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也。
大獄隻有八寒八熱。
而經有十八鬲子地獄及八萬四千眷屬等獄。
皆大獄所分。
△四稍輕。
三業不兼。
中間或為一殺一盜。
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三業不兼。
謂具二阙一也。
△五次輕。
見見一根。
單犯一業。
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上具二阙一。
此犯一阙二。
故又輕也。
見音現明然不兼也。
△五結答所問。
由是衆生别作别造。
于世界中入同分地。
妄想發生。
非本來有。
别作同分者。
如别造極重。
而同入阿鼻。
别造次輕。
而同入百八。
是也。
△二鬼趣三。
一标緣起。
複次阿難。
是諸衆生。
非破律儀。
犯菩薩戒。
毀佛涅槃。
諸餘雜業。
曆劫燒然。
後還罪畢。
受諸鬼形。
非破律儀。
無正範也。
犯菩薩戒。
無正因也。
毀佛涅槃。
無正果也。
三者不正諸餘皆邪故。
堕獄罪畢即入鬼趣。
△二明感類。
此類乃惑習雜相。
所謂諸餘雜業不必局配十因。
文義不循。
若于本因。
貪物為罪。
是人罪畢。
遇物成形。
名為怪鬼。
貪色為罪。
是人罪畢。
遇風成形。
名為魃鬼。
貪物則吝着不釋故。
附物為怪。
貪色則惑于妖邪故。
堕為妖魃。
魃鬼。
遇風成形。
若魅鬼遇畜。
疠鬼遇衰。
各随其本類化理也。
貪惑為罪。
是人罪畢。
遇畜成形。
名為魅鬼。
貪恨為罪。
是人罪畢。
遇蟲成形。
名蠱毒鬼。
貪惑為魅。
貪恨為毒。
固其理也。
魅精魅也。
貪憶為罪。
是人罪畢。
遇衰成形。
名為疠鬼。
貪慠為罪。
是人罪畢。
遇氣成形。
名為餓鬼。
憶者常懷奸虐故。
遇災衰處。
為疠虐鬼。
慠者虛憍恃氣故。
乘饑虛氣。
為餓鬼類。
貪罔為罪。
是人罪畢。
遇幽為形。
名為魇鬼。
貪明為罪。
是人罪畢。
遇精為形。
名魍魉鬼。
貪罔者。
潛心陰昧。
遇幽為魇。
皆陰昧事也。
貪明者。
妄意高明故。
陰附精明。
成魍魉類。
貪成為罪。
是人罪畢。
遇明為形。
名役使鬼。
貪黨為罪。
是人罪畢。
遇人為形。
名傳送鬼。
貪成者。
希意曲從故。
影附明靈。
為役使鬼。
即依靈廟為驅使者。
貪黨者。
阿附邪佞故。
遇人成形。
為傳送鬼。
即附巫祝。
而傳吉兇者。
△三結虛妄。
阿難。
是人皆以純情墜落。
業火燒幹。
上出為鬼。
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
若悟菩提。
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情業積水故下墜。
燒幹則情業已盡。
複乘想業。
上出。
皆迷妄之為也。
圓明覺心。
本無是事。
△三畜趣三。
一标緣起。
複次阿難。
鬼業既盡。
則情與想。
二俱成空。
方于世間。
與元負人。
冤對相值。
身為畜生。
酬其宿債。
獄報情業。
鬼報想業。
故鬼業盡。
則二報俱空。
複償負業。
△二明感類。
物怪之鬼。
物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枭類。
風魃之鬼。
風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咎徴一切異類。
土枭附塊。
即邪着餘習也。
魃鬼昔為妖孽故。
餘習複為咎徴。
咎徴者。
兇事前驗。
如鼯鼠呼人商羊舞水類也。
畜魅之鬼。
畜死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狐類。
蟲蠱之鬼。
蠱滅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毒類。
為魅憑畜故。
餘習為狐。
蛇虺蝮蠍皆毒類。
衰疠之鬼。
衰窮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蛔類。
受氣之鬼。
氣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食類。
疠鬼襲人。
蛲蛔附人。
鬼中饑虛。
畜中充饋。
綿幽之鬼。
幽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服類。
和精之鬼。
和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應類。
綿着也。
着幽魇人。
故為服類。
亦綿著于人。
即蠶蟲牛馬類也。
和合也。
以合精餘習。
能應節序。
即社燕寒雁蟋蟀類也。
明靈之鬼。
明滅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休徴一切諸類。
依人之鬼。
人亡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循類。
明而不幽。
故為休徴。
即嘉鳳祥麟類也。
昔依人故。
馴服于人。
