪見他弓馬平庸,性情乖張,便将他功名詳革。
誰知制置使劉彬亦曾受他賄賂,曹松連夜托人去制置使處打點,反将雲天彪的詳文批駁下來。
天彪差心腹人私查曹松的劣迹。
那一日心腹人查着曹松在娼樓賭博,暗地飛報天彪。
天彪便親帶兵役,直掩至娼樓,捉住曹松,通詳都省。
檢讨使賀太平遂将曹松拿問治罪,劉彬也無法奈何。
衆人無不稱快,凡受過曹松荼毒的無不頂仰。
天彪一日因巡查鄉鎮回衙,渡一條溪河。
在渡船上望見下流頭溪灘上一條大漢,在那裡扳罾取魚。
那大漢生得身軀長大,燕颔虎須,眼如曉星。
那口大罾并沒有翻山架,大漢隻将兩隻手扳起放倒,毫不費力。
天彪暗暗稱奇,不落眼的看那大漢。
那大漢也看了天彪幾眼。
不多時渡過溪河,天彪回衙,念着那大漢放心不下,暗想道:“左右沒甚公事,且再去看來。
”便換了私服,帶了幾個伴當,離了本鎮,仍到溪河邊,遠望見那大漢還在那溪邊扳魚。
天彪将從人藏在松林内,自己緩步行到大漢背後,遠看不如近睹,果然堂堂一表。
那大漢卻不知背後有人窺他,連扳了幾罾空,忽然自言自語,歎口氣道:“莫說去捉那些鳥強盜,魚兒尚且這般難取!”天彪忍不住叫道:“壯士,你好風流自在!”那大漢猛回頭看見天彪,大驚,忙丢了罾,撲翻身便拜道:“小人有失回避,相公恕罪。
”天彪上前扶起道:“壯士幾時認識雲某?”大漢道:“本鎮總管相公,為何不認識。
”天彪道:“原來如此。
我方才在渡船上,望見足下儀表非俗,料想是位英雄,公事已畢,特來訪你。
你姓甚名誰?家住何處?為何隐落江湖?”那大漢道:“小人複姓歐陽,名喚壽通,本處人氏。
魏總管相公在任時,小人曾充汛地上鋪兵,也考過幾次錢糧,因無錢财使用,不能得缺。
後因傳遞公文錯誤,隊長将小人革役。
小人家中吃口又重,無計謀生,因生平深知水性,胡亂在此取魚度日。
”天彪聽罷歎道:“惜哉!今日我要重用足下,可從我否?”歐陽壽通跪下道:“恩相肯擡舉小人,便是小人知己,小人怎敢不肯。
”天彪便招呼從人,替壽通收拾了魚罾,另備匹馬與他騎了,一同回衙。
天彪又問壽通道:“我見你膂力非凡,你可學過武藝?”壽通道:“小人幼年曾拜八十萬禁軍教頭王升為師,十八件武藝盡皆學會。
便是師父的兒子王進,也敬服小人。
”天彪甚喜。
次日,天彪點軍下教場,将歐陽壽通比較考試,果然武藝出衆。
天彪便當廳參授歐陽壽通為領軍提轄,先與記名,遇缺即補,留在身邊。
天彪賞罰嚴明,大都如此,所以人人都畏服他。
天彪又于公餘無事之時,與标下軍官開講《春秋大論》,不問賢愚無不感動。
天彪講到那剀切之處,多有聽了流淚不止的。
不到數月,馬陉鎮上軍民知禮,盜賊無蹤。
那一日接到經略使種師道密劄,調他發本部兵馬夾攻梁山。
天彪領了劄谕,便與兵馬都監傅玉商議起兵,一面移請青州知府應付糧草。
那些官兵的婦女老小,聞得雲總管要用兵,都趕緊把丈夫兒子的冬衣做起,準備幹糧,隻等候調發。
那青州太守魯紹和,與雲天彪最稱莫逆,同日接到種經略的密劄,教他應付雲天彪的糧草。
當時魯太守到馬陉鎮犒軍,與天彪祖餞。
席間,魯紹和問道:“梁山泊勢焰鸱張,總管隻帶八千人馬,願聞進攻之策。
”天彪道:“兵無定法,因敵制變,預先卻怎說得。
”紹和道:“請問大意,先進那路?”天彪微笑道:“弟有愚見,太尊試猜一猜。
”紹和道:“若直搗梁山,恐清真山強徒米救,腹背受敵。
