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要解卷第十一

關燈
說法。

    令其成就。

     自在遊行。

    名自在天。

    即欲頂他化也。

    飛行虛空。

    名大自在天。

    即色頂摩醯也。

    初舉梵王。

    至此乃自欲天色天。

    而超至色頂。

    意兼無色。

    以明無刹不現也。

     若諸衆生。

    愛統鬼神救護國土。

    我于彼前現天大将軍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

    愛統世界保護衆生。

    我于彼前現四天王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

    愛生天宮驅使鬼神。

    我于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上舉正統。

    此舉臣輔也。

    天将軍。

    為帝釋上将。

    統領鬼神。

    四天王。

    臣于帝釋。

    統領世界。

    四天太子。

    即那吒之類。

    能驅鬼神。

     △二人三。

    一王臣士庶。

     若諸衆生。

    樂為人王。

    我于彼前現人王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

    愛主族姓世間推讓。

    我于彼前現長者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

    愛談名言清淨自居。

    我于彼前現居士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自金輪至粟散。

    皆人王也。

    粟散即邦國小王。

    散于天下。

    如粟之多。

    長者具十德。

    謂姓貴。

    位高。

    大富。

    威猛。

    智深。

    年耆。

    行淨。

    禮備。

    上歎。

    下歸。

    故為族姓之主世間推讓也。

    隐居求志行義達道名居士。

    名言典雅之言也。

     若諸衆生。

    愛治國土剖斷邦邑。

    我于彼前現宰官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

    愛諸數術攝衛自居。

    我于彼前現婆羅門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剖判也。

    合和占相推步盈虛。

    皆數術也。

     △二入道四衆。

     若有男子。

    好學出家持諸戒律。

    我于彼前現比丘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有女子。

    好學出家持諸禁戒。

    我于彼前現比丘尼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

    樂持五戒。

    我于彼前現優婆塞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有女子。

    五戒自居。

    我于彼前現優婆夷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戒謂比丘戒二百五十。

    尼倍之。

    言律言禁者。

    比丘所持常律而已。

    尼則禁切尤詳。

    優婆塞優婆夷。

    謂近事佛法男女。

    五戒。

    殺盜淫妄酒也。

    此為諸戒根本。

    萬善樞機。

    五分真體。

    前四能具戒定慧解脫。

    後一能具解脫知見。

    蓋使昏昏為昭昭故也。

     △三主婦童真。

     若有女人。

    内政立身以修家國。

    我于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天子三公九卿等掌外政。

    三後九妃等掌内政。

    所以修治家國。

    女主即後妃也。

    命婦即公侯之妻。

    受錫命者。

    漢班惠姬為皇後傅。

    号稱大家。

     若有衆生。

    不壞男根。

    我于彼前現童男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有處女。

    愛樂處身不求侵暴。

    我于彼前現童女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三神。

     若有諸天。

    樂出天倫。

    我現天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有諸龍。

    樂出龍倫。

    我現龍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有藥叉。

    樂度本倫。

    我于彼前現藥叉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乾闼婆。

    樂脫其倫。

    我于彼前現乾闼婆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阿修羅。

    樂脫其倫。

    我于彼前現阿修羅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緊那羅。

    樂脫其倫。

    我于彼前現緊那羅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摩呼羅伽。

    樂脫其倫。

    我于彼前現摩呼羅伽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

    樂人修人。

    我現人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

    樂度其倫。

    我于彼前皆現其身。

    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此天龍八部等類也。

    樂人修人者。

    此類似人而非。

    故樂生人道。

    諸非人。

    指有形無形有想無想。

    即休咎精明空散消沉類也。

    六凡不舉獄鬼畜者。

    此類方沉幽昏。

    未能聞法。

    則以施無畏力拔之。

     △三結。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

    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

    自在成就。

     迹示同類。

    心絕愛見。

    名妙淨。

    依無作智起大神用。

    名妙力。

    無作無為随緣泛應。

    名自在成就。

     △二十四無畏三。

    一總舉。

     世尊。

    我複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

    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衆生同悲仰故。

    令諸衆生于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由我不自觀音。

    而彼獲脫苦。

    由我知見旋複。

    而彼能不燒。

    故曰于我身心獲無畏德。

     △二詳列三。

    一脫外業七。

    一脫衆苦。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

    令彼十方苦惱衆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不自觀音者。

    不随聞塵所起知見也。

    以觀觀者。

    謂旋倒聞機反照自性也。

    不起知見。

    則無所妄反照自性。

    則一切真寂。

    無複苦惱可得。

    此則真觀。

    淨觀。

    大智慧觀。

    能破癡暗。

    能伏災難。

    故令苦衆生蒙我真觀。

    即得解脫。

     △二脫三災。

     二者知見旋複