即貓犬雞?類也。
凡諸異物。
性妙乎神。
靈邁于人。
若龜善考祥。
馬能知道。
乃至寒雁蟋蟀之類。
不假曆數。
冥知節序。
皆餘習也。
各言多者。
約業習多分言之。
未必盡然也。
△三結虛妄。
阿難。
是等皆以業火幹枯。
酬其宿債。
旁為畜生。
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
若悟菩提。
則此妄緣。
本無所有。
如汝所言。
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
如是惡業。
本自發明。
非從天降。
亦非地出。
亦非人與。
自妄所招。
還自來受。
菩提心中。
皆為浮虛妄想凝結。
△四人趣三。
一明酬業二。
一反徴其剩。
複次阿難。
從是畜生。
酬償先債。
若彼酬者分越所酬。
此等衆生。
還複為人反徴其剩。
如彼有力。
兼有福德。
則于人中。
不舍人身酬還彼力。
若無福者。
還為畜生償彼餘直。
為畜正酬。
酬過其分。
則為人反徴過分。
謂非理苦役食啖無度。
悉皆反徴。
然則凡所食取。
宜無過分也。
△二因徴交仇。
阿難。
當知若用錢物。
或役其力。
償足自停。
如于中間殺彼身命。
或食其肉。
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
猶如轉輪。
互為高下。
無有休息。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
不可停寝。
償足自停。
則無交仇。
償足不停。
則交仇不已。
自非正修正力。
莫之遏絕。
△二明感類。
汝今應知。
彼枭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頑類。
彼咎徴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愚類。
彼狐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狠類。
彼毒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庸類。
彼蛔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微類。
彼食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柔類。
彼服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勞類
大獄隻有八寒八熱。
而經有十八鬲子地獄及八萬四千眷屬等獄。
皆大獄所分。
△四稍輕。
三業不兼。
中間或為一殺一盜。
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三業不兼。
謂具二阙一也。
△五次輕。
見見一根。
單犯一業。
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上具二阙一。
此犯一阙二。
故又輕也。
見音現明然不兼也。
△五結答所問。
由是衆生别作别造。
于世界中入同分地。
妄想發生。
非本來有。
别作同分者。
如别造極重。
而同入阿鼻。
别造次輕。
而同入百八。
是也。
△二鬼趣三。
一标緣起。
複次阿難。
是諸衆生。
非破律儀。
犯菩薩戒。
毀佛涅槃。
諸餘雜業。
曆劫燒然。
後還罪畢。
受諸鬼形。
非破律儀。
無正範也。
犯菩薩戒。
無正因也。
毀佛涅槃。
無正果也。
三者不正諸餘皆邪故。
堕獄罪畢即入鬼趣。
△二明感類。
此類乃惑習雜相。
所謂諸餘雜業不必局配十因。
文義不循。
若于本因。
貪物為罪。
是人罪畢。
遇物成形。
名為怪鬼。
貪色為罪。
是人罪畢。
遇風成形。
名為魃鬼。
貪物則吝着不釋故。
附物為怪。
貪色則惑于妖邪故。
堕為妖魃。
魃鬼。
遇風成形。
若魅鬼遇畜。
疠鬼遇衰。
各随其本類化理也。
貪惑為罪。
是人罪畢。
遇畜成形。
名為魅鬼。
貪恨為罪。
是人罪畢。
遇蟲成形。
名蠱毒鬼。
貪惑為魅。
貪恨為毒。
固其理也。
魅精魅也。
貪憶為罪。
是人罪畢。
遇衰成形。
名為疠鬼。
貪慠為罪。
是人罪畢。
遇氣成形。
名為餓鬼。
憶者常懷奸虐故。
遇災衰處。
為疠虐鬼。
慠者虛憍恃氣故。
乘饑虛氣。
為餓鬼類。
貪罔為罪。
是人罪畢。
遇幽為形。
名為魇鬼。
貪明為罪。
是人罪畢。
遇精為形。
名魍魉鬼。
貪罔者。
潛心陰昧。
遇幽為魇。
皆陰昧事也。
貪明者。
妄意高明故。
陰附精明。
成魍魉類。
貪成為罪。
是人罪畢。
遇明為形。
名役使鬼。
貪黨為罪。
是人罪畢。
遇人為形。
名傳送鬼。
貪成者。
希意曲從故。
影附明靈。
為役使鬼。
即依靈廟為驅使者。
貪黨者。
阿附邪佞故。
遇人成形。
為傳送鬼。
即附巫祝。
而傳吉兇者。
△三結虛妄。
阿難。
是人皆以純情墜落。
業火燒幹。
上出為鬼。
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