不如攻清真山,馬元勢危,宋江必來救,反客為主,勝他何如?”天彪大笑道:“太尊真知我肺腑也,愚見正是如此。
隻是太尊解糧,切不可由萊蕪谷經過,長城嶺一帶地勢最險,恐賊兵在彼,斷我糧道。
大尊可由高粱屯繞道解來。
那裡與博山縣的青龍汛相近,即遇賊徒,官兵呼招便到,可保無虞。
”魯紹和道:“總管所見極是,下官遵依調度。
”不說魯太守回府。
這裡雲天彪命傅玉為先鋒,并帶歐陽壽通,提大兵八千,浩浩蕩蕩殺奔清真山來。
清真山的為首頭領錦鱗蟒馬元,率領一萬多人前來抵敵。
可想馬元如何對付得雲天彪,交兵不到兩三陣,被天彪殺得大敗虧輸,退入玄武關,死命守住。
關上弓弩槍炮,灰瓶金汁,十分利害,天彪連攻十餘日,不能取勝。
天彪與傅玉商議,傅玉道:“何不用木驢直抵關下,栽埋地雷轟打?”天彪道:“此法雖好,隻是關上賊兵甚多,木驢内能藏得幾人,萬一被他推下千斤石來,徒傷兒郎們的性命。
”正在寨中商議,隻見轅門官來報:“外面有相公的故鄉朋友風會,同大公子齊到,在營外等候。
”天彪大喜,教開門請進。
風會與天彪相見,雲龍上前請過父親的安,禀知家中祖父、母親都安好。
天彪聞知老小平安,甚為放心。
風會問及軍事,天彪道:“吾見到此,破清真山必矣。
隻是這厮們死守玄武關,攻打不入,未有良策。
”風會道:“令郎賢侄有條妙計,何不用他?”天彪便問:“龍兒有何計?”那雲龍不慌不忙說出那計來,有分教:少年英俊,獻上此日奇謀;大将老成,改作他年勝仗。
畢竟不知雲龍說出什麼計來,且聽下回分解。
遊擊将軍曹松,本是土豪出身,無尺寸之功,隻是趨奉魏虎臣,升授今職。
天彪見他弓馬平庸,性情乖張,便将他功名詳革。
誰知制置使劉彬亦曾受他賄賂,曹松連夜托人去制置使處打點,反将雲天彪的詳文批駁下來。
天彪差心腹人私查曹松的劣迹。
那一日心腹人查着曹松在娼樓賭博,暗地飛報天彪。
天彪便親帶兵役,直掩至娼樓,捉住曹松,通詳都省。
檢讨使賀太平遂将曹松拿問治罪,劉彬也無法奈何。
衆人無不稱快,凡受過曹松荼毒的無不頂仰。
天彪一日因巡查鄉鎮回衙,渡一條溪河。
在渡船上望見下流頭溪灘上一條大漢,在那裡扳罾取魚。
那大漢生得身軀長大,燕颔虎須,眼如曉星。
那口大罾并沒有翻山架,大漢隻将兩隻手扳起放倒,毫不費力。
天彪暗暗稱奇,不落眼的看那大漢。
那大漢也看了天彪幾眼。
不多時渡過溪河,天彪回衙,念着那大漢放心不下,暗想道:“左右沒甚公事,且再去看來。
”便換了私服,帶了幾個伴當,離了本鎮,仍到溪河邊,遠望見那大漢還在那溪邊扳魚。
天彪将從人藏在松林内,自己緩步行到大漢背後,遠看不如近睹,果然堂堂一表。
那大漢卻不知背後有人窺他,連扳了幾罾空,忽然自言自語,歎口氣道:“莫說去捉那些鳥強盜,魚兒尚且這般難取!”天彪忍不住叫道:“壯士,你好風流自在!”那大漢猛回頭看見天彪,大驚,忙丢了罾,撲翻身便拜道:“小人有失回避,相公恕罪。
”天彪上前扶起道:“壯士幾時認識雲某?”大漢道:“本鎮總管相公,為何不認識。
”天彪道:“原來如此。
我方才在渡船上,望見足下儀表非俗,料想是位英雄,公事已畢,特來訪你。
你姓甚名誰?家住何處?為何隐落江湖?”那大漢道:“小人複姓歐陽,名喚壽通,本處人氏。
魏總管相公在任時,小人曾充汛地上鋪兵,也考過幾次錢糧,因無錢财使用,不能得缺。