若悟菩提。
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情業積水故下墜。
燒幹則情業已盡。
複乘想業。
上出。
皆迷妄之為也。
圓明覺心。
本無是事。
△三畜趣三。
一标緣起。
複次阿難。
鬼業既盡。
則情與想。
二俱成空。
方于世間。
與元負人。
冤對相值。
身為畜生。
酬其宿債。
獄報情業。
鬼報想業。
故鬼業盡。
則二報俱空。
複償負業。
△二明感類。
物怪之鬼。
物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枭類。
風魃之鬼。
風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咎徴一切異類。
土枭附塊。
即邪着餘習也。
魃鬼昔為妖孽故。
餘習複為咎徴。
咎徴者。
兇事前驗。
如鼯鼠呼人商羊舞水類也。
畜魅之鬼。
畜死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狐類。
蟲蠱之鬼。
蠱滅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毒類。
為魅憑畜故。
餘習為狐。
蛇虺蝮蠍皆毒類。
衰疠之鬼。
衰窮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蛔類。
受氣之鬼。
氣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食類。
疠鬼襲人。
蛲蛔附人。
鬼中饑虛。
畜中充饋。
綿幽之鬼。
幽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服類。
和精之鬼。
和消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應類。
綿着也。
着幽魇人。
故為服類。
亦綿著于人。
即蠶蟲牛馬類也。
和合也。
以合精餘習。
能應節序。
即社燕寒雁蟋蟀類也。
明靈之鬼。
明滅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休徴一切諸類。
依人之鬼。
人亡報盡。
生于世間。
多為循類。
明而不幽。
故為休徴。
即嘉鳳祥麟類也。
昔依人故。
馴服于人。
即貓犬雞?類也。
凡諸異物。
性妙乎神。
靈邁于人。
若龜善考祥。
馬能知道。
乃至寒雁蟋蟀之類。
不假曆數。
冥知節序。
皆餘習也。
各言多者。
約業習多分言之。
未必盡然也。
△三結虛妄。
阿難。
是等皆以業火幹枯。
酬其宿債。
旁為畜生。
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
若悟菩提。
則此妄緣。
本無所有。
如汝所言。
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
如是惡業。
本自發明。
非從天降。
亦非地出。
亦非人與。
自妄所招。
還自來受。
菩提心中。
皆為浮虛妄想凝結。
△四人趣三。
一明酬業二。
一反徴其剩。
複次阿難。
從是畜生。
酬償先債。
若彼酬者分越所酬。
此等衆生。
還複為人反徴其剩。
如彼有力。
兼有福德。
則于人中。
不舍人身酬還彼力。
若無福者。
還為畜生償彼餘直。
為畜正酬。
酬過其分。
則為人反徴過分。
謂非理苦役食啖無度。
悉皆反徴。
然則凡所食取。
宜無過分也。
△二因徴交仇。
阿難。
當知若用錢物。
或役其力。
償足自停。
如于中間殺彼身命。
或食其肉。
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
猶如轉輪。
互為高下。
無有休息。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
不可停寝。
償足自停。
則無交仇。
償足不停。
則交仇不已。
自非正修正力。
莫之遏絕。
△二明感類。
汝今應知。
彼枭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頑類。
彼咎徴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愚類。
彼狐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狠類。
彼毒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庸類。
彼蛔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微類。
彼食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柔類。
彼服倫者。
酬足複形。
生人道中。
參合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