後因傳遞公文錯誤,隊長将小人革役。
小人家中吃口又重,無計謀生,因生平深知水性,胡亂在此取魚度日。
”天彪聽罷歎道:“惜哉!今日我要重用足下,可從我否?”歐陽壽通跪下道:“恩相肯擡舉小人,便是小人知己,小人怎敢不肯。
”天彪便招呼從人,替壽通收拾了魚罾,另備匹馬與他騎了,一同回衙。
天彪又問壽通道:“我見你膂力非凡,你可學過武藝?”壽通道:“小人幼年曾拜八十萬禁軍教頭王升為師,十八件武藝盡皆學會。
便是師父的兒子王進,也敬服小人。
”天彪甚喜。
次日,天彪點軍下教場,将歐陽壽通比較考試,果然武藝出衆。
天彪便當廳參授歐陽壽通為領軍提轄,先與記名,遇缺即補,留在身邊。
天彪賞罰嚴明,大都如此,所以人人都畏服他。
天彪又于公餘無事之時,與标下軍官開講《春秋大論》,不問賢愚無不感動。
天彪講到那剀切之處,多有聽了流淚不止的。
不到數月,馬陉鎮上軍民知禮,盜賊無蹤。
那一日接到經略使種師道密劄,調他發本部兵馬夾攻梁山。
天彪領了劄谕,便與兵馬都監傅玉商議起兵,一面移請青州知府應付糧草。
那些官兵的婦女老小,聞得雲總管要用兵,都趕緊把丈夫兒子的冬衣做起,準備幹糧,隻等候調發。
那青州太守魯紹和,與雲天彪最稱莫逆,同日接到種經略的密劄,教他應付雲天彪的糧草。
當時魯太守到馬陉鎮犒軍,與天彪祖餞。
席間,魯紹和問道:“梁山泊勢焰鸱張,總管隻帶八千人馬,願聞進攻之策。
”天彪道:“兵無定法,因敵制變,預先卻怎說得。
”紹和道:“請問大意,先進那路?”天彪微笑道:“弟有愚見,太尊試猜一猜。
”紹和道:“若直搗梁山,恐清真山強徒米救,腹背受敵。
不如攻清真山,馬元勢危,宋江必來救,反客為主,勝他何如?”天彪大笑道:“太尊真知我肺腑也,愚見正是如此。
隻是太尊解糧,切不可由萊蕪谷經過,長城嶺一帶地勢最險,恐賊兵在彼,斷我糧道。
大尊可由高粱屯繞道解來。
那裡與博山縣的青龍汛相近,即遇賊徒,官兵呼招便到,可保無虞。
”魯紹和道:“總管所見極是,下官遵依調度。
”不說魯太守回府。
這裡雲天彪命傅玉為先鋒,并帶歐陽壽通,提大兵八千,浩浩蕩蕩殺奔清真山來。
清真山的為首頭領錦鱗蟒馬元,率領一萬多人前來抵敵。
可想馬元如何對付得雲天彪,交兵不到兩三陣,被天彪殺得大敗虧輸,退入玄武關,死命守住。
關上弓弩槍炮,灰瓶金汁,十分利害,天彪連攻十餘日,不能取勝。
天彪與傅玉商議,傅玉道:“何不用木驢直抵關下,栽埋地雷轟打?”天彪道:“此法雖好,隻是關上賊兵甚多,木驢内能藏得幾人,萬一被他推下千斤石來,徒傷兒郎們的性命。
”正在寨中商議,隻見轅門官來報:“外面有相公的故鄉朋友風會,同大公子齊到,在營外等候。
”天彪大喜,教開門請進。
風會與天彪相見,雲龍上前請過父親的安,禀知家中祖父、母親都安好。
天彪聞知老小平安,甚為放心。
風會問及軍事,天彪道:“吾見到此,破清真山必矣。
隻是這厮們死守玄武關,攻打不入,未有良策。
”風會道:“令郎賢侄有條妙計,何不用他?”天彪便問:“龍兒有何計?”那雲龍不慌不忙說出那計來,有分教:少年英俊,獻上此日奇謀;大将老成,改作他年勝仗。
畢竟不知雲龍說出什麼